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讀後感(通用11篇)

來源:文萃谷 2.8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塔木德》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塔木德》讀後感(通用11篇)

《塔木德》讀後感 篇1

有很多評價這樣説:《塔木德》一書是繼《聖經》之後的最重要的典籍。由於最近對猶太文化稍有涉略,所以對這本書的興趣也比較濃厚,比較希望能從中體會到原汁原味的猶太文化。

上帝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關於上帝的存在問題,我們東方人自然抱有諸多疑問。而在本書的第一章“上帝與宇宙”的第一小節,就是探討“上帝的存在”問題。但它只有一句話:上帝的存在是一個不言自明的真理,無需提供任何的證據。初讀此句話的時候我的感覺很詫異,因為學習了這麼多年的所謂邏輯與論證之後,這樣的話語似乎並不能令我信服。比較使我疑惑的是西方人是如何接受這一神論的。但要是西方的民族不接受這一真理,那麼其後的所有真理就沒有立足的基石了。這個問題雖然比較使我疑惑,但也不至於太過於困惑,因為對於生活了二十幾年難有信仰的人來説不能完全理解也許是正常的。

重要的是,《塔木德》並不是只向他的人民弘揚偉大的上帝和他的寬厚仁慈,他更構成了一種思想道德體系。其實仔細想一想,這是很令人敬佩的。當一個民族擁有共同的信仰時,就會有一種自發的團結,而當約束人民的行為不是法律準則,而是出於至高無上的信仰時,那麼這個民族就是高尚並且堅強的。《塔木德》中婚姻與家庭一章很好的體現出了這一點。他推崇一種忠貞和尊重,是維持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精神。一位信仰基督教的朋友曾説感覺有信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許就是出於此。不光心靈和生活有一種依託感,可能行為和思想上更有一種充實而滿足的感覺。

《塔木德》讀後感 篇2

《塔木德》一書是猶太人繼《聖經》之後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稱猶太人智慧羊皮卷,或猶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庫,是揭開猶太人超凡智慧的一把金鑰匙。裏面有三個要點讓人耳目一新,分享一下!

一點:在自由意志一章中,提到惡的衝動比善的衝動年長13歲。邪惡的衝動只不過是人類的一種秉性,它產生於自然本能,尤其是性慾,它本質上並不是壞的,因為上帝所創造的都是好東西,它邪惡只是因為它易於被濫用。倘若沒有這種衝動,人便不會建房舍,娶妻室,生兒女,幹事業了。但是,邪惡衝動必須得到遏止,這樣,我們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充分説明了,人性中自然生長的惡的種子,相比於儒家所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要實際的多。人成長與修養,就是一個棄惡從善的一種選擇,對自己慾望的節制,內心良知不斷髮現的過程。

二點:關於生活的三條忠告的寓言:

一次,一個獵人捕獲了一隻能説七十種語言的鳥。

“放了我,”這隻鳥説,“我將給你三條忠告。”

“先告訴我,”獵人回答道,“我發誓我會放了你。”

“第一條忠告是,”鳥説道,“做事後不要懊悔。”

“第二條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件事,你自己認為是不可能的就別相信。”

“第三條忠告是:當你爬不上去時,別費力去爬。”

然後鳥對獵人説:“該放我走了吧。”獵人依言將鳥放了。

這隻鳥飛起後落在一棵大樹上,並向獵人大聲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並不知道在我的嘴中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正是這顆珍珠使我這樣聰明。”

這個獵人很想再捕獲這隻放飛的鳥。他跑到樹跟前並開始爬樹,但是當他爬到—半就跌了下來。

樹上的鳥對獵人大聲説:“不可能的事,就別相信,而你卻相信像我這樣一隻小鳥的嘴裏會有一棵很大的珍珠。我告訴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不要強迫自己去爬,而你卻追趕我並試圖爬上大樹,結果掉下去摔斷了雙腿。”説完,鳥就飛走了。

三點,關於朋友們故事。

一個富人有10個兒子。他鄭重地向他們宣告,當他快要死去時,他會給他們每個人100第納爾。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失去了一部分錢,只剩下950第納爾了。於是,他給了上面的9個兒子每人100第納爾。對最小的兒子,他説:

我只剩下50第納爾了,其中,我還得拿出30個來作為喪葬費,因此只能給你20個。但是我有10個朋友,我把他們告訴給你,他們要勝過1000第納爾。

這個人把最小的兒子託給了他的朋友們,不久以他就死了,也被埋葬了。

9個兒子各自走了,最小的兒子慢慢地花着留給他的那些第納爾。當他只剩下最後一個時,他決定用它來招待他父親的10個朋友。

他們和他一塊兒吃了喝了,然後互相説道:“所有弟兄中他是唯一仍然關心我們的一個。他這麼好心好意,我們也應該有所報答。”

於是,他們每人給了他一頭懷着崽的母牛和一些錢等到牛犢生下,他把它們賣掉,用那些錢做生意。上帝賜福使他比他的父親更富有。

於是他説:“確實,我父親説得對,朋友比世界上所有的錢都更有價值。”

有兩個好朋友被戰爭分開,在不同的國家裏生活。一次,其中一位來看他的朋友,因為是從敵對的城市來的,他被關了起來,並要被當作間諜處以死刑。

不論他怎麼辯白,都沒有能夠拯救自己,因此他向國王請求恩典。

“陛下,”他説,“請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只要一個月,讓我回去把事情處理一下。這樣,我的家人在我死後就能得到照顧。在一個月的最後一天,我回來服刑。”

“我怎麼能相信你能回來呢?”國王回答,“你用什麼來擔保?”

