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來源:文萃谷 2.09W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

賀新郎·挽住風前柳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

彭傳師於吳江三高堂之前釣雪亭,蓋擅漁人之窟宅以供詩境也,趙子野約餘賦之。

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謾留得蓴鱸依舊。可是功名從來誤,撫荒祠、誰繼風流後?今古恨,一搔首。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雲起,夜窗如晝。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是、題詩時候。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樽酒。

翻譯

伸手挽住那在風中飄搖的柳絲,詢問那鴟夷子皮和當日的那葉扁舟,近來可曾到過這?陸龜蒙平時以筆牀茶灶自隨,不染塵氛。時隔三百多年,在松江和太湖上飄蕩,循環往復,年復一年。這位江湖散人當年的茶煙,似乎還零落未久呢。但天隨子此時又在何方?可是世人往往都為功名利祿所誤,手撫三高堂那荒敗的祠堂,不知後世之中還有誰能繼承三高那樣的品性?古往今來,遺恨無窮,盡皆消泯於搔首之間。

空中飛過一行大雁,雁影倒映在江水中,江邊梅花凋殘,四野明潔,了無塵土,風起雪飛,潔白的雪色,映照得夜窗一片明淨,恍若白晝。這清絕的萬里乾坤,還是託付給漁翁釣叟的釣竿吧。這正好是激人詩興,提筆吟詩的時候。猛然間我拍着釣雪亭的欄杆,呼喚着空中飛翔的鷗鷺,與它約定他年我也會來此做一個釣叟。鷗鳥的身影一掠而過,我們共飲着那樽清酒。

註釋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等。

彭傳師:詞人好友,具體生平不詳。

三高堂:在江蘇吳江。宋初為紀念春秋越國范蠡、西晉張翰和唐陸龜蒙三位高士而建。

趙子野:名汝淳,字子野,崑山人。太宗八世孫,開禧元年(1205年)進士。詞人好友。

鴟夷:皮製的口袋。春秋時范蠡協助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後,泛舟五湖,棄官隱居,指號鴟夷子皮。

零落茶煙未久:緬懷唐代文學家陸龜蒙。

謾留得蓴鱸依舊:緬懷晉人張翰。

垂綸:垂釣。

賞析

這是一首借寫夜季之景,寄託詞人歸隱而去的願望之作。

詞的上片着重歌詠“三高”,以抒發追思先賢的幽情。“挽住風前柳,問鴟夷當日扁舟,近曾來否?”表達追懷范蠡之情。筆姿瀟灑,落響不凡。一下子便將讀者帶入了追憶住昔的藝術境界。詞人以“風前挽柳”發問,構思奇特;而所問之事,則為當年鴟夷子的扁舟。接着以“月落潮生無限事,零落茶煙未久。”這兩句是詞人在緬懷唐代文學家陸龜蒙,抓住了其嗜茗的典型細節,突現出其隱居生活的無限情趣。“謾留得蓴鱸依舊。”引用的是張翰因秋風起思念故鄉蓴羹鱸膾的故事,追憶當年棄官歸隱的賢士張翰。張翰的.情懷,已成往跡,此時只有蓴菜鱸魚,依然留味人間。詞人不禁再次感慨發問:“可是功名從來誤,撫荒祠、誰繼風流後?”詞人身處野草荒蕪的古寺,思及古人前賢的功名之事,不禁感慨萬千。

詞的下片着重寫釣雪亭邊夜雪的情景,進而表明自己如前賢一樣隱居垂釣的心願。“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雲起,夜窗如晝。”這三句先點季節,次寫雪飛,再寫雪景,筆調秀麗。思澈神清,繪景如畫,接着以“萬里乾坤清絕處,付與漁翁釣叟。又恰是、題詩時候。”三句引發讚歎之情。這江山夜雪,萬里乾坤,霎時成為瓊瑤世界。可是這清絕人寰的勝景,又有誰來欣賞呢?看來只能“付與漁翁釣叟”了。這時,只有他們是天地間真正的主人。除此以外,對於詞人來説,也是最好不過的題詩的時候。詞人思量至此,不覺逸興頓生,“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飛過我,共樽酒。”表明詞人此時內心全為清景所陶醉,也表達了對“三高”的高度崇敬的心情。這裏所呼喚的鷗鷺,虛實結合,言明心志。言其為虛指,是即使有,它們未必能懂得人的心意。説是實指,古時誓志高隱的人,都慣於和鷗鷺結盟為友,因此志同道合有意隱居於江湖的人士,可以稱為鷗盟,詞人是和友人趙子野等同來的,稱他們為同盟的鷗鷺,也是非常切合的。

在詞的上片,詞人縱情歌贊三高的高風亮節,以實寫虛,先拓開境界。而以“撫荒祠誰繼風流後”一句,為下片即景抒懷歌詠釣雪亭這一主題,奠定了根基。上片所詠,只是“山雨欲來”之前的襯筆。下片寫釣雪亭上所見的江天夜雪的清景,以及詞人和友人在觀賞此景之後,對漁翁釣叟的豔羨,對水邊鷗鷺的深情呼喚,對自己他年有志垂綸的衷心誓願,才是這首詞的主體。這首詞有意在筆先、一唱三歎、情景交融、神餘言外之妙。除此之外,意境清新、優美,語言雋麗,表現出詞人清俊瀟灑的風格,是一首成功之作。

