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1W

《·劉三姐》為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它是中國灕江山水劇場的核心工程,是一次真正豪華的燈會,構建了一個空前壯觀的舞台燈光藝術聖堂,從一個新的角度昇華了桂林山水。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劉三姐觀後感,僅供參考。

劉三姐觀後感

  劉三姐觀後感篇一

《劉三姐》是陽朔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她吸引着八方遊客。有人説;來陽朔不看《劉三姐》,那就等於洗澡沒搓背,既不舒適,也會留下不必要的遺憾。

導遊小姐彷彿看透了大家的心思,她抿着小嘴微微一笑説;這可不是普通的遺憾,大家看了就知道值不值得一看。《劉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由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出任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梅帥元任總策劃、製作人,以及兩位年輕導演——王潮歌和樊躍加盟,數易其稿,歷時三年半努力製作而成。雖然票價貴一點,大家既然來了,還是看看吧。於是我們採風團決定留下來觀賞這部世界第一的全新概念“山水實景演出”。

演出是每天晚上八點鐘開始,每晚兩場,每場演出時間約90分鐘。我們看的是第一場,所以就提前來了。當我們來到劇場時,場內已來了不少人。我環視一下這個特殊的大舞台,它沒有佈景,沒有前台,只有12座壯麗秀美的青山環抱着灕江與聞名遐邇的書童山隔水相望。我抬頭仰望高高聳立的山峯,看着淡泊閒適的灕江,眼前的情景頓時鮮活起來,青山與綠水相連,於天地相吻,揮之不去,深篤纏綿。哪裏還分得清山水與天地。我突然明白景中有情,境在心中,情景交融才是天人合一的意境。

燈光突然亮了,紅紅的一片沒有半點雜色。青山紅了,江水紅了,若大的表演場地也紅了。紅色仍在不斷升騰,把周圍的空氣也染成嫣紅色。我望着這鮮豔的紅色,知道演出開始了。

江面上飛舞起一道道鮮紅的魚網,隨着魚網的起落,劉三姐乘着花飾篷船,唱着甜美的山歌緩緩而來。漸漸的那片紅色被劃成線條,裸露着墨綠的底色。紅色線條把墨綠色江面劃分出若干等分,遠遠望去,那就是一頁頁精美的五線譜。穿梭於線條中間的漁夫,他們戴着斗笠,手拿魚網,便成了跳動在五線譜上的音符。跳動的音符如火焰一般耀眼,讓人感到生活的紅火和愛情的熾烈。

紅色在燈光中漸漸隱去,江面上燈火通明,光彩奪目。幾百名漁夫高舉火把,在江心,在岸邊。他們遙相呼應,此起彼伏,如閃爍的羣星照亮了夜空。一盞盞漁火倒映在江面上,泛起一片金黃色漣漪。一隻只竹伐由遠而近,竹筏上坐着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夫和黑色魚鷹,他們載滿豐收的喜悦,在漁火的引領下向岸邊劃去。

漁火縱深處,傳來清晰的牛叫聲。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突然出現在灕江兩岸,彷彿似從天而降,讓人不可思議。夕陽西下,炊煙從小村莊座座茅屋的煙囱裏緩緩升起,小村莊瞬時煙霧濛濛。幾個牧童悠閒地坐在牛背上,橫吹竹笛。一些農夫牽着水牛,扛着鋤頭,輕快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村口的大樹下,一羣孩子嘻嘻哈哈的打鬧着,老人們搖着扇子坐下樹下乘涼,好一幅迷人的田園風光。

一輪明月在江邊升起,月色如水,一羣少女白衣素裹從深藍色江水中飄然而至。巨大的月亮船上,一個美麗的新娘翩翩起舞;水中沐浴的少女與天地融為一體,如夢似幻。隱隱傳來婉麗悠揚的歌聲:

山中只見藤纏樹,

世上哪見樹纏藤?

青藤若是不纏樹,

枉過一春又一春!

好就好,連就連,

我倆結交訂百年。

哪個九十七歲死,

奈何橋上等三年!

這幽婉悽美的歌聲,彷彿從廣袤無際的天穹飄來,是那麼柔美動聽……

“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這充滿傷感的歌聲,音注心扉,催人淚下!人生百年,生死相守,只有生死相守的愛情才是人間最圓滿的幸福。人間有真愛,可這世上有多少人能得到真愛的垂青。也許那些帶着神話色彩的愛情故事,才是真正的悽婉與美麗。流傳千古的梁祝化蝶,長恨悲歌,寶黛之戀,讓世人感慨他們的傳奇與浪漫。當我們從他們愛情故事中走出來時,留下更多的卻是愛的血淚與生死纏綿。這悽婉的歌聲,撩撥着人性最柔軟的部分,使人的感情得到了昇華,彷彿自己就是劇中人,讓人陷入夢境。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想尋求完美。當真愛被束縛時,有多少人能以生死的代價來捍衞這份真情?如果真能做到,就不會有三毛筆下的《滾滾紅塵》;也不會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更不會有寶玉的痴,黛玉的愁。還有那斷橋旁的淚!

