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翻譯技巧:如何讓譯文變得生動

來源:文萃谷 2.91W

但翻譯作品的確是有優劣高下之分的,什麼樣的翻譯作品堪稱優秀呢?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英譯中作品是要給中國人看的,所以我想,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它應當是“純粹的中文”,要符合中文表達習慣,讓中國人讀起來順暢舒心,不能佶屈聱牙。簡單地説,就是避免翻譯腔。

英語翻譯技巧:如何讓譯文變得生動

  一、調整語序

語序適當是譯文流暢的必要條件。

例如:It looks like he has fallen ill。

非常簡單的一句話,但我發現不少年輕翻譯會把它譯成“似乎他病了”。英文以 it 做主語,中文則往往以人做主語,“他好像病了”才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

又如:“It‘s been six years。”

應譯為“已經過去六年了”還是“六年過去了”?答案不言而喻。

再如:Australian politicians finally accept that a new era has dawned in our region‘s politics。

A new era 和 our region‘s politics 誰做主語,英文和中文的表達習慣又有所不同。這句話不妨譯為:澳大利亞政治家終於承認,我們這個地區的政治開啟了一個新時代。

  二、句式轉換

最典型、最常見的是被動句式的轉換。英文裏的被動句式特別多,但很多情況下在譯成中文時不宜使用被動句。

例如:America‘s legendary ‘self-made’ men and women are fast being replaced by wealthy heirs。

這個句子如果按原文句式翻譯就是:美國富有傳奇色彩的“白手起家”人士正迅速被靠繼承遺產而腰纏萬貫的有錢人取代。但是,我們中國人一般不這樣説話,所以最好把它倒過來説:靠繼承遺產而腰纏萬貫的有錢人正迅速取代美國富有傳奇色彩的“白手起家”人士。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Their wealth has been handed on them。

這句話的中文顯然不能用被動句式來表達,可譯為:他們的財富是繼承的。

  三、必要重複

無論是寫作還是翻譯,我們都會強調語言精煉,尤其是新聞寫作和新聞翻譯。然而,無謂的囉嗦固然多餘,必要的重複卻有益無害。

例如:They cautioned that gaps remained and that it was still unclear if they could be bridged。

最後一個 they 直接譯成“它們”固然談不上錯,但前面是“他們”,後面是“它們”,語感上甚是彆扭,還是重複“這些分歧”更清晰明確。不妨譯為:他們告誡稱,分歧依然存在,而眼下尚不清楚這些分歧能否彌合。

再如:Beijing has chosen to selectively adopt and shape those asp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that serve its interests and circumvent those that do not。

英文在 those that do not 後面省略了 serve its interests,但就中文來看,重複幾個字,使“符合其利益的方面”和“不符合其利益的方面”形成對比,相比於“塑造符合其利益的方面而規避不符合的”更有氣勢,語感更完整。全句可譯為:北京決定有選擇性地採納和塑造國際秩序中符合其利益的方面而規避不符合其利益的方面。

  四、該拆就拆

對於較長的句子,尤其是介詞太多或從句太繁雜的句子,與其讓人讀得喘不上氣兒,不如見招拆招,讓句子更為利落。

例如:The dispute over the AIIB is part of what the US sees as a broader strategic contest with China for control of the rule-setting bod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這個句子比較長,part of what 到了中文裏恐怕就要有一串兒“的”,所以不妨拆了這個句子,譯為:美國認為它和中國之間為爭奪國際經濟的規則制定機構而形成廣泛的戰略較量,圍繞亞投行的紛爭就是這種較量的一部分。

再看這句:The Danish scientists determined that Inuits living in the northern Greenland had remarkably low rat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they attributed to an omega-3-rich diet consisting mainly of fish, seal and whale blubber。

如果我們固守原文的結構,那就會譯成“歸因於主要由……構成的富含歐米加-3的飲食”,錯倒也沒錯,但如果加以拆分,讀起來就會更順暢,意思也表達得更明確:丹麥科學家發現生活在格陵蘭島北部的因紐特人的心血管病患病率極低,他們把這歸因於因紐特人以魚、海豹和鯨油為主的飲食富含歐米加-3。

  五、適當刪減

漢語是一門充滿藝術性的語言,常常可以“不言自明”,有些東西完全可以、而且應當省略。

例如:We can see why the AIIB is so significant by looking both at why China has set it up, and why the United States has opposed it。

這裏的兩個 it 純粹只是為了句子的完整性,中文裏完全可以忽略。全句可譯為:要理解亞投行為什麼如此重要,我們可以剖析一下中國為什麼要創立而美國為什麼要反對。

又如:We struggle to feed our children and make ends meet。

這句話大可譯為:我們盡力餵養孩子,勉強維持生計。這樣翻譯我想是不會有歧義的,我們餵養的肯定是 our children 而不是別人的。

  六、必要轉化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

比如:rain cats and dogs。

英文裏説“下小貓小狗”,這跟西方的古代傳説有關,我們中國人的説法則是“下傾盆大雨”。

又如: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英文這樣説可能是因為西方人只見過蘑菇長得快,但中文一般用“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