“我的朋友就是擔保,”這個人説,“如果我不回來,他會替我去死。”

國王召來了這個人的朋友,使他驚奇的是,那朋友同意這個條件。

這個月的最後一天,太陽快落山了,那人還沒有回來。國王命令他的朋友替他去死。當刀子就要砍下去時,那人回來了,一下子把刀拉到自己的脖子上,但是他的朋友止住了他。

“讓我為你死吧。”他懇求道。

國王深受感動。他命令把刀拿開,赦免了他們兩個。

“你們兩人之間的友愛竟然如此偉大,”他説,“我請求你們,讓我作為第三個成員和你們在一起。”從那天以後,他們就成了國王的朋友。

正是在這一精神中,我們的先哲們才説:“給你自己找個伴兒。”

當你交一個朋友時,先考察考察他,不要急於信任他。

有些朋友,當事情對他們有利時,他們是忠誠的,但是有了困難就拋棄了你。

有些朋友倒向敵人一邊,使爭吵公開,來羞辱你。

還有的朋友吃着你的,但在困難時哪兒也找不到他。當你繁榮昌盛時,他會是你的心腹,跟你的僕人們打得火熱;但如果你敗落了,他就掉過頭來反對你,再也不會來見你。

對敵人你要保持距離,對朋友也要留點神。

一個忠實的朋友是一個安全的庇護所,誰找到一個這樣的朋友,誰就找到了財寶。

一個忠實的朋友是沒有價錢的;他的價值不是金錢所能計量的。

不要拋棄老朋友,新的朋友沒有那麼多的價值。

新的朋友像新的酒,沒有釀成你喝起來就不痛快。

總體來看,這是一部猶太人處世聖經,裏面內容豐富,故事新穎,充滿智慧,值得好朋友一讀。

《塔木德》讀後感 篇3

在我腦海裏始終有一個奇怪的念頭——為什麼猶太人那麼聰明,為什麼猶太民族那麼優秀,為什麼猶太人在生意場上都是那麼如魚得水?等等一連串的問題。在我看完《塔木德》這本書後才有所瞭解。也並不是猶太人比其它民族有什麼過人的天份或天賦。

在去年春節時,大家都在國內歡度春節,而我卻被公司派往迪拜參展。也就是在這種旅程中瞭解了阿拉拍文化和他們與猶太民族的歷史恩怨。但作為我是經濟系畢業的“高才生”(自吹一下,別介意),對歷史我是不太感興趣,但我腦海第一反應就是回去後我一定要研究一下為什麼猶太民族這麼出類撥萃?因為在我私人心裏有這麼一個概念,現在世界經濟最強大的應該是美國,而美國的經濟大多數都掌握在猶太人手中,因此我有一種奇特的想法就是要打敗美國,就要打敗猶太人(請允許我這種奇特,狹隘的想法)。當然我知道要打敗猶太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代二代人就可以做到的,但如果沒有這種想法或觀點是永遠做不到的。那就讓我們先了解為什麼猶太人為什麼這麼優秀,有什麼祕決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每個猶太人畢生都在研究二本書,那就是《聖經》和《塔木德》,因為本人是無任何宗教信仰,對《聖經》就沒有辦法介紹,這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可以讓一個民族永遠凝聚在一起的精神支柱。

《塔木德》被喻為猶太人的財富祕碼,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了。這本書分為兩大篇即經商篇和做人篇。其實這兩篇是相輔相成的。這本書是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出版(這是一本集猶太民族所有的智慧與經驗於一生的書),我真的很驚歎這其中的很多觀點在如今還是很新穎的,可想而知其見解的精闢,已接近於真理。

首先,《塔木德》就先闡述了猶太人的金錢觀,猶太人對金錢的重視並不沒有國內人的那種銅臭味,讓人覺得是理所當然,但又不反感!然後再説明在經商過程中猶太人所用的技巧,方法,觀念。每一頁都有讓人驚奇的發現,都有讓你拍案叫絕的經典案例。但我最感歎的還是他們的觀點,比如:“全世界30%的人卻捅有全世界70%的財富。男人捅有財富,但支配財富的卻是女人,因此推斷,要賺錢就要賺有錢的人的錢,如可以最好是賺有錢的女人的錢。”“每一份契約和合同都是一份商品,可以倒買倒賣。”“如何合理地利用手中一切的資源包括避税,但不是逃税。”等等。

如有興趣的朋友,我真想推薦你們看看《塔木德》這本書,也許我們能從中吸取猶太人的智慧和精華,再加上我們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們還是有機會能超越猶太民族,成為全世界真正的最大最強最優秀的民族。那時我們就會真正的以我是中國人為榮的了。(據我N次出國的經歷,目前中國人在歐洲和一些地方的地位還是很不高的了,尤其讓我不爽的是,竟然不如日本人。)

朋友們,加油呀!