創作背景

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詞人任吳江主簿時,應友人趙子野的邀請,來到釣雪亭。時值冬天下雪,面對清景,詞人賦了這首詞。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

宋代:黃庭堅

故人昔有凌雲賦,何意陸沉黃綬間。

頭白眼花行作吏,兒婚女嫁望還山。

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裏顏。

寄語諸公肯湔祓,割雞今得近鄉關。

譯文:

故人昔有凌雲賦,何意陸沉黃綬間。

老朋友以前就寫過壯氣凌雲的辭賦,哪裏想到會沉埋在低微的官職中。

頭白眼花行作吏,兒婚女嫁望還山。

現在頭髮花白眼睛昏花還要仕途奔走,待到兒婚女嫁之後,才可能回到家中。

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裏顏。

只有對杯中美酒心還未死,縱使是充滿生機的春天也不能恢復鏡裏的朱顏。

寄語諸公肯湔祓,割雞今得近鄉關。

我想寄語當權的諸公:如果你們肯薦拔的話,那就請讓他在離家鄉的地方任縣官之職吧。

註釋:

故人昔有凌雲賦,何意陸沉黃綬(shòu)間。

柳通叟、王文通:二人事蹟不詳。故人昔有凌雲賦:謂王文通文才出眾,卻任職低微。凌雲賦:據《漢書》卷五十七記載,司馬相如作《大人賦》獻漢武帝,武帝讀之,“飄飄有凌雲之氣”。陸沉:出於《莊子·則陽》:“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詩中比喻生活在人世間而實際過着避世的生活。黃綬:漢代的縣丞,官職卑微,佩黃色的綬帶。

頭白眼花行作吏,兒婚女嫁望還山。

行作吏:擔任吏職。

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裏顏。

杯中物:指酒。

寄語諸公肯湔(jiān)祓(fú),割雞今得近鄉關。

湔祓:洗手去穢。割雞:指任縣官之職。

賞析:

這首詩的首聯大大讚揚好友的才華,感慨其官職卑微,不得其用;頷聯讚揚好友高尚品格的讚揚,對其貧寒處境表示理解與同情;頸聯則刻畫出好友放曠不羈的性格與時光流逝的傷感;尾聯透露出才士沉淪的悲憤。全詩造句生新峭拔,章法開闔動盪,步步曲折,前後頓挫,語言明淨而生動貼切。

“故人昔有凌雲賦”這一句詩,是詩人借司馬相如的故事來寫老友的才華橫溢。但接下來“何意陸沈黃綬間”,筆鋒一轉,這一句以疑問形式出之,更能表現憤懣之情,它是慨歎,但更是責問,是對執政者的譴責。這一句既寫出了人才的遭受埋沒,也是暗寫友人的'亦官亦隱。首聯將高才與不遇相對比,一是“凌雲”,一是“陸沉”,有轉折跌宕之勢。

頷聯寫友人“頭白眼花”本應是兒孫繞膝、安度餘年的時候,卻還有奔走仕途。待到“兒婚女嫁”之後,才可望掛冠歸去,終老家山。“兒婚女嫁”用《後漢書·逸民列傳》中向子平的典故,寫友人的為官,實是迫於生計,非其本願,見出他不慕榮利的品格。“心猶未死杯中物”,飲酒的豪興尚不減當年,但“春不能朱鏡裏顏”,春天能使萬物復甦,但不能恢復他青春的紅顏。

豪興猶在,盛年不再,頸聯又是一個轉跌,在豪放曠達中含無限感慨。即以“心猶未死”一句而論,貌似放達,內裏卻有種種牢騷抑鬱。詩人一反中間二聯裝點景物的傳統,以拗硬之筆,寫奇崛之態。頷聯以“頭白眼花”對“兒婚女嫁”,在上下相對中,每句又自成對偶,有着往復迴環的效果。頸聯卻奇峯突起,以不合正常節奏的散文句式構成對偶,原來每句前半部分雙音節的兩個音步變成了“一——三——三”的節奏,這樣就成為:“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裏顏。”讀來拗崛頓挫,生動地傳達出牢騷不平的情懷。這種奇句拗調,力盤硬語,構造奇特。

尾聯則為友人向執政諸公籲請,希望他們能夠多多薦拔友人,讓他能在離家鄉近的地方任職。”肯,即“肯不肯”,出語宛轉,但仍包含怨憤不平之意。“割雞”則呼應首聯的才高位卑,表現出詩人組織的綿密。

詩人入仕之後,強烈地不滿現實政治,尤其對那班暴發的新貴投以蔑視,而對被埋沒的才識之士則傾心相交,視為知音。在正因為詩人與他們遭際相似,品格相類,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所以描寫其形象也就分外真切。詩中人物的貧賤自守、兀傲奇崛、放曠不羈、憤世嫉俗,也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人為其坎坷遭遇大鳴不平,抗議世道的不公,實是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這首詩像一幅寫意人物畫,筆觸簡練,風格奇拗。作為律詩,這首詩無論在風格還是在語言上,都顯出詩人的獨創性。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3