“此情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我的思緒隨着音樂在流淌,在流淌的過程中突然明白“老謀子”是(張藝謀)在用計,他讓觀眾一步一步接近真諦,成為山水的靈魂。因為山水是綠色、是安撫、是自然的洗禮,只有人和自然的和諧,才是一種絕美的境界,也是人性真愛的迴歸。我敬佩“老謀子”超人的智慧和想象力,他以自然造化為實景舞台。灕江的山,桂林的水,是舞台至尊至美的大背景。用最大規模的幻燈藝術和獨特的煙霧技術,創造出如詩如夢的視覺效果,劇場音響採用隱蔽式設計,與環境融為一體,巧妙利用山峯屏蔽的回聲,形成天然的立體聲效果,給人一種廣闊的視野和超然的感受。那細雨如紗,淅淅瀝瀝;雲霧繚繞,似處仙宮,也正是利用高科技的幻燈藝術而形成晴、煙、雨、霧、春、夏、秋、冬等不同的自然氣象,創造出無窮無盡的神奇景觀。

在《劉三姐》中,看不到任何故事情節,看不到人物介紹,也看不到習慣性的演出場面,只能看到一串,這些來源於灕江山水和人民的.生活,來源於壯族古老的民族文化,精英藝術和當今世界唯一的全新概念,老謀子把藝術性、震撼性、民族性、視覺性融合一體,給人一種氣勢如虹的藝術效果。

我身陷仙境般天然劇場,不禁感慨萬端;陽朔的灕江是天然造物,是上帝賞賜陽塑人民的寶貴財富。那麼人間仙境何處可尋?在這滾滾紅塵中,已被銅臭熏天的時代裏,你聽過多少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看過多少生死相許永不分離的夫妻。這夢境般的美好,也許只能在夢境中尋找。不管怎麼説,我仍然感謝老謀子為我們創造出這樣美好的夢境,可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不過是人類的海市蜃樓……

演出結束了,我仍深深地沉浸在劇情中。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劉三姐》大膽地表現了少數民族人民對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陽朔是創造文化藝術的土壤。劉三姐是從這塊土地上走出來的,她也為這塊土地創造了可觀的價值。

  劉三姐觀後感篇二

未來桂林之前,來過的人對劉三姐的説法不一,或褒或貶,多少也影響觀看的慾望,對於門票二百元的價值,使一部份人早已放棄了觀看的決定。特別是旅行社業務不夠熟悉,今天下午的行程不緊湊,隊伍內部意見分歧,更降低了我觀看此節目的必要性。於是我做出決定,按原計劃進行旅遊。此決定一出,又影響到想要觀看的人的情緒。他們認為一千多公里的路程難道僅僅是為了看桂林的山水?路途顛簸之苦不説,何時何月再回桂林遊還是一個未知數。也是有道理的言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讓我默許了。但可想而知沒有去觀看的人的心情和他們的安全問題也成了我的牽掛。

安排已妥,我還是擔心影響他們今天的心情。決定先額外自費(當然是我私人掏的腰包)請大家瀏覽蝴蝶泉的景點,再觀看大榕樹,月亮山。晚餐後安頓好沒去的人到陽朔公園觀光,帶着多數人到演出現場準備觀看演出。

我們很早訂票、進場,所以大家感到觀看角度是很不錯的。這個舞台取自然景光為背景,中間酷似坐着一個彌羅佛,又似一個思考者形狀的山,夜幕降臨更是明顯。演員就是在灕江的水面上表演,簡直不可思議。聽導遊説,這是張藝謀導演的,風格似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看來此次我是白來了。等待,在無奈和期待中。心想,劉三姐不外乎與山歌作為題材,電影我已看過。想不到一等就是一個鐘,但感到時間過得真快。8點準時開演。場面氣勢恢弘、人水交融,燈光時明時暗、撲朔迷離,演員進退有序、或漁或唱。在燈光的交相輝映下,觀眾席上能感覺到周圍環境在動,而演員紋絲不動,好不壯觀。觀眾似前進、似後退,似左顛、似右覆,或驚、或顫、或升、或降,時而靜謐、時而温柔、時而奔放,給人十足的心理體驗。特別是劉三姐的“唱山歌嘞”的清亮、月亮舞姿的嬌媚、阿牛哥漁技的嫻熟,這些均給我們留下難忘的聽覺和視覺的獨特感受。

