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

來源:文萃谷 1.32W

教學目標

八年級物理《神奇的眼睛》教案

1. 知識目標:瞭解顯微鏡、望遠鏡的簡單組成和用途;認識科技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瞭解科技的持續發展將加深人類對自然的認識。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蒐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熱愛科學,願意主動學習,培養合作精神,增強競爭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放大鏡、照相機、幻燈機等單鏡頭光學器件;另一部分為顯微鏡和望遠鏡。前者與實際生活聯繫較緊密,相對也較簡單,因此,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不僅要求瞭解其簡單組成和用途,而且還可以與凸透鏡成像原理相聯繫作原理性介紹並開展一些活動。至於後者,學生相對較陌生,其成像原理、內部構造也較複雜,已不屬於本章知識內容範圍;因此,這部分內容只要求學生了解而不做原理結構的分析,教學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將重點放在它們的發展前沿,和在現代技術中應用等相關信息的學生自主學習上。

教學方式

擂台賽式活動課佈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再讓他們用自己蒐集的信息優勢參與擂台賽式的競賽。

教學策略

1. 部分學生可能對物理課的這種教學形式不適應。比如,信息怎麼查找?到哪裏去查找?同學之間該怎樣交流?怎樣利用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比賽等。教師應給予指導、鼓勵與培養。可向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網站,以及向學生開放學校圖書館讓學生查閲。

2. 由於信息來源非常廣,為了更好地、順利地引導比賽,教師最好事先通讀學生的信息資料,並對比賽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儘可能進行預測並採取一些對策。

3. 剛開始進行類似的活動,學生在查找、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以及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應予以適當的指導,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強弱互補,發揮能力較強學生的帶動和幫助作用。

教學準備

1. 課前佈置學生利用生活中和學校的實驗資源用顯微鏡和望遠鏡做一些觀察。

2. 佈置學生利用各種途徑收集資料。

3. 教師將蒐集的信息資料進行閲讀、批閲並標註閃光信息。

4. 指導學生熟讀信息,並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優勢參與競賽。

5. 分組,將全班同學分成四組,第一、三組為顯微鏡賽組;第二、四組為望遠鏡賽組,以便同學之間交流合作。

6. 黑板上用板畫設計好擂台賽圖案,準備為參賽組計分,營造氣氛。

教學過程

一、 賽前準備

1. 主持人:物理老師,並幫助計分。

2. 主持人宣佈比賽規則。

二、 擂台賽開始

活動一:圍繞顯微鏡、望遠鏡的簡單構造和用途展開競賽。

活動二:圍繞顯微鏡、望遠鏡的發明、發展史及相關傑出的科學家展開競賽。

活動三:圍繞我國科學家對顯微鏡、望遠鏡發展的貢獻展開競賽。

活動四:圍繞顯微鏡、望遠鏡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展開競賽。

1. 比賽按比賽規則進行。

2. 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競賽引導。一方面對參賽學生加以表揚,並對欲參賽而膽量不夠的同學進行暗示和鼓勵;另一方面,在科技發展方向方面,如果學生過多地介紹國外科學家的貢獻,忽略我國科學家的貢獻時,應適時地引導學生,讓學生也提供一些我國科學家做出貢獻的例子,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3. 若相同的信息,由於信息來源不同,出現相矛盾或有出入,可暫根據信息源的可信度來評判。如相同的信息一個來自網站,一個來自各類大百科全書,我們可暫以大百科全書提供的信息為準,同時提醒學生再進一步考證。

三、 比賽結果

根據得分情況,評出擂主。

課堂實錄

一、 主持人為物理老師,並幫助計分

二、 主持人宣佈比賽規則

1. 顯微鏡和望遠鏡兩大賽組輪流進行。

2. 各賽組可介紹自己的信息資料或向別的賽組提出疑問(問題的內容儘可能合理、科學),被質問方應儘可能較完整、科學地回答問題。信息資料只要有意義、有價值均可得分(最高得分10分);提問方的問題內容科學、有意義、水平較高也可加10分。答辯方的回答,根據回答內容的準確性、水平的高低,同時根據答辯方的反應快慢,由主持人和別的賽組共同商定,給答辨組評分。

三、 擂台賽開始

第一參賽選手是顯微鏡組的謝靜同學,內容是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明使科學家有一雙能看見原子的眼睛,為人類探索微觀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電子顯微鏡的發明者盧斯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發明者賓尼格和羅勒。

(這時,每位同學露出喜悦之色,啊!原來,課本上介紹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是這幾位科學家發明的,並獲得了諾貝爾獎,抓住時機,主持人將謝靜同學信息中的閃光點總結,並建議應加分,同學們一致同意加5分)

