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學設計(精選22篇)

來源:文萃谷 1.2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教學設計(精選22篇)

《春》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要求:

1、瞭解鄧小平同志這次深圳談話的核心觀點和相關的重要信息,理解小平同志這次南方談話的重要意義。

2、體會這篇通訊報道的標題特點以及文章開頭的特色。

3、探究課文作者是怎樣選擇與安排材料的。

二、教學重難點:

(要求中的2、3點)

三、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理清線索,把握重要信息,認識鄧小平的性格特點。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二)學生速讀文章,理清本文的線索,概括各節內容。(教師可逐步形成板書。)

【本文以時間為行文線索,明瞭單一,紀實性、史詩性很強。第一部分寫1月19日這天小平同志在深圳特區的考察情況。第二部分寫1月20日小平同志在國貿中心大廈的考察情況。第三部分寫1月21日小平同志在華僑城考察的情況。第四部分寫1月22日小平同志的重要談話。第五部分寫小平同志前往珠海特區途中的談話。】

(三)理解課文。

1、從全文中理出小平同志這次深圳談話的核心觀點和相關的重要信息。【提示:核心觀點:特區姓“社”不姓“資”。相關的重要信息:

①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②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③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都要硬。

④要多幹事實,少説空話。深圳發展這麼快,是靠實幹幹出來的。

⑤走社會主義道路,就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⑥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聯繫《春天的故事》歌詞暢談這次談話的重要意義。【提示:針對當時爭論最多的關乎深圳及其他地方類似做法到底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小平旗幟鮮明説:“特區姓‘社’不姓‘資’”。他的談話涉及了我國當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道路、性質等重大問題,講解深刻、精闢。小平胸懷全局,高瞻遠矚,對當時國內外形勢的認識非常透徹,分析深刻。】

3、本通訊用了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形式,報道了考察時的重要談話,説説這些談話體現了哪些性格。【提示:睿智、開朗樂觀、自信堅韌、細緻認真、一絲不苟……】

(四)課文總結,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瞭解本文選材及安排材料的特點,體會標題及開頭的特點。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

(二)瞭解本文選材及安排材料的特點。

◎鄧小平深圳之行,可寫內容很多,作者在本文中怎樣選擇與安排材料?【總思路:以小平在深圳參觀遊覽不同地點的先後順序為線索來選擇與安排材料。選材的特點:

1、題材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小平對於姓資姓社的看法,對於如何發展經濟使國家、民族富強起來的展望與規劃,就屬於這一類。

2、題材具有很強的生活氣息和個性特色。比如寫華僑城的細節,就把他寫得有血有肉、談笑風生。

3、題材多以經濟活動為主。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他的一貫原則和立場。】

(三)體會標題及開頭的特色。

重點分析:通訊的標題有不少是用主副兩行標題的,這樣信息量大,使標題具備了“內容提要”的功能。一般來説,主標題要才思飄逸、妙筆生花,宜以虛為主,幅標題則宜實。本文的標題就用了比興手法,將通訊內容、社會背景很巧妙的透露出來了。開頭也是用比興手法,交代小平來深圳考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背景,點出小平視察深圳的重要意義,為下文定下春意盎然的基調。

(四)課外拓展。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春》教學設計 篇2

一、設計思想:

1、《春》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學習課文前,藉助課件中的視頻錄音,讓學生在美景與美語欣賞中受到感染,從而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2、利用課件展示教學內容,比教師板書節省時間。畫面與文字疊映,非常直觀。能讓學生在圖文並茂中把握所學內容,突出有效教學。

二、學力水平描述:

知識點學力水平語言描述行為動詞

1、識記理解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

2、識記理解抓住特點細緻的寫景方法領會

3、理解運用觀察與模仿寫冬初景物模仿

三、教學內容與目標設計:

1、學習動筆讀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感悟本文語言的生動與形象,學習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寫景方法。

3、感受春天美景,培養學生熱愛自然,憧憬未來之情。

4、模仿學習本文寫景方法,寫初冬美景。

教學目標

3是教學重點,2是教學難點。

四、教具運用與教學媒體設計:

(一)教具:

1、多媒體電腦。

2、配樂朗讀視頻《春》。

(二)媒體運用:

知識點媒體類型媒體內容媒體作用

1、多媒體課文錄音提供直觀材料

2、多媒體景物畫面、寫景方法總結加深理解

3、多媒體板書設計形象直觀

五、教學對象分析、教法、教時設計:

初入中學,學生閲讀與寫作能力還不是很強,對寫景抒情散文缺乏深刻的體會,因此,教這類散文,我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通過讀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作者情感的把握,朗讀形式不拘一格,可放錄音、可分組讀、可跳讀……二是重點文段精細講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動筆讀書,分析探究,大膽展示,給學生以方法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課時為兩課時,這是第二課時。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同學們,在老師的眼中,春天是婉轉動聽的鳥鳴,是飛來飛去的蝶影,是大家稚嫩的聲音……春天,一切生命都在用獨特的語言向我們傾訴歡樂。春天到了,童話就會在草尖浮動,安徒生的美人魚就會在碧綠的湖水裏跳舞,我們就會歡呼雀躍着在陽光下追逐,春天實在是一幅靈動的畫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師的《春》當中,來感受春的美好。

2、聽配樂朗讀:

聽配樂朗讀,可以跟着一起讀,看看作者為我們描繪了關於春天的幾幅圖?並用筆在文中畫出來。

3、精段品讀:

(1)一小組齊讀春草圖。

(2)課件出示思考題:

a、用勾畫直接寫春草的句子,想想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b、段中可以看出春草哪些特點?這些詞語有何特點?

c、用○圈出孩子們嬉戲的一系列動詞,假如你也是孩子中的一員,你準備幹什麼?心情如何?

d、寫春草,為什麼要寫孩子們呢?

(3)指導學生探究完問題後,強調:

象這樣寫孩子們是為了表現春草的寫法叫側面描寫,而段中擬人寫春草,疊詞寫春草,精彩動詞寫春草則是正面描寫。

(4)課件出示的知識小結,讓學生再讀,以鞏固知識。

(5)女生讀春花圖,讓學生動筆圈畫春花圖中的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句子。

(6)師生合作探究問題,讓學生明確:

a、正面描寫的句子: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b、側面描寫的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c、花裏帶着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強調:這句是聯想。(由一個事物想到與之有關的另一個事物,這叫聯想)

d、修辭手法的作用:擬人寫花多,排比、比喻寫花豔,聯想寫花香。

e、側面描寫的作用:寫蜜蜂與蝴蝶,是為了側面表現花兒的繁茂、鮮豔和香甜。

f、精彩動詞的作用:“鬧”中不僅有聲響,而且隱含了一片喧鬧沸騰的景象。

g、春花的特點:繁茂、鮮豔、香甜。

(7)課件出示知識小結,讓學生再讀,以鞏固知識。

4、自主賞析,小組合作探究:

(1)作者如何寫春風的,你最喜歡哪一句話?為什麼?

(2)你認為寫春雨的哪句最精彩,能做點賞析嗎?

讓學生邊看課件邊讀課文,總結寫春風的方法及春雨的特點。

(通過觸覺、嗅覺、聽覺寫出了春風的和煦、芳香和悦耳。)

(通過比喻與排比寫出了春雨的細密、閃爍和綿長。)

5、感悟春天:

同學們往這兒看,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出來了,誰能經得住這美景的誘惑呢?讓我們也加入到迎春的行列中吧!真的,“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也在於春”,身處人生春天的同學們更應該把握時機,努力學習。現在,我想讓大家用“一生之計在於春”為主題給你的同學朋友説幾句話。

6、課堂寫景方法總結,學習擬人與比喻寫水果。

7、課堂小結:

今天,老師引領大家在朱自清的《春》中旅遊了一圈,看到了春草的嫩綠,春花的鮮豔,感受到春風的和煦,春雨的細潤,更重要的是跑進了迎春的隊伍中,並且懂得了抓緊春光,好好學習,這對我們的心靈實在是一次真正的洗禮!

8、模仿本文寫初冬。

七、板書設計:

八、作業設計:

觀察這幾天的天氣,思考:如果用一段話總寫這初冬的的景物特點該怎樣寫?

九、自我評價:

1、從教學目標看,符合課標要求,設置了知識、能力、情感目標,循序漸進,易於操作。

2、從教學過程看,朗讀視頻錄音播放,極具感染力,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到了美麗的春天,創設了美好的情境。以春草圖、春花圖為講讀重點,將景物描寫方法當作教學難點,充分體現了“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

3、從教學設計看,由“自然之春”聯想到“人生之春”為本課亮點,讓學生在欣賞自然之春的同時學會珍惜人生之春,在學語文中提高思想品德修養。

總之,本教學設計貫徹了新的教學理念,重視學法指導,體現有效教學,課件流程一目瞭然,可操作性強。

《春》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熟讀背誦。

2.領略古詩詞的意境美。

3.感受詩人深沉的愛國情懷。

【學習重點】

理解詩歌內涵,準確把握詩中情感。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寫作時的背景或心境。

【學習方法】誦讀

【課時】1課時

【學習過程】

一、介紹寫作背景:

唐肅宗至德元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下唐都長安。七月,杜甫聽到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頓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肅宗。途中叛軍俘獲,帶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微,未被囚禁。《春望》寫於次年三月。他乘隙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這首詩是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二、讀出詩韻

近體詩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詩。近體詩從句式上説有五言、七言之分;從篇幅上説有律詩、絕句兩種。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韻,通常押平聲韻。

三、讀懂詩意

詩的前四句寫都城敗象,飽含感歎;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全詩沉着藴藉,真摯自然。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託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此聯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翻跌。“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後綴以“草木深”則敍荒蕪之狀,先後相悖,又是一翻。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説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於物,正見好詩含藴之豐富。

詩的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仍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慼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於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髮,幾不勝簪。“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歎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四、感悟詩情

1、詩歌描寫了怎樣的社會狀況?

2、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餘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

五、表現手法

A.觸景傷懷,移情於物,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藴含在形象的描寫中,情景交融。

B.一字傳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破”字使人怵目驚心;“深”字令人滿目淒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驚”體現了詩歌語言的動態美,寄託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六、作業

板書設計:

春望

憂國---------------思親

馬進林

《春》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 認讀:蓑、漲、醖釀、薄煙、黃暈、迷藏。

2、 辨字組詞(練習三)。

3、 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4、 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恰當運用。

5、 學習抓住景物特徵按一定順序寫景狀物的寫法。

6、 熟讀成誦,有感情、流暢的朗讀全文。

7、 寓情於景,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的情懷,提高感受和欣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細緻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並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的感情。

2、 學習簡練而生動的語言,體會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恰當運用。

[教學難點]

文章結尾的三個比喻的運用及意義。

[教學策略]

朗讀教學法。語文整和法。競賽法。繪畫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教學平台。

[課時安排]

三課時

[課前任務]

朗讀全文,完成目標1、2,把自己認為寫的精彩的句子畫出來,體會語言的瑰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曾經有個盲人乞丐,胸前掛塊寫有“自幼雙目失明”字樣的牌子,沿街乞討,可很少有人肯施捨與他。一次,他遇到一個窮困的詩人,詩人稱自己身無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話。奇怪的是,自從詩人在那塊牌子上添了一句話後,人們變得樂善好施,紛紛慷慨解囊了。請同學們猜猜,詩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麼樣的話……詩人贈送的話是:春天來了,可我什麼也看不見!

