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高中地理知識點彙總與解題方法

來源:文萃谷 2.07W

關於水文特徵與水系特徵的高中地理知識點歸納

精選高中地理知識點彙總與解題方法

地理環境空間廣大,事物多種多樣,關係錯綜複雜。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知識點的積累,掌握好知識點,才能化難為易。!因此,小編準備了這篇關於水文特徵與水系特徵的高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結構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佈,以及落差等要素。不難看出,水系特徵和地形關係較為密切,正如中國一句古話所説的:“水往低處流。”正是在這個總的基本原則下,只要有水就可形成河流水系,水多,水系就發達。

河流水文即水情,是指河水結構、變化等,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影響河流水文變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河流的補給,即水源。而水源補給,對大多數河流來説主要是雨水補給。因此河流的水文和河流流經地的氣候關係密切。冰期,包括凌汛當然也和氣候有關。河水含沙量,由河流流經地區地表結構決定,如黃河中游地區,地表結構簡單,由極易遭受流水侵蝕的黃土組成,且地面植被很少,從而造成黃河含沙量大的特點。

由小編提供的關於水文特徵與水系特徵的高中地理知識點歸納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裏了,願大家都能學好地理。

高中地理知識記憶法:比較記憶法

學無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長變化最快的階段,所以應該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知識記憶法:比較記憶法”,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學子。

有比較才能有鑑別,才能有記憶。比較記憶法即把相反或相近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從而找出異同點進行歸納。從而獲得感性的地理知識,形成新的地理概念。它啟發了思維,在比較中瞭解了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正確得出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的關係和聯繫,並理清地理事物的發展過程和趨向,這樣提高了認識地理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中國地理中,把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的地理環境,等特點進行綜合比較:秦嶺一淮河以南地貌以盆地、丘陵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大於0℃,大於等於10℃積温4500℃以上,温度帶是亞熱帶,乾濕地區為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大於800毫米,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水地為主等;而秦嶺一淮河以北地貌以平原、高原為主,一月最冷月均温小於0℃,大於等於10℃積温4500℃以下,温度帶是温帶,乾濕地區為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小於800毫米,植被以落葉闊葉林為主,耕地類型以旱田為主等。通過這種方法對比,不僅獲得了完整的、系統的地理知識,而且能融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於一體,達到理解性鞏固。

高中地理知識記憶法:比較記憶法由整理提供,願考生學業有成。更多關於高中地理考試內容請關注【】

 高一第四單元地理必修知識點(人教版)

1.地球的內部圈層:地殼(地表到莫霍界面(全球均深17km,陸殼均深33km,洋殼均深6-7km))、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 2900km深處)、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巖石圈範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之上)。

板塊及其劃分:亞歐、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極洲板塊。

3.板塊邊界與地貌:

①生長邊界(海嶺、斷層)-板塊張裂-形成裂谷、海洋(如紅海、大西洋)、海嶺(大洋中脊、海底山脈、冰島)。

②消亡邊界(海溝、造山帶)-板塊擠壓-大洋與大陸板塊碰撞-形成海溝(如馬裏亞納海溝)、島弧鏈(西太平洋)、海岸山脈(如落基山、安第斯山)、地裂縫(雅魯藏布江谷地)。

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第四單元地理必修知識點(人教版)就到這裏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閲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大學聯考地理綜合題解題模式:旅遊

 旅遊

1、旅遊的作用:

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增加外匯;擴大就業;促進國民經濟相關產業發展;擴大交流;滿足人類高層次需求等。

2、旅遊活動出現的問題:

環境污染、對動植物資源破壞;對背景環境的破壞;對文物古蹟破壞;對正常社會秩序的衝擊;對旅遊資源的破壞等。

3、旅遊資源開發條件:

旅遊價值(資源質量、集羣狀況、地域組合狀況);市場距離(長度、經濟發達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達性;地區接待能力;環境承載量。

高中地理地方時和區時的解題技巧

地方時和區時的內容,在和的教材中都有,但由於本身點有較高難度,且教材中安排的篇幅又不長,給的教、的學都帶來了一定的限制性。而隨着的恢復,又因為這一類題能較好地反映出的實踐應用、學科綜合等素質水平,因此顯得越來越重要。為此,我歸納了以下一些有關地方時和區時的解題技巧,相信會給面臨的有所幫助。