《塔木德》讀後感 篇4

猶太民族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民族,這個民族人數少,力量薄。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一直是被欺辱的.對象,但就是這樣的民族,他們所取得的成就是絕大多數民族所不可及的。

有人説:“世界上的鈔票都在美國人的腰包裏,而美國人的錢都在猶太人的口袋裏。”有數據顯示,猶太人僅佔世界總人數的0.3%,但在世界的超級富豪中,猶太人卻佔了約四分之一。這主要歸功於他們的智慧,而他們的智慧來源於這本《塔木德》。

《塔木德》是猶太人的精神支柱,每當他們遭到殺戮與迫害的時候,面對生與死,《塔木德》就是他們此刻唯一的信仰。儘管他們有時生活困苦,到處流浪,但你可以看到在每個猶太人身邊必有一本《塔木德》。時至今日,《塔木德》仍被猶太人視為瑰寶。

這本書的信息儲量是很足的,他能夠讓你明白在什麼地方要使用什麼方法來使自己的小目標達成。這本書運用精煉的語言,通過一個個富有寓意的故事詮釋了猶太民族的智慧。

讀完《塔木德》後,我深刻地明白了猶太人生活的不容易,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文化水平掌握程度也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就不同,他們對於自己理想的目標也隨之不一樣,這是他們的不同點。但相同的是每個猶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做事的原則,他們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每個人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卻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

《塔木德》一書向我們介紹了猶太人經商和處世兩方面的事。

《塔木德》向我們介紹猶太人對於金錢十分的重視,他們崇尚金錢也崇尚節儉,但是他們不主張過度儲蓄,因為他們覺得儲蓄難以致富,猶太人有一套自己的理財方法——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撥出三分之一的金錢來存起來,以這種方法儲蓄會讓風險降到最低。

猶太人做生意尤其有一套,他們做生意不會以貌取人,他們不會因為看你破破爛爛就怠慢你,相反在他們這裏顧客就是絕對的上帝,而上帝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他們也很清楚全世界22%的人卻擁有着78%的財產,男人擁有財富而支配財富的卻是女人,因此他們得出結論:要賺錢最好去賺女人的錢。

精明的猶太人不僅是金錢方面頗有造詣,在為人處世方面更是讓人稱讚,他們擁有着絕對的做事原則。

猶太人毫無疑問在獲得成功前是經歷磨難的,他們在長期的漂泊的生活中練就了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們成為了現實主義者,他們信奉以利驅人的原則。熱愛賺錢並不能説明猶太人是十足的功利主義者,這只是他們的生存原則,猶太人的專注,認真,積極主動,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相信吧,踏實做事,勤奮拼搏,我們總能獲得命運的垂青。

猶太人對於信仰二字也尤其看重。

因為信仰的存在,猶太人總能超越痛苦,自強不息。

信仰可以成為猶太人的希望,當然也能成為我們的指路燈。信仰可以給你積極向上的動力,給一個國家,給一個民族星火燎原的希望,記住吧,很多時候打倒你的不是別的什麼,是你自己,請不要把一次失敗當做旅途的終點,心懷信仰吧,心生希望。

《塔木德》讀後感 篇5

猶太商人在全世界的地位就好像浙商在中國的位置一樣。所不同的是,有一部鉅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猶太人,它是規範生活的寶典,它是一部律法著作,它是偉大的研究,它更是滋養世代猶太人的精神支柱,它就是《塔木德》。

猶太人熱愛學習,善於學習,學為所用,卻又不拘泥於所學,這是最為上乘的學習法則。“對於猶太人,學習是一生的課題”。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實踐,一種探索,除了學校,社會是一所大課堂,對於保險實務來説,和銷售有關的一切行為,包括銷售模式、銷售話術,營銷渠道等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十年彈指一揮間,滄海桑田,十年中國保險市場,人走人留,拋家舍業,換來出人頭地,或是一無所有,沒有學習的觀念,十年前呎詫風雲的壽險精英也許今天只能慘淡經營。猶太人説,你應該用這樣的態度看待生活:將生活看成是在你面前無限延伸的、漫長的、渺無盡頭的道路,你只有堅持學習,不斷地努力向前走,才不會在中途迷失。保險的道路有如人生那麼漫長,同樣也要不斷充電學習,才不至於在中途放棄。同時,《塔木德》也説,開鎖不能總用鑰匙,解決問題不能總靠常規的方法。

來看這樣一段案例:

教士問:“有兩個猶太人從高大的煙囱裏掉下去,一個滿身髒,一個很乾淨,誰會去洗身子呢?”

年輕人説:“當然是滿身髒的人!”

教士説:“你錯了!滿身髒的人看着很乾淨的人想,我身上一定是乾淨的;很乾淨的人看着滿身髒的人想,我身上一定也是滿身髒的。所以,是很乾淨的人去洗身子!” 教士接着問:“兩個人後來又掉進高大的煙囱,誰會去洗身子呢?”

年輕人説:“當然是那個很乾淨的人!”

教士説:“你又錯了!很乾淨的人在洗澡時,發現自己並不髒;而那個滿身髒的人則相反。他明白了那位乾淨的人為什麼要洗澡,所以這次他跑去洗了。”

教士再問:“第三次從煙囱掉下去,誰又會去洗澡呢?”

