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通用(精選7篇)

來源:文萃谷 2.42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通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通用(精選7篇)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過程和方法

(1)學生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索的全過程和方法。

(3)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學習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勇於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2)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及探究創造的心理品質。

(3)樂於參加觀察、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二、教學重點: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並從實驗中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器材準備:

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組。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所成的像各有什麼特點?

生:(學生思考、回答)照相機成倒立的縮小的像,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像,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像。師: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用放大鏡先看書本上的文字,然後再用放大鏡看遠處的同學和老師。你發現了什麼嗎?請描述一下看到的現象。

生:描述看到的現象。如:看到遠處的物體是倒立的、縮小的,近處的物體是放大的、正立的等。

(二)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

師:放大鏡本身就是凸透鏡,從剛才的觀察中我們可以看到同樣是凸透鏡,但觀察到的現象卻有很大不同:有時是正立的,有時是倒立的、有時是放大的,有時是縮小的。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和對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情況的瞭解思考一下,你還想知道哪些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提煉學生問題中的知識點,確定本課的探究課題:凸透鏡在什麼條件下成放大的像,在什麼條件下成縮小的像,在什麼條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麼條件下成倒立的像。

2、猜想假設

師:通過我們已經瞭解的關於凸透鏡的知識和你的日常生活經驗,你認為上述問題的答案可能是什麼?以小組為單位繼續討論。(説明:一定要給學生留一定思考時間,引導學生嘗試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並且讓學生充分討論。對學生提出的猜想,是有價值的,合理的,一定要給予肯定,特別是具有創新的猜想和假設。而對明顯不正確的猜想,也不要草率否定,在充分肯定積極性的同時提出正確合理的成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績,增強學生的勇氣。)猜想:

照像時人和景物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大,像是縮小的;使用投影儀時,投影片到凸透鏡的距離比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小,像是放大的。看來,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可能跟物體凸透鏡的距離有關。窗外的景物到凸透鏡的距離比較遠,像是倒立的;用凸透鏡直接看書上的字時,凸透鏡離書面較近,像是正立的。可能凸透鏡成像的正倒與物體到凸透鏡前的位置有關。

照相機、投影儀工作時,物和像在凸透鏡的兩側;而放大鏡中,物體和像在透鏡的同側。像的正倒可能跟物體和像是否在同側有關。

3、設計實驗

師:上面我們已經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了初步的猜想和假設,下面我們就要來親自動手檢驗一下。用什麼辦法去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呢?

生:用實驗的方法可以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

師:那麼在動手實驗之前,請各小組先討論一下,拿出你們的小組的實驗設計方案。(教師指導下進行全班交流,並參照書上給出的實驗設計方案,比較各組的方案中的成功之處和考慮不夠周到的地方,請學生修正自己組的方案,可以邊設計,邊實驗校正,邊修改。)教師介紹:物距(u)、像距(v)、實驗器材。

師:從"物距"這個名詞的字面含義上看,物距應該指的是什麼?生:物體到透鏡的距離。

師:準確地説是物體到透鏡光心的距離。那像距呢?生:像到透鏡光心的距離。

師:同學們的桌子上都有一隻凸透鏡,它的焦距我們在學習《透鏡》一節中已經測出是10釐米,給大家一隻蠟燭做物體,研究火焰所成的'像。一面光屏用來承接火焰的像。大家可以將凸透鏡、蠟燭、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從光具座的刻度尺上可以讀出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和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有了這些器材,你應該怎樣做呢?

生:設計實驗的方法、步驟,並向全班同學介紹、交流。例如:固定凸透鏡、光屏,移動蠟燭,在光屏上找到像後記錄實驗現象;固定光屏、蠟燭、移動凸透鏡,使光屏上