第二組的選手(程思遙)舉手示意站起來發言: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固然了不起,但是我搜集到的信息,又有放大倍數比它們還大的顯微鏡問世。據消息,日本奈良尖端科技研究生院的大門寬教授應用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開發成功立體顯微鏡,能夠把原子的排列結構擴大100億倍,從而使人得以對微觀世界的物質進行立體性的觀測和攝影。

(主持人抓住時機,肯定第二組選手的新聞內容的價值性,提議同樣可以得5分)

(望遠鏡組的同學沉不住氣了,一個個躍躍欲試)

主持人提醒同學,顯微鏡組競賽暫停並準備下輪比賽,望遠鏡組同學比賽開始。

第一位選手(韋潔):簡單明瞭介紹瞭望遠鏡的主要構成和作用,受到同學們的好評(得5分)。

望遠鏡第二組的選手(武毅):信息來源《少年百科知識》,17世紀初,歐洲風行一時的顯微鏡給意大利科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以很大啟發。由此,伽利略終於在1609年成功製作了世界上第一架望遠鏡。根據計算,它的放大倍數只有8倍,這隻小小的管子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人們稱它為伽利略望遠鏡。後來,為了觀測天上的星星,他把望遠鏡的放大倍數提高到32倍,並且第一個把望遠鏡指向天空。他觀察太陽,看到黑子的運動,並作出了太陽正在轉動的結論,從而用實驗證實和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説,他和他的望遠鏡完成了天文學史上第一次革命。

(主持人趁熱打鐵:選手的闡述有根有據,同學們同意加5分)

(顯微鏡組第二輪比賽開始)

顯微鏡第一組同學向第二組選手挑戰:你們剛才提到的日本科學家成功開發的立體顯微鏡中的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你知道究竟是什麼原理嗎?

第二組選手不甘示弱:圓偏振光電子衍射原理,由於我現在的知識水平有限,不能給予滿意的答覆,但我想在將來的學習中,我們一定會學習到的(同學們鼓掌)。

(主持人肯定了第二組選手反應敏捷,回答得合情合理,應得5分)

顯微鏡第一組又一位選手: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台顯微鏡是什麼時候、誰發明的嗎?又是誰第一個將它應用於科學研究上?最早、最出色的顯微鏡是誰製造的?回答同學們被他的問題和答案深深吸引,個個心悦誠服(加5分)。

(望遠鏡組又一輪比賽)

汪亮同學手拿蒐集來的資料,在介紹一架望遠鏡的構造參數,讀得有些吃力,還沒等他讀完,望遠鏡第二組的何麒同學站起來向他發出炮火,你讀的這些數據,能解釋一下是什麼意思嗎?汪亮無奈一笑(未得分)。

有選手開始介紹鮮為人知的信息:一萬多年前就有天文望遠鏡,而且有史料記載。並且指出,人們認為的人類第一架天文望遠鏡是伽俐略發明的(至今不過300年)值得探討。(問題中處處閃現了智慧的火花和創新意識)

(有人提醒該輪到顯微鏡組比賽了)

顯微鏡第一組選手:電子顯微鏡雖然是外國科學家發明的,但1958年我國也成功地研製了第一台電子顯微鏡(反映愛國主義精神的信息);1982年,賓尼格和羅勒發明了掃描隧道顯微鏡,但1988年中國科學家白春禮和姚俊恩也研製出了我國的第一台掃描隧道顯微鏡(得5分)。

顯微鏡第二組選手:顯微鏡的應用:1. 文檢專業(內容略);2. 痕跡專業(內容略);3. 法醫專業(內容略);4. 毒化專業(內容略)。

(內容詳細,同學們基本能聽懂,加5分。)

又是一場惡戰,又有選手:還有超聲顯微鏡,它是利用超聲顯示物體微細結構的裝置,又稱超聲學顯微鏡(加5分)。

(又輪到望遠鏡組比賽了)

望遠鏡第一組有新招:中國科學家計劃發射太陽空間望遠鏡(內容詳細,易懂加5分)。

望遠鏡第二組的李旭明來一個大滿貫:他拿着下載的打印出的6頁16開紙的內容在選讀,介紹望遠鏡的發展簡史:折射式望遠鏡、反射式望遠鏡、哈勃望遠鏡、空間紅外望遠鏡、新哈勃望遠鏡、空間干涉望遠鏡、地外行星搜索者(同學們鼓掌,加10分)。

比賽結果:顯微鏡組兩組各得40分,打了一個平手;望遠鏡組第一組40分,第二組45分,望遠鏡第二組是本次擂台賽的冠軍。比賽結束後,將學生收集的信息資料進行整理並裝訂成冊,供學生傳閲,以便進一步交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