年輕人説,:“當然還是那髒身子的人。”

教士説:“你又錯了!你見過兩個人從同一個煙囱掉下去,其中一個乾淨,一個髒的嗎?” 這就是猶太人的處世和做事的哲學。鼓勵獨立思考的精神,不給人們權威性的解釋,必須融會貫通表達自己的獨有觀點。對於個險的客户開發,我們還是僅僅主要停留在緣故市場,事實上,很多高端客户也迫切需要了解相關諮詢,但苦於沒有渠道,因此,百萬、甚至千萬級的大客户資產進入到銀行系統,而與保險無緣。我們當然也很想去了解如何去開發高端客户。因此我們會問,高端客户和普通的客户有什麼區別?可以列舉出很多不同。其實呢,高端客户和普通客户沒有區別!他們還是人生的肉長的,他們也有七情六慾,他們也是凡夫俗子,平常人做的他們一樣要做,就好像那些大明星,其實卸了粧,下了節目,回到家,還是要擔任家庭的責任。我們用同樣或者説多一點點的精力,就會得到更多更大的回報。性價比非常高,《塔木德》裏也説,越是人們認為不可能的,做起來越順當。高端客户的簽單有時比想象的要容易的多,因為其實銷售流程、話術等都和一般客户開發都差不多。

《塔木德》讀後感 篇6

説到《塔木德》這本書,記得當時是新東方的領導在朋友圈裏面發了這本書,隨機在雙十一的節日就買了這本書,這幾天利用時間讀完這本書,猶太民族!我震驚了!為什麼猶太人那麼聰明,為什麼猶太民族那麼優秀,為什麼猶太人在生意場上都是那麼如魚得水等等一連串的問題。在我看完《塔木德》這本書後才有所瞭解。也並不是猶太人比其它民族有什麼過人的天份或天賦。

本書重點萃取了《塔木德》中有關猶太人如何經商和處世的62條箴言,分上下兩篇,以大量生動的事例進行闡發,揭示了猶太人獨特的金錢觀念、經營技巧和處世法則,從中可以窺見猶太人之所以卓越的祕密。猶太民族可謂巨人輩出:西方思想領袖耶穌、思想家馬克思、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科學家家因斯坦、幽默大師卓別林、詩人海涅、繪畫大師畢加索、政治家基辛格、富豪洛克菲勒、巴菲特、迪斯尼、卡耐基、哈默……猶太人在各個領域佔盡風流,祕密何在?一部《塔木德》就是全部答案。

《塔木德》被喻為猶太人的財富祕碼,其重要意義可想而知了。這本書分為兩大篇即經商篇和做人篇。其實這兩篇是相輔相成的。這本書是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出版,這是一本凝聚了猶太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智慧,它是10世紀中兩千多位猶太學者的心血結晶,是整個猶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導航圖。在它的哺育下,猶太人在宗教、哲學、科學、商業等許多領域都取得了無與匹敵的成就。

眾所周知,現在世界經濟最強大的應該是美國,而美國的經濟大多數都掌握在猶太人手中,要知道要打敗猶太人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就讓我們先了解猶太人為什麼這麼優秀,有什麼祕決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每個猶太人畢生都在研究二本書,那就是《聖經》和《塔木德》,《塔木德》是猶太人精神的百科全書,為猶太人提供了生活的準則和處世、經商、教育等方面的道德規範,構建了猶太人的世界觀。猶太民族被稱為“一本書的民族”,即猶太人的生活被限定在《塔木德》這一本書範圍之內。

在書中可以瞭解到猶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識;二、猶太人用昨天的磨難換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猶太人通過學習和實踐提高了自身的素質。

這裏,我不妨為大家引用一下猶太人的諺語:“知識是最可靠的財富,是惟一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財產。”“即使變賣一切財產,也要將女兒嫁給學者;為了娶學者的女兒為妻,縱然付出所有的財產也在所不惜。”可見,學習已成為猶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作為一個四海為家的流浪民族,猶太人已經成為了一個令人驚歎的民族。猶太人是個謎一般的民族,他們是世界上的少數人,但是卻掌握了世界上龐大的資產;猶太人擁有的真正財富,其實就是知識。在傳統的猶太家庭裏,有一個世代相傳的規定:書櫥只可放在牀頭,不可放在牀尾。因為書是神聖的,絕不能對書本有所不敬。長期以來,猶太人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就,產生了無數的偉人和名人,這都和猶太人獨特的文化傳統與歷盡磨難的造就有因果關係。猶太人的鉅額財產,使他們能夠控制許多事情,同時也可以保護他們自己。他們的財富能夠給他們買來安全,也可以挽救那些陷入困境的同胞。因此,他們曾經逃脱了無數的災難,生存下來並且最終繁榮起來。這主要要歸功一次又一次從滅亡的邊緣拯救了他們的良好的教育和經驗。而《塔木德》就是這一切的精髓!