淡黃柳·詠柳

三眠未歇,乍到秋時節。一樹斜陽蟬更咽,曾綰灞陵離別。絮己為萍風捲葉,空悽切。

長條莫輕折,蘇小恨、倩他説。盡飄零、遊冶章台客。紅板橋空,濺裙人去,依舊曉風殘月。

註釋

三眠:三眠柳,即檉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枝條在風中搖曳,時時伏倒。

灞陵:即霸陵,漢文帝之墓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

蘇小恨:喻與情人離別之悵恨。

倩:請、請求。

章台:此處指妓樓舞館。

紅板橋:紅色木板的橋。詩詞中常代指情人分別之地。

濺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

註釋

三眠:三眠柳,即檉柳(又名人柳)。此柳的'柔弱枝條在風中搖曳,時時伏倒。

灞陵:即霸陵,漢文帝之墓地。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

蘇小恨:喻與情人離別之悵恨。

倩:請、請求。

章台:此處指妓樓舞館。

紅板橋:紅色木板的橋。詩詞中常代指情人分別之地。

濺裙人:代指情人或某女子。

賞析

此首所詠是為秋初之柳。上片寫弱柳初秋,一派悽切悲涼之景。下片借柳託恨,無限樓空人去,孤苦無依之感。讀之令人蕩氣迴腸。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4

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颺縷金衣。採得石榴雙葉子,欲貽誰?

便是有情當落日,只應無伴送斜暉。寄語東風休著力,不禁吹。

翻譯

依立在垂柳飄飄的紅橋上,羅裳輕舞隨風飄。摘下兩片石榴葉,想要留給誰?

如果説有情的話,也只有明月了,只有他孤獨地送走夕陽。希望藉助東風(春風)的力量講心中話給你聽,無奈東風勁,盡吹散。

註釋

越羅句:謂其衣着華美。 越羅,越地所產之絲織物,輕柔而精美。縷金衣,繡有金絲的衣服。

石榴:石榴樹。

著力:用力、盡力。

賞析

這首詞寫一女子憐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態。其中“採得石榴雙葉子”和“只應無伴送斜暉”之句,又透露出她懷春的'幽悽孤獨之意。

創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此詞便為那時所作。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淡黃柳·空城曉角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淒涼,與江左異。

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

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

馬上單衣寒惻惻。

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強攜酒、小橋宅。

怕梨花落盡成秋色。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譯文: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街巷荒涼少人,與江左不同。只有柳樹,在大街兩旁輕輕飄拂,讓人憐惜。因此創作此詞,來抒發客居在外的感受。

拂曉,冷清的城中響起淒涼的音樂聲。那聲音被風一吹,傳到垂柳依依的街頭巷口。我獨自騎在馬上,只着一件到單衣裳,感覺有陣陣寒氣襲來。看遍路旁垂柳的鵝黃嫩綠,都如同在江南時見過那樣的熟悉。

正在孤單之間,明天偏偏又是寒食節。我也如往常帶上一壺酒,來到小橋近處戀人的`住處。深怕梨花落盡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飛來,詢問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註釋:

①赤闌橋:紅色欄杆的橋。

②江左:泛指江南。

③紓:消除、抒發。

④曉角:早晨的號角聲。

⑤惻惻:淒寒。

⑥鵝黃:形容柳芽初綻,葉色嫩黃。

⑦岑寂:寂靜。

⑧小橋:後漢喬玄次女為小橋,此或借之謂合肥情人。

賞析:

這首詞作於詞人客居合肥赤闌橋之時。合肥地處江淮邊區,多歷戰事,民生凋敝,景物荒涼。寒食清明時節,春光正好,卻一派淒涼。詞人感慨良多。以生機勃勃,夾道依依的楊柳來反襯空城巷陌的荒涼,引發種種慨歎。夏承燾先生評雲:“此詞以柳色起興。作者客居合肥,柳色由鵝黃變嫩綠,時序已從早春度入暮春,‘明朝又寒食,’正面點明暮春。下片詞以惜春為主題。因為‘怕梨花落盡成秋色’,所以才‘強攜酒,小橋宅’。結句‘池塘自碧’,只寥寥四字,概括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的景色。綜觀全詞,上片‘馬上單衣寒惻惻’,寓飄零之感;下片‘怕梨花落盡成秋色’,寓遲暮之悲。”(《姜白石詞校注》)這飄零與遲暮是在特定的地點和時代中生髮的,也就暗中寓含了一種家國之痛。只是不露痕跡,耐人咀嚼。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6

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説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翻譯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齡女郎在蹁躚起舞。

早就聽到不少人讚美柳樹風流至極,如今看到了,正當婀娜多姿時。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橋邊,眼看柳色要被隔斷,跨過橋向長堤延伸,我的心也緊隨不捨。

柳樹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飄浮着,飛舞在青樓酒旗之間。

註釋

章台:漢代京城長安的街名。街旁多柳,唐時稱為“章台柳”。

從:任從。

掩映:遮掩映襯。

郢:戰國時楚國的國都,即今湖北江陵。

參差:柳條垂拂繁茂的樣子。

見説:聽説。意謂聽到別人對柳的讚賞。

來當:今天自己見到的時候。

婀娜:與“風流”都是寫柳絲的風流極致,嫵媚多姿。

橋回:橋向旁彎曲。

堤遠:長堤向遠延伸。

意相隨:柳枝傍堤而去,遂意相隨。這句既寫柳絲,也寫出詩人對柳的眷戀不捨。

忍:豈忍。

花如雪:柳花似雪。

青樓:古代歌舞宴飲的館樓。

鑑賞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係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説”是聽見別人説,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讚賞。“來當”句是説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葱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着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彷彿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繫,緊隨不捨,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裏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着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詩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清代王士禛説:“詠物之作,須如禪家所謂不粘不脱,不即不離,乃為上乘。”(《帶經堂詩話》)此詩全篇八句,純用白描,篇中不着一個“柳”字,卻句句寫柳。而且,仔細玩味,又會發覺它們既是寫柳,又象是在寫人,字裏行間,彷彿晃動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風流韻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愛。她也許是詩人的友人,也許就是詩人的情人,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分離了。詠柳即詠人,對柳之愛憐不捨,即對其所愛之人的依戀與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離,正是此詩藝術表現的.巧妙之處。馮浩説此詩“全是借詠所思”(《玉溪生詩集箋註》),大旨是不錯的。