同學們,這道理其實很簡單:誰都認為春天是最美好的,這個人居然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見,自然是最可憐最值得同情的。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朱自清的《春》,具體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二、 美讀

1、好美的春天啊!多好的文章啊!讓我們進入五彩繽紛,奼紫嫣紅的春天,去感受一下春的氣息(聽朗讀,學生畫生字,畫欣賞的句子)

2、試着用一句話,一首詩,一段歌來形容你説聽到的感受。

3、處理生字詞。

《春》教學設計 篇5

【課前預習】

1.學生在課外認真正確地朗讀詩詞。

2.有條件的從網上查閲有關作者生活和創作的資料。

3.體會每首詩詞的情感。

【相關課程標準】

1.誦讀古代詩詞,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2.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詩歌,直至背誦;

2.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3.在比較中體會作者所藴含的不同情感。

【評價任務】

1.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熟讀成誦。

2.通過重點詞語和語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過比較閲讀,體會不同體裁、不同詩詞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春景

導語:同學們,在這個斑斕春色單元的語文課堂裏,我們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無窮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樣的,北國的春天與江南的春天風格迥異,那麼在詩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樣一番美景呢?帶給我們的又是一種怎樣的心靈體驗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詩詞八首》,共同來感受一下。首先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江南春絕句》和《玉樓春》兩首詩詞。

活動二:詩詞賞析探尋春景

一、讀“江南春”絕句,領悟詩的多方位審美

(一)賞“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讀詩歌,把握節奏;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後指名讀,其他學生糾正。

2.學生齊讀詩歌,思考:詩歌描繪的是哪裏的春景,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具體描繪了哪些景物?

明確:描繪的是江南的春景。從題目及描寫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詩中描繪了鶯歌燕語、綠柳桃紅、水村山郭、酒旗飄展,描繪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詩中“千里鶯啼綠映紅”一句,明朝學者楊慎認為應該為“十里鶯啼綠蔭紅”,後又有人認為改為“一里”更為恰當,你認為呢?

學生討論後明確: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實際,但詩境全失。其實十里也聽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為“千里”,正極言江南地廣,是就整個江南春色説的,而不是實指某處景色。詩人描寫的景物把眼前的實景和想象中的虛景結合起來寫,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地域廣袤、氣象萬千的江南春景圖。如果不用“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情再讀詩歌,邊讀邊在腦海浮現出詩中描繪的畫面。思考一下: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學生回答:最後兩句在寫景中又藴含着詩人對歷史和生活的無限感歎:江山依舊,南朝卻早已成為歷史陳跡,統治者迷信的神佛並沒能保佑他們。這裏是寫景,更是對現實的諷喻,這是借古諷今的手法。

總結過渡:春天的美景引發的並不都是美好的體驗,我們也不由在杜牧這一感歎中發出一聲長長的歎息。那麼,宋代詞人宋祁面對美好的春景又引發了他怎樣的情感呢?

二、讀“玉樓春”佳詞,探析詞的通感化手法

(一)賞“玉樓春”東城美景

1.學生初讀詩歌,注意停頓和把握節奏。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後指名讀,其他學生糾正。

注意讀準加點字的讀音:縠()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學家、文學家。

2.學生齊讀詩歌,思考詩歌描繪了哪些景色?請用筆標出來。

明確:縠皺波紋、綠楊煙外、紅杏鬧枝頭帶來的盎然生機。

(二)扣“玉樓春”惜春情思

3.學生自讀詩歌,思考: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麼?

明確:上片寫景,表現城市遊樂生活。下片抒情,表達對生命短暫的感慨。

問題預設1:學生經過品讀和思考,基本能説出:上片描寫景色,下片抒發感情。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並追問:描寫的是怎樣的景色,抒發了怎樣的感情?若第一個問題仍回答不到位,教師可提示:這裏描寫的景色與之前的詩詞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問題預設2:作者筆下的遊樂生活是怎樣的呢?為什麼要這樣寫?

學生對這種概括性的問題可能感到為難,可提示:詞人對這種生活的感受是什麼?喜愛還是厭惡?從哪裏看出?

明確:作者筆下的這種生活是美好的。曉寒還在,綠楊已籠煙。在上片中極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為了下片抒發對人生的感慨。

問題預設3:怎樣看待詞人在下片所抒發的“及時行樂”的情感態度?

此題可鼓勵學生自由發言。討論,明確:

春景的如詩如畫讓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終會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卻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認為要珍惜春光,及時行樂。不過,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時光,還是有意義的。同學們該怎樣“惜時”呢?相信大家會做出正確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寫手法

4.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情再讀詩歌,討論探究:“紅杏枝頭春意鬧”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鬧”,而清代的李漁認為“鬧”字不好,可用“吵”“鬥”字代替,請你談談“鬧”的妙處。

學生討論明確:

“鬧”有爭吵、熱鬧之意。“鬧”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也把生機勃勃地大好春光都點染了出來。“鬧”字不僅有色,而且似乎有聲,運用通感手法,化視覺形象為聽覺,把紅杏在枝頭盛開的情況點染得十分生動,讓讀者彷彿看到了鶯歌燕舞、繁花爭豔的大好春光,寫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機。因此王國維認為“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小結:春天從來是美的,然而這種美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感悟。詩人表現美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可以客觀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詩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

活動三:比較閲讀領悟春景

三、比探杜詩、宋詞“春詩”之異同

過渡:方法交流尋捷徑。

怎樣做比較閲讀?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師生交流。

指導語:兩首詩詞雖然都是描寫春天美景的,因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處地位不同,因而風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結合具體語句,説説自己的看法嗎?

齊讀這兩首詩詞,來品味兩首詩詞的異同之處。

學生討論探究後,明確:

(一)“春詩”之異

1.《江南春》:全詩四句,寫景開闊,處處柳綠桃紅,鶯歌燕舞,有山有水。在這怡紅快綠之中,水秀山明之處,還有前朝留下來的壯麗的佛寺,若隱若現在朦朧煙雨之中,更增添了無限風光。這二十八個字中,詩人描繪的景物,既有當時的特色,又不拘泥於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個江南地區。

《玉樓春》着筆細節:詞的上片寫景,開頭首句總寫春光明媚;二句轉為實寫“縠皺波紋”,擬人化的手法將水波寫得生動親切;四句從遠處綠楊煙外,近處紅杏鬧春,特別“鬧”字將大好春光描繪得淋漓盡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詩立意高遠,文字明白如畫,詩中景物都和“江南春”這個特定情境相適應,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的美麗景色。詩人所抒發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樓春》:本詞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細膩。言情纏綿但不輕薄,措辭華美但不浮豔,將珍惜時光、留連春光的情懷書寫得淋漓盡致。

(二)“春詩”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筆展開大圖景,表現了江南春天的明麗之美、朦朧之美;宋祁的詞也描寫春天的明麗美景,其中“鬧”字歷來倍受稱讚,運用擬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發,百花爭春鬥豔的情景。

2.筆法:兩首詩詞都從不同的角度來刻畫景物,作者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細緻的觀察景物,逼真有立體感;動靜結合使畫面更加生動,紅綠相襯,色彩十分鮮明。

四、開展“春詩”朗誦會

指導語:通過以上分析,同學們已經理解了描寫的春景、寫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麼應該如何朗誦這兩首詩呢?

(學生議論回答後,教師略加點拔)

1.學生練習:在把握詩情的基礎上完成以下活動。

⑴配樂範讀。

⑵指名學生配樂朗讀,其他學生評價,師加以指導。

⑶生配樂誦讀。

2.熟讀成誦,背誦這兩首詩詞。

板書設計

鶯啼綠紅

晴景

村郭酒旗讚美

南朝數寺感歎

雨景

樓台煙雨

春光無限好(寫景)

讚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歎)

熱愛生活

教學反思

亮點:

1.本教案設計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比較閲讀,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

2.在學習中,要讓學生對詩句的語言加以揣摩,明確詞語的妙處。引導學生要學會感悟到詩人藴藏在詩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詩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旨在激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不足:課堂上要留有足夠時間讓孩子們讀書,品味、成誦。

《春》教學設計 篇6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能背一首描寫這個季節的古詩嗎?

《春曉》《村居》《詠柳》《惠崇春江晚景》等。

2.古代詩人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為我們留下許多讚美四季美景的詩。春天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江南春。

4.解題。

江南春:江南春天的美景。(課件播放江南春天的美景圖)

5.瞭解作者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在詩歌創作上,與晚唐另一位傑出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主要作品有《泊秦淮》《阿房宮賦》《山行》《清明》等。

二、初讀古詩,把握大意

1.讀準讀通。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正音。讀準生字“郭”的讀音。“鶯”是後鼻音,“寺”是平舌音。

2.讀好詩句的停頓。

(1)自主嘗試讀好停頓。

(2)教師範讀。

(3)指名讀,齊讀。

3.把握古詩大意。

(1)默讀古詩,圈畫詩中描寫的景物,結合註釋瞭解“山郭”“酒旗”“南朝”“四百八十寺”。

(2)同桌互相説説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三、精讀古詩,解詩意,悟詩境

1.課件出示古詩。

2.指名讀,齊讀。

3.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請把描寫景物的詞語畫出來。(鶯啼綠樹紅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廟樓台煙雨)

4.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這些景物進行描繪。

(1)第一、二句:千里江南,到處是鶯歌燕舞,到處是綠樹紅花,水村伴着山郭,酒旗在空中飄揚。

(2)第三、四句: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台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

5.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6.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前兩句寫今,抓住了黃鶯、綠樹、紅花、水鄉、山城、酒旗、春風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畫面;後兩句是雨景懷古,通過對“寺”“樓台”“煙雨”的描寫,讓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望着這充滿歷史悠遠感的煙雨迷濛之景,作者不禁心生感慨: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的寺院和樓台,還有多少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呢?

四、背誦、默寫

1.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課件出示“水村山郭酒旗風”“多少樓台煙雨中”等圖片,根據圖片配詩句。

3.指名背誦,男生背、女生背,齊背。

《春》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恰、屜”等10個生字,讀準課文中難讀的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致讀懂課文,品讀重點語句,感受人物形象,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品味本文語言,初步學習閲讀名著的方法,激發閲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走近寶玉這一人物形象。初步學習閲讀名著的方法。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準確生動的語言,通過細節描寫初步鑑賞小説中人物形象,激發閲讀《紅樓夢》的興趣。

[教學準備]

1.熟悉《紅樓夢》相關資料(文字、圖片、影視)。

2.參照文前的“閲讀提示”預習課文,熟讀課文、自學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思,做好閲讀批註。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插圖導入

出示風箏圖片引出課文插圖:

今天,讓我們走進《紅樓夢》,到大觀園裏,和寶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風箏吧!(板書課題)

二、交流課前準備

1.瞭解名著《紅樓夢》,出示書評:

《紅樓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説”。

——周汝昌

《紅樓夢》的價值等於一整個的歐洲,《紅樓夢》是一部大書。

——《大英百科》

2.交流《紅樓夢》主要內容: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説,又名《石頭記》等,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説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展現了人生百味,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史詩性著作。

3.作者簡介:

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清代著名文學家,小説家。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家庭,因家族衰敗飽嘗人世艱辛,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生字詞語,交流讀音和意思。

我會讀:恰似籆子高墩窗屜子

忌諱晦氣敞地豁喇喇

嫣紅寶釵晴雯襲人

根據學生學習情況交流個別字音、義,點擊多音字“喇”。

小結理解詞語方法:聯繫上下文猜想詞語的意思,如籆子、窗屜子。

小結閲讀古典名著方法:猜讀、跳讀、蒐集資料、結合影視劇。

2.圍繞文前的“閲讀提示”交流課前課文預習。

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記敍的?(事情發展的順序)

説一説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起因:聽到一個大蝴蝶風箏掛在竹梢上的聲響。

經過:大家放風箏的情景。

結果:風箏隨風而去。

小結課文主要內容:本文主要講了黛玉、寶玉等人在大觀園裏放風箏的故事。(板書:放風箏)

四、感受有趣、走近寶玉

(一)對照課題,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趣”事,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1.梳理趣事:

放風箏前的準備、風箏各式各樣

三拿寶玉的風箏、寶玉的風箏沒放成

風箏飛滿天、風箏斷線後隨風而去

2.整合、朗讀並想象畫面:關注句中的“笑道”、“了、來、兒、罷”感受熱鬧非凡、場面宏大。

3.播放短視頻:大觀園裏放風箏

(二)默讀課文,説説寶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聚焦描寫寶玉的句子並朗讀:

寶玉等聽了,也都出來看時,寶玉笑道:“我認得這風箏,這是大老爺那院裏嫣紅姑娘放的。拿下來給他送過去罷。”

寶玉又興頭起來,也打發個小丫頭子家去,説:“把昨日賴大娘送的那個大魚取來。”

寶玉道:“我還沒放一遭兒呢!”