你沒有身臨其境,是體會不出其中的奧妙。動感效果很好,眩暈感覺,全真感受。不看後悔一輩子。

感謝大師,感謝劉三姐。

  劉三姐觀後感篇三

十一月八號,單位組織去陽朔秋遊,觀看《劉三姐》,作為桂林人,是該去看看,該劇已經上映好幾年了。外國人、外地人來桂林基本都要觀看,既然單位組織哪有不看的道理,衝着國際大師張藝謀執導也得前往湊個熱鬧。於是下午三點半在單位門口上車,五點多到達預定旅社,放下揹包,稍事休息,六點開飯,七點前往演出劇場。

劉三姐歌圩坐落在灕江與田家河交匯處,與聞名遐邇的書童山隔水相望。門口處人山人海,好不熱鬧。排隊進入時,因為天色已黑,燈光打向天然劇場,給人們找座位方便些,在往遠處看,便是漆黑一片,我左側有木製羣樓,右邊一片座位旁邊就是木柵欄。地道的露天山水實景劇場。我們就坐後不久,演出開始了,燈光嘎然熄滅,又瞬間驟然聚焦在江面不遠處的一隻小船上,“劉三姐”身着豔紅舞台服裝站在船上,引歌高唱……黑暗中水光粼粼,小木船緩緩地漂在水中,遠處羣峯在燈光的效果下隱約可見。演員“劉三姐”的聲音特別洪亮,特別悦耳,音響效果和燈光效果都前所未有的在我心靈深處引起震撼,我深深地陶醉了……

《劉三姐》是將劉三姐的經典山歌、民族風情、灕江漁火等元素創新組合,還原於自然,成功詮釋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劉三姐》演出陣容龐大,氣勢恢弘,演出服裝多姿多彩,根據各不同的場景選用了壯族、瑤族、苗族等不同的服裝,美輪美奐。參與的人眾多,男女老少都有,附近各個村子齊上陣,實景中以江水為舞台,划船對歌的、撒網捕魚的,老人牽牛過橋小孩子拿着樹枝跟在後面舞動着嬉戲玩耍的,真實的還原了農村日常的生活情景。

據資料報道,桂林山水實景劇場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實景劇場。方圓兩公里的灕江水域,千姿百態的背景山峯,廣袤無際的天穹,加上藝術燈光和煙霧效果變化多端,創造出如詩如夢的視覺效果。給人寬廣的視野和超然的體驗。

實景劇場的妙處在於,晴天,它羣山顯現、清風倒影、翠竹搖曳,特別迷人;可煙雨灕江,細雨如紗,雲霧繚繞,似在仙境……同樣給人以不同的另一種美的享受;因此演出不管是陰、晴、雨、霧、還是春、夏、秋、冬。場場都有不同的全新感受。有專業演員,但大多數是地道的農民,為了演出效果,女演員穿着華美單薄的服裝,裸露着臂膀,觀看的我們穿着毛衣還外加馬甲或外套,畢竟是深秋初冬、又在晚上,要是遊客人多,還要加演一場,第二場演出結束至少也要到十點半以後,那該是多麼的寒氣透骨啊,所以看着叫人感到有些慘然。旁邊座位的同事説,常年站在水上演出,風吹雨淋,早晚要得風濕病……。我想這一創意給國家,給地方,給投資方會帶來收益,但給為了生存和生活的她(他)們將帶來什麼……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艱辛的!

  劉三姐觀後感篇四

如果去桂林陽朔遊玩,不看《。劉三姐》那應該是太遺憾了。以前總認為《。劉三姐》在電視上看過的也沒什麼意思,認為《。劉三姐》只不過是借張藝謀之名吸引遊客消費,主要是以賺錢盈利為目的。肯定沒什麼看頭。

但是,觀看《。劉三姐》後我就被整個演出吸引住了,用“壯觀”二字來形容一點不過。至今那浩大場面仍在我腦海裏迴盪。那場親臨其境的現場觀看使我深刻。雖然票價很是昂貴但總算開闊眼界,很直得至今仍回味無窮。經典的山歌、廣西少數民族的人土風情、星星點點的灕江漁火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聽感受,詮釋着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關係,實景劇就這樣征服了觀眾。一切都是那麼唯美!