賞析

詩題《贈柳》實為“詠柳”,是詩人先詠後贈。

首句“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囊括了從京城長安到江濱江陵的各路柳色。這柳色從南到北,無處不在,綺麗千里。“從”、“更”二字以遞進式的表達,點明瞭春意正鬧,柳樹生機勃勃。“掩映”、“參差”二詞便是在寫柳色的明暗交接,柳條垂拂,如此繁茂動人。

頷聯“見説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描繪了柳枝嫵媚動人.春風拂過,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態引人遐想。詩人用“見説”表現了人們自古以來對柳色的熱愛有加,又用“來當”表達對此時美景的欣賞之情,

頸聯首句“橋回行欲斷”意在描繪詩人尋柳的場景。詩人目光被這一春柳色深深吸引,這柳色一路牽引着他來到橋邊,堤畔的柳樹煙霧籠罩,朦朧動人,一眼尋去,卻見這柳色快被隔斷。詩人跨過橋去,轉身回行,再次沿着這河堤尋着美色,乃至終於不見這柳色。“堤遠意相隨”則是在説詩人眼中雖已望不見柳,但彷彿還是能見那如煙似夢的柳色向遠方延伸。

尾聯“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指詩人心繫柳色。緊緊相隨,直至柳絮如花、青樓酒旗處。“忍”透露出詩人對春柳盛極之時的痛惜之情。儘管花飛如雪甚是美麗,但到繁華盡處就只剩凋零了。這一句深切刻畫出詩人的愛柳之情及對春柳的痛惜之意。

本詩前四句從廣闊背景提筆,以生動的筆調描繪出了春天柳色的秀麗可人、嫵媚柔長;後四句創造出優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盡,頗為耐人尋味。觀摩全詩,此詩既是在寫柳,也是在寫人。李商隱此詩正是巧在此處,似此似彼,亦即亦離,借詠寄思,是詠物詩的化境。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宣宗大中元年即847年,詩人自長安赴桂林途中作。題為贈柳,實是詠柳。運用擬人法,將‘‘柳’’當作人來描寫。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係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7

冬柳

唐代:陸龜蒙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譯文及註釋

柳汀(tīng)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

水邊成行的柳樹斜對着我的窗子,衰敗的枝條,零零落落地堆積在江岸邊上。

柳汀:柳樹成行的水邊平地。

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這時寒風吹過,把柳樹的枯枝吹斷,驚起一雙雙正在江邊棲息的寒鷗。

譯文

水邊成行的柳樹斜對着我的窗子,衰敗的枝條,零零落落地堆積在江岸邊上。

這時寒風吹過,把柳樹的枯枝吹斷,驚起一雙雙正在江邊棲息的寒鷗。

註釋

柳汀:柳樹成行的.水邊平地。

簡析

此詩的一、二句寫柳的地理位置和衰落形態,是靜景。詩人住在郊外,不寫自己的窗剛好對着一行柳樹,而寫柳樹對着詩人的門窗,顯得新奇別緻。三、四句轉而寫動景:霜風勁吹,枯枝斷落,鷗鳥驚飛。詩人用精煉的筆墨,描繪出一幅鮮明的畫面,有聲有色,形象十分生動,讓人感受到冬天早晨江邊的寒洌、冷清。全詩不僅立意構思新奇別緻,而且題材也不襲故蹈常,讀者在鑑賞時應特別注意這一寫作特點。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8

清晨發隴西,日暮飛狐谷。

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

霧露夜侵衣,關山曉催軸。

君去欲何之?參差間原陸。

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

翻譯

在天剛破曉的時分,就從隴西出發飛奔;要於夕陽落山之前,趕到狐谷客店安身。

金秋皓月當空照,涼氣充滿萬山林;西風呼嘯連日不停,折斷高樹揚起沙塵。

霧氣漾漾露水成珠,寒氣襲來侵入衣襟;千山萬嶺道路崎嶇,天咧即走何等艱辛。

您這次遠去他鄉,是要到哪裏紮根?高原平地參差錯落,相距遙遠顛簸難行。

從今以後各一方,無緣用範太傷心;我胸懷離愁別恨,滿目悽然暗昏昏。

註釋

隴西:郡名,在今甘肅省內。

飛狐谷:關名,在今河北淶源縣。

層嶺:重重山嶺。

掃:掃落樹葉。

高木:高大的樹木。

催軸:催促行車。軸,車軸,這裏指車輪的轉動。

之:到,往。

間:間隔。

原陸:原野大地。

緣:機會,緣分。

空:空自,徒然。

鑑賞

“清晨”二句是應柳詩“夕宿飛狐關,晨登磧礫阪”而來,設想分手之後,柳惲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隴西”是郡的名稱,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飛狐谷”即柳惲詩中所説的“飛狐關”,是古代的要塞關隘,在今河北省淶源縣,北跨蔚縣界,古稱“飛狐之口”。這兩句舉出兩個遙遠的地名,極言柳惲所去之地的遼遠。“隴西”與“飛狐谷”相去不啻數千裏,但這裏説朝發夕至,自是誇張之辭,形容柳惲的行旅匆忙,道途艱險。這兩句中用兩個具體的地名,給讀者以實在的感受;同時它又是想像的、誇張的`,用了虛寫的手法,由虛實的結合,令詩意更為明朗而形象。