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洛克非勒,他出生於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父親作為一個猶太人,經常用猶太人的教育方式教育他的幾個孩子,他的父親從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就讓他幫媽媽提水、拿咖啡杯,然後給他一些零花錢。他們還把各種勞動都標上了價格:打掃十平方米的室內衞生可以得到半美分,做早飯能得到十二美分。我個人認為孩子有金錢頭腦並非有壞處,這樣能讓我們養成節檢的好習慣。有的家長讓孩子義務幹活不給工資,孩子向家長要錢時,家長就不理他,説是節約實際上就是不願意。還有的家長就是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孩子就養成了嬌生慣養的習慣,想改都很難。

洛克菲勒在家裏實施了一套完整的虛擬的市場經濟管理方式,洛克菲勒讓自己的妻子做“總經理”而讓自己的孩子們做家務,由自己的妻子根據每個孩子做家務的情況給他們零用錢,他們家似乎就是一個公司。書中這個小小的故事説明了什麼呢?《塔木德》在猶太民族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深刻的影響着孩子的所有生活;深刻地影響着孩子的一生;深刻地影響着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猶太人是有把書整齊的放在牀頭的習慣,以示對書和知識的尊敬,每年的讀書比例上,猶太人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現在的猶太人,人均一年讀書64本,而最高的中國上海人均閲讀一年也不過8本。猶太人在各個領域的成功與他們的對書的崇拜是分不開的。猶太人從小就教育孩子,一般的學習僅是一種模仿。而沒有任何的創新,學習應該以思考為主,思考是有懷疑和答案組成的,思考是學習的基礎。他們教育孩子學習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懂得越多,產生的懷疑就越多,問題就隨之增加,所以提問使人進步,提問和謀得答案一樣重要。

交流,父母經常與孩子對話和探討,並常常對孩子加以引導,透發孩子進行思考。這樣做的結果,使猶太人的孩子擁有了雄辯的口材和智力測試中的優異成績。根據有關資料美國富豪傍上的富豪,有很大一部分是猶太人的後記或猶太人。名揚世界的偉大人物中,猶太人也很多,像馬克思。愛因斯擔就是猶太人,從小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思想和情感啟蒙,是塑造心靈的最佳辦法,這就好比育樹種花,要想它們長出一片豐美的景色,必須要有優秀的園丁。如果孩子是幼苗,那麼,家庭就是最初的苗圃,父母就是最初的園丁。

如有興趣的朋友,我真想推薦你們看看《塔木德》這本書,也許我們能從中吸取猶太人的智慧和精華,再加上我們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們還是有機會能超越猶太民族,成為全世界真正的最大最強最優秀的民族。那時我們就會真正地以我是華夏子孫為榮!以我是中國人為榮了!

《塔木德》讀後感 篇7

《塔木德》是一部充滿智慧的書。《塔木德》中有許多名人的創業經歷,講述了他們在創業時,如何在現實逆境中運用智慧戰勝困難,擺脱命運的掌控,達到人生巔峯。也有講述擁有優良品質的人總會贏得他人的讚賞,為自己的事業獲得發展的機會。這部書非常符合我們中職生閲讀,中職生將來也要面臨着創業就業的困難,這部書對我們非常有幫助。

在《塔木德》中,有講到“特色戒指公司”的創始人亨利·彼得森,在創業之初,曾在珠寶店當學徒徒。他刻苦學習,手藝漸長,慕名而來找他的人很多,這可讓老闆很生氣,把他趕了出去。失業的彼得森想到賺錢的途徑離不開孩子和女人,而首飾是女人的最愛。於是他把自己的業務放在戒指上了。

為了突出自己的產品與其他廠家的區別,他將企業定名為“特色戒指公司”。為了生意興隆,就得闖出自己的特色。經過多方面的觀察,彼得森在戒指動了腦筋,別出心裁,使得戒指非常特別,非常精緻。這一成功的藝術設計,使得彼得森的生意越來越興隆。但是呢,這設計是不會有什麼驚人的成績的。彼得森深入鑽研,反覆不斷的進行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彼得森發明了鑲戒指的“內鎖法”。並且經過申請,很快獲得了專利,引起珠寶商們爭相購買。

彼得森善於動腦筋深入鑽研,勇於創新,他才發明了與眾不同的戒指,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特色戒指,在珠寶商界脱穎而出。艱苦的奮鬥,辛勤的付出,終於讓他取的了回報。他的事業迅速蓬勃發展,規模漸漸擴大。

彼得森的經歷告訴我們,創業不僅要會吃苦耐勞,還要善於動腦筋,善於學習,積極探索,別具風采,勇於創新。一件普通,平凡的事情,你若肯下功夫去發現,去鑽研,進行反覆的試驗,它就會變得具有別樣的風采。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不限制在現有的技術上,我們要去發現新方法,掌握新技術。身為中職生,以後我們面臨着創業的困難,勇於創新這一點是我們不可缺少的職業能力。

《塔木德》也講述了關於誠信的認識。我們常聽説,奸商,奸商,無奸不商,這句話説起來似乎挺對的,但是呢,真正的商人也許不是,反之,特別講誠信。在《塔木德》中講述了許多著名商人,都是由講誠信而聞明的。外國一家著名百貨公司的總裁羅森沃爾德就是一個例子,他在商業界具有非常高的商業信譽。他的公司銷售的產品不僅保質保量,而且價格實惠,得到了廣泛消費者的歡迎。他還制定了這樣一條規定:不滿意,可以退貨。這條規定是商業最高道德的最實在的體現,雖然現在被很多商店標榜,但是在當時也是前所未聞,且現在很多商店未必説到做到。

羅森沃爾德誠信經營,盈利豐厚,並且獲得了外界的一致讚賞,可謂盈利,口碑雙收。這是羅森沃爾德講誠信所取得的良好結果。不僅在生意上有好的表現,在生活中也獲得了良好的人際關係。講誠信的人很容易被他人信任,而被人信任也是一種幸福。