璀璨的星空下,寬闊的視野裏,靜默千年的煙雨中,夢幻般的山水間,水墨的光陰裏,一葉美麗的小舟緩緩而來,隨之飄來的是歌仙劉三姐那悠揚的歌聲……序幕就這樣在詩境中拉開了!觀眾們被眼前的畫面“迷”住了。“山歌好比春江水……。”歌聲由遠及近,又隨着小舟漸漸的遠去,漸漸消失在濛濛煙雨中。

紅綢翻飛,漁民心中湧動的着生活的熱情。耳邊轟轟的鼓聲,令人振奮!第一樂章的紅色首先把觀眾的情緒調動了起來。簡單的動作,鮮紅的綢緞,揮舞着一曲勞動的歡歌。紅綢恰恰是一匹紅色的魚網,撒下的是期望,拉回的是收穫的喜悦。岸上,火焰跳動,印染了半邊天。姑娘們在岸上起舞,江風送來天籟般的原生態歌聲,拌隨着她們身上的銀鉻舞動發出的悦耳的聲響。她們走出的是一道美麗而從容的風情。

綠色家園是最貼近生活的樂章,光影轉換,竹林中掩藏的燈光亮了起來,牛叫了起來!晚霞、炊煙、牛羣、牧童、洗衣的農婦、唱晚的漁船……一幕幕鄉村景象舒緩展開,訴説着綠色家園裏發生的故事,彷彿這一切每天都在身邊上演一般。

深藍色的天幕中,一輪彎月搖擺在水中,美麗的月光女神在月亮上曼舞生姿,四周繁星點點,“世上只有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動情的情歌響起,惹多少人有感而落淚……

“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天地間迴盪的是至死不渝的愛情戀歌。姑娘們在河邊洗浴,長髮飄逸,風解羅衫。這是送嫁的儀式,清澀而又原始的美感,帶着淡淡的,即將離別父母的憂愁……姑娘們送來美麗的嫁衣,“新娘”披上霞彩般的嫁衣,踏上小船,與姑娘們揮手告別……

在這裏,你也許看不到傳統意義中劉三姐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也許你找不到你所熟悉的故事場景。當然你更無法看清“劉三姐”的動人面容,然而這一連串的“”,已經用最現代的的光影技術融合了原汁原味的灕江生活串聯起一副實實在在的生活畫卷。他們用淳樸的歌聲,用動人的舞姿演繹出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打魚、採茶、婚戀的真實畫面。也許您不是第一次來觀看演出,也許您每一次來的季節都不同,然而您每次看到的景色都將有所不同,也許這正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演出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導演們上百次修改,執着地追求藝術更高境界的探索精神的體現,當然,我們更該感謝那些平凡卻最本色的業餘演員的完美演藝。

這場演出共演了1個多小時,演出隊伍龐大,具有八百餘人的演職人員,(而且都是當地土生土長的廣西壯族兄弟姊妹,據導遊介紹:“他們白天打漁耕作,晚上來演出”)他們的演出舞台以自然景觀為背景,並且由十六座自然山峯連接而成,灕江自然水面為大舞台,高超的演藝,波間飄忽的火把,水中升起的紅綢,湖面行走的銀蛇,在五顏六色豐富多彩燈光照射下將廣西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勞動場景展示在舞台上,那動聽的歌唱,優美的舞姿,一匹匹水牛及壯鄉朋友利用勞作工具在灕江舞台前展示的舞姿,久久迴盪在我的腦海裏,那浩大的場面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清澈的灕江會跳舞,秀麗的山巒會唱歌……劉三姐會在你的記憶深處刻上永不磨滅的山水……

  劉三姐觀後感篇五

又很久在這裏留下腳印了,主要是鄙人太懶,詞藻又太爛,不敢在這裏班門弄斧,招來大家嘲笑,但遊過桂林後,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只好用文字抒發一下!

到了廣西可以不去桂林但不能不來陽朔,來了陽朔可以不去體會酒吧文化但不能不觀看劉三姐的演出,觀看後會讓你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什麼是“遺憾”什麼是“無憾”,來陽朔沒看演出是多麼的遺憾,看了演出是多麼的無憾。

星空為頂,湖面為台,環山為幕,觀眾和演員都置身於大山的懷抱裏,燈光映着大山,大山襯着湖水,湖水倒出星空、燈火、漁船……。。,瀰漫在水霧中,是畫卷還是實景?是人間還是仙境?我辨不出,或許你也辨不出,此美景用任何華麗的詞藻形容都略有所失,用任何唯美的詩句描述都黯然失色。

