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物知識點複習總結

來源:文萃谷 1.67W

七年級生物複習資料之生物圈範圍

國中生物知識點複習總結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我們必須明白,人也是生態系統中扮演消費者的一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整個生物圈的繁榮。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約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處,包括大氣圈的下層,巖石圈的上層,整個土壤圈和水圈的大部分。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土壤圈

等圈層的交界處,這裏是生物圈的核心。生物圈裏繁衍着各種各樣的生命

和營養物質以支持生命活動,在這些生物之間,存在着吃與被吃的關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俗語就體現了這樣一種簡單的關係。但是,要維持整個龐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動,這麼簡單的關係顯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決辦法。

總結:。因此,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所以,從現在開始,關心愛護你身邊的生態環境,共同營造我們的綠色家園吧!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之受精

動、植物受精作用的實質是父本和母本的生殖細胞(配子)互相融合,這兩個配子在形成新的合子上各自作出了同樣貢獻。

而且關鍵過程是兩個配子的細胞核相互融合,這些觀點到了1844年左右已經逐步確立並被有關學者普遍接受。人們的注意力便開始轉移到細胞核上。細胞核是不是就像後生論者所設想的,僅僅是一團無定形的胚樣物質、也許只是在融合時才激發了卵細胞的發育過程?或者是細胞核雖小,卻具有嚴密結構,這肉眼不可見的顯微結構是否就是受精作用之後的一切非常精確並具有特異性的發育過程的關鍵?如果把細胞核僅僅看作是細胞發育和細胞分裂的引發物,就會認為它在完成了這一任務後就會被溶解掉,在新的細胞分裂之前或至少是在配子形成之前再重新形成。由於19世紀後半期的細胞學家所接受的都是生理學家或胚胎學家的教育訓練,他們的側重點是發育問題,因而用不着關心細胞核的連續性。他們很少過向性狀是怎樣從親代傳遞到子代的遺傳學問題。

1875-1880年之間由於Balbiani,van Beneden,Flemming。Schleicher,Strasburger等五位學者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能夠不斷追蹤其全部進程,因而“自由細胞形成”或細胞核“重新”形成這種信念的最後殘餘才得以完全肅清。這幾位學者論證了。

三項重要事實:

(1)在細胞分裂之前細胞核開始分裂,

(2)細胞核物質的變化具有正常順序(見下文),

(3)細胞核分裂和細胞分裂的基本現象在植物界和動物界都是相同的。

越來越明顯的是,細胞核的作用不單是生理性的(即純粹物理意義上的作為細胞分裂的引發物)。它是具有嚴密組織的、很可能是按特定格局構成的結構。這種格局的實質此後一直是細胞學者不斷關心的問題,仍然沒有求得最後答案。

總結:關於這方面研究進展的特點是分析越來越細。所涉及的步驟是從完整個體轉向細胞,從整個細胞轉向細胞核,現在則從完整的核轉向到它的主要結構成分、染色體。

八年級生物複習資料之疾病和免疫(二)

下面是老師提供的關於八年級生物疾病和免疫知識的複習資料,希望給同學們很大的幫助。

疾病和免疫

9、癌症:又名惡性腫瘤,人體除了頭髮和指甲外,幾乎所有的器官都有可能發

生癌變。

9、 在城市中,排第一位的是肺癌;在農村中,排第一位的是胃癌;在青少年和兒童中,排第一位的是白血病。(白血病治療的方法是骨髓移植)

10、 國中數學 癌症的治療方法:外科療法(手術切除腫瘤);化學療法(使用抗癌物質);放射療法(向癌變部位施放射線。)

11、 導致細胞癌變的因素:物理致癌因子(紫外線,X射線,電離輻射)

化學致癌因子(亞硝酸鹽,黃麴黴素,防腐劑)

病毒致癌因子(乙肝病毒,皰疹病毒)

12、 人體內的三道免疫防線:第一道:皮膚、黏膜,鼻毛,纖毛

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13、 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又叫非特異性免疫。特點:生來就有的,並不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不具有選擇性和特異性,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作用,

但作用力較弱。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十六章複習提綱

有關於動物的我們在這裏給同學們一一介紹。

1、動物的行為:動物體在內外刺激下所產生的活動表現。如動物的運動、鳴叫、身體姿態或顏色的變化

動物的行為:受神經系統與激素的調節,受遺傳物質的控制,這是在漫長的進化(自然選擇)中逐漸形成。

根據動物行為的發生,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最簡單的學習行為是一種習慣化(烏鴉見到稻草人前後行為的變化)。

2、根據動物行為的功能,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取食行為、領域行為、攻擊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節律行為、社羣行為等。(懂得舉例和分辨)