  一、經線和中央經線

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統稱為地方時。經度上的微小差別,都造成相應的地方時之差,因此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國際上採取了全世界統一的時區劃分和區時計時的辦法: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因此,要弄懂地方時和區時,首先得弄懂經線和中央經線的關係和轉化。中央經線的度數是15°的整數倍,而該時區就是以這個整數來命名的 高中地理,如60°E是東4區的中央經線,0°是零時區的中央經線;而那些不是15°整數倍的經線,到底位於哪個時區,就得由其經度除以15的餘數來決定:大於7.5就進,小於7.5則舍。如99°W,除以15得6餘9,表示99°W位於西7區;172°E除以15得11餘7,表示172°E位於東11區。同樣道理,北京的地方時是指其所在經度116°E的時刻,北京時間是指其所在時區東8區的區時,即中央經線120°E的地方時。

  二、0點和12點經線?

0點和12點分別是夜半球和晝半球中間這條經線的地方時,因此有關晝夜長短的題型中,要巧妙地用好這兩個時間及所在經線。如某地某天晝長為14小時,則意味着以正午12點為界,上下午各為7小時,就可推知該地該天是5點鐘日出,19點鐘日落。同樣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時間,利用12點和0點分別是晝夜時間的中間性,可推知該地的晝夜長短情況。如已知3點日出,則可推知21點時日落,晝長為18小時,夜長為6小時等。另外諸如以下題目也可迎刃而解。右圖為局部地區的晨昏線位置圖(a—b為晨線),請説出此時的北京時間是多少? 。

解題思路:在圖中,因為a—b為晨線,因此它的左側至昏線之間是夜半球,而95°E是夜半球的中間經線,可得知其地方時為0點。這樣關鍵的一步已解決,就可根據這已知條件,計算出北京時間。只要注意一下北京時間是東8區的區時,因此先得把95°E轉化成為東6區,就可正確計算出北京時間是2時。

  三、晨線和昏線

大家知道,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其中日出線是晨線,日落線是昏線。在許多題目中,都有晨昏線的出現,但裏面暗藏着一個條件,很多學生往往容易忽略。這就是赤道上是終年晝夜平分的地方,即終年是6點鐘日出,18點鐘日落。利用赤道上晨線和昏線的這個特點,就可計算出所要求的地方時和區時,以及晝夜長短等問題。例如:2001年粵、豫兩省大學聯考地理中就有這樣的題目:圖中有兩條虛線,一條是晨昏線,另一條兩側大部分地區日期不同;若圖中的時間為7日和8日,則甲地時間為:A.7日4時B.8日8時C.7日8時D.8日4時

根據題意可知,圖中右邊虛線肯定是日界線(經過南北兩極),它的左側(東12區)是8日,右側(西12區)是7日;另一條虛線則是晨昏線。利用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原理,得出在赤道上和晨昏線相交的這條經線的地方時是6點(假如是晨線)或18點(假如是昏線),而圖中兩條經線相隔為30°,即相差2小時,因而推知甲地的地方時是8日8時或20時,從選擇項中得出正確答案是B

  四、日期的時空界線

日期的界線有兩條:一條是時間界線,即0點,它是隨着地球自轉而自東向西移動的日期分界線,是前一天結束和新一天開始的經線;另一條是空間界線,即日界線,是人為統一規定的基本上沿180°經線為永久固定的日期變更線,它的西側(東12區)總比東測(西12區)的日期早一天。這兩條線絕大多數時候把地球分成兩個區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着兩個日期。除非這兩條日期界線重合,即當日界線上剛好為0點時,則全球剛好同一日期。

 巧記中國地圖

中國地圖像一隻大雄雞,可以把這隻雞砍為成六部分:雞頭、雞背、雞尾巴,雞肚、雞腳、雞屁股。雞頭最容易記,就是:黑龍江、吉林、遼寧。雞背只有一條就是:內蒙古自治區。雞尾巴更簡單 高中學習方法,就是一個新疆。雞腳也很簡單,就是台灣和海南。

