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三年級《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14W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三年級《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三年級《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

國小三年級《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1

“我的家鄉很美,藍天、湖泊、雪山、犛牛,有機會一定要帶你去看看。”可這一次,拉齊尼·巴依卡對木沙江·努爾墩“失約”了。當木沙江·努爾墩來到這片純淨之地,山水依舊,唯獨缺少了拉齊尼·巴依卡的身影。

雄鷹並未折翅。一身正氣、赤誠愛國的拉齊尼·巴依卡,將被人們永遠懷念。

“失去兒子我十分難過,但他是為了救人犧牲的,這讓我感到驕傲和自豪。就算同樣的事件再發生一次,就算明知道結果,他還是一樣會做的。”一生堅強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老淚縱橫,“我們會把他的事蹟、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他不顧一切救我的孩子,這份恩情,我們全家始終都會銘記於心。”落水兒童的父親説,“每年我都會帶孩子去祭拜救命恩人拉齊尼·巴依卡,告訴他是誰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告訴他要成長為一個怎樣的人。”

拉齊尼·巴依卡的“發小”,護邊員麥富吐力·坎加,如今承擔起照顧村中一位獨居老人的義務。拉齊尼·巴依卡生前給他打的最後一通電話,便是問老人的近況。

“心裏裝着祖國的邊防、巡邊的戰士、村裏的父老鄉親,就是很少想到自己,自家的房子幾年了都沒裝修完。”麥富吐力·坎加説着捂起面龐,“我佩服他,以後要成為像他那樣的人。”

跟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一樣,拉齊尼·巴依卡昔日也多次帶着兒子拉迪爾·拉齊尼來到國門和護邊一線。雖然年紀小,但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已讓孩子繼承了家族代代相傳的護邊守邊信念。“爸爸是英雄,是我的榜樣。”拉迪爾·拉齊尼眼神堅定,長長的睫毛上掛着淚珠,“長大後我也要去部隊鍛鍊,退役了去當護邊員!”

將時針撥回到送別英雄的那天清晨,提孜那甫村籠罩在洋洋灑灑的雪花中。人們默然肅立,靜靜地想着他,念着他,永遠地記住他。

雪山之巔,雄鷹正在翱翔。

英雄未曾遠離,山川河流間,拉齊尼·巴依卡的守護一直都在!

國小三年級《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2

3月18日,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全國公映,新疆各大影院同步上映。這部電影以“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的真實人生經歷為創作藍本,生動還原了他們一家三代守邊護國70餘年的傳奇故事。

影片開頭,一座形似饅頭的山峯刺破雲霧,白雪映襯着藍天,純淨肅穆。此乃青藏高原北緣第二大高峯——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峯。這件大自然的神來之作地處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交界處,屹立於帕米爾高原之上,故事的脈絡由此展開……

“這麼多年終於把你找見了!”喀什機場外,拉齊尼·巴依卡見到工程師劉朝,激動地給他一個大大的熊抱。然後,兄弟兩人驅車向帕米爾高原駛去。劉朝欣賞着沿途壯美的高原雪山景觀,父輩的經歷彷彿昨日般一幕幕閃現在眼前。

帕米爾高原地形複雜,氣候多變,屯墾戍邊需要請當地人做嚮導,由此漸漸形成了一支獨具特色的護邊員隊伍。他們沒穿軍裝,沒有正式編制,卻承擔起保衞邊疆的責任,為當地的安定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正是在這種合作下,解放軍與當地的護邊員及廣大百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其中包括小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和爸爸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父子相繼接力,足跡踏遍帕米爾高原邊防線的界碑、山谷、河流,遇到的艱難險阻不計其數。護邊數十年,家裏犧牲了上百頭用於運送物資的犛牛。