“秋月照層嶺”四句想象柳惲旅途中的景象與經歷,極言其風霜霧露之苦。秋月照在層層的高嶺之上,令人感到悽清而幽冷,寒風吹拂着高高的樹木,枯黃的樹葉紛紛飄零。“掃”字下得極有力,使人想見寒風陣陣,木葉盡脱的景象,渲染出了邊地秋天的蕭殺氣氛。因為是夜行,所以説霧露侵濕了衣衫,經過一夜的旅途顛頓,至天色拂曉時分,關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崢嶸的面貌,似乎在催促着行人快快前去。這裏的“月”、“風”、“霧露”等天象與“層嶺”、“高木”、“關山”等景物結合起來構成了索莫而壯闊的畫面,“侵衣”、“催軸”則將人點綴其中,一幅“關山行旅圖”宛然在目,柳惲旅途的艱險與遼遠於此可見。

“君去欲何之”以下四句寫自己由分別而引起的悲哀。“君去”兩句以設問的形式説明友人遠去,去向那參差起伏的高原和平陸之間,正因為路途遙遠,因而最後説,今後會面恐不容易,舊時情景雖歷歷在目,然也只是徒增悲傷,空懷追憶而已。以“君去欲何之”一問從描寫行旅而過渡到抒懷,極為自然。“參差”二字描寫高原平陸,也很形象,最後落實到送友,別情離緒,油然而生。

吳均是描寫山水的能手,他的詩文多模山範水之作,風格清新挺拔,此詩描述離情,卻能從想象中的旅況落筆,構思巧妙。詩中刻畫山川阻隔,風露淒涼,形象而準確,體現了詩人描摹自然物象的本領。同時,詩的煉意煉字也都相當著力,如“寒風掃高木”之“掃”字,“霧露夜侵衣”之“侵”字,“關山曉催軸”之“催”字,都是錘鍊得之,開了後代詩中“字眼”的風氣,令讀者想象出旅途中的風霜之苦,行程的匆遽無息,由此加強了詩的感染力,令離愁別緒更有了基礎,“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就不是無病呻吟了。

吳均的詩文後人以為“清拔有古氣”(《南史》本傳),即指出他的詩貌似信手寫來,卻不乏清新勁拔之氣。此詩的描述中就可見既遒練清勁,又古樸自然的風格,全詩一氣流走,似行雲流水,自然寫來,卻不乏匠心,所以被後人視為一首成功的惜別之作。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吳均贈予好友柳惲的。當時柳惲任吳興太守,離職時曾寫有《贈吳均三首》贈給作者吳均,作者吳均作此詩予以回贈。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9

岸柳可藏鴉。路轉溪斜。忘機鷗鷺立汀沙。咫尺鐘山迷望眼,一半雲遮。

臨水整烏紗。兩鬢蒼華。故鄉心事在天涯。幾日不來春便老,開盡桃花。

翻譯

岸邊的楊柳青翠茂盛,野鳥在那裏藏其行蹤。鷗鷺站在溪邊覓食與世無爭。近在咫尺的鐘山被雲霧遮蓋,時隱時現顯得朦朦朧朧。

對着水面整理我的烏紗帽,水中可以看到我兩鬢稀疏花白的倒影。故鄉被金人佔領,我的心情為此悲傷沉重,可無奈我人遠在天涯無力可用。時光如梭,幾日未來春天就已過盡,原來含苞欲放的桃花,眼下竟然已經殘敗凋零。

註釋

岸柳可藏鴉:指已近暮春,濃密的柳條可以讓野鳥築巢。

咫尺:距離很近。

鐘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蘇南京市東。

烏紗:即烏紗帽,官帽。有時也為平民所服。

兩鬢蒼華:兩鬢已有了白髮。

創作背景

《景定建康志》卷一八載:“節使吳公琚遊清溪。有詞呈野亭馬公,野亭跋其後雲:‘秦淮海之詞,獨擅一時,字未聞;米寶晉善詩,然終不及字。若公可兼之矣。辛酉季春,承議郎充江南東路轉運司主管文字馬之純謹書。”’據此可知,此詞是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年)吳琚遊覽清溪時所作。

賞析

上片以敍景開頭,晚春時分,漫步在靜靜流淌的小溪邊,岸上的柳樹已經繁茂得可以遮擋住停歇、嬉戲的鳥兒。順流而下,突然小路一轉,清溪斜在面前,呈現在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象:忘機鷗鷺停立在汀沙上。其實,鷗鷺哪裏有什麼“忘機”的境界,分明是將情懷寄託於此。據《莊子·天地》載,灌圃者説:“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意思是存在機詐權變的心計就會喪失純樸潔白的品質,以致心神不靈,這是為天道所不容的。莊子應該是最早也是最徹底的一位認為“回到自然”才是恢復或解放“人性”的思想家,人在日益被“物”所統治,被自己的財富、權勢、野心、貪慾所統治。所以,中國文人要達到“不物於物”的精神境界,忘機鷗鷺便成為人們美好追求的`化身。

