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國小上冊《喜愛音樂的白鯨》的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1.23W

《喜愛音樂的白鯨》課文篇幅不長,它是一篇生動感人的故事,文章敍述一羣白鯨因追趕魚羣到北極而遇險,搶救人員用樂曲把白鯨引入深海的故事。學生對白鯨遇險獲救的經歷充滿好奇,因此在課堂上,圍繞白鯨得救的經過這個問題開展自學討論,可以突破課文的難點。課前,我讓學生廣泛收集有關白鯨、北極的資料,這樣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本節課我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輕鬆愉快、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下面簡單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語文國小上冊《喜愛音樂的白鯨》的教學反思

一、在教學中,我首先依據教材引導學生提出疑難問題。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調整,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次,我比較重視詞語教學,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準備。

課文的重點部分在如何搶救白鯨,為什麼説白鯨得救是一個奇蹟?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抓好理解詞語的理解環節,就像前面所説的問題中,要使學生能夠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然後聯繫上下文理解“奇蹟”的意思,並結合白鯨得救的過程,使學生首先理解詞語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運用“奇蹟”一詞練習説話。

二、反覆朗讀是理解課文的基礎,理解課文離不開反覆朗讀。

“語文是讀出來的`”這是支玉恆告誡我們的一條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法。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重視以讀為本。閲讀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自己讀書,讀出聲,讀出味,讀出情。在讀中整體感知,理解文意,這樣才能認真細緻地解答課後思考題,如果缺少了讀,就無法達到正確熟練地讀文;在讀中培養語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薰陶;在讀中積累語言。為此,課堂上我採取了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從能讀到會讀,再到有感情地讀,讀出了層次,體現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剛開始檢查讀書時學生只是能讀通,在老師的引導下,瞭解了白鯨遇到的危險時,學生將自己當作遇險的白鯨,體會當時的情景,這時的朗讀水到渠成,學生就會有感而發,讀出了真實的感情。在讀到人們想盡辦法,白鯨終於得救時,《藍色的多瑙河》音樂響起,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讓人感動。

  三、重視學生個性化的閲讀。

課標中提到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同的人對不同的文章、語句會有不同的理解,課堂上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比如,在讀搶救白鯨的經過時讓學生談各自受感動的地方,有個學生對“正巧一個獵人發現了這羣遇險的白鯨,馬上向附近的村莊報了信”一句很受感動。通常我們會認為學生應該抓住“馬上”一詞,體會獵人非常急切,一刻也不耽誤,要儘快搶救白鯨。可是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體會到作為獵人,他們不去捕殺白鯨,而是想辦法搶救白鯨使他們非常感動。學生的感受是往往是獨特的。

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充分相信我們的學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追求平實、真實的課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全交給學生,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輕鬆愉快地學習語文。編輯評語欣賞您的精彩,問好博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