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花遊·送春古江村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3.07W

原文:

掃花遊·送春古江村原文、翻譯註釋及賞析

掃花遊·送春古江村

宋代:吳文英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豔春過了。有塵香墜鈿,尚遺芳草。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醉深窈。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

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柳絲系棹。問閶門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酹殘照。掩重城、暮鐘不到。

譯文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豔春過了。有塵香墜鈿,尚遺芳草。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醉深窈。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

園中池水清澈透碧,一夜驟雨花落飄零,竟使林島綠肥紅消。豔麗的春天過了,尚有金鈿、遺落於香塵芳草。漫步在初夏綠蔭的小道,漸漸發現枝葉繁茂交錯,路徑越來越狹窄。沉醉在這一片幽深的密林中,翠圓的綠葉招人喜愛,勝過三春賞花好。

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柳絲系棹。問閶門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酹殘照。掩重城、暮鐘不到。

花架下的落花還沒有清掃,嗔怪佳人已是清晨仍然還在睡懶覺。柳絲只系船棹不繫春,閶門自古是送別之地,有誰知道送走了多少春天呢?疲倦的蝴蝶也懶得飛起,故意盯撲在簪花破帽。黃昏裏傾杯為春祭酹,城門重重緊閉,隔斷那隱隱的鐘聲。

註釋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豔春過了。有塵香墜鈿,尚遺芳草。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醉深窈。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

掃花遊:詞牌名。雙調,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韻,下片十句七仄韻。古江村:在蘇州西園。林島:指西園陂池中小島及陸地上的花木。深窈:深幽的樹林。

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柳絲系棹。問閶(chāng)門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飛,故撲簪(zān)花破帽。酹殘照。掩重城、暮鐘不到。

閶門:在今蘇州市。宋時西園所在處,亦即古江村所在處。簪花:頭上插戴的花。酹: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賞析:

《掃花遊》,詞牌名。雙調,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韻,下片十句七仄韻。

“水園”三句,寫暮春園林景色。“水園”,即荷池。題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園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風驟雨摧殘後,岸上、池中小島上的花木盡都凋零,水上飄滿落英,只有池中長滿的碧綠的田田荷葉更顯精神。“豔春”三句,述春去而跡遺。既曰“送春”,所以此言萬紫千紅的春天雖已過去了,但是飄到頭飾上的微塵中還含有花的`香味,在遊園女子的身上能找到春草的氣息。“步繞”兩句,寫初夏景色。入夏之後,如果人們在綠蔭下散步,會發覺樹上的枝葉繁密交雜,使林中小徑顯得更加窄小。“小”字韻詠“新陰”入細。“醉深窈”三句,説明自己對濃綠的喜愛程度。因為綠色表示生命,古今愛綠之心相同,所以詞人深深地沉醉在這深幽繁茂的濃綠蔭中,覺得那翠綠色的片片圓葉,比千姿百態的繁花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故此,詞人在“送春”時,對“落花流水春去也”,沒有留戀之意。“好”字韻,寫“綠陰幽草勝花時”妙極。

“芳架”三句,再敍暮春之景。此言暮春時節,花架上的白色花瓣還沒有來得及清掃掉,從窗口射入照在美人牀上錦被的陽光已變得翡翠色了(此因陽光從濃綠中透入之故也),所以使牀上佳人更感到神思睏乏,懶於起牀。此是寫佳人之春困,是第一層“送春”。“柳絲”三句。“閶門”,即是西園,也就是“古江村”的所在地。此言在古江村近旁的閶門運河邊、柳樹下,拴着即將離開的客船不知道在這條運河上,也曾經送別了多少個春天。古時有折柳送別的習俗,今柳絲終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這兒的“系棹”所想留住的實是詞人心中的去妾,即上句的“困迷清曉”的“佳人”,及“送春”中的“春”所暗示的伊人也。此為第二層行客之“送春”。“倦蝶”兩句,言彩蝶受到和暖的陽光照射(即外界因素的影響),更懶於飛翔,所以它就只能就近挑選一處地方,如破帽上的簪花之類停下來休息。這裏是指其也已年老力衰,離開這裏(即“飛”)後,所能選擇的新家,也只能如破帽上的簪花一樣屬一時新鮮也。此潦倒中含有閒放也,是第三層詞人的“送春”。“酹殘照”兩句,寫實而兼影射。此言詞人迎着夕陽灑酒於地送別殘春。而古江村由於地處偏僻,受城牆阻隔,所以也聽不見暮鍾催晚的響聲。這兩句是夢窗化用周邦彥《掃花遊》詞結尾“黯凝佇,掩重關、遍城鐘鼓”。而“酹殘照”也是照應上片“醉深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