寶玉道:“再把大螃蟹拿來罷。”

寶玉細看了一回,只見這美人做的十分精緻,心中歡喜,邊叫:“放起來!”

寶玉説丫頭們不會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來,急的頭上的汗都出來了。眾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風箏説道:“要不是個美人兒,我一頓腳跺個稀爛。”

2.逐一讀句子逐一想象情景,假若你也在場。完成填空:

我想對寶玉説:“你真是一個的人!”

3.課堂交流小結:

從寶玉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中讀出了純真、率直、平等、隨和的性格特點。

(三)總結學法:

1.閲讀古典名著,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聯繫舊知課堂小結:我們認識、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要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外貌描寫。

五、閲讀鏈接、傳承民俗

1.出示林庚的散文《風箏》片段,速讀思考:文章圍繞“風箏”寫了哪些內容?

彙報交流:小時候放風箏的經歷

看風箏的感受

舊時北平放風箏的盛況

2.比較閲讀,想一想:《風箏》和《紅樓春趣》兩篇文章在內容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認知目標:

A.識記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綜合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

B.理解體會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C.應用學習本文細緻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D.綜合通過學習本文,能夠基本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將情感寓於寫景之中,活用各種修辭手法。

2.能力形成目標:

E.通過學習本文,體會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觀察能力、閲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養成自學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3.素質培養目標:

F.通過學習本文,領略春天的美。引導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識。要讓孩子們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擁抱大自然。

二、達成目標策略

突出文章“細”和“美”的特點。初進中學的學生在閲讀和寫作方面時常比較粗疏,課文中的細筆細繪可作為範例,給學生以啟發。適當地點撥、引導,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形象美、語言美、結構美、情味美。教師重點講讀一兩段作為示範,幫助學生理解描寫的對象、描寫的順序、描寫的方法、描寫的語言,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獨立分析,鍛鍊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

2.難點:結合課文實例,講清比喻、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飽受嚴冬寒冷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温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唐代詩人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説:“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那麼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今人贊春的散文。(板書課題、作者)

二、題目解説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概念,本文卻賦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首春的讚歌。

三、知識回顧(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四、範讀、疏通字詞

1.教師範讀

2.學生齊讀

3.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醖釀(yùnniàng)應和(hè)薄(bó)煙黃暈(yùn)

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結合課後練習一,讓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2.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裏?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擬人句。

六、佈置作業

要求課後反覆朗讀,達到熟練程度。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二、講讀示範

(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和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特點)

1.講讀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着”;

“近”(擬人)

(2)“盼望着,盼望着”。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覆)

(3)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着”,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講讀第二部分(第2、3、4、5節):繪春

(齊讀第2、3、4、5節,分析討論按順序説明描寫的對象;

説説描寫的角度與方法;

哪些詞用得很有表現力?)

(1)總括輪廓

春終於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先粗筆勾勒,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總提一筆,然後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

(2)春草圖

春草圖,着力描寫春草勃發的景色。這裏有草的動態:“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質地:“嫩嫩的”;

色澤:“綠綠的”;

旺盛的長勢:“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從不同的角度刻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與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黃形成鮮明的對比。接着寫人在草地上的活動與感受,從側面揭示了春草勃發給人們帶來的歡樂。

(3)春花圖

春花圖,着力描寫春花競放。作者選擇開花時節相仿而花色各異的桃、杏、梨作為描寫對象,先用擬人寫出它們的爭相盛開,再通過三個比喻---“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嬌豔;

它們爭春比美,互不相讓。接着,作者由羣花的爭芳吐豔展開聯想,聯想到秋天的果實累累,同時又由花香引出蜂鬧蝶飛,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響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飛舞稱託春花的萬紫千紅、香味濃郁,進一步渲染出百花爭春的氣氛。最後,作者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從樹上的花寫到無數的散在草叢裏的野花,它們雖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樣如火如霞如雪,卻也明豔照人,別有一番情趣。

(4)春風圖

春風圖,着力描寫春風的和暖與清新。“吹面不寒”“像母親的手”,通過觸覺寫它的和煦、輕柔;

微微潤濕的空氣中混合着“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和“各種花的香”,通過嗅覺寫出了春風帶給人的特有的清新;

呼朋引伴的鳥兒唱出宛轉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過視覺和聽覺繪出了一副明快優美、賞心悦目的美好畫面。在這幅圖中,作者從觸覺、嗅覺、聽覺、視覺等方面,把無形、無色、無味的春風描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課時

一、齊讀課文,回顧上節課所講內容

二、獨立分析,教師點撥

1.講讀第二部分(第6、7節):繪春

(1)春雨圖

春雨圖,着力描寫春雨的細密輕柔、潤澤萬物。春雨的特徵是,一多二細。先説雨多、雨細,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三個比喻非常貼切,不僅展示了雨的特點,而且能喚起讀者對春雨的喜愛。然後順着春雨寫雨中的樹葉兒和小草,“綠的發亮”的樹葉,“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無一不帶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徵。接着又把視線轉移到人間,先寫“傍晚時候”的景象,用“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氣氛;

接着寫行人,寫農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撐起傘慢慢走着”,安寧、悠閒,或“披着蓑戴着笠”,帶有濃烈的江南地方色彩;

最後再寫“在雨裏靜默着”的房屋,與傍晚的寧靜氣氛互相照應。這一段寫出了春雨的特徵,寫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細雨綿綿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種和平安靜的氛圍,都描繪得出神入化。

(2)迎春圖

迎春圖,着力寫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風箏”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進而帶出“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歡騰的景象,構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圖畫。然後作者巧妙地點出寓意:“‘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畫面主要寫春天的自然美,這一幅由景及人,頌揚了像春那樣奮發向上的精神,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2.講讀第三部分:贊春

(教師範讀,學生齊讀一遍)

結尾三個句子,不僅比喻巧,意義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後有序。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因為她是“新生”的;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為她非常“嬌美”;

把春天比作“健壯的青年”,因為她有“無窮活力”。這正是對五幅春景圖含義的概括,點明瞭全文的中心。這三句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點明春天成長進程。最後説“領着我們向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結尾,正與開頭“東風來了”的“來”字相呼應。開頭是在盼春中到來,最後是進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來一去,一呼一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三、齊讀課文

(朗讀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悦和希望。基本語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越自然、質樸越好、切忌拿腔拿調)

四、歸納寫作特點

1.觀察細緻,描述生動真切;

2.詩情畫意相融合;

3.文章語言樸實清新,準確生動。

五、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三(當堂做完,當堂討論);

2.完成課後練習四;

3.背誦全文。

《春》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兩首詞。

2、掌握幾種表達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虛為實、比喻誇張,學會運用誦讀品詞知人論世等方法賞析古典詩詞。

3、體悟詞人的情感,理解詞人的內心世界。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幾種表達感情的方法:借景抒情、化虛為實、比喻誇張。

難點:學會運用誦讀品詞知人論世等方法賞析古典詩詞,體悟詞人的情感,理解詞人的內心世界。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生疑發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生唱八年級所學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激發學生學詞的興趣,營造氛圍。

二、學習《武陵春》

1、導入課題。

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交流對李清照的瞭解,教師適時點撥補充。

2、指導朗讀。

⑴教師範讀,學生聽讀,評讀教師的優點與不足。

⑵明確字音、節奏,學生自讀,小組推薦成員朗讀。

3、理解詞句。

先請一名學生完整地交流自己的理解,然後讓其他同學評價,教師適時點撥。

4、感悟感情。

用“我喜歡讀______句,讀出了_____情景或感情”的句式來交流。

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聞説”“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的作用,引導學生賞析名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體驗意境。

啟發學生聯想想像,鼓勵他們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詞中的意境,進一步感悟詞人抒發的感情。

三、教學《望江南》(採用學習《武陵春》的方法來讓學生自主學習)

1、導入課題。

簡要介紹作者、作品。

2、指導朗讀。

⑴聽錄音朗讀。

⑵學生自由讀,點名讀,評讀,正字音、明節奏。

⑶全班齊讀。

3、理解詞句。

⑴學生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詞的意思。

⑵檢查學生對詞語、句子的理解,適時點撥、強調重點詞句。

4、感悟感情。

學生自讀課文,根據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品味語言。用“我喜歡讀_____句,讀出了_____情景或感情”的句式進行交流。

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藴含的思想內涵。

5、體驗意境。

⑴展示能概括表現這首詞的內容明片。

⑵多媒體展示畫面,啟發學生聯想想像,鼓勵他們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特定場景下思婦的思想變化過程。

四、比讀兩詞。

靈活引導學生探究處理以下問題:

1、兩首詞中都寫到船這個載體(“千帆”“輕舟”),表達的心情是不是相同的呢?

2、兩首詞都寫到情感的變化,二者有什麼不同?

五、聆聽心曲,感悟情愁。

六、佈置作業

運用修辭手法寫自己內心的一種情感,如“思念”“興奮”“沮喪”等。

附:板書設計

詞兩首

反覆朗讀 理解詞句

感悟感情 體驗意境

《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在掌握相應的生字詞的基礎上,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詩歌整體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詩歌中的愛國主義以及詩人憂國憂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感受詩歌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難點:

讀出詩歌情感,體會詩歌優美的語言。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範讀視頻,PPT課件,相關資料、素材

教學工具:

白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起學生的興趣

1、在盛唐的詩壇,矗立着兩座不朽的豐碑,分別是浪漫主義的李白和現實主義的杜甫,請讀大屏幕上的對聯,你能猜出對聯寫的是哪位詩人嗎?(杜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杜甫,從他的名詩《春望》中感悟詩人憂國憫時的情懷。

2、齊讀教學目標

二、作者介紹

過度:《禮記》中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足的準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大家預習了嗎?關於杜甫大家瞭解了多少呢?

1、出示杜甫畫像,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回顧有關杜甫的文學常識。老師適當補充杜甫的生平、思想。

2、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安史之亂期間的都城長安。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冬,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起兵反對李唐統治,次年六月玄宗奔蜀,長安陷落。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八月,杜甫從鄜州前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俘虜,帶到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這時的首都長安已被劫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杜甫與家人久別,生死不知。第二年(757)暮春,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但這隻能增加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痛苦和傷感。此詩,正作於此時。

三、初步朗讀,走進文本

(一)讀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唐代愛國詩人杜甫的五言律詩《春望》,感受詩人的愛國之情。(同時板書課題)(拓展猜想:從題目看你知道這首詩寫什麼?感情應該是什麼?)

