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8.86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反思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反思1

作為一名新課程下的老師,我們應該:

1、更新教學理念。教師不應只是教知識,而是讓學生去感悟知識,教會學生如何去獲得知識。

2、把準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們的目標是我們這堂課解決什麼問題,用什麼教法?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識記和運用知識。比如聽説課型:要先讓學生對語篇的理解,創設環境,培養聽説能力,讓學生模仿着説,並聯系實際學會表達,重點不應放在知識點的教學上,應注重基本能力的培養,要因人、因校、因內容而異。

3、課件要為我們的教學所用。要好用、用好;實用、有效;創設的情景要為我們的生詞、句型做好鋪墊。

4、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國中教師瞭解國小的詞彙,尤其是在國小裏已作為四會的詞就不應作為生詞來教,炒冷飯會讓學生失去新鮮感。

5、注重學過知識的運用。新課程強調語篇學習,在語篇中先把key words和key sentences學會然後再運用.有些活動在課堂操練效果更好。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反思2

一、立足校本,重視培訓

應該説,開展校本培訓和教研,是課改的重點之一,也是課改能夠順利進行,不走彎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手段之一。調研中我們看到,各校領導都把教師培訓工作放在首位,派出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地市級培訓。除此之外,他們更重視校本培訓和教研,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信心和能力。如開展新課程講座、教師論壇、觀摩課、研討課、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大賽,課件大賽、案例分析與交流、小課題研究、集體備課等活動,這些活動內容豐富,針對性強,講究實效。經過培訓和研討,轉變了教師的觀念,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們明確了這次新一輪高中課改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深遠意義,加深了對於高中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評價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為課改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新課程理念如春風細雨潤入到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中被逐漸接受,並滲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將一年的教學實踐,大部分教師對外研版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及教法,由很不適應到逐漸熟悉和適應,教學方式和方法在發生變化,有些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較大提高。

二、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隨着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台。隨之教學上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突出表現在:

(1)注重學法指導,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聽課中我們看到,教師們已經有意識的按課改要求上課,正在逐步進入新角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探究和思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注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多數課堂上能體現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教師能選擇學生感興趣和貼近實際生活的話題,設計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1

力。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如:有師生問答、採訪調查、討論或辯論,競賽,成果展示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收集、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溝通和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些素養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任務型教學途徑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並有效踐行。多數教師能切實實行“任務型”教學方法。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實現三維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易讀性強,種類多,內容生活化,與時俱進,學習不感到枯燥,以任務為中心,好操作,,學生活動多,體現“在用中學,學中用”的思想。任務的設計能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深入,形成“任務鏈”;語言技能的訓練,遵循先輸入,後輸出,先聽、讀,後説、寫的原則;通過小組討論,然後推舉代表陳述討論結果,完成終級任務;佈置後續任務,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提供動力。不少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非常注意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能張揚個性,展現自我,又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性。

(3)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手段,新課程倡導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正在探索之中。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以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4)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許多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詞彙量大,教材的編寫也比較零散,板塊繁多,教學內容偏多、偏難,課堂教學活動多,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課時又很有限。針對這種狀況,多數教師能從實際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佳一中高一備課組,他們不是按步就班的按教參的建議實施課堂教學,而是充分利用集體合作的力量,將所有教師新老搭配分成五組,將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話題”為綱,根據邏輯順序,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四課時,使其銜接自然,對於每一單元的設計,都從語言能

力培養的五個方面考慮,經過反覆推敲,每一課時都製作了精美的課件。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並把相關的語言知識點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節省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在教學內容多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遊刃有餘,而且在每一單元結束後,他們都有自行設計的一套練習,夯實了基礎,提高了效率。

三、問題與困惑

課改工作在平穩進行,有可喜變化,但問題也不少,任重而道遠。

(一)穿新鞋走老路”者仍為數不少

調研中通過聽課瞭解到,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不太多,有的課仍然偏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灌輸,有的教師一節課一半以上時間用於講解,大包大攬,代替學生學習。如教課文,教師自己讀,自己逐句翻譯,自己歸納主旨要義;回答問題,學生答不出,教師就自給答案;甚至讀單詞也要教師代勞。語言練習過於機械,缺少有意義和交際性練習。教學活動設計不從學生實際出發,與學生認知水平脱節,造成實際教學效果差甚至無效。