下片筆鋒一轉,思緒回到了現實,以水為鏡,重整鳥紗,更是振奮精神,但水中映射的身影卻又一次使他陷入沉思,兩鬢灰白,時比一去不復返,當時的壯志情懷竟一時無處舒展,心有不甘,但年華已老,鬱悶、幽怨之情無以言表。人生幾十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詞人望着眼前的春景,不禁感慨幾日不來便覺晚春已至,怎耐得桃化也開了呢。恐怕並不是”春色老”,而是心已老、人已疲了。桃花不知人意,花開花謝自有其理,而文人此時感物傷懷多足閒仕途不順,無法報效國家而致。

這首詞語言平實,感情真摯。以景抒情,以景寓情,是詞人常用的寫作方式,作者很好的運用了此法,表達感傷的心情。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南歌子·柳户朝雲濕

朝代:宋朝

作者:張輯

柳户朝雲濕,花窗午篆清。東風未放十分晴。留戀海棠顏色、過清明。

壘潤棲新燕,籠深鎖舊鶯。琵琶可是不堪聽。無奈愁人把做、斷腸聲。

譯文及註釋:

譯文

綠柳簇擁的院落,清晨空氣清新濕潤,雕花窗內香爐升起的煙裊裊如雲。東風吹得輕柔,天氣十分晴朗,我在貪戀海棠花的嬌色中度過清明。新燕住進了剛壘成的泥巢,絲籠中緊鎖着舊日的鶯鳥。一陣音樂傳來卻難以進入心中,難道是琵琶彈奏得不好、聲音太難聽?無奈在愁緒滿懷的人聽來,都是斷腸的悲聲!

註釋

[1]柳户朝雲濕:指歌妓的居處。

[2]午篆:一種盤香。

[3]壘潤棲新燕:新燕在剛壘好的新窩裏棲息。

[4]把做:當做。

賞析:

此詞也是代言體,寫一個歌妓對其相好男子的懷念。上片寫這個歌妓獨居青樓的寂寞和她對舊相好的`懷念。下片睹物生感,先是以“新燕”之樂反襯“舊鶯”之苦,接着又以琵琶所奏樂音在她聽來都是斷腸之聲的主觀化描寫,反映出這個女子獨處深閨難續舊歡的無限愁思。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原文

長夜難明赤縣天, 百年魔怪舞翩躚, 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 萬方樂奏有于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注:

【浣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1950.10) 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詞語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音樂學校)裏曲子的名稱。

赤縣:指中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介紹戰國末騶(zou鄒)衍的説法: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百年魔怪舞翩躚: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時起,外國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者開始侵入中國。他們和他們的走狗在中國橫行霸道,好似羣魔亂舞。

人民五億:五億各族人民。

一唱雄雞天下白:此句是由“雄雞一聲天下白”演變過來的,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致酒行》。原句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于闐:新疆吾維爾自治區西南部縣名,1959年改於田。當地人民以能歌善舞著名。這裏借指新疆文工團所表演的音樂歌舞節目。萬方:古人稱國族為方,《易經》有"鬼方"。樂奏: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中誤植為《奏樂》。

興會:興致、興趣。

白話譯文

舊中國的天黑夜茫茫,一百年來妖魔鬼怪肆意狂歡,五億各族人民卻無法團圓。

雄雞終於高鳴祖國得了光明,東西南北盡歌舞其中還有新疆人,詩人們欣喜唱和興致無邊。

賞析:

這是一首揭露舊中國的黑暗現實、讚美新中國民族大團結的史詩,是舊時代結束、新紀元開始的雄偉鐘聲。全詞首先從聯歡晚會的熱烈景象觸景生情,聯想到舊中國的悲慘情景;然後筆鋒轉而頌揚國慶晚會上的濃烈氣氛,喻示了新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共創繁榮局面的美好前景。

上闋是對舊中國長期黑暗統治的揭露與批判。“長夜難明赤縣天”,赤縣神州千百年來陷入暗無天日的黑夜中,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這黑夜何時是盡頭?誰能拯民於水火之中?這一聲慨歎藝術地再現了多災多難的中國人民不甘屈辱不甘滅亡的心聲,即使長夜難明,也要團結鬥爭,一個“長”字,一個“難”字,盡訴作者的沉重心情。

“百年魔怪舞翩躚”,翻開血淋淋的近代史,從1840年至1949年的百餘年中,中國人民的苦難是空前的,既深受八國聯軍的侵略蹂躪,又遭遇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和殘酷統治。這些“洋鬼”“土鬼”羣魔亂舞,把中國的天空污染得更黑更暗。中國隨着《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一次又一次地割地賠款,已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特別是少數民族,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下,更是慘不忍睹。國民黨反動派製造一起又一起屠殺、鎮壓少數民族的血腥事件,正是魔鬼橫行猖獗,人民受苦遭殃。中國的悲劇已到了頂點,人們的怒火與反抗呼之欲出。

“人民五億不團圓”,在這樣的現實中,各民族四分五裂,過不上安定的生活,五億中國人不能團聚在一起。由於帝國主義入侵,軍閥割據,中國的大好河山已被瓜分得支離破碎,國已不國了。再加上日佔區“搶光、燒光、殺光”的殘害,國統區捐税繁重、特務橫行、物價高漲、民不聊生、餓殍遍野……情狀之悲慘,難以窮盡。雖短短三句,卻已把舊中國的黑暗、苦難藝術地再現出來,使我們更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各民族人民應攜手並進,共創祖國美好未來,只有國家強盛了,人民才會“團圓”。