(二)讀古詩。

1、自由讀兩遍。(要求學生看註釋正字音)

2、聽視頻範讀,要求正音,注意停頓,掌握朗讀節奏。(正音:烽、搔、勝、簪)

3、齊讀,讀準確讀流利,讀出節奏。

4、指名讀(其他同學注意聽他生字是否讀準、節奏停頓是否合適)

5、看大屏幕自己練習後大家齊讀。

(三)理解詩意

1、俗話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經過反覆的朗讀,你讀懂詩歌寫的內容了嗎?請互相交流一下,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歌的意思。

2、詩歌描寫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狀況?戰火不斷,國破家亡,妻離子散,民不聊生。

3、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傷時,念家悲己。

四、個性解讀,深入交流探討詩歌情感

1、如果你當導演,把《春望》拍成電視短劇,你選擇拍什麼內容?説説你的依據和理由。

預設:我們選擇拍攝國破城荒的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拍攝時畫面上突出對比,由壯麗的河山到破敗的都城,由繁華時長安城的春景到眼前的荒草遍地,不見一人。(對比反襯)

對比詩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杜甫《麗人行》

我們選擇拍攝花鳥淚驚的一幕,依據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以花鳥擬人,花好似在流淚,鳥彷彿受驚駭。感時恨別,花也落淚,鳥也驚心。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擬人,移情於物)

我們選擇拍攝烽火家書這一段,依據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用長時間的鏡頭展現戰火紛飛、戰馬奔騰、戰爭中的廢墟、流離失所的百姓,體現出“連三月”之長。特寫在戰火中焚燬的家信,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的表情,體現家信難得。(誇張)

我們選擇拍攝白頭更愁。具體表現詩人滿頭白髮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髮簪在短小的髮髻上搖搖欲墜。

五、《春望》是杜甫晚年的一首憂國傷時之作。讀此詩,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出詩人那憂國憂民,思家念親的清懷。(集體朗讀下課)

《春》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3.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二)能力培養點:

1.學會調動多種感官細緻觀察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語言特點。

(三)情感體驗點:

1.培養學生關注生存空間、保護環境的習慣。

2.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為理想而努力奮鬥的高貴品質。

二、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揣摩詞語,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解釋(查字典或詞典)。

②學生課外蒐集、摘抄有關春的古詩文句(備用)。

③老師準備錄音機、錄音帶、投影儀等。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學習朗讀課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研讀春草圖,歸納分析其他春景圖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聽課文朗讀錄音,要求:

(1)注意朗讀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學生邊聽邊思考:

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②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③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④你覺得春天還像什麼?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讚美春天嗎?

(3)聽讀之後,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4)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上面的問題。

3、熟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後理清寫作的思路: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啟發學生歸納)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4、研讀與賞析:

(1)學生齊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課文第1-3段的內容,思考:

①第1、2段總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③第3段寫出了春草的什麼特點?用了哪些形象生動的詞語進行描寫的?有什麼好處?

④春草圖中為什麼還要寫人的活動?

(3)全班交流後小結。

5、佈置作業:

(1)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請説出理由來。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1.研讀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等,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2.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拓展延伸。

(二)教學過程:

1、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全班齊聲朗讀課文。

(2)鼓勵學生背誦1-3段。

2、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學第4—7段,學生運用老師指導的方法,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説説自己最喜歡的圖畫,並説明原因。

②比較與春草圖的異同之處。

(可從特徵、順序、寫法、語言、修辭方面比較)

③迎春圖與其他四幅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④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二”賞析好詞佳句)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交流,明確上述問題。

(2)略讀第8—10段,體會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給予肯定。)

(3)課堂小結:

①抓住特點寫景。

名稱特徵

春草圖(草報春):嫩綠、多、軟

春花圖(花爭春):繁茂、豔麗、芳香

春風圖(風唱春):温暖、柔和

春雨圖(雨潤春):多、輕盈、細密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圖。

名稱角度(順序)寫法修辭

春草圖:由物到人正面與側面結合擬人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虛實結合排比、比喻、擬人

春風圖: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多感官描寫擬人、比喻

春雨圖:由物到人由近到遠動靜結合排比、比喻

(4)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體會作品的意境和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

(5)學生質疑交流:

①閲讀了,你的感受是什麼?

②面對着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③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也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3、拓展延伸:

學生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古詩文句互相交流,並加以整理、積累。

4、佈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春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色的景物寫出來,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春》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閲讀《春姐姐》認識“去、綠、魚、曲”四個字。

2、學習韻母ü,掌握其字形、讀音,會讀帶四聲的u。

3、繼續練習四聲的讀法。

教學重點:

認讀生字和ü的四聲

教學難點:

ü的四聲讀法,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誰能用一兩句話來説説你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

二、學兒歌認生字

1、 師: 同學們描繪的春天可真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於春天的兒歌《春姐姐》老師知道咱們班的小朋友特別愛學習已經認識好多字了,看看這首兒歌中哪些字是你認識的,試着讀讀。

學生試讀 指名讀 師領讀 齊讀 指名讀

2、師: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聰明,有五個生字寶寶很想和你們交朋友,它們是誰呢?讓我們掌握歡迎它們。(課件出示生字)

試讀、指名讀 齊讀,打亂順序讀 開火車讀

3、試用生字説一個詞或一個句子。

三、中間休息、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裏》

在同學們表現這麼好,老師要獎勵你們休息一會兒,來欣賞歌曲《春天在哪裏》你可以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也可以跟着拍手,還可以到台上來跳舞。

放音樂,學生自由休息。

四、學習韻母u

這首歌真好聽,聽完了歌,剛才認識的生字還記得嗎?

齊讀生字,慢讀體會發音時的嘴形

師講解:這四個字發音時嘴形是一樣,這和它們的拼音都有很大的關係,仔細觀察這四個字的拼音,你有什麼發現?q後面也是ü,但ü碰到j、q、x,上面的兩點就要被去掉了,但它的發音還是ü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新韻母ü

師示範讀ü

講解雙脣成扁圓形,舌尖向前抵下齒背

齊讀 指名讀

師:四個小聲調也趕來了,這樣u就能唱出好聽的歌,來試一試。

試讀 齊讀 指名讀 隨機讀 開火車讀

使學生充分掌握ü的四種聲調的讀法。

五、通過遊戲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同學們讀得真好

誰如果能摘下神奇智慧果就會變得聰明無比,想不想來試試?注意你只有大聲喊出智慧果的名字,才能把它摘下來,我們一起幫他喊吧!

指名玩遊戲

(出示智慧樹,指學生到前面先讀後摘,其他同學跟着讀)。

《春》教學設計 篇13

課時目標

1、理解詩意,理解詩人形象

2、領悟詩人憂國念家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理解詩人形象,領悟詩人憂國念家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杜甫相關的信息,猜出詩人杜甫。由杜甫《望嶽》中的詩人形象轉到分析《春望》中詩人的形象。

二、初步感知詩人形象——蒼老憂愁

全班朗讀詩一遍,找到詩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分析詩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生齊讀

生讀詩句一遍,回答詩意:頭髮早已白了,抓一抓頓覺稀少,簡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生找詞語並分析,其他學生補充,師提點

“白頭”——蒼老憂愁(板書)

“搔”——抓的動作,欲解愁而愁更愁

“更短”——白髮更少,內心痛苦哀怨

三、分析詩人情感——憂國念家

1、提問:是什麼讓不到45歲的詩人如此蒼老憂愁呢?朗讀詩一遍在詩中找兩個原詞作答。

感時(國)恨別(家)——板書

2、分析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生齊讀

生讀詩句一遍,回答詩意:感傷國事,傷心離別,看到美麗的花不禁落淚,聽到婉轉的鳥鳴也害怕。(互文的譯法)

生分析“花濺淚”“鳥驚心”

師提問:花鳥都是美景,為何詩人看到後一點也不開心呢?

生答:以美景襯哀情,作用是突出詩人憂國念家之情。

3、國與家發生了何事,讓詩人如此憂心呢?

先分析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生齊讀

生讀詩句一遍,回答詩意:國都淪陷,城池破敗不堪,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臨,城內草木茂盛。

“破”——戰亂破敗之景;“深”——戰後雜草叢生荒涼之景

師:戰爭毀了昔日繁華的一座城,使百姓顛沛流離。戰爭使國家衰落,戰火讓民不聊生。詩人因憂國憂民愁白了頭。(板書“憂”字)

後分析家——“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生齊讀

生讀詩句一遍,回答詩意:戰火延續到眼下三月,一封家信值萬兩黃金。

“連三月”寫出了什麼?生答——戰爭延續時間之長

“抵萬金”寫出了什麼?生答——誇張,出家書的珍貴

師:因長時間的戰爭,好久無妻兒的音信,親人生死未卜,多麼思念他們啊,多希望得到家書,知道他們的消息啊!詩人因思親念家愁白了頭。(板書“念”字)

4、指名讀詩,讀出憂國念家的感情

5、明確第二聯的作用——承上啟下

四、小結

1、詩的前四句重寫景,景中有情,開篇繪國都蕭索之景,寫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後四句重抒情,借事抒情,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至家裏音訊全無,再寫到自己的白髮衰老。全篇層層遞進,由遠及近描繪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

2、生嘗試齊背詩一遍。

五、總結

用自己的話立體的寫出詩人形象

(提示:詩人看到什麼景?觸發了哪些感情?詩人怎樣了?)

生交流,師總結

本詩塑造了一位面對春城敗象,心念國家興衰,思家戀親,老淚縱橫,白髮蕭疏,憂心如焚的詩人形象;是感時恨別的形象,是憂國念親的形象。

板書

感時(憂國)

春望——烽火之景;蒼老憂愁

傷別(念家)

《春》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抓住特點有層次地描寫春景的方法。

2、體會課文描寫春景的詞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3、理解作者熱愛看天、讚美春天的感伍。抓歌春光,努力學習,奮發向上。

4、應掌握的詞語:

(1)識記:迷藏散在草叢裏巢應和籠着一層薄煙蓑、笠

(2)理解:欣欣然朗潤吹面不寒楊柳風賣弄應和呼朋引伴黃暈烘托舒活

(3)運用:醖釀繁花宛轉一年之計在於春花枝招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掃清字詞障礙;理清課文寫景的層次;分析課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春草圖”,體會同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教學過程:

一、瞭解本單元的內部結構,明確本單元教學要求。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五單元。這個單元引讀部分的四篇現代文都是散文,也可以看作記敍文。大家把課本打開,看目錄的第4頁:第五單元,先看引讀部分。

大家研究一下四篇現代文的標題,想象一下課文的內容,説説這四篇課文有什麼共同點。

明確:都是寫季節的,寫了春、秋、冬三季;都是描寫景物的。

教師順便交代;《春》是寫的江南的春天,《春風》是寫的北國的春風;《詩六首》中也有不少描寫景物的句子。大家再看一看,“引寫”和“基礎知識及運用”與“引讀”之間有什麼聯繫?

明確:“引寫”就是要運用“引讀”中學到的有關知識去觀察景物、描寫景物;在描寫時,要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所以“基礎知識及運用”安排了“修辭(一)”。

下面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79頁,看一看本單元的“單元教材支配表“,看一看“引讀”部分的教學要求,想一想,學習本單元的課文要達到什麼要求?