(二)重視英語新課改中的誤區

1、強調聽説教學,忽視讀寫訓練。

①許多教師對課標不理解,誤認為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僅“為交際”,從而忽視了對讀寫的訓練。

②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部分教師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握不準,區分不了重難點,對讀寫的要求也不明確,往往上了一篇閲讀課文後就只讓學生學會了讀,卻不明白如何去構思一篇文章,不會將其寫作方法及技巧傳給學生,更不要説去仿寫一篇文章了。

2、照搬教師用書,片面理解“五步”。

①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老師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②英語課堂中慣用的五步教學法:複習(Revision),介紹(Presentation),操練(Drtu),練習(Practice),鞏固(Consocidation),可是我們的部分老師只會機械地使用,沒有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包括很多,有課堂,教材,及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可以改

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創新,給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力及思維方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有些教師片面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

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活動一個接着一個,但是否有效,則很少考慮。如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過難,學生勉為其難,完成不了,“討論來討論去,一節課結束了,還説不出個所以然,白白浪費時間”。閲讀課上學生還未充分理解課文,教師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綜合運用型任務,如編對話,寫作等。任務脱離學生實際,缺少任務前活動,任務之間坡度太大,沒有鋪橋搭路就讓過河,這些“任務型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反映了教師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的偏差。還有些課偏離教學重點,隨意拓展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完成任務有困難,要分析原因,或因教師指示語聽不懂,或因詞語、句子理解障礙,教師要及時做必要説明和講解,有時還需做出示範。

4、課時問題。

由於教材內容多,課程標準規定每週只4課時,大部分學校超課時教學,一般最少開到周5課時,有的開到周7—8課時(包括星期六上課)。超課時原因,普遍反映教材容量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但也與教師講解多,包辦代替多,發揮學生自主性、主動性不夠,以及對教材處理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有關。

5、教材銜接有問題。

國中使用更重版本的教材,且教材詞彙量過大,在一個單元內生詞過於集中;話題範圍廣,與學生現有知識儲備有較大差距多數教師認為新教材,花樣多,內容容量大,面面俱到,知識凌碎,課時少,內容膚淺,(缺乏系統性),加上課標提倡“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倡導任務型教學,使教學出現方法與時間,空間與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教師忙教,學生忙學,教學任務套任務,任務連任務,為完成教材任務教師趕進度,搶時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輔導學生,得到的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師生疲勞。

四、對策與建議

1、加強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隨着課改的深入進行,沒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會困難重重。因此,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學習,可以摸索出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和如何在漢語環境下對中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能力的途徑,以及如何找出中國學生語言成長的規律,如何創造的使用教材,選擇教材,如何創造條件,營造學習氛圍,都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受益學生。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一些教學研討課、説課、評課、等活動,通過課題研究,個案分析,方法交流,加強校本教研,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歷,造就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隊伍。

2、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教學中進行的教學反思,固然極為重要,它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的規劃能力,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過程的調控能力,形成教學機智,促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後的反思,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説,它可以涵蓋前兩個階段的教學反思內容和功能。它以教學的結果為起點,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分析,使教學經驗理論化,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形成自我監控的能力與自我超越的意識。因此,我們大力倡導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工作,及時記錄教學狀態,寫下自己的片思偶得,或是成功的體會,或是失敗的遺憾,特別是及時錄下從中得到的啟迪和由此引發的教學設想。這些來自教學實踐的親身體驗和思考,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極為寶貴的財富。

3、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三種關係。

1)處理好聽説與讀寫的關係。我們知道英語教學中聽説讀寫是一體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大局,我們要做到聽説領先,讀寫跟上,培養出會綜合運用英語的學生,而不是讓他們或“聾”或“啞”。

2)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係。教參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參考,它只能起一個參考作用,我們備課要從實際出發,備教材,備學生,最好以一個單元為話題進行備課,對本單元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3)處理好教學法與五步驟之間的關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情,適當地增減內容,把握上課的主要脈絡,分清重,難點,有條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可以嘗試改變傳統教法,鼓勵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

4、要樹立新的學生觀。

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係。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着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5、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總之,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從某種程度上説,課程就是實踐,因此課程改革就是問題解決。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採用實踐的邏輯,提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儘自己所能,把這一方案付諸現實,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我們與課改共同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