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中如何分層次教學

來源:文萃谷 1.85W

分層次教學方法

數學教學中如何分層次教學

一、分層次教學法堅持以班級為主體

分層次教學一般是以班級教學為主體,按層次教學的要求進行層次劃分,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其指導思想遵循素質教育的原則,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清事理。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地製造等級,而是採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要堅持動態分層的原則,根據學生自願選擇的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徵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作個別調整之後,公佈分層結果,達到求同存異的效果。

二、分層次教學法的分層模式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態度、差異,結合教材,再結合國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徵,按課程標準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拔尖的優等生,能獨立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C層的難點疑點,與C層學生結成學習夥伴;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能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補充題,積極向A層同學請教;C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A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

在編排座位時,最好四個人(1個A層、2個B層、1個C層)為一個學習小組,便於討論、輔導、交流、提高、競賽,體現羣體中的“優勢互補”。注意分組是相對的,並非一成不變。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由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進行適當調整,達到鞏固A層,提高B層,化解C層,最終實現全面提高。

三、分層次教學法目標確定

布盧姆強調,“有效的教學始於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目標是預期教學效果”。在現有的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形式下,怎樣在統一教學的前提下,輔以個別教學,使盡可能多的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反覆鑽研教材,深入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瞭解學生的智商、情商,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相應的分層教學目標和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並在教學之前提出每個層次的目標,目標的制定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從而刺激學生的成功慾望。

設計分層次教學

分層次上課

隨着數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生為本、教書育人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統領着數學課堂。作為“三為主”(即:學生為主、學習為主、學力為主)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展示則是數學課堂分層次教學的'一個亮點。因此,在上課時,對於學生的個體展示,要注重知識的層次性,參與的全員性,切勿“一刀切”。在展示時教師還要給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特別是待優生。老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通過對學生的賞識評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進而實現不同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分層次反饋

在平時的交流中許多教師經常談到這麼一個問題:“對待怎麼教也教不會的學生怎麼辦?”我認為作為教師,要正確認識班內待優生的存在。所以,在評價時,教師不能以全班一個標準進行評價,如果你用特優生或優等生的標準對待全班每一個學生,那麼就會打擊待優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反饋時,我們要注意反饋題目的層次性與難易性,努力做到我學、我要學、我會學,使每位學生通過努力都能獲得成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分層次指導

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是預習課中,分層次教學必須重視分層次指導。在預習環節中,我親自和班內的數學待優生一起研究老師編制的預習提綱或導學案。對於他們提出的疑惑,都及時給予表揚和解答,讓他們體會到“我學會”的快樂和自信,對於這些學生,教師親自把關。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成績自然地得到提升。

課堂氛圍的創設

1.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就感要從淺入深。每個學生對於數學的敏感度不同,基礎的薄厚也不相同,因此在讓學生體會數學成就感的初期時一定要把起點放低,保證不丟掉一個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提高,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在體會着學習數學帶來的樂趣。再小步子提高習題難度,強化學生的成就感程度。決不能高起點直接被老師“屏蔽”掉一部分學生,或者大步子打消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2.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就感要因材施教。在進行由淺入深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個體差異較大的情況,對於同樣的基礎題目,一個同學10分鐘能做10道,而有的同學10分鐘只能做一道,那麼這個時候就要求教師對其因材施教,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方法或者考察作對題目數量的方法分別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收穫,使得他們都能夠感受到成就感。

3.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就感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對於數學帶來的樂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第一時間體會到的。教師也絕對不能急於求成,不能看到學生已經有興趣了就急於做難題,也不能單方面認為上一節課已經做了基礎題培養興趣,這節課就直接拔高到困難題目。讓學生體會數學成就感就要求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關注學生。把握好學生是否還會從作對這種題目上感受到成就感,掌握時機及時更改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最大限度的從課堂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提高學生的數學興趣

一、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及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重組、補充、加工,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把數學引向生活。我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的嘗試教學內容的設計背景素材儘可能貼近生活,為學生所熟悉,使問題富有生活和時代氣息,且以一定的知識為依據,培養學生初步將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數學的能力。

二、開展探究性學習,改革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的呈現形式,從某種角度來説,它決定了數學課教學的教學方法。同樣的教育內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將產生不同的效果:如以結果形式呈現,往往容易使學生機械的接受學習方式,形成死記硬背;如以過程形式逐步呈現給學生,能引起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的願望,從而對知識具有比較深刻的印象;如以問題形式呈現給學生,則往往能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精心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設計實踐活動一般要從緊密聯繫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來考慮。把真實的生活情景轉化為數學情境,讓數學背景含在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具體的情景中,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賦予數學生活氣息,讓學生覺得所學習的內容是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是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提出了示範。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應用時,讓學生事先準備好測量儀器和皮尺,來到操場運用學生所學過的知識測量旗杆的高度。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去測量,學生表現的非常積極,有的記錄,有的測量,很快就完成了任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