明確:體會散文中詞語的生動性和準確性;找出散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理解它們的意思,體會它們好在何處。瞭解各篇課文是抓住什麼恃點寫景的,又是怎樣安排寫景的層次的。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一提到春天,我們眼前彷彿就展現出一派陽光明媚,春風和煦,萬物甦醒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天,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用自己的彩筆來描寫春天的美麗景色。

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杜甫的《絕句四首之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是通過哪些景物來描繪春天的?(鳥、柳樹)

我們還學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大家再一起來背一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又是通過什麼景物來描繪春天的?(春風)

其中哪一個字用得特別好?(綠)絕句只有四句,它往往只能從一兩個角度,也就是選取一兩種景物來描繪春天。但是寫文章往往就不止選取一兩種景物了。

在學習課文以前,請大家想一想,如果要你以“春“為題作文、你將選取哪些景物進行描寫?(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我們來看《春王這篇散文,看朱自清先生選取哪些景物來描寫春天的。板書課題、作者、體裁。

三、整體感知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聽錄音,體會感情,注意預習題四中加點的字的讀音。

2、學生對不會讀和不懂的字詞提問,學生自己解答。

四、理清作者思路,分析課文結構。

討論預習題二。

明確課文圍繞一個“春“字,寫了盼春(第1段)、給春(第2段至第7段)、順春(第S段了第IO段)三個部分。這三部分的順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是一致的。春大尚未來臨、熱切地盼望她的到來;待她降臨人間後,則盡情地欣賞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最後讚美春天,頌揚青天,深化題旨。文章結構體現了作犬的思路。

五、研習課文。

1、學習第一部分。

(1)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2)討論:

①作者為什麼連用兩個“盼望着“?

明確:表達附排春天心情的急切。

②“近”和“盼“有什麼關係?

明確:“近”準確地表達出春天還沒有到來,照應了“盼“字。

(3)指名朗讀,注意指導讀出兩個“着”、兩個“了”的感情。體會兩個“着”、兩個“了”的作用。明確:給人以非常親切、柔和的感覺,兩個“了”中又充滿了喜悦之情。

(4)學生有感情地閲讀。有感情地齊背。理清課文第二部分的寫景層次。

(1)再聽第二部分的錄音。

(2)討論:

①第2段和第3至7段是什麼關係?明確第2段是總寫着景,宏觀勾勒;第3段至第7段是分寫,微觀描繪。

②這一部分是怎樣安排寫景的層次的?

明確:先總寫,從大處勾畫春的輪廓;後分寫,依次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五幅圖畫。

2、學習課文第2段。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輕聲跟讀。

(2)討論:

①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間是什麼關係?

明確:“一切”是總寫,山、水、太陽是扣住“睡醒”,從大處落筆分寫。

②體會“剛”字的作用。

明確:“剛”照應“春天的腳步近了”的“近”。“近”是説靠近而未到,“剛”是説已到,才到。

③引導學生想象山“朗潤”、水“漲”、太陽的臉“紅”的情境。

明確:山“睡醒”的情態用“朗潤”描繪,這時林木抽芽,山川變綠,使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由枯乾轉為潤澤;水“睡醒”的情態用“漲”描繪,再現了冰消雪化後春水渙渙的樣子;太陽“睡醒”的情態用“紅”描繪,表現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④體會三個“起來了”的作用。

明確:照應“剛睡醒”“張開了眼”。

⑤本段的修辭方法及作用。

明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剛睡醒的樣子”“張開了眼”生動地表現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情態。“欣欣然”的意思是歡歡喜喜地,賦予大自然的萬物以人的感情,不僅人們喜歡春天,大自然的萬物也喜歡春天。太陽的“臉紅”則更使人感到春日的可愛。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根據板書有感情地背誦第2段。

3、學生輕聲自讀第3段至第7段,給五幅圖畫各擬一個小標題。

4、學習“春草圖”。

(1)指名朗讀第3段,要求讀出感情。

(2)討論:

①本段共四個句子,各是從什麼角度描繪春草的?

明確:第1句是從“點”上描繪,第2句是從“面”上描繪,第3句寫孩子們的植戲,側面寫春草帶給人的歡樂,第4句以風襯草,從感受的角度表現春草的可愛。

②體會“鑽”所表現的內容,弄清“偷偷地”在文中的意思。

明確:“鑽”表現出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到,表現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這裏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覺的意思。教師可啟發學生聯繫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去體會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③體會“做嫩的”“綠綠的”和“嫩的”“綠的”有什麼不同。

明確:“嫩嫩的”比“嫩的”更嫩,“綠綠的”比“綠的”更綠,準確地表現了春草“新”的特點。

④體會“一大片一大片”給人的感覺。

明確: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發的旺盛長勢,感到了春草的勃勃生機。

⑤作者用了哪些動詞寫孩子們在草地上的搖戲?這和寫春草有什麼關係?

明確:用了“坐”“躺”“打”“踢”“賽”“捉‘等動詞。側面表現春草帶給人的歡樂。

③體會“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和“風很輕”“草根軟”有什麼不同。

明確:使用疊詞有“非常”的意思,使語言準確生動,音節協調,節奏整齊,琅琅上口。

(3)學生自讀,體會感情,然後根據板書的詞語集體背誦。

六、複習鞏固。

1教師小結本課內容。

2、學生根據板書齊背第1段至第3段。

七、佈置作業。

1、“思考和練習”三1。

2、朗讀課文第4段至第7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理清每幅圖畫內部描寫景物的層次,繼續體會同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指名背誦課文的1、2、3段。

2、討論思考和練習三1。

二、研習新課。

1、學習“春花圖”。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門)討論作者按什麼層次描寫春花的。明確:作者是按“樹上”“花下”“遍地”三個層次,從高到低地描寫春花的。

(3)體會寫“樹上”部分的語言和描寫角度。討論:

①“如果不寫‘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趕趟兒’,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明確:這些句子田擬人的方法描繪出各種花競相開放,百花爭春、百花爭豔的情景,把“爭”字表現得非常形象,把樹寫活了、下寫這些句了,就顯得平淡、呆板,缺少生氣。

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三個句子順序能不能顛倒?為什麼?”

明確:不能顛倒。因為這三種顏色是和上旬桃樹、杏樹。梨樹的花的色彩—一對應的。

③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寫“樹上”的花的?

明確:花朵多,花色豔,花昧甜。“彷彿”一詞由實及虛,由春花聯想到果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4)體會寫“花下”部分的語言及表現手法。討論:

①“‘鬧’改為‘飛’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不好。因為“鬧”字中不僅有嗡嗡的聲響,而且呈現出一派喧鬧沸騰的景象;如果用“飛”字,則無聲無息,只能表現飛時的形態,而不能表現聲響和景象。

②寫“花下”只寫了蜜蜂和蝴蝶,這與寫花有什麼關係?

明確:寫“花下”的蜂鬧蝶舞是側面表現花兒的多、豔、甜。

(5)體會寫“遍地”部分的語言。討論:

①“遍地”和“雜樣兒’哈從什麼角度寫野花?

明確:“遍地”寫野花的數量多,“雜樣兒”寫野花的.種類豐富。

②體會“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兩個比喻的妙處。

明確:這兩個比喻描繪了陽光下野花閃閃爍爍、逗人喜愛的樣子。這裏沒有明寫陽光和風,但已離於描寫之中了。因為有陽光,野花才會像眼睛、像星星一樣亮;因為“風輕悄悄的”,野花搖搖擺擺,才會像眼睛、像星星一樣“眨呀眨的”。這兩個比喻又互補: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沒有星羅棋佈的特點,不能照應“遍地”,星星又無眉目傳情的妙處,兩者一結合,真把野花寫活了。

(6)學生有感情地齊讀、自讀這一段。

教師指導學生按層次,抓住板書的重點詞語背誦。

2、學習“春風圖”。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學生輕聲跟讀。

(2)理清作者寫春風的層次。

討論:春風是無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把春風寫得有形、有味、有聲的?

明確:藉助其他事物,從觸覺、嗅覺、聽黨三個角度來寫春風。

(3)體會從觸覺角度寫春風的語言。

討論:

①引用志南和尚的詩句“吹面不寒楊柳風”有什麼作用?

明確“吹面不寒”寫春風的温暖;“楊柳風”(拂動楊柳的風)寫春風的柔和。

②“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這個比喻給人的感覺。

明確:温暖和柔情。

①②總的是從觸覺角度寫春風的和陽

(4)研讀從嗅覺角度寫春風的部分。討論:

①春風本身是無味的,作者又是怎樣寫出春風的味兒的呢?

明確:作者寫了風裏帶來的“新翻的泥土的氣息”,再“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這就化無味為有味了,而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②這些味兒和前文的“春草圖”“春花圖”有沒有關係?

明確:“青草味兒”照應了“春草圖”,各種花的香照應了“春花圖”。

①②總的是從嗅覺角度寫春風特有的芳香。

(5)根據(),學生自己分析:

①春風“輕悄悄的”,本身也沒有什麼聲響,作者是怎樣化無聲為有聲的?

明確:作者寫了春天裏特有的幾種聲響——清脆、宛轉的鳥的歌聲,輕風的聲音,流水的聲音,牛背上牧童啤亮的短笛聲。

②體會“應和”和“也”的作用。

明確:使四種聲音渾然一體。組成一支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

①②總的從聽覺角度寫春風吹送的悦耳的音響。

(6)教師指導學生按層次、抓住板書的重點詞語背誦這一段。

3、學習“春雨圖”。

(1)指名朗讀這一段。啟發學生聯繫杜牧的名句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想象春雨的情狀。

(2)研讀直接狀寫春雨的部分,體會語言。

討論:①“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表現了春雨的哪些特點?

明確:牛毛、花針、細絲都有細的共同特點,但又各有個性特點——牛毛多而細密,花針亮而閃爍,細絲柔而綿長。所以,這三個比喻表現了春雨細密、閃爍、綿長的特點。

②體會“斜”“織”“全”“籠”所表現的內容。

明確:“斜”含蓄地寫了“輕悄悄”的春風,“織”照應了“像細絲”的比喻,“全”表現了開闊的視野,“籠”準確地寫出“薄煙”的情狀。

(3)研讀寫雨中自然景物的文字。

討論:①為什麼樹葉兒會“綠得發亮”,小草兒會“青得通你的眼”?

明確:經雨一洗,灰塵沒有了,又沾了迷濛的細雨滴,色彩更豔。

②體會兩個“兒”讀起來的感覺。

明確:使人感到親切、柔和。

(4)研讀寫雨中的人的文字。

討論:

①為什麼要先寫“傍晚時分”的景象,不把這一句放到最後去説?

明確:一是要先説春雨中“安靜而和平”的氣氛,這種氣氛一直貫到未句;二是“黃暈”也是色,與上文的“綠”“青”正相接連。

②“‘黃暈’和雨有什麼關係?”

明確:這裏所見的燈光是隔着雨幕所見的光,沒有寫濛濛細雨,但也隱含其中了。

③體會“靜默”二字所表現的境界。

明確:用擬人筆法傳神地寫出了春雨中“安靜而和平”的景象,表現出一種閲態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種妙不可言的意境。

(5)指導背誦,方法同“春花圖”“春雨圖”。教師領背,學生輕聲跟背。

4、總結以上四幅圖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及語言中所藴涵的感情。

明確:以上四幅圖畫,從四個側面描繪了春景的美c字裏行間到處洋溢着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讚美之情,這就是寓情於景的表現方法。已學習“迎春圖”。

(1)學生輕聲齊讀這一段,體會感情。

(2)體會語言。

討論:

①“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確:“城裏鄉下”説範圍的廣闊,“家家户户”表人數之多,“老老小小’信年齡之全。

②“也趕趟兒似的”的“也”照應前又何處?這裏的“趕趟兒”是什麼意思’!