羅森沃爾德用實際行動向我們闡釋了誠信的魅力,讓我們明白,講誠信,也能獲得財富,提升我們的人生價值。中職生的我們,講誠信這一點是我們必備的職業素養。

《塔木德》讀後感 篇8

塔木德一書是猶太人繼《聖經》後的又一部經典,又稱猶太智慧羊皮卷,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庫,是揭開猶太人超凡智慧之謎的一把金鑰匙。

塔木德全套20卷,總計12000頁,250萬字,內容龐雜,大至宗教律法民俗倫理醫學迷信,小至起居飲食衣着睡眠等無所不包,它以舊約的箴言為開端,接着是神話故事詩歌寓言及道德反省和歷史回憶,題材廣泛內容鮮活生動,雖然其中三分之一是訓誡和道德説教,但絲毫不讓人覺得生硬和僵化。

一直很好奇:為什麼説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他們的智慧究竟源於何處?信仰真的可以造就偉大嗎?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力量呢?猶太人的經典又是從哪方面進行教化的?翻開塔木德到合上之際,我不斷地被震撼着。雖然我是一個無神論者,卻也不禁對上帝的存在產生了敬畏之心。對猶太民族的羨慕以及對自己的惋惜。其實,我在看上帝與宇宙時,看到辯證證明上帝的無所不在與偉大時,就以看到了猶太先人的智慧。一位羅馬婦女拉比約西説:我們的神比你們的上帝更大,因為當你們的上帝在燃燒的叢林中顯聖於摩西時,摩西只是把臉藏了起來,然而當摩西看到大蛇及我們的神時,他卻跑開了。拉比回答説:我們的上帝在叢林中顯聖於摩西時摩西無處可逃,因為上帝無處不在,然而,對你們的神大蛇來説,人只是後退幾步便可逃開。這是何等的語言智慧!將正面的畏懼巧妙地理解為另一面的通透,強弱立見分曉。他擅長運用對比轉化通過對話的形式去解釋上帝的道理,顯示上的權威。上帝與國王,太陽與上帝,神聖與完美,上帝賜予眾生的苦與樂。其實有時候,信仰是一種恩賜。他讓你保有敬畏慈愛之心,是你苦難中的支柱,是你墮落時的警鐘。他讓堅定信仰的人在苦難中堅信未來,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了你,你的神時刻陪伴着你。不是沒有目標之人的空虛寂寞,也不是滿腹野心只認的爾虞我詐,只是靈魂的聖潔之處。寢室裏有人追星,她們關注她的成長,聽他的歌曲,為了他的演唱會省錢,為了她的幸福而祝福,為了他的傷害而落淚。我覺得,這是一件幸福的事。於茫茫人海之中,找到那樣一個人,包容她的所有,接受他的所有,淚水歡笑陪她要一起。雖然那個人沒有上帝的完美,確實是在的。將此類比來看,這是一門藝術。祈禱可以消弭罪惡,但必須虔誠。虔誠的次數多了也就失去了信任。上帝以他的形象創造了人,所以人應該感到驕傲,上帝將萬物賜福於人類,人們應該保護而不是踐踏,感謝,感謝。對於這一點我很高興。他們因為信仰感謝這個世界,哪怕這有着一點,這個民族也是可敬的。我有一種衝動,想傳播這種思想,想皈依耶教,原來這就是魅力。當我讀到整章整章關於學習教育的問題時,我明白這就是取勝的法寶。他們是如此的重視知識的力量,以上帝的名義在家庭學校社會中創造了一個極好的學習氛圍,而我們至今還在為此煩惱。

塔木德講述了諸多道理,仁慈和敬畏,個人與他人與社會,生存與死亡,婚姻與家庭。他是故事,是哲學,是經典。他不是史書卻在談史,他不是人物誌,卻在述説人物,他不是百科全書卻包羅萬象,正是他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模式,成為猶太智慧的源泉。

《塔木德》讀後感 篇9

曾經我視“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為人生的啟明星,但是,自從讀了《左手羊皮卷右手塔木德》後,我覺得在“寶劍鋒”“梅花香”之前再加進些發現,思考,知識,就更能錦上添花了。

如果説貝多芬在命運交響曲中彰顯出扼住命運咽喉的決心與膽識,那作為我這樣的一個普通的大學生,讀過這樣一本影響了無數成功人士的好書——《左手羊皮卷右手塔木德》,我所想的就是把握大學時代。

要是允許我用六個字概括人生的話,那發現創造享受就當仁不讓了。正處於21歲的我,當然是發現創造的時段。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高興極了,因為我那時覺得上了大學就再也不用學習了,可以每天聽聽音樂上上網自由自在的了,覺得學習生涯終於到了盡頭,那股無名的興奮與虛無的成就感一直在作怪。但是,和這本書親密接觸後,我才知道當時的想法多麼可笑,因為學習是終生的,書中提到過:商人也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和終身學習。今天我才明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重要性與樂趣。其實,隨時隨地的學習是個成長的過程,也是使得自己與時俱進的靈丹妙藥,同樣,量的積累定會有質的飛躍。不會學習和不愛學習的都將被淘汰。所以,現在我把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了主動,因為我一生只有一次二十幾歲,只有一回大學時光,不能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面前汗顏。

光陰荏苒,大半年的大學生活過去了,我開始迷茫,我不再有從前那自信的笑臉,而是隨波逐流的和其他人一樣杞人憂天,有時也會把自己迷醉在虛幻的網絡世界裏。讀了這本書,我意識到當時自己錯了。書中一個個樸素的故事告訴我:想和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正處於青春年少的我,應該正確認識自己,自信的學習生活着,這時我想起某一選修課老師説的一句話:“人在大學這四年裏要是沒有什麼想法的話,他這一輩子幾乎不會有什麼成就。”況且,我是有想法的,為什麼要不自信而自甘墮落呢?