整場演出與雄山、墨水、點着繁星的天空融為一體,渾然天成。韻奏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婉轉幽靜;時而海浪般波濤洶湧,時而溪水般潺潺流淌。

“漁家小兒女,見郎嬌不避。”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我不禁想起的詩句,迎出劉三姐,紅色絲帶在水中塑造成層層碧波,一艘小漁船載着主人公緩緩前行,如痴如醉的沉醉在其中。

“竹深村路遠,月出釣船稀。”

一抹彎月靜升湖面,與水中的倒影遙相呼應,宛如背靠背的情侶,雖安靜無語卻情意濃濃。

“江上往來人,誰知是神仙”

月亮女神偏偏起舞,整場演出更加升華,坐席的觀眾無一不驚歎,無一不為之尖叫,美於此,極致於此!

每個人身着民族服飾,依次步入江中,電閃的衣服連成九曲雲圖,猶如一條銀龍遊戲在江中。

謝幕的場景,由於照片有限,不能詮釋出所有場景,但兩千多個演員(不對應該是漁民)各盡其責,認真完成每一個細節的演出,即便是隻能用望遠鏡才能觀看到的地方,他們一絲不苟,盡心盡力。

我感謝漁民,演繹出這麼唯美的劇目;我感謝張藝謀,構想出這麼獨特的創意;我感謝大自然,塑造出這麼美麗的山河;我感謝所有我能感謝的。觀此情此景此劇永生難忘!

  劉三姐觀後感篇六

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實景劇場,全球最具魅力的導演,傳唱最久遠的民族山歌,史無前例的桂林灕江風情鉅獻。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劉三姐》是錦繡灕江—劉三姐歌圩景區之核心工程,由桂林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出任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梅帥元任總策劃、製作人,以及兩位年輕導演——王潮歌、樊躍的加盟,數易其稿,歷時三年半努力製作而成。她集灕江山水風情、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及中國精英藝術家創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實景演出"。

方圓兩公里的灕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峯,廣袤無際的天穹,構成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劇場——·劉三姐。

《劉三姐》體現了一種淋漓盡致的豪華氣派,利用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及獨特的煙霧效果工程,創造出如詩如夢的視覺效果。傳統演出是在劇院有限的空間裏進行,這場演出則以自然造化為實景舞台,放眼望去,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化為中心的舞台,給人寬廣的視野和超然的感受。傳統的舞台演出,是人的創作,而“山水實景演出”是人與上帝共同的創作。在·劉三姐,山峯的隱現、水鏡的倒影、煙雨的點綴、竹林的輕吟、月光的披灑隨時都會進入演出,成為美妙的插曲。晴天的灕江,清風倒影特別迷人;可煙雨灕江,賜給人們的卻是另外一種美的享受;

歌圩幾乎全部被綠色覆蓋,裏面種植有茶樹、鳳尾竹等,加上所植草皮,綠化率達到了90%以上。其中,·劉三姐的燈光、音響系統均採用隱蔽式設計,與環境融為一體,水上舞台全部採用竹排搭建,不演出時可以全部拆散、隱蔽,對灕江水體及河牀不造成影響。觀眾席依地勢而建,梯田造型,與環境協調,同時也考慮到了行洪的安全。另外,100多畝建設用地上,鼓樓、風雨橋以及貴賓觀眾席等建築散發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據建設單位介紹,整個工程不用一顆鐵釘,令人歎為觀止。

·劉三姐的觀眾席由綠色梯田造型構成,180度全景視覺,可觀賞江上兩公里範圍的景物及演出。觀眾席設位2200個,其中普通席2000個,貴賓席180個,總統席20個;演員陣容強大,由600多名經過特殊訓練的演員構成;演出服裝多姿多彩,根據各不同的場景選用了壯族、瑤族、苗族等不同的少數民族服裝;整個演出時間約60分鐘。

用張藝謀本人的話説:“它是一場秀”,它秀的是桂林山水,秀的是民俗風情,秀出了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它啟用了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獨特的煙霧效果工程及其隱藏式的音響展現出了“紅色、綠色、藍色、金色、銀色”五大主題色彩系列,將劉三姐的山歌,民族風情,灕江漁火,山水聖地等元素創新組合,不着痕跡的溶入山水,還原於自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及聽覺衝擊,達到了如詩如夢的效果,被喻為上帝與人的傑作,世界旅遊組織推薦説:今天不管我們從世界上任何角落來到桂林,不管交通費用有多貴,看一場《·劉三姐》都是值得的!相信觀賞這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水實景的演出的確能讓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實為看了終身難忘,不看終身遺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