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原文及翻譯賞析

來源:文萃谷 1.3W
《端午日》原文及翻譯賞析1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端午日》原文及翻譯賞析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註釋

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沈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種著名的薰香料。

爇:燒。

老圃:有經驗的菜農。

註釋

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沈(shěn)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種著名的薰香料。爇(ruò):燒。

老圃:有經驗的菜農。

鑑賞

詞作於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詠花詞。菊在秋季開放,但這裏所詠的盆中菊在端午開放,詞人在初夏欣賞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開放的夏日氣候,“薰風殿閣櫻桃節”,説温暖的南風吹滿殿閣,櫻桃也成熟了。“碧紗窗下沈檀爇”,屋內燃着驅暑的薰香。再以“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凸寫菊花開放時節。下片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寫出因花開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餘,唯有讚歎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全詞最後才説出這一“菊”字,而驚歎、欣喜之情靈動地展現在其中。

《端午日》原文及翻譯賞析2

端午日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翻譯/譯文

譯文

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

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

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

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可歎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

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註釋

少年:年輕。

艾符:艾草和驅邪符。

榴:石榴花。

賢愚:聖賢,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賞析/鑑賞

這是作者感歎人生易老,年華易逝。選取特定的一個時間——端午節來説事,可見那時的端午節是非常熱鬧,很有節日氣氛: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划龍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參與,感到很泄氣。[1]詩的品質不是很好,也難尋一兩句醒目的佳句。

《端午日》原文及翻譯賞析3

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譯文及註釋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年少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少年:年輕。

不效艾符趨(qū)習俗,但祈(qí)蒲酒話昇平。

不想跟從效仿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俗,只希望飲一杯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艾符:艾草和驅邪符。祈:祈望。

鬢(bìn)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鬢邊的'白髮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鬢絲:鬢髮。榴:石榴花。

千載賢愚(yú)同瞬息,幾人湮(yān)沒幾垂名。

在歲月面前無論是聖賢還是愚人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賢愚:聖賢,愚蠢。垂名:名垂青史。湮沒:淹沒,消失,毀滅。

鑑賞

作者當時已經年老,“不效艾符趨習俗”既是力不從心,也包含看透熱鬧背後空虛的無奈與悲涼。當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正是元和中興前後,民間的生活處境雖然有所改善,但作者因為自身的年老體弱,又預見了晚唐時期宦官與藩鎮衝突的必然,因此即使在端午,他也是懶散而痛苦,希望“蒲酒話昇平”。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也正因為前文敍述的原因,他才發出了時光易逝,幾人流芳的感慨。此詩相對悲觀,但透過詩辭的背後,我們卻可以從作者的視角,窺見當時晚唐的一景。

《端午日》原文及翻譯賞析4

  原文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翻譯

年輕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

在端陽這天,懶得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慣,只祈望一盞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髮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銀白,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

可歎在歲月面前,聖賢也罷蠢人也罷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註釋

少年:年輕。

艾符:艾草和驅邪符。

祈:祈望。

鬢絲:鬢髮。

榴:石榴花。

賢愚:聖賢,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湮沒:淹沒,消失,毀滅。

鑑賞

這是作者感歎人生易老,年華易逝。選取特定的一個時間——端午節來説事,可見那時的端午節是非常熱鬧,很有節日氣氛:掛艾草、懸蒲劍、飲蒲酒,划龍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參與,感到很泄氣。詩的品質不是很好,也難尋一兩句醒目的佳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