下闋,詩人的'思路返回到了眼前盛典上的歡樂場面。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歡慶國慶節,表現出了人民歡樂、祥和、幸福的新生活,展示了新中國光輝燦爛的前景。“一唱雄雞天下白”,是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倒裝。雄雞一聲長鳴,報道中國大地已經天亮了,而“唱”字更高亢、激越,彷彿是從人們心底噴出來的激情,道盡了人們擺脱漫漫長夜、迎來紅日曙光的歡樂心情。説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力量是偉大的,從建立工農武裝,到二萬五千里長徵,從抗戰勝利到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最終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昂首看天,覺得天格外晴朗,人民當家作主人的喜悦心情洋溢在字裏行間。

“萬方樂奏有于闐”,各民族在祖國的生日大典上奏起歡樂的樂章,這其中包括新疆兒女的甜美歌聲。這一句詞寫各族人民歌頌中國革命的勝利、歌頌新的生活,使我們想象到新中國百廢俱興、人民安居樂業的美麗畫面,于闐之歌只是這幅長卷上的一角。由此我們更可以想到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盛況、舉國歡慶的良宵盛會、新中國開創中國歷史嶄新局面的亙古奇觀……所有這一切,怎能不讓詩人靈感泉湧,欣然命筆呢!

“詩人興會更無前”,這裏的詩人不僅指柳亞子,也指詩人自己,更泛指全國的文藝工作者,詩人的興致是以前所沒有的。一方面説明詩人應感知新生活、歌頌新生活,是對包括柳亞子在內的文藝工作者的肯定與勉勵,另一方面説明詩人堅信未來的中國將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偉大和壯麗,堅信新中國的繁榮昌盛、安定團結也是前所未有的。

這首詞上下兩闋巧妙運用對比手法,極其鮮明地寫出了新舊社會天上人間的反差。上闋寫舊中國,下闋寫新中國,而上下兩闋又互相呼應,作者以舊社會的黑暗反襯新社會的“天下白”,以羣魔亂舞反襯各族人民的歡慶歌舞,以舊社會的四分五裂反襯新社會的民族大團結。這樣強烈的對比不能不震撼人心。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秋柳四首·其二

清代:王士禎

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

浦裏青荷中婦鏡,江干黃竹女兒箱。

空憐板渚隋堤水,不見琅琊大道王。

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永豐坊。

譯文:

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

秋天涼涼的露水快要結成白霜,萬千柳條正隨風飄拂於池塘的岸邊水上。

浦裏青荷中婦鏡,江干黃竹女兒箱。

水中的荷葉好似婦人所用的粧鏡,那水邊的黃竹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空憐板渚隋堤水,不見琅琊大道王。

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舊,再不見穿着華美衣衫的貴家少年穿梭往來。

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永豐坊。

倘若有幸經過洛陽這讓人羨慕的風景地,定會滿懷感情的踏訪永豐坊。

註釋:

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

浦裏青荷中婦鏡,江干黃竹女兒箱。

江干:水邊。

空憐板渚(zhǔ)隋堤(dī)水,不見琅(láng)琊(yá)大道王。

板渚:古津渡名。板城渚口的簡稱。隋堤:隋煬帝時沿通濟渠、邗溝河岸修築的御道,道旁植楊柳,後人謂之隋堤。

若過洛陽風景地,含情重問永豐坊。

賞析:

開頭的“娟娟涼露欲為霜,萬縷千條拂玉塘”,似乎是寫眼前景,——他們會飲的大明湖水亭外不也正有千餘株楊柳,枝條低拂水際嗎?但第四句的“江干”(長江邊上)一詞卻暗示了此首所寫仍是第一首所歌吟的“白下門”,詩人只是從眼前的景色聯想到南京的楊柳罷了。

其下四句則曲折地顯示南京的破敗與荒涼。把“荷”與“鏡”聯繫起來,出於樑代詩人江從簡的《採蓮詞》:“持荷欲作鏡,荷暗本無光。”尋是諷刺當時宰相何敬容的無能的,以“荷”影“何”。王士禛卻只是利用“荷”與“鏡”的這種關聯,由“浦裏青荷”想到了婦女用的鏡子。“中婦”一詞出於陳後主《三婦豔詞》的“大婦上高樓,中婦蕩蓮舟,小婦獨無事,……”是妯娌三人的中間一人,並不意味着她已經到了中年。詩題為“三婦豔”,這當然也是一位豔婦。

第四句則出於古樂府《黃竹子》:“江干黃竹子,堪作女兒箱。”所以,這兩句是説,在南京,伴隨着萬千楊柳的,是可以使人想到年輕,漂亮的婦人所用鏡子和少女箱子的青荷與黃竹。南京本是有許多美麗的女性的地方,她們也常見於詩人的歌詠;而今卻只能由青荷而想象對鏡的.“中婦”,由黃竹而想象使用箱子的少女,卻再也見不到那許多美豔的婦女了。