轉眼間,我上了大二,遇到了知己——《左手羊皮卷右手塔木德》,是它把我從一個荒島帶到了一片森林。所以有了以上的所感所想,我希望會有更多的人會和這本好書相遇,從中汲取養料,使得自己長成參天大樹。

寫到這裏,我再次回味着那個故事——一一個老人在生前打算給自己的10個兒子每人攢下100美元,可是直到她就快離開人世,她也僅僅有950美元,於是她就把小兒子叫了來説:“給你9個哥哥每人100美元后我就只剩下50美元了,還要留20美元的喪葬錢,給你的就只有30美元了,但我會給你介紹一個朋友,我覺得這比100美元重要。”20年後,最富有的就是這個小兒子。

書中把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成功的祕訣猶太人的智慧都孕育在通俗易懂故事裏,讓我回味無窮。

四月的空氣中透出幾分青澀,那是提醒我們青年所要面對的世界,是一個青澀的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聽,奧斯特洛夫斯基告訴我們:“在人生的任何場合都要站在第一線戰士的行列裏。”

《塔木德》讀後感 篇10

列維納斯是二十世紀為數不多的在倫理學方面有較強原創性的思想家,其最著名的觀點是“倫理學先於本體論”以及“他人的不可主體化”。我沒讀過他的後期作品,作為文學院的也不敢説看得懂前期的,但正好李幼蒸老師在《現象學:一部導論》的譯者序裏痛罵他説話如同格言一般,莫名其妙,便更想知道列維納斯如何讓李幼蒸如此嗤之以鼻。再加上塔木德的古典氣質以及巴以爭端,這些都促使我讀了讀這本小冊子。

然而在關於應許之地的那章,我實在沒太看懂他本人對回到應許之地的態度。按照他在前一章的觀點,《托拉》經是猶太人在生死關頭被迫接受的,這因此也就超越了“知”而後“行”的西方傳統實踐論。同時,《托拉》本身具有特殊性,它的目的就是為了杜絕之後的抉擇;再同時,猶太人實際上在漫長的時間中檢驗了《托拉》,這三者説明了對被給予性的忠誠是首要的,這種被給予性如果可以維持而不自滅,如果能夠達成被給予者之後的期待,那麼人們就可以逃出總在主體所控制的範圍內行事的特點。這裏的倫理學要素在於對不平等性的認同及其限度,以及對人們都變得的為他人做事提供可能。那麼按照這一觀點,列維納斯似乎在支持派去迦南進行偵探的那些間諜的想法:雖然迦南是應許之地,但其上已有他人居住,對他人應該負有責任,而對現狀應該首先認同。但列維納斯又反過來説他們應當被處死,而且根據其他三篇,列維納斯幾乎都是支持經文的總結論的,那麼他似乎還是支持奪回應許之地的。如果我沒理解錯,那麼或許有的解釋是,這些偵探行為將猶太民族回到應許之地的時間無限延後,這一事實本身是應該首先得到承認的,但這一事實隨着2000年的流浪史而不隨猶太人所願,經文內部也説對他者的無條件的承認是不好的,猶太人便不得不思考這被給予性是否應該被推翻。這裏就產生了延遲的張力,何時推翻,怎樣才算不隨其所願?或許美國的應許解決了這一矛盾,他們提供了切近的聖經文本。

而對列維納斯而言,或許第一章瀆神為什麼可以在贖罪日消除其罪過而對他人則必須求得其原諒這一問題更加得心應手,因為它完全就是要導出對上帝之責任的根本性:上帝是絕對的他者(還是他人?就我所知這兩個概念對列維納斯並不相同,但這本書的翻譯確實不太考究,儘管我一直覺得對這種死了不到50年的非英語世界的晦澀思想家的小書,有人翻譯就應該感恩戴德了,還嫌棄它不懂與這個思想家關係不大的術語用的不對似乎不好——豆瓣一直有這種神祕的風氣,而我一直想不通如果讀得懂英語幹嘛要來看中文,以及如果你這麼有研究為什麼不做點貢獻?——但這是非常重要的區分,所以我假定譯者沒翻譯錯),面對祂人們只能進行自省,那麼這個他者就和死亡一樣,如果時刻逼迫着人就會壓垮人的實存。因此,祂恩賜了人們對祂所做的事的清楚,但這代價是人逃離和自己之存在的孤獨關係轉向他人。所以,絕對的責任反而降臨到了他人上,如果你和他都覺得你冒犯了他,那麼就必須求得他人的原諒,這一個個他人。儘管如此,原諒與否不是重點,帶着這種敬意行事才是我們必須要做的。