明確:這裏的“也”照應前文“春花圖”中花的“趕趟兒”。前文的“趕趟兒”寫百花爭春,這裏的“趕趟兒”寫入在爭春。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如果寫成“舒活筋骨,抖擻精神”,讀起來感覺上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一種寫法讀起來給人以動感,後一種寫法讀起來使人覺得呆板。

④“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句有什麼含義?

明確:寫春天激勵人們把握時機,奮發向上,辛勤勞作,也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進而要創造美好生活,積極向上的感情。

(3)指導背誦,學生齊背本段。已討論“迎春圖”和前四幅圖畫的關係。

明確:這幅圖畫由景及人,頌揚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的精神。

三、小結本課內容。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第4段至第7段。

2、“思考和練習”三2、3、4。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分析課文第三部分,繼續體會散文語言的特與,總結全文,討論練習。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用抽背、小組背、齊背等方式讓學生背誦第4段至第7段。

2、討論“思考和練習”?

二、研習新課。

1、教師範讀課文第三部分。

2、體會這部分的語言,理解這一部分和前文的聯繫。

討論:

①這三個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麼特存?

明確:“剛落地的娃娃”表現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開始,給人以無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狀寫春天的美,令人喜愛;“健壯的青年”讚美春天充滿活力,給人以信心和力量。

②這三個比喻句和前文有什麼聯繫?

明確:“剛”照礦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中的“剛”;“花枝招展”使人想起“春花圖”;“健壯”使人想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春草頑強的生命力。

③這三個比喻句能不能顛倒?為什麼?

明確:這三個比喻句從“娃娃”寫到“/J’姑娘”再寫到“青年”,形象地表現了春天成長的進程,排列有序,不能顛倒。

④這三個比喻句和“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句有什麼內在聯繫?

明確:兩者都讚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給予人們以奮發向上的精神、對美好生活的撞憬和辛勤勞作的力量,因而人們要抓緊這大好春光,抓緊生命的春天,認真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獲取豐收。但三個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句則着重從思想上啟迪。

⑤體會“領着我們向前去”一句中“去”字的作用。

明確:這一句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用“去”結尾,正與開頭“東風來了”的“來”字相呼應。開頭是春天在盼望中到來,末尾是進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來”一“去”,一呼一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3、指導背誦,齊背這一部分。

4、研討這一部分和第H部分的關係。明確:這一部分讚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它的“新”“美”“力”。這個結尾正是對五幅春景圖含義的概括,點明瞭全文的中心思想。

三、總結全文。

1、學生討論,歸納全文中心思想。

明確:這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持點,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讚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勵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

2、分析課文寫作特點。

明確:

(1)縝密精巧的構思。(可聯繫全文的思路和各部分寫景的層次作適當分析。)

(2)情景交融。(可聯繫在各幅圖畫的描寫中所藴涵的感情適當分析。)

(3)準確生動的語言。(可啟發學生從詞語、疊詞置句、比喻、擬人等方面適當舉例體會。)

四、當堂討論“思考和練習”一、二、四。

五、學生自讀,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春》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直至有背誦;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難點

品味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語言。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解決了課文中字詞問題,大體上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初步體味了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請同學來朗讀一下課文,希望朗讀的同學在配樂中能再現作者的感情。

二、播放《春江花月夜》樂曲,學生朗讀,然後評議。

三、回顧一下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盼春;

第二部分:繪春;

第三部分:頌春。

四、賞析第一部分:盼春

1.本段作用:點題,總領全篇,引起下文。

2.找出關鍵詞語,體會它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盼、來、近――表達作者迫切而喜悦的心情。

五、賞析第二部分:繪春

1.第二段主要內容是什麼?

總括輪廓。

2.作者如何總寫春天的?

先總寫:一切

後分寫:山(朗潤) 水(漲) 太陽(紅)

3、作者描繪了春天哪些景象?

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4、春草有什麼特點?作者從幾方面來寫的?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A、正面描寫:

寫長態:鑽(表現生命力強)

寫質地:嫩嫩的(鮮嫩)

軟綿綿(柔軟)

寫色澤:綠綠的(淺綠)

寫長勢:滿是的(旺盛)

B、側面描寫:帶給人們歡樂

C、運用的修辭手法:擬人、排比

5.春花有哪些特點?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表現的?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A、正面描寫:

花朵多:趕趟兒、雜樣兒、散

花色豔:紅、粉、白

花味甜:

B、側面描寫:

蜜蜂:鬧

蝴蝶:飛

C、虛實結合:由春花聯想到秋實。

6.春風有什麼特點?作者是如何描寫的?

A、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温暖柔和(不寒、撫摸)――觸覺

清香撲鼻(泥草花香)――嗅覺

色彩明麗(繁花嫩葉)――視覺

和諧悦耳(鳥鳴、笛聲、輕風流水)――聽覺

B、播放音效,感受鳥鳴“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的意境。

7、春雨有什麼特點?作者從幾方面來的?

A、春雨特點:多而細密、滋潤萬物

B、正面描寫:

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緊密、閃光、細長)

狀:斜織、薄煙(輕盈、迷濛)

C、側面描寫:

景:葉綠草青、燈、人、房屋(滋潤萬物、氣氛和平安靜)

情:可別惱

D、主要運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排比

E、播放春雨音效,感受春雨特點。

8、前面描寫的是自然景觀,接着作者由景到人,請同學們閲讀課文,看看人們在春天裏是以什麼精神狀態來迎春的。

頌揚了人們奮發向上、憧憬未來生活的精神風貌。(城鄉、老小、舒活筋骨、抖摟精神、一年之計在於春)

六、賞析第三部分:頌春

1.三個比喻句,各表現了春天的什麼特點?

像娃娃:新(萬物復甦、新的生命開始)

像小姑娘:美(百花爭豔、景色動人)

像青年:力(充滿生機)

2.三句話各自獨立成段,有什麼作用?

三個比喻句,點明瞭春天成長的過程,獨立成段,強調了春天不同的成長過程。

七、總結:播放電視教材《春》,進入春的意境中,回顧全文內容。

八:作業:背誦全文。

《春》教學設計 篇16

一、課文導入:

1、以歌曲《春天在哪裏》導入。

2、複習幾首詠春的詩詞。看誰積累的多。

二、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歐遊雜記》、《背影》,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裏。散文代表作有:《綠》、《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朱自清的散文富於詩意,善於通過細緻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學習本文除了體會這一特色外,還要注意本文描寫了哪些景物?從哪些方面來寫,寫出了景物的什麼特徵等。

三、朗讀課文,整體理解

1、教師範讀,學生試讀,全體齊讀。

2、本文抒發作者什麼感情?——對春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3、展示本文的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盼春(總領全文)

春草圖

春第二部分(3—7)繪春春花圖

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第三部分(8—10)頌春

四、學生自讀自品課文。小組討論,以問答的方式交流品析所得。

(一)讀一讀

1、讀準字音,疏通字詞。

2、深入意境,細細品味。

3、聲情並茂,體會風格與美感。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反覆誦讀品味。

(二)品一品

1、品用詞之精。

2、品語言之美。

3、品寫法之巧。

4、品構思之妙。

(三)説一説

小組之間交流品評所得,互相問答,分組競賽。

五、寫作借鑑:

(一)從這篇課文來看,應該如何寫景?

1、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

2、從不同的感官角度來描寫,如視覺、

聽覺、觸覺等;

3、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描寫,如從高

到低、從近到遠等;

4、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二)模仿習作。

借鑑本文寫景的方法,描寫一幅秋景圖。

六、佈置作業

抄寫課後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背誦課文1—3段。

《春》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為理想而奮鬥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一、美美地聽

師:同學們,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無數文人墨客用美妙的詩句讚美過春。你知道哪些?(生答)

“煙花三月下揚州”今天有一位來自揚州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也要為我們展現他家鄉的春。明年的春季在他家鄉要舉行第六屆“煙花三月下國際旅遊節”,今天我代替他來到這裏選拔一批優秀導遊。同學們敢不敢來挑戰?接下來我將跟大家與它進行一次最親密的接觸,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絢麗的春光,去仔細地品味文中那優美的語言,去學習作者那高超的寫作手法。請欣賞《春》。

(聆聽錄音,用心去感受朱自清筆下春天美的所在。聽完以後就請各學生組成的旅遊公司搶答,交流感受。限時1分鐘)

師:相信大家都被這優美的朗讀陶醉了,被這美麗的春天吸引住了。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吧!沒關係,我再給你們三分鐘時間整理你們自己的思緒,然後就請同學把這種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收穫。(三分鐘時間靜思。)

師:好!有了身臨其境之感。

師:哦,這樣呀!看來春姑娘讓你着了迷。(生笑)

師:對呀!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充滿活力的!只有有了春的播種,才會有秋的收穫呀!其實,人生也一樣,只有少年、青年的努力學習與奮鬥,才會有中年、老年的成功呀!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

二、美美地讀

師: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語言,相信大家肯定想親自走近他,與它進行面對面的對話,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它的喜愛。請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如大聲朗讀、輕聲朗讀、用心默讀體會、反覆咀嚼等去表達你的感情,去尋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語言的美,去體會文中的感情。老師也為你們尋找到許多春天美景的畫面,大家可邊欣賞畫面,邊讀文章。在讀的過程中畫出你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並加以品味與玩味,想想精彩之處在哪?可以從課文的美句、佳句、精段、畫面、情感、手法、主題……等方面入手。好,現在開始讀。完成表格。

三、美美地説

師:時間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讀後的所得與所感。前後左右四人一組。

(學生四人一組相互交流。)

師:好!現在希望同學們踴躍發言,讓更多的同學分享你的成果。開始發言。

師:春雨圖有種“安靜而和平感”。好!

師:説得好。你分析的非常透徹。是呀,這兩個詞用得多妙啊!

師:把無色無味的風寫成了有味的風。“壯難寫之物如在眼前。”

師:從整個文章結構入手,找出了美點。很好!

師:就這些?(生點頭)運用了修辭手法就是寫得好嗎?(有的學生笑了起來)

師:那好在哪裏?

師:看來要再仔細想想。那你先坐下來。我們説它好肯定要説出一定的理由才能讓別人信服吧!有沒有哪個同學跟他找的是同一句?好,那你來説説理由。

師:對。我們只有這樣説才有説服力。不能只顧着講好,一定要有理由哦。

師:嗯。見解獨到。好了,剛才很多同學都談了自讀後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們在文中發現的美。老師認為這篇文章不僅形式完美,而且內容豐富,激人想象;不僅結構清晰,而且語言優美。可説,美藴含在文章中的每一個畫面中,藴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下面就請大家以我們剛才的發現為基礎,分組討論歸納這篇文章在寫作方面的特點。看看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四人為一組,開始進行討論,討論好的小組就派代表發言。

(生四人一組討論,師巡視。)

師:修辭手法的大量運用。

師:語言美,自然、樸素、通俗易懂。

師:算!怎麼不算呢?好,結構精美、嚴密。

師:同學們談得都比較好。根據大家的討論,綜合大家觀點,老師把這篇文章在寫作方面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請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體顯示:

1、詩情與畫意的結合,和諧地創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2、結構嚴密,層次井然中見跌宕變化;

3、語言樸實、雋永,通俗易懂。邊讀邊稍作分析。

師:給獲勝旅遊公司頒發“邀請函”

四、美美地寫

師: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筆幻化出多彩的春天。文中字裏行間都凸現着美。朗讀它,品味它,不僅會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更會令我們對美產生一種追求。縱觀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春的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來源於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感受,來源於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與對文字的駕馭能力。現在,我們雖然不處在春天,不能親自領略無限的春光,但秋天也跟春天一樣有無窮的魅力,也是眾多文人筆下常描寫的季節。我想處於秋天中的同學們,肯定對秋天有獨特的感受吧!現在,就請敞開你們的情懷,用你們自己的筆把對秋天景物獨特的感受寫出來。可以選擇秋風、秋雨、秋陽、落葉等秋景中的一個方面來寫,用一段話把自己觀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寫出來就可以了。看誰寫得快,寫得好。注意在寫的過程中學習朱自清先生的寫作方法。

(生自由練習寫作,師巡視、指導。幾分鐘以後挑選幾個同學所寫的當堂朗讀,並給予適當評價。)

師:“美是無處不在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領略到文章語言給我們帶來的神奇感受。明年的春天歡迎大家去揚州賞春。我們的導遊們帶着你們。下課!