“隋堤”本指隋煬帝所開通的運河堤岸,在堤上築有供其行幸所用的道路,路邊植有很多柳樹。這裏借指南京楊柳眾多的水邊大道。第六句“不見琅琊大道王”下有王士禛自注:“借用樂府語。”“樂府”指古樂府《琅琊王歌》:“琅琊復琅琊,琅琊大道王,陽春二三月,單衫繡裲襠。”此處以“琅琊大道王”借指穿着華美衣衫的貴家少年。總之,以前在南京經常看得到的豔麗婦女、貴遊子弟,現在是再也看不到了;只有行將搖落的大片楊柳,伴隨着青荷與黃竹,滿目荒涼。

末兩句則用唐代白居易《楊柳枝詞》的典故。白居易的原詩是:“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裏,盡日無人屬阿誰?”永豐坊為唐代東都洛陽的坊里名,白居易曾寓居洛陽。又據孟啟《本事詩》:“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年即高邁,而小蠻方豐豔,國為《楊柳》之詞以託意。”孟啟聽説是否可靠姑且不論,它在古代文人中卻廣泛流行。因此這兩句是説:像過去那樣的生長着嬌嫩的楊柳——豐豔的青年女性——卻令人深感青春的浪費、夭瘀的悲慘場所,現在也已成了值得羨慕的“風景地”,倘若有幸經過,就應“含情重問”。因為那裏還有青春,雖然是悲涼的青春;而今卻已壓根兒沒有青春了。——此處需要補充説明的是:“洛陽”實暗寓南京。洛陽為唐代的第二個首都,南京則為明代的第二個首都。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春閨怨·不繫雕鞍門前柳

元代:喬吉

不繫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兒吹雨黃昏後。簾控鈎,掩上珠樓,風雨替花愁。

譯文:

不繫雕鞍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兒吹雨黃昏後。簾控鈎,掩上珠樓,風雨替花愁。

註釋:

不繫雕鞍(ān)門前柳,玉容寂寞見花羞,冷風兒吹雨黃昏後。簾控鈎,掩上珠樓,風雨替花愁。

玉容寂寞:形容憔悴。 簾控鈎:簾幕上掛上銀鈎。

賞析:

這首《春閨怨·不繫雕鞍門前柳》寫青樓女子晚景淒涼的景況。曲子寫道:門前柳老,難系雕鞍,車馬冷落;容顏憔悴,羞與花對。風雨黃昏後,倍添淒涼;樓中人雖在,已是明日黃花,再沒有人識賞。夜長愁更長。這支小令充分表明:青樓中人,以色事人,賣笑為生,一旦年長色衰,便門前冷落,生計全無,晚年往往十分悲慘。此曲寄託了喬吉對青樓女子的深深同情。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4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簡介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後,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人對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後兩句詩人因見吳船而想念故鄉。

翻譯/譯文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着終年不化的積雪,

門前停泊着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註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隻

(6)“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賞析/鑑賞

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文學賞析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着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着一“含”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櫺,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着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

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後終於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並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繫。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一説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着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麼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複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着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着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悦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着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着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南歌子·似帶如絲柳

似帶如絲柳,團酥握雪花。簾卷玉鈎斜,九衢塵欲暮,逐香車。

翻譯

她的纖腰如嫩柳般婀娜,白白的雙手好像握着一團雪。當玉鈎捲起車簾露出她的倩影,我便在她的車後緊跟不捨。隨着車輪揚起的香塵,踏遍了京城大街,一直走進黃昏的暮色。

註釋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南柯子“”風蝶令“。《金奩集》入“仙呂宮”。似帶、

如絲:都是形容柳的,即像帶子像絲線一般的垂柳。這裏以柳代女子之腰。

酥:凝固的油脂,形容豐潤柔嫩。一説團酥指蠟燭。握雪花,形容手上也着脂粉,如握雪花之潔白。

玉鈎:玉製的簾鈎。衢,四通八達的道路口。

七香車:就是多種香料塗飾的華貴車子。

賞析

温庭筠詞抒寫男女情事,多是以女性口吻代言女子的相思戀情,以女性形象的華美豔麗及相思情意為其審美特徵,精緻地描摹女性豔麗華貴的容貌、服飾、起居、心態等,而極少從男性的角度寫相思戀情。一般認為此詞所反映的是男子對女子的'追慕,敍寫一男子追慕一女子的情景。

開頭二句是男子所見到的女子的美麗形象,“似帶如絲”,“團酥雪花”,即形如柳絲輕盈婀娜,色如雪花豐潤光潔。後面三句,寫男子對女子的傾慕之情:見到女子乘坐着的華美小車,車簾捲起,玉鈎斜懸,在繁華的道路上駛過,男子留連忘歸,雖然暮色降臨,他的眼與心還追逐着遠去的香車。

全詞雖僅短短五句二十三個字,卻寫盡了纏綿繾綣之情,把一個痴情男子的形與神都寫活了。他痴情地愛她,卻並無輕浮的行為;他“逐香車”,卻並無狂放之舉。作者對單相思的描寫是能把握分寸的。

對此詞還有另一種解讀,認為是閨中女子期盼男子歸來。前三句寫女主人公盼男子歸來的情景,後二句寫其想象意中人正驅車趕來。

創作背景

温庭筠因為恃才不羈,觸怒了上層社會,為其所不容,造成了他仕途不順,屢遭失敗。他常常與放蕩子弟一同出入於酒肆青樓,冶遊於花間柳畔。於是以對那個時代各階層女性為題材創作了大量作品。此詞即為其中之一,通常被認為表現的是男子視角下的女子形象,也有人認為反映的是女子期盼男子歸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