在劉朝出生那年,身為邊防連連長的父親劉紅軍退伍了。“紅軍叔叔”心裏放不下當地翻山越嶺上學的孩子們,退伍後放棄了與妻兒團聚的機會,堅持留下來,與當地百姓一起修建公路。在他的帶領下,項目克服了重重障礙,公路建設一點點向前推進。“路”是整部影片的主線,從吞噬人畜性命的危險山路到新時代寬闊平整的盤山公路,體現幾代戍邊人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極限,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為子孫造福。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小拉齊尼·巴依卡興高采烈地跑去項目地,準備告訴紅軍叔叔一個好消息:他的妻子帶着襁褓中的兒子從外省來提孜那甫村與他團聚了。可就在這時,他身後的巨石突然滾落,劉紅軍一個箭步衝上去,推開小拉齊尼·巴依卡,自己卻被石塊砸中,不幸犧牲。這一高尚人物的塑造,配以感人至深的情節,反映出在高原艱苦的生活條件下,軍民一家親的和諧環境,更營造出邊防軍人以守護家園、保衞人民生命財產為天職的思想和精神氛圍,而這恰恰奠定了現實中拉齊尼·巴依卡堅毅善良、樂於助人的品格。

飾演成年拉齊尼·巴依卡的塔吉克族小夥庫提魯克江·艾沙胡加與故事主人公竟有幾分相像。據瞭解,在拍攝《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之前,庫提魯克江並沒有表演經歷,但他的父親和多位長輩都是護邊員,十分熟悉影片所要表現的情節和人物的精神氣質,因此,他近乎完美地再現了拉齊尼·巴依卡的生前事蹟。

影片中,劉朝渴望沿着父親的足跡,像一位邊防戰士那樣走一趟吾甫浪溝。這裏是邊防全線唯一需要騎犛牛巡邏的邊防線,也是犛牛死亡率最高的區域。拉齊尼·巴依卡拗不過劉朝,只好瞞着父親巴依卡,偷偷從家裏牽出兩頭犛牛,擔當起了劉朝的私人嚮導兼救護員。路上,兄弟二人談起了很多往事,劉朝問拉齊尼在塔吉克語中是什麼意思,後者驕傲地説:“雄鷹。”

在父輩的影響下,拉齊尼·巴依卡長大後應徵入伍,光榮地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2003年從部隊復員後,他從父親手中接過犛牛皮鞭,繼續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部隊巡邏帶路,守衞神聖國土、捍衞祖國尊嚴。

位於慕士塔格峯西南方向的紅其拉甫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温低於零下40攝氏度,被稱為“死亡之谷”。就在這片生命禁區,拉齊尼·巴依卡多次冒着生命危險救助巡邏戰士。一次巡邏時,戰友不慎掉入冰窟,拉齊尼·巴依卡奮力施救。戰友得救了,他自己的身體卻多處凍傷,在醫院昏迷了十多天。

2021年1月4日,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準備去餐廳吃午餐,忽聞從校園人工湖傳來的一陣陣哭喊聲。他急奔過去,看到一個小孩在湖中央掙扎,無助的母親在湖邊哭喊求助。危急時分,拉齊尼·巴依卡不假思索,踏上冰面,以最快的速度靠近落水兒童。他俯下身,趴在冰上,伸出雙臂,就在快要拉住孩子的一瞬間,身下的`冰面“啪”地破碎了,他也一同落入水中。隆冬臘月,他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掙扎了足足10分鐘,拼盡全力將孩子托出湖面,而他卻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41歲。

英雄生命裏的最後一刻在電影中得到了充分演繹。作為該片的英文審校,我必須瞭解故事背景,多次觀看特定場景,細細揣摩人物話語中的情感,反覆修改對應的英文表達,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每每看到這一幕,我都會為之動容。

在影片結尾,一隻雄鷹從帕米爾高原騰空躍起,掠過一片純淨的湛藍,飛向一輪暖陽。

英雄走了,可他們不怕吃苦、不畏艱險,不求物質豐裕生活安定,只為他人託舉起生的希望,哪怕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的精神長存。

何為英雄?美國作家約瑟夫·坎貝爾給出了一個簡單明瞭的答案:“英雄是為超越自我的事業而奉獻生命的人。”同樣,我國明朝建文年間重臣、文學家、思想家方孝孺有云:“君子之為利,利人;小人之為利,利己。”“超越自我”“利人”,從本質上説都是對他人不分高低貴賤的尊重,尤其是對生命的敬意。拉齊尼·巴依卡對一個幼小生命近於本能的救助,就是對這些釋義最有力的當代註解。

其實,英雄從未離開,他的生命會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延續。那是放下一點自我後,工作中每一個奮進的腳步,逆境中每一份尋找出路的勇氣,生活中每一次對同胞關切的言行,危難中每一刻對大愛的守護。這樣的力量多一些,再多一些,便能共同構築起國家的脊樑。

拉齊尼·巴依卡生命裏的最後一句話——“別怕,叔叔來救你”,最讓我動容。雄鷹依舊翱翔在那片純淨的天空。我看到了,你呢?

