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社會實踐成就業創業敲門磚

來源:文萃谷 9.11K

找到王永陽時,他正在武漢漢口談一筆業務,一身商務休閒打扮,“準備籤合同了,43萬元的單子。”悶熱難耐的大街上,走過這個不起眼的年輕人身邊,他的意氣風發勁兒帶給人一陣清涼。

豐富社會實踐成就業創業敲門磚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打扮成熟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剛滿一個月,創辦公司未滿一月,已經接了兩筆總額約60萬元的業務,“預計9月份,銷售額能到一百五六十萬元。”

就在一個月前,王永陽和另外3個應屆生從武漢大學(以下簡稱“武大”)畢業,適逢全國多地應屆生起薪降至低點,各類大型招聘會上人滿為患。而在武大校園一隅,一個不過500平米的青年互助服務中心裏,數十名學生在這裏走上一條“冷門”的就業之路,在這裏他們孵化的是自己的未來——創業致富。

王永陽等4名應屆生組成一個創業團隊,邀請5名大三學生入夥,一起辦起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辦公地點就在武大青年互助服務中心創業孵化器裏。

校園辦公,省錢、省心,有助企業迅速發展

一間80多平米的辦公室正在裝修中。按照規劃,這間屋子將劃分為辦公區域和洽談區域兩部分,辦公區會被分成14個格子間,洽談區將佈局兩三間小小的洽談室。這裏,將是王永陽“夢開始的地方”。

大四時,他就在孵化器裏佔了一個“坑”,那是一個專門為初創企業的在校生提供的“辦公室”——兩平米見方的一個格子間。如今,這個“坑”升級了。

畢業前夕,王永陽將自己的創業計劃書投到了武大校團委,經過校方針對企業發展模式、盈利空間等內容的評審,他的團隊順利獲得了這塊暫時“不談錢”的辦公場所。

對於初創企業的王永陽來説,在校園辦公,省錢、省心,還有助於企業快速發展。

“文化傳播公司接到的單子可大、可小,從三五萬元到四五百萬元不等。辦公場所得那麼點樣子。”項目參加評審時,王永陽試圖用“迫切的實際需求”打動團委邀請的專業評委。此前,他擬在武漢某大廈租房辦公,面積60平米,預計租金每月約6000元,“如果能在校園辦公,不僅省錢,還對公司名聲有好處。”

在外談生意,王永陽總會自豪地向客户介紹,自己公司的辦公地點在武大校園裏,公司是學校“孵化”的。這種資質,為初創企業的應屆生提供了一把“保護傘”,好幾次,給了王永陽的小公司敢於和知名公司競爭的勇氣。

據悉,3年來,入駐上述孵化器的學生創業企業涉及網站運營、軟件開發、機械設計、三維設計等多種經營,已孵化4家註冊企業和16個迷你創業團隊。

此外,在規模更大、由武漢大學團委和珞珈創意園共同掛牌成立的大學生創意創業孵化器裏,初期就吸納了29個創業項目和企業入駐,總辦公面積約2500平方米。

學生幹部熱衷創業

採訪中,記者發現,武大的創業應屆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來自學生幹部這支特殊的隊伍。這些人平時積極參加學校團委組織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與外學院、外校、外企業接觸的機會多,更易發現商機。

儘管沒能申請到校園孵化器的扶持,應屆生許高還是決定創業。他啟動的`針對高校市場的電子商務B2C平台,前期投入10餘萬元,另須負擔每月3000餘元的房租。

“一個當學生幹部的機會”令他在畢業後仍對學校團組織感激不盡,他現在的創業創意,就是從學生幹部時代萌發的。

那時,許高在經管學院社團聯合會工作,原本只是想“玩玩”,結果卻發現了掙錢的機會,“社團宣傳印刷品的規模相當龐大,每個社團都需要,僅經管學院,一年的印刷品規模就有50萬元。”

許高由此產生了開一家“社團超市”的想法,為什麼不把學生社團需要的各種產品整合在一個購物平台上,讓學生社團可以直接在網上購買服務呢?

這個想法得到了一名廣告專業應屆生、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應屆生和一名平面設計專業應屆生的響應,4人合夥創辦公司,另聘請兩名大三學生當“僱員”。

網站專為高校學生提供3大板塊的產品,一是社團定製服務,包括社團印刷品、文化衫、團體出遊策劃、社團用品等;二是學生校園用品,包括寢室用品、文具、書包等;三是校園設計師產品,邀請武大、湖北美院等校園設計師為學生設計專屬創意產品。

一個驚人的創舉是,開辦公司一個多月的許高已經有了自建“校園物流團隊”的打算——在武漢各大高校聘請勤工助學的大學生當“快遞員”、“校園代理”,“感謝武大龐大的社團平台,讓我能有這樣的‘妄想’。”

與許高一樣,王永陽也是一名學生幹部。這個工商管理專業應屆生開辦文化傳播公司的資本是,他在大學裏參加過很多社會實踐,如企業校園招聘服務方案、企業品牌校園植入方案等,“我發現很多企業缺人策劃活動,是個好機會。”

專為企業提供公益項目策劃服務的武大應屆生鄒淯鵬也是學生幹部出身。他原本是武大某志願者社團“大山裏的魔法教室”公益項目的策劃人,今年畢業,創業方向即為“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服務方案供應商”,“我發現一個企業不可能為了一個公益活動而專門成立一個部門,但大企業又有公益方面的需要,他們缺少好的公益策劃。”

對“社會實踐”的重視應向國外名校靠攏

不止一名創業者向記者推介了武大強大的學生社團平台,這些社團裏“卧虎藏龍”。有學生社團活動組織經驗、漂亮的社會實踐履歷的學生,即便在“最難就業季”也頗受企業歡迎。

北京一家快速消費品行業的知名外企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招聘季海量瀏覽應屆生履歷時,她會重點關注“社會實踐”一欄。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對於普通學生,學生幹部之所以更受企業歡迎,最主要的原因並非是“幹部”二字,而是“社會實踐”,“組織策劃過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的,會特別關注些”。

與之形成對應的是,很多國外知名高校招收研究生時,也對“社會實踐”一項尤其偏愛,在決定是否向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髮放獎學金時,GPA相同的情況下,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學生將被認為更有學習發展潛力。

在武大,對“社會實踐”的這種重視正向國外名校靠攏。就算不是學生會幹部,甚至從未參加過學生會,只要自己願意,每個人都有均等的機會獲得社會實踐經驗。

一次暑假對上海某諮詢公司的走訪,給了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不問世事”的學生吳笛(化名)一個重大啟發。那次走訪後,她主動給這家從事奢侈品市場線下推廣的企業投遞了實習申請,獲得了在上海實習一個月的機會,“跟着團隊通宵擺場地,跟着秀導(即時裝秀的導演——記者注)教名模走台,跟着香港來的創意團隊搞設計,太有意思了。”

這次實習之後,吳笛決定轉專業,她申請了法國名校的國際商務專業碩士,實習單位出具的推薦信成為國外高校錄取她的重要一環。

值得一提的是,吳笛參加的這次企業走訪活動,由武大校團委組織,連續數年,每年帶着學生拜訪全國近百家知名企業,簽訂30多份關於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校企合作協議。“行走中華·尋訪名企”活動中,很多學生像吳笛一樣,走訪之後,獲得了到名企實習的機會。

“我從沒參加過學生會,只是看到學校貼出的廣告,報了個名。”即將赴法留學的吳笛破天荒頭一回表現出對學校行政部門的好感,“以前總覺得團委、學生會沒什麼好的,但這件事兒,他們確實辦得不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