板書設計:

昐春

春草圖

春花圖

春繪春春風圖

春雨圖

迎春圖

贊春新、美、力

劉好好

《春》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醖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2、品讀寫景畫面,學習作者分層次描繪春景的方法;

3、賞析語言,學習本文用詞精當、修辭恰切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美文,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2、培養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

【教學重點】

1、能流暢地朗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培養學生朗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難點】

1、品味語言的清新優美,抓住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寫作方法。

2、體會作者情感。

【方法手段】

誦讀法、討論、點撥法、多媒體展示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語: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這樣導入課文有如下作用:

①幫助學生回憶獲得春天時的美好感受,為課文教學做情感的鋪墊;

②輕鬆自然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2.作者簡介

方法:學生展示預習情況,最後簡化為如下知識點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作品有:散文《漿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3.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①字詞疏導:叫學生在多媒體上注音,後糾正。

朗(lǎng)潤鑽(zuān)出嫩(nn)綠

眨(zhǎ)眼醖釀(yùnniàng)鳥巢(cháo)

宛(wǎn)轉蓑(suō)衣稀疏(shū)抖擻(sǒu)精神

②多音字:

水漲起來了zhǎng應和h捉迷藏cáng黃暈yùn

他漲紅了臉zhàng和平h寶藏zàng頭暈yūn

二、整體把握文章:

1.配音聽《春》的朗讀,把握文章的情感。

2.朗讀課文,注音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

(1)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小組討論以上問題,做好總結,並展示。

3.理清文章結構:

(1)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明確:本課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本課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

(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緻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頌春。讚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健。

(2)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繪春”,展現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體描繪了六幅春景圖:

春醒圖——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圖——草報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圖——花爭春——第四自然段

春風圖——風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圖——雨潤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圖——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質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

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讀後請回答: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為什麼他不開始從最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為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為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才會去看他穿着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髮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這段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運用擬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第三部分):

請同學們朗讀第三段,讀後請回答:

(1)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

教師明確:嫩、綠、多

(2)把“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換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裏生出來”,體會其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哪個好?“鑽”和“偷偷”用得好,説説好在哪裏?

教師明確:“鑽”既表現春草衝破土層的擠勁,又用“偷偷地”修飾,形容它不知不覺地出現,生動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麼為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

小,説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為旺盛。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四、總結: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通過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準確、生動地描繪,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當堂檢測

方法:多媒體出示題目,學生先做,做完後師生互動、點評。

目的:學習中掌握知識,訓練中鞏固知識。

六、佈置作業:

1、積累詞語、背誦課文。

2、在老師的指導下描寫片段,訓練寫作能力。

提示:在我們隴西,初春的景緻同樣富有特色,請根據你的觀察和感受,調動多種感官,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描繪初春的景象,展示一下你的風采吧。

板書設計:

當堂檢測

1.給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朗潤()撫摸()抖擻()撐傘()

liáo亮()yùnniàng()黃yùn()suō衣()

2.結合語境,給加粗的多音字寫出正確的讀音:

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

②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③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

④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

3.下列各項中對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朗潤:明朗潤澤。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B.欣欣然:歡歡喜喜的樣子。繁花:密密地開着的花。

C.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指引同伴。舒活:舒展.活動。

D.賣弄:炫耀。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

4.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修辭的一項是()

A.“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B.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D.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裏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

5.填空。

①《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春的,春的,春的,都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表現出來了。

②默寫: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

③在橫線上填一個詞或短語,要求符合文章內容。

春草春花春風

春雨春人

6.積累。

請從你積累的古詩詞中,默寫一首有關詠春的古詩詞。

教學反思

我堅信: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這節課,是對語感教學的一次有益嘗試,在指導學生感受語言、領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也喜歡這節課,我甚感欣慰。但是,我對語感教學只是初窺門徑,理論上掌握得不多,教學實踐更少,上這節課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問題。課堂駕馭能力不強,由於師生對話多,秩序有點亂。教學過程中的四大步驟平均用力,造成用時緊張,虎頭蛇尾。今後要注意刪繁就簡。部分學生不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的能力較低,課堂練筆差,記憶能力也低。今後必須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後進生,關注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春》教學設計 篇19

一、導入新課

出示金文“春”,讓學生猜這是個什麼字?(春),然後出示解釋:

“春,推也。”草字頭中間一個屯字下面一個日字。屯字像一個幼芽破土而出,即在陽光的推動下,幼芽破土而出。草長出的季節就是春,表示萬木生長,充滿生機。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近《春》,去感受春的魅力、春的神韻吧。

二、朗讀,知春意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是帶着什麼感情描繪這些景物的?

明確:作者描寫了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風、春天的雨、春天的人。是帶着熱愛和讚美的感情描繪這些景物的。

2.那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語調去讀呢?

明確:用輕鬆、欣喜的語氣讀,語調要上揚。

朗讀節奏是應該輕快還是緩慢呢?

明確:朗誦節奏是由文章的思想內容決定的。一般説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節奏可以輕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的內容節奏可以緩慢一些。

這篇文章處處充滿着輕鬆、明快的氣息,應該帶着欣喜的語氣去讀,整體節奏是輕快的,中間又有舒緩的地方,這樣就給人迴環往復的美感。

3.老師範讀其中一段。如1-2段。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5.指名讀課文段落。

三、品讀,感春趣

1.(過渡語)同學們,草綠了,花開了,風吹着,雨下着,平時由於習慣,我們對此視而不見,知而不新,但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會發現朱自清先生把這些表現的新鮮、可愛、温和,叫人歡欣,令人驚喜,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散文學會會長林非曾説: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於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著名古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朱德熙曾説: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絕不放鬆。

2.同學們,我們在你最喜歡的段落中找找哪些句子通過精確的觀察、講究的用詞寫出了春天的新鮮、可愛、温和,叫人歡欣,令人驚喜?

3.生來交流,老師作評價。

4.同學們,你們讀的真認真(讀的還不細),我認為文中對風的描寫是最精彩的。風是無形的,課文裏的作者卻把風寫得有形,有情。我們一起來找一下寫風的句子。

3-6段,全班分成四個組,每個組找一句段。

5.交流句子,學生畫在課本上,老師及時板書:輕悄悄眨撫摸泥土的氣息,青草味,花的香輕斜

6.同學們,根據這些詞語我們看看作者調動了哪些感覺器官來寫風?

7.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8.那麼這些詞語或句子寫出了風的什麼特點?

如:”輕悄悄”,形容聲音很低,寫出了風的輕柔。用詞是又採用了ABB式,第一個悄用來修飾輕,第二個悄強調前一個悄,不僅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小草輕柔的特點,而且讀起來韻律很美,這就是作者的妙處。例如:上課了,小明輕悄悄的走進教室。

“眨”字寫出了春風的輕柔和可愛,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春風晃動小草的調皮可愛。跟小草在玩耍。

“撫摸”寫出了春風的温和。後面還寫出了春風的傳味,傳聲功能。多情。

“斜”字,沒有風的出現,卻寫出了春風的柔和。

9.對比閲讀林斤瀾《春風》

同學們,品着這些語言,我們如臨其境,如感其形,江南的春風是那樣的温暖、可愛、多情。我們來讀一段文字來看看選段與本文有什麼不同。出示選文,學生齊讀。

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粱,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明確:課文突出春風的温暖和柔情;選文突出北方春風的猛烈,粗獷。

小結:同學們,兩位大師的成功之處源於用心的觀察和遣詞造句,源於他對自然的熱愛,對春天的讚美。本文的作者不禁借物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更是在文章最後直接讚美了春天。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後三段。

四、析讀,悟春情

1.學生齊讀

2.可是,老師有個疑問,這三個句子當中,有一個比喻似乎與全文的格調,與江南春天的特點不大和諧,你們發現了嗎?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這個句子是敗筆,還是另有深意呢?

“以我觀物,物皆着我之色彩”,這和作者的身份是分不開的。朱自清除了是散文家、詩人、學者外,還是民主戰士。

讓我們來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敗,朱自清“覺得心上的陰影”越來越大,苦悶中埋頭研究古典文學。1933年他赴英留學歸來,經過了一場“精神危機”,幾年的留學使他改變了心境、開闊了視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這時他寫下了《春》。所以説《春》既是對春天蓬勃生機的謳歌,更是朱自清心靈深處的情感寫照。

這“早春野景”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也許只有這強壯的青年的比喻,才符合他當時的心境。

五、佈置作業

《春》是膾炙人口的散文經典,值得品味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口語化的語言、用兒童的眼睛觀察春天等,就留給同學們和你們的老師共同感受了。

《春》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理解和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

2、學習本文細緻觀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3、反覆誦讀,理清文章思路,培養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閲讀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4、抓住重點語句、詞語,品味、理解、賞析作品,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揣摩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和句子,體悟作者語言表達的巧妙。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

難點:結合課文,講清文章寫景與抒情的關係。

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飽受嚴冬寒冷侵襲的人們最渴望春回大地,因為春天讓大自然生機勃發,給人温暖,給人希望,給人力量。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賦。我們昨天學過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西湖春天美景深深吸引着我們。唐代詩人杜甫也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説:“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些詩句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那麼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一篇贊春的散文。(板書課題、作者)

二、題目解説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的美景、春的氣息、春的聲響,都通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表現出來了,抽象無形的春活現在讀者眼前,可見可感,觸手可及,抒寫出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首春的讚歌。

三、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短暫的一生(50歲)勤奮創作,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200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綠》、《荷塘月色》等。

四、範讀、疏通字詞

1、教師範讀(放音樂伴奏,聲情並茂,力求表達作品意境、風格、美感。)

2、學生齊讀(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有節奏)

3、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學生認讀,注音)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醖釀(yùnniàng)應和(hè)薄(bó)煙黃暈(yùn)蓑(suō)衣巢(cháo)

五、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讓學生自讀課文,各段前標註序號,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六、佈置作業

1、課後反覆朗讀本文,達到熟練程度,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畫出來,體會美在哪裏?

2、找出你認為用得最好的詞語,認真品味其妙處。

第二課時

一、學生讀課文

指名單個朗讀,其餘學生邊聽邊想,各個段落寫什麼內容或描寫的對象是什麼。

二、合作、探究教材

(引導學生領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和抓住景物特徵細緻描繪的特點)

1、講讀探究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盼望着,盼望着”。為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急切“盼望着”;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覆)

(2)“東風”是什麼風呢?