難點是雞肚和雞屁股。省份太多太雜了。不過不要怕,我們有一個方法就是,把雞肚看成一個倒三解形和一個十字架,把雞屁股看成一個長方形和我一正方形。

 先來看雞肚:

倒三角形:把廣東省看成倒三角形最下面的角,把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看成倒三角的腰,把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看成倒三角的底線。,這樣就構成一個近倒三角形了。香港、澳門包含其中。

十字架是指:把寧夏、陝西省、山西省、山東省、江蘇省成一橫,再把河北省、河南省看成一豎,一橫一豎構成一個十字。

我們把這個倒三角和十字架看成雞肚,除開雞頭、雞背、雞尾巴,雞肚、雞腳,那麼剩下來的我們就把它看成是雞屁股拉。而雞屁股我們又可以把它看成由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組成!!

長方形:把西藏、青海省、甘肅省看成一個斜着的長方形。

正方形:把四川省、雲南省、重慶、貴州省、廣西看成一個正方形。

所以中國地圖可以説是由一個雞頭、一個雞腰、兩個雞腳、一個雞尾巴,一個三角形、一個十字架、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所組成的···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地理學習方法

地理是人類最古老的學科之一。開天闢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滄海桑田,也帶給了古老的人類無窮的好奇與想象。忽忽數十個世紀,人類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並通過人與自然的往來交流中,地理學不斷被拓展出新的意義與內涵。時至今日,地理事物與現象變成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的話題,不僅僅侷限於經典意義上的山川面貌、星辰運行等自然地理的內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旅遊等人文層面的印記。由此延伸,進而折射出社會風貌真實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間,下到地球內部,還有我們生活的人類社會,這些都是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都屬於地理學的研究範疇。地理學還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地理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在生活中觀察到許多有趣的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到許多有用的地理知識。不僅如此,地理學在現代科學中還需要佔有重要地位,對於解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問題起着重要作用。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們怎樣才能學好地理呢?首先,我們得明確,為什麼學地理?學地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幫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學習有三個層次:是什麼、在哪裏、為什麼。很多進入高一的學生,會覺得地理很難學,原因是高中地理與國中的內容相差很大,國中多為“是什麼,在哪裏”,而高中是“為什麼”,尤其高一上冊的自然地理,學習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理科思維,理解難度大;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生活閲歷有限,如學生對四季更替,邊遠地區鄉村學生對工業佈局都缺乏感性認識。其實地理很簡單,學習地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 要學會閲讀理解地理教科書

地理學習的支柱是教材的閲讀理解,地理不同另兩個文科之處在於,對教材知識點必須理解記憶而不要死記硬背,要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認真閲讀,積極思考。上課時間有老師的引導,可以少走彎路,特別是進入高中以後地理中常識所佔比例較國中小了,但知識更深,更系統化,更加複雜,理解難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滲透的範圍越來越廣,學習地理需要的課外知識也多,所以,一定抓緊學習的主陣地課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冊),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學習地理時,要重視概念的學習,要對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夾生飯。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斷、推理問題才能正確無誤。要把那些特別容易混淆的概念羅列出來,一一對比其差異,諸如:天體、天球;恆星日、太陽日;時區、區時等。當然,概念學習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如:氣温與氣壓的關係;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説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

第三、總結和歸納,掌握地理學習的規律。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指用聯繫的方法來表達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等,是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可視化,便於思考、交流與表達。它是由節點、連線組成的知識網絡圖,其中節點表示概念,連線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繫,用節點和連線組成的網絡知識結構表示某一個主題及其層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冊、選修教材一和選修教材二),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學會閲讀和使用地圖

地理學習的靈魂是地圖的閲讀和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是我們獲得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地理學習不能夠離開地圖。

第一、“圖文結合易學好記”,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裏,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即形成“腦圖”。在歷次大學聯考地理試卷中,都有許多無圖考圖的題目,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十分重視構建“腦圖”的訓練。

第二、抓"讀圖"明"空間",地圖具有形象、直觀的作用,可以培養觀察力、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可以進一步明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空間聯繫、空間組合。從歷年大學聯考地理試題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試題直接或間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間分佈知識。在區域地理學習中更應重視地圖的運用。

  第三、地圖學習要學會分類、讀圖、變圖、用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