注意: 攻擊行為與防禦行為的本質區別為: 是否為同種動物。

記住: 動物行為有利於個體生存和種族的延續。

特別記住社羣行為(判斷動物羣體是否是一個社羣:羣體中是否有首領,羣體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斷羣體的行為是否是社羣行為,就看它的行為是否為羣體服務,如工蜂的“羣起而攻之”從個體上來説是一種防禦行為,從羣體上來看,是一種社羣行為,還有工蜂的覓食行為也是一樣的情形。

3、動物行為的研究:

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和實驗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實驗驗證某一問題時的步驟:

提出問題(假設)------根據假設,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作記錄------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經過推理總結作出結論。

那麼為了減少偶然性,一般要設置一個對照組。

▲ 動物行為研究案例:

法布爾對昆蟲的研究(觀察法為主)(法國昆蟲學家)

弗裏施對蜜蜂色覺的研究(實驗法)(奧地利利動物學家,動物行為學的傑出學者)

-----通過顏色卡片來驗證蜜蜂的色覺。

廷伯根對銀鷗幼雛求食行為的研究(英國籍荷蘭動物學家)

勞倫斯對小野雁學習行為的研究(奧地利學者,“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

▲ 觀察法與實驗法的本質區別:是否對研究對象(動物)施加外界影響。

聯繫:實驗法是以觀察法為基礎,離不開觀察法。

總結:以上只是對動物的功能,動物的行為,動物的特點進行的研究,還需我們做做探究性的研究。

八年級上冊生物第十七章複習提綱

本節要點,動物在動物圈中的作用,動物多樣性的.。

生物圈中已知的動物約有150多萬種。我國脊椎動物的種類有6300多種,佔世界脊椎動物種類的14%。

1、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將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所以被稱作為消費者)

B 對植物的積極作用:幫助植物傳播花粉,使植物順利受精,促進植物的生長與繁殖

C 在維持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與各自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食物鏈與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各種生物之間的複雜的捕食與被食的營養聯繫形成食物鏈與食物網。生物之間這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使各種生物種羣的數量趨於平衡,從而促進生物之間的協調發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種動物,與它棲息的環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須的物質與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我國的動物資源:

我國許多的特有珍稀動物: 哺乳類——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白脣鹿、白鰭豚。鳥類——褐馬雞、黑頸鶴。爬行類——揚子鱷。兩棲類——大鯢。魚類——白鱘、中華鱘。

大熊貓---哺乳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見於我國四川、甘肅、陝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龍自然保護區;

扭角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見於四川、甘肅、陝西、西藏等。

褐馬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佈在山西呂梁山脈與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揚子鱷---古老的爬行類,被譽為“活化石”。

& 動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遺傳多樣性是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為生物的生存提供棲息環境。

保護動物的多樣性要在遺傳物質、物種和生態環境三個層次上制定保護戰略和採取保護措施。最根本的是保護生態系統多樣性。

& 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包括:就地保護、易地保護、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護是主要措施;易地保護是補充措施;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自然保護綱要》

▲ 就地保護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總結:保護動物多樣性已刻不容緩,現在我國動物正面臨着危險,需要我們來號召同學們來保護。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之血液生理功能

概括起來説血液是機體的營養、興奮、調節、防禦機能的基礎,是人體生長、生存、繁衍、行為、活動和抵禦疾病的物質基礎。

1.運輸功能:可將自肺部吸入的氧氣和自消化道吸收的各種營養成分(如葡萄糖、氨基酸、礦物質等),經過血液運輸到全身各個臟器和組織,同時將各個臟器和組織產生的各種代謝產物(如C02、尿素等),通過血液輸送到肺、腎等排泄器官排出體外。

2.協調功能:將各種激素、酶類運輸到相關組織器官,實現對全身各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協調。

3.維護機體內環境穩定:通過循環與身體各部位廣泛溝通,對體內水電解質平衡、酸鹼平衡、體温恆定有重要作用,使機體保持一個適宜而穩定的理化環境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4.防禦功能:白細胞、抗體、補體、細胞因子具有強大免疫功能。血小板、凝血因子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總結:血細胞也是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和體內各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對機體局部起着不容忽視的調控作用。

八年級生物複習資料之光合作用

下面是老師對八年級生物複習資料之光合作用的總結學習,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了。

光合作用:

①條件:光能、葉綠體 原料:二氧化碳、水 產物:有機物、氧氣

光能

②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 + 氧氣

葉綠體 國中地理 (儲存能量)

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濃度等

④“綠葉在光下製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是:暗處理(耗盡葉中有機物);部分遮光;光照數小時後隔水加熱(用酒精脱去葉綠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結果: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 證明:綠葉在光下製造澱粉

通過上面的學習,相信大家都對此掌握的很好了,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做好備戰考試的充分準備,迎接考試的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