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3篇

來源:文萃谷 8.76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3篇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1

實際上,我讀了《阿勒泰的角落》的第一篇文章就已經決定選這本書,但我其實説不上她到底有哪些好。她無非是用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故事,平淡無奇的生活,平實的語言,沒有獵奇,沒有懸念。

因為所涉及的題材大多是作者定居新疆阿勒泰時的生活,身處都市的人們容易從中尋得久違的純真、樸素與平靜。這也許是有的人喜歡李娟的理由,但不是我的,我並不覺得遙遠的村落,沒有工業污染的無人區就比喧鬧的都市純淨,污濁的心靈,就算到無塵實驗室也不會獲得淨化。

李娟文字裏的純淨、純真與對生活的熱愛,是她創作那些文字時內心的狀態,而非刻意為之,但作家的文字不代表作者本人,就如安嘉和不代表馮遠征一樣。《阿勒泰的角落》是一本二十萬字的散文集,阿勒泰是多麼貧窮,阿勒泰的生活又是多麼的不便,這是文字裏告訴我的(也就是説作者不是對這一切的艱苦渾然不覺)。而作者的文字又是那樣的輕鬆與樂觀,而且顯然是發自內心的樂觀,這讓我覺得矛盾。

這樣的文字必定會耗費作者很多的能量,讀起來讓我如坐鍼氈,因為我的輕鬆是建立在作者的痛苦之上。

當然,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只是隱約感覺不自然,直到我讀了她的另一本散文集《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李娟在再版序裏説: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的讀者都認為我的兩本「阿勒泰」系列閲讀起來很輕鬆,而這本書則非常沉重。可實際創作時,阿勒泰那些文字,我寫得非常艱難,寫這本書時則輕鬆許多。

《走夜路請放聲歌唱》是李娟與《阿勒泰的.角落》創作時間相近的博客合集,這本書情感緻密,毫不節制,看得我喘不過氣來—她將阿勒泰系列背後的沉重寫在了其他地方。原來那不自然的感覺,並不僅僅是因為我內心扭曲,不願相信存在那樣純粹的樂觀。

不管怎麼説,《阿勒泰的角落》真的是一本讀起來很容易讓人放鬆的書。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2

人活着,就是要一種淳樸的感覺。不論一生有多貧窮,都要活得開心、快樂、滿足,不要抱怨、傷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短暫而又漫長的,總會有離開的那一天。所以,不要有遺憾和不滿,在眼輕輕閉上的時候,腦中浮現的都是美好和希望。懂得欣賞生活的美好,停一下,放鬆自己,生活就會晴空萬里。

生活中,快樂其實就在身邊。像書中的“蝗蟲來了”一篇小文章,就充分的寫出了窮人家的孩子的快樂。文章中的孩子,純真,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喜歡觀察蝗蟲,它們正好對稱的翅膀,靈活的腿,敏感的鬚子,這一切是多麼不可思議,而這,正是童真的美好。欣賞夕陽,感受大地的温熱,太陽落下,一輪圓月當空照。拋掉煩惱,享受美好。人為何要有如此多的要求和願望,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裏,不願意與外界交流分享快樂,這樣做就只有一點,那就是永遠的不快樂和不滿足。人們常説:“知足常樂。”這句話人人都知道,而誰真正可以做到呢?用淳樸的眼睛欣賞世界,世界也會變得美麗。但我們總是太過虛榮,為了那遠在天邊的理想而奮鬥一生。而其實,當你靜下心來,看看夕陽的餘暉,大海的波浪,鳥兒的飛翔,享受身邊的一切,你就會覺得,這一切有什麼值得你哭泣和悲傷?當你為了物質去追求的時候,停下來,享受生活,物質也變得沒有那麼重要。累了,就休息一下,受傷了,就等它癒合,停下奔波的腳步,品味近在咫尺的美好。而且,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要欣然接受,不要與它做無謂的抗爭。也許,仔細想想,它們也挺好。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可愛美好的小文章,有袖珍兔不“袖珍”,金絲熊“小耗子”,慈祥的奶奶,善良的母親,和他們之間微妙的愛。這些,都是貧窮但不低賤的好人,這些,都是幼稚但不缺乏美好的生活,我向往這種生活,但是,應該不會擁有。

我喜歡這本書,就是因為它的淳樸和淡淡的一抹鄉情。再濃的咖啡,也不如清香的茉莉花茶… …

《阿勒泰的角落》讀後感3

李娟的作品語言質樸,絲毫沒有雕琢的痕跡,沒有很多專家所説的文采,但是卻飽含着人性之美,這是她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開篇的《一個普通人》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喀吾圖,一個淺淺寫在薄紙上的名字就能僅僅縛住一個人。

《外婆的早飯》中寫道: 於是每天的清晨,在荒野裏的火爐旁,總會圍過來很多寒冷的行人烤火取暖。還有人在路上遠遠地朝這邊打招呼,急急忙忙往這邊趕。他們以爐灶為中心緊緊圍坐一圈,高興地説這説那,不時幫忙往爐子 裏添一塊柴。稀飯沸開了,就趕緊幫着揭一下鍋蓋。每到那時,外婆就會進帳篷捧出一摞碗出來,為他們一人勻出小半碗滾燙的米湯,他們連忙感激地接過,謝個不停。然後在熱氣騰騰的水蒸氣和炊煙裏,很幸福地小口小口啜飲。這時,遠處的天空越來越藍……突然,大地"轟"地一片金黃,太陽從羣山間升起來了!

似乎也在同一時刻,羊羣的咩叫聲和牛哞聲突然密集起來,一聲聲長呼短應。整條山谷都熱鬧起來。聽着這聲音,我們倦意更濃,猶在夢中。只覺得枕邊一片透亮,被窩更加温暖了。偶爾眨開條眼縫,從帳篷縫隙裏瞟到外面爐灶邊的人們正戀戀不捨地起身離開。遠一點的地方有他們的牛羊,在朝陽裏聳動着點點金黃。

外婆早飯的火爐多親切啊,它砌進了多少寒冷行人最幸福的時光啊…… 但是,正在最感動着的時候:"大懶蟲小懶蟲快起來! 太陽曬屁股啦!都睡一晚上了還沒有睡夠?……"

真是窩火!也不知是誰讓我們睡一晚上都沒法睡夠的……

《三個瘸子》中母親責怪李娟:老人給的東西怎麼能拒絕?哪怕是五毛錢也應該收下。

讀了李娟的文章,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人與人之間到底應該是一種怎麼樣的關係?是暖暖地關心麼?是美好的祝福麼?是真誠的相處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