我因此非常敬佩列維納斯的文本闡釋能力,儘管其依據的工具都是語文學的——他甚至在前言裏專門説明了結構主義方法的不實用性——但通過我讀完了幾乎沒有感覺的經文居然可以闡釋出不少和他的哲學思想有深刻關係的內容。而在最後一章講猶太法庭的時候,我就着實覺得這是過度闡釋的範疇了。但就算這樣他還是談到了令人動容的故事。即某一個拉比天天找無賴,替他們祈禱,而拉比死後無賴覺得以後不再會有人幫他們祈禱,於是改邪歸正。有趣的點在於拉比的行為,即其並沒有教義上的要求來拯救無賴,卻認為自己付有責任去拯救這些人,他因此成了“所有他人人質之人”,對乞丐,他將自己交給他們,把時間和經歷給他們,而面對那些認為乞丐不可拯救的普通人,拉比的行為使得他們無言以對,繼而必須承認他者,不主體化他者,從而時刻為製造道德提供可能。倫理學因此要求一種對對象的基本的現實的承認,承認其中的不可能要素,之後再進行本體論研究,才能逃脱主體化的禁錮。

僅從這四篇來看,閲讀難度除了第三篇都主要體現在我對猶太教的陌生上。當然,這種文本細讀或許不符合哲學知人論世的整體性研究方法,我也只是闡釋而已,沒有想要確證什麼。至於其中體現出的為他人的思想,至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即對對象的任何研究都受制於前結構又都開始於現在此刻地對實事的意向上,那麼這個研究本身的合理性甚至是否應該開始就都值得懷疑了。元方法論因此在實際上阻礙了人們對本體的追尋並繼而改變了我們的方法論。就此而言,元方法論因此獲得了以往本體論的位置直接指揮方法論。至於列維納斯本人的主張,我還是把《總體與無限》讀完再班門弄斧吧。

最後,或許可以思考的是列維納斯對巴以衝突的看法。就現在我國的局勢而言,肯定是支持巴勒斯坦的多,這和他們獲得的信息多寡沒有關係。實際上我國也是一個很明顯的“倫理學先於本體論”的國家,儘管這倫理學更類似於前結構。然而知識分子,就列維納斯的定義而言,就現階段而言就是可以對他講真話也必須講真話的人,他們因此必須突破前結構去尋找真相。那麼我們假設以色列這次理虧,列維納斯最有可能的態度恐怕是自己肩負起這個責任。如果説對前結構的認同是首要的而對其拋棄總是延後的,那麼擔負所有責任的人户口虛假可以成為突破焦灼的利刃。至於大眾願意將其稱作聖人然後改邪歸正還是白蓮花然後繼續在網上謾罵,各位心中夠有答案,其就算不會改變列維納斯的基本結論,也或許會動搖其對知識分子的基本定義。

當然,我是文學院的,所以我很可能不懂列維納斯和現象學,上面純粹是文本學的分析和一點小感想,如果有朋友讀起來不舒服那就是我有問題(卑微)

《塔木德》讀後感 篇11

是啊,幾千年來猶太人生活太苦了,唯有幽默是他們的生活動力,唯有幽默讓他們戰勝世俗生活的無聊,同時也唯有幽默讓他們更有魅力。猶太人笑在臉上,哭在心裏;笑對自己,哭對上帝。幽默成為他們鞭撻世界、尋求自我超越的最好武器。不妨先講第一個笑話:

有一個人想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思想和精神,但讀完《聖經》等典籍後,仍覺對猶太人知之甚少。後來,他聽説《塔木德》才是猶太人最重要的典籍,於是便向一位拉比請教。

拉比對他説:“雖然你有良好的願望,但恐怕你現在的知識還不足以真正理解《塔木德》。”

這個人很執著,堅持讓拉比給他講講《塔木德》。拉比無奈,先向他問了一個問題:“有兩個男孩一起打掃煙囱。打掃完後,兩人從煙囱中出來,一個男孩滿臉烏黑,另一個臉上卻沒有一點煙塵。你認為哪一個男孩會去洗臉呢?”

這個人回答説:“當然是那個弄髒了臉的男孩去洗臉。”

拉比笑着對他説:“你錯了,兩個孩子打掃完煙囱時,一個臉髒一個臉淨,臉髒的男孩看到對方臉淨,就覺得自己的臉也是乾淨的;而臉淨的男孩看到臉髒的男孩,會認為自己的臉也是髒的。因此,只有可能臉淨的男孩去洗臉。”

聽到這,那人恍然大悟,要求拉比再問他一個問題。結果拉比把剛才的問題重複了一遍,那人立刻就回答:“當然是臉乾淨的男孩去洗臉了。”不料拉比又笑了:“你又錯了,恐怕你是沒資格讀懂《塔木德》了。”

那人大惑不解,問道:“我的答案就是您剛才告訴我的,那到底什麼是正確答案呢?”

拉比聳聳肩解釋道:“既然是兩個男孩一起打掃煙囱,怎麼可能是一個臉乾淨一個臉髒呢?”

也許有人會説,拉比所言完全是一種詭辯論,因為問題的前提就是“一個臉乾淨一個臉髒”,而最後他卻説“怎麼可能是一個臉乾淨一個臉髒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如果您這樣思考這個問題的話,只能説“你又錯了”,《塔木德》絕不告訴人死的知識,而是告訴人一種思維的方式,即“活的智慧”,猶太人將那些讀了很多書卻沒有智慧的人比做“揹着書本的驢子”,毫無用處。只有滾動的智慧,才能不斷髮展和創新,才能成為真正聰明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