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

來源:文萃谷 2.18W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分層次教學越來越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學生的基礎、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異,分層次教學能更精準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宜材施教。今天,樸新小編得大家帶來數學教學方法。

國小數學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

數學進行分層次教學一

(1)教學目標層次化。分清學生層次後,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説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並將層次目標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

(2)課前預習層次化。針對高中生閲讀理解能力相對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明顯增強的特點,只要教師能深鑽教材,領會一“綱”兩“説明”之精神,把握其彈性,根據己定的教學目標,明確提出各層次的預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看書預習方法,就會獲得滿意的預習效果。比如,讓高一學生預習時,可要求A層學生主動複習舊知識,基本看懂預習內容,試着完成相應的練習題,不懂時主動求教於別組的學習夥伴,帶着疑問聽課;B層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會參照定理、公式、例題的推演自行論證,並據此完成練習題,遇阻時,能自覺複習舊知識,能主動求教或幫助別組;C層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預習內容,定理、公式要主動推導,例題要先行解答,能獨立完成相應的習題,力求從理論和方法上消化預習內容,並能自覺幫助別組同學。

(3)課堂教學層次化。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又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B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A、C兩層,要注意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比率,不至於受冷落。一些深難的問題,課堂上可以不講,課後再給C層學生講。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證C層在聽課時不等待,A層基本聽懂,得到及時輔導,即A層“吃得了”,B層“吃得好”,C層“吃得飽”。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儘量做到銜接無縫、自然,層次分明。

數學進行分層次教學二

教學內容彈性化

在實際教學中,總存在着一些基礎知識紮實、學習能力強的優等生,也存在一些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學困生,還有大多數學習能力與基礎知識一般的中等生。這三種學生在學習上是不同步的。而我們的數學教學,教師總是統一要求,讓學生”齊步走”。這樣做往往只能面向中間而無暇顧及兩頭。這種教學上的”一刀切”造成了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局面。打破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是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彈性”處理。即對學困生,課本上的選學內容、選作題和思考題一概不要求他們學習,而只學習最基本的內容,確保”吃得了”、”能消化”,力爭達到大綱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而對於優等生則要在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適當擴大知識面,加大知識的難度,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思維能力。現行國小數學課本編入的選學內容,選做題和思考題,就是為優等生提供的學習內容,應充分利用。如果優等生仍學有餘力,則可再加大難度,可設計一些開放性與實踐性習題、或者設計難度較大智力題 。讓優等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教學要求多樣化

在課堂上,學生進行練習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學困生反應遲鈍,解題速度慢,難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題做完。而優等生則反應靈敏,解題速度快, 完成之後無事可幹,浪費了不少學習時間。我們可以根據這一實際,對學困生只提出一般要求,用一種基本的方法解答可以了,只要求完成必做題。而對於優等生則要求能用多種方法解答的,儘量要用多種方法,還要求找出最佳方法。

另外,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讓全體學生操作學具。其實學生操作學具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學習起點低,理解能力差的學困生,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有難度,藉助操作學具來幫助理解確有必要;而理解能力強,對所學的內容理解不是很困難甚至已經理解的優等生,就沒有操作學具的必要,可讓其在想象中思考得出結果,思考解題思路與方法,尋找不同解決方法,這樣更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其思維能力。

數學進行分層次教學三

  一、合理分層,科學分組

在教學中,我首先對班級的學生進行相對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不以單一的成績為標準,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智力情況、性格特點等將他們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並且正確對待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好學生工作,讓學生消除心理負擔,堅信只要經過努力就會提高一個層次。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我還把這三個層次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一般為六人,其中有兩名學習較好的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實行“以一帶二”的幫扶制度,讓高層次的學生和低層次的學生結對子,實現互幫互助,合作共贏,整體提升。

  二、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三個層次的學生要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我熟練把握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制定教學目標。高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發展創造力的目標;中等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熟練掌握基本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目標;低層次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標。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確定,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實現人人有所學,達到人人所得的教學目標。

  三、設置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及時瞭解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實際、理解、綜合分析三個層次的問題,同時設置與三個層次的學生水平相適應的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若問題對於剛接觸新知的學生來説較難,那就由高層學生在學習小組內,組織本組成員討論,合作探究找到答案。通過不同層次問題的設計,產生輻射作用,使每一名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達到融會貫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