國小三年級《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3

拉齊尼·巴依卡一個普通卻閃着光芒的名字,他的事蹟讓無數人動容。

一個英雄,催生了一部電影,讓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帕米爾高原。

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天山電影製片廠創作拍攝,高黃剛擔任出品人、編劇、總製片人,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執導,庫提魯克江·艾沙胡加、艾克白爾·斯拉木、賀剛、賈宏偉主演的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再現了英雄的成長史,讓人們在大氣、滂沱、真實的畫面中再一次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影片講述了帕米爾高原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邊護國的故事。

少年拉齊尼·巴依卡從小耳濡目染着爺爺凱力迪別克·迪裏達爾、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義務守邊護邊,為邊防官兵做嚮導,和邊防戰士們親如家人的場景,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早早地就埋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

當兵復員後,拉齊尼·巴依卡接過了父親手裏的犛牛鞭,繼承了爺爺和父親的護邊事業。

在巡邊最危險的地段“死亡之谷”吾甫浪溝,他冒着生命危險勇救墜入雪崖冰裂的邊防戰士王烈,後二人結為生死兄弟;一直陪伴他十幾年巡邊的犛牛“汗恰”,在巡邊路上不幸摔斷了脊樑,最終凍死在茫茫雪域,成為他心中永久的痛。

拉齊尼·巴依卡的人生不斷抒寫着新的輝煌。2021年初,拉齊尼·巴依卡走進喀什大學開始進修生涯。在校園裏,他勇救落水兒童,不幸壯烈犧牲。

整部電影全部是真情實感帶來的陣陣衝擊波,似乎那些陡峭山崖、刺骨冰河、護邊牧道以及風雪歲月都在觀眾腳下,那一塊塊邊防戰士和幾代護邊員用生命守護的高大界碑,儼然成為愛國的主題,並營造出宏大的場面,讓影片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這部反映英雄成長史的電影催人淚下,但電影中始終貫穿的主旋律又催人奮進。

主人公質樸的眼神,帕米爾高原純淨的背景,步步緊扣的故事情節,一步步敲擊着觀眾的心扉,引發人們深深的思索,似乎再告訴我們,英雄不光用來仰視,我們更應該向英雄靠近!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已於3月18日在全國公映,影片將帶領我們走進拉齊尼·巴依卡的內心世界,感受英雄的精神高度。

國小三年級《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觀後感4

3月,烏爾禾採油站多角度、多形式開展向全國勞動模範拉齊尼·巴依卡學習活動,通過多次學習該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我深有感觸。

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峯連綿,拉齊尼·巴依卡祖孫三代義務為國戍邊71年,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後,拉齊尼·巴依卡便把護邊當作己任,“當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祖國的邊境線”是他生前常説的一句話。

拉齊尼·巴依卡説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直戳我的內心。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他與雪山冰嶺為伴詮釋忠誠,他用雙手託舉希望温暖人心。我想,這便是對“大愛無言”最好的詮釋。

很多人説,80、90後沒有責任擔當。作為一名80後的“油三代”,我想用自己對這片茫茫戈壁的熱愛體現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心。在工作的10年中,我有過彷徨、恐懼、退縮,彷徨自己苦苦求學十幾年,最後還是回到父母身邊,過着一眼就能看到盡頭的日子;恐懼戈壁極端惡劣的環境,一眼看不到邊的採油樹、抽油機;退縮每日往返的漫長送班車行程和陌生的工作環境。如果非要説我們這一代沒有擔當,那麼,面對眾多誘惑的時候,我們依然選擇了和父輩們一樣的工作,毅然決然留守在祖國的大西北。

工作中,我們有很多缺點,例如責任意識不強、欠缺開拓創新精神、個人得失心太重等等,所以,這樣的模範典型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在做各項工作時遇到矛盾和問題要勇於正視和解決,做到善於發現問題的“痛點”,展現新一代石油工人風采。事情難以解決時要沉下心,保持謙虛,向師傅們不斷學習經驗,與同事之間相互取經,不斷進步。

英雄雖去,但精神長存,我們要營造良好氛圍,積極宣傳,將這種精神延續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