———春風。

(3)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近”(擬人)

2、講讀探究第二部分(第2、3、4、5段):繪春

(全班同學齊讀第2、3、4、5自然段,分析討論按順序説明描寫的對象;説説描寫的角度與方法;哪些詞用得很有表現力?)

(1)總括輪廓

春終於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先粗筆勾勒,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總提一筆,然後通過遠近不同的三種事物———山、水、太陽,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景象。

(2)作者從哪些方面(景物)來描寫這美好的春景呢?

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

(3)春草圖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描繪了怎樣的畫面?下面詩句中哪一句描寫的畫面與它最接近?(C)“嫩嫩的,綠綠的”形容小草,放在句末,表達效果怎樣?

A、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C、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D、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強調突出草的嫩、綠。

②從哪些角度描寫春天的小草?

質地(嫩嫩的、軟綿綿的)、色澤(綠綠的)、範圍(園子裏、原野裏、滿是的)

③這樣的小草給人怎樣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春草充滿生機與活力,給人以歡樂。

④“鑽”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裏?

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小草擠勁,旺盛的生命力。

(4)春花圖

①此段話寫了哪些花?抓住花的哪些特點描寫?

—果樹的花和野花。這段文字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的特點寫的。

②寫春花的順序:樹上﹥花下—﹥遍地,即從上到下,寫出了春花繁密茂盛,色彩絢麗、香氣濃郁的特徵。

③對“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個句子的句序能不能顛倒?

——這三種顏色是和前文的“桃樹”、“杏樹”、“梨樹”一一對應的。

④“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上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一句描寫的是眼前的真實景象嗎?

——由春花聯想到果實,表現花兒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虛寫。

⑤寫蜜蜂鬧和蝴蝶飛與春花圖的描寫有何關係?

側面寫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現了花朵多、花色豔,花味甜。

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這個“鬧”字有何妙處?

—“鬧”字不僅寫出聲音,蜜蜂也很多,很歡,挺熱鬧,突出花色豔,花味甜。

⑦景物本身沒有思想感情的,但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找出文中這樣的例子,請説説你的看法。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一句就把花當作“人”來寫,將競相開放的花態寫得栩栩如生。

“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遍地開放的野花也像人的眼睛一樣閃亮搖擺,傳達着情意。

除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外,還有其他修辭手法嗎?

排比、比喻。

(5)春風圖

①第5段寫春風一共四句話,寫了哪些內容?從哪些角度來寫?

—寫春風的輕柔温暖(觸覺)、春風的氣息(嗅覺)、春風的聲音(鳥聲、笛音)(聽覺)。

②寫景要抓住特徵。作者抓住了春風哪些特徵來寫?

柔和:“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芳香:“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各種花的香”

悦耳:“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地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③品味詞語

A、説説下邊加點的詞好在哪裏。

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撫摸”這個詞,從觸覺的角度寫出了春風温柔的特徵,很有感情。)

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裏醖釀。(“醖釀”這個詞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種氣息在空氣中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越來越醇。)

B、“賣弄”在文中的作用?

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貶義,本文中的意思是:盡情地表現,屬於貶義褒用的用法。

C、“宛轉”的意思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應和hè”的意思呼應。

⑤這段文字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引用、比喻、擬人。

第三課時

一、齊讀課文6———10段,回顧本文繪春,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裏的人,上節課講到春草、春花、春風內容。現在我們來欣賞春雨,看看春天裏的人們在做什麼?

(1)春雨圖

①指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探究本段寫了什麼內容?作者眼裏的春雨具有怎樣的特點?

———春雨圖。着力描寫春雨的細密輕柔、潤澤萬物,然後順着春雨寫雨中的樹葉兒和小草,接着又把視線轉移到人間。

———多(“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像牛毛”)、閃亮(“像花針”、“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細密(“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籠着一層薄煙”)

②文章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春雨?

———由近到遠的順序。

③本段描寫的對象是春雨,為什麼還要突出對小草兒和樹葉兒的描寫?

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寫出春雨的可愛。

④春雨下的夜和人家由什麼特點?

———安靜而和平。

⑤品味詞句。

A、“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一句中“斜織”這個詞的妙處?

———“織”這個詞形象地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徵。“斜”表明春風的微弱,寫出春雨動態美。

B、“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一句中“可別惱”的表達效果?

——表現作者將要把自己對春雨的喜愛之情傳達給讀者。

⑥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同學們共同找一找)

A、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排比、比喻。

B、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擬人。

(2)迎春圖

①探究:春天到了,出來活動的人有哪些?出來做什麼?精神狀態怎樣?

老老小小,城裏鄉下人;孩子放風箏,老人舒活筋骨,各做各的一份兒事。精神抖擻,充滿活力。

②探究:“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歡樂地迎接春天的到來,為什麼?

———因為“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象徵着希望。説明春天有一種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激勵着人們努力工作。

(3)研讀第三部分:贊春(教師範讀,學生齊讀一遍)

①探討:三段依次把春天比作什麼?各突出春天什麼特點?

——剛落地的娃娃(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美)、健壯的青年(力)。這正是對五幅春景圖含義的概括,點明瞭全文的中心。

②三個比喻句順序能否調整?

——這三句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點明春天成長進程。最後説“領着我們向前去”,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未來的強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結尾,正與開頭“東風來了”的“來”字相呼應。開頭是在盼春中到來,最後是進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來一去,一呼一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二、總結

1、齊讀課文

(朗讀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悦和希望。基本語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語音越自然、質樸越好、切忌拿腔拿調)

2、回顧全文寫作思路

盼望春天到來,心情急切,春天近了。終於,春天來了,一切醒了,欣賞春天,看草賞花,聽風看雨。讚美春天,充滿希望向前走去。

3、春天美妙的境界裏,我們應該怎樣度過呢?

三、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三(當堂做完,當堂討論);

2、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一、盼春盼、來、近(總領全篇,開啟下文)

一切……欣欣然張開了眼

總括輪廓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鑽、嫩、綠、滿———草

春草圖(草報春)

坐、躺、滾、踢、跑、捉———人

態:趕趟兒

春花圖(花爭春)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實)

二、繪春(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觸:撫摸

春風圖(風唱春)味:泥土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

笛聲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春雨圖(雨潤春)狀:斜織、薄煙

景:樹葉兒綠、小草兒青、燈、人、房屋

迎春圖(人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抖擻一年之計在於春

三、贊春三個比喻句:“新”“美”“力”

《春》教學設計 篇21

○教學目標

①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繫實際,廣泛閲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

學生去搜集關於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屏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光中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着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讚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雲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草圖——草報

花圖——花爭

盼——繪{風圖——風唱}——頌

雨圖——雨潤

迎圖——人迎

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花,無不充盈着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説説你為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鑽”字用得好,“鑽”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撫摸是一種温暖、親切、慈愛、幸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後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天的新、美、力。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天的心情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天的消息。天的腳步近了——賦予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以“腳步近了”始,以“領着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嚮往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閲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面對着這大好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草、花、風、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而迎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早之。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説:“天是插花的能手”“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蒐集的關於的詩文互相交流。

《春》教學設計 篇22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選的課題是人教版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1課《春》。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品賞精彩生動地文學語言,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培養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和審美想象。《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特有景象,並感受到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它在選材和謀篇上緊緊扣住春天的特徵,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開始,繼而學習後面的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識目標:

A、揣摩欣賞文中準確而生動的語言。

B、學習作者對景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景物特點描寫。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C、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體會字裏行間濃郁的情味,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我在這裏確定以上三個目標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並重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時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的感受,享受審美樂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學方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內外結合,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主要是採用是誦讀教學法,本文是篇美文,語言簡潔明快、形象生動、有很強的節奏感。宋代朱熹曾經精闢地闡述説:“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近,熟讀而精思。字得其訓,句索其旨,未得於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道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注意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PPT課件、錄音機、示範朗讀帶、配樂帶。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設境切入

1、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景色。學生看多媒體展示,看到什麼景物?這是什麼季節?

2、學生介紹作者,老師補充。

1、學生看展示。

2、學生説看到什麼,是什麼季節。

3、學生介紹作者。並讓學生告訴大家是怎麼蒐集到的,讓學生學習蒐集的方法。1、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和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2、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讀中理解

1、教師配樂背誦《春》,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默讀。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的語氣,並用鉛筆畫出生字新詞。

3、合作、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共同解決生字詞。

4、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5、思考:《春》描繪了哪幾幅圖?用概括性的語言回答?(若學生對第一個問題不能回答,就把問題縮小“請同學們找出描繪春天景色的句子”然後再引導用三個字歸納: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分別展示這幾幅圖的課件。

6、請同學們看第一段和最後一段。

引導學生歸納並明確:盼春──繪春──贊春

1、學生認真聽背誦。

2、學生自由讀,並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3、學生紛紛説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釋疑。

4、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5、學生合作交流,最後推薦代表回答。看課件展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學生快速看書並歸納回答,作好筆記。

1、因為這篇散文要求學生背誦,老師一開始就能熟練而有感情地背誦能使學生喜歡,並也用心去完成。

2、對生字詞的理解是靠學生自主學習,互助解決。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3、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整體感知的能力。

4、培養學生作筆記的習慣

三、讀中探究

1、請同學們找出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來讀,並説出你喜歡的原因。(估計學生會找出一些修辭句式,老師可見機點撥,完成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不同的語段來分析。

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可否將“粉的像霞”一句放在前,因為杏花在桃花前開?

1、學生紛紛去試着讀,並選出自己喜歡的語段。

2、學生討論,大膽質疑。

1、讓學生去發現問題。

2、讓學生敢於質疑。

四、説中昇華

1、齊讀課文,結合課文來説這課你學到些什麼?

2、請同學們用本文所用的修辭選一至二樣説一句話或一段話。如以“春天像……,像……,像……”或“……像……”等句式。不用這些句式,只要能用上相應的修辭手法也行。

3、本文是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描繪《春》的佳作,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繪春的詩文呢?説出來我們共享吧!

1、學生説。(可能學生會説出描寫的作用、寫作特點、修辭的運用、語言的特點等)

2、學生先寫在筆記本上再説。

3、學生説出有關描繪春的詩文。(如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

1、由讀到説,把知識內化。

2、培養學生積累的能力。

五、小結作業

1、學生小結,老師補充。明確:本文作者通過對春的描繪,使我們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我們更加熱愛大自然的絢麗風光。同時,我們還學會了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到優美的語言。

2、作業:

①摘抄好詞好句。

②熟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③蒐集有關朱自清的名篇及描繪春的詩文,抄在筆記本上。

學生從文章內容、藝術特點、修辭手法等方面歸納小結,教師整合、補充,教給學生歸納的方法。

1、教給學生歸納課文的方法。

2、培養積累和蒐集資料的能力。

教學流程圖

七、教學評價設計

一教法得當,有啟發性,教學手段使用好,教學效果好。

1、課前準備充分

這是天祝藏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的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參賽教學設計。此設計有對課文的把握,有教材分析,明確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按新課程的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把教學流程設計為設境切入、讀中理解、讀中探究、説中昇華、小結作業,也是符合課文教學實際的;教學過程用表格的形式,有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較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我覺得,教師的範背、以語言為訓練重點、加強朗讀、重視積累是此設計的亮點所在。值得改進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分析不到位;二是三維目標確立,需要整合和聚焦;三是教和學的思路還不夠明晰,應該和文章的思路、結構以及學生的閲讀思維一致;四是對文章的情感和想象應更加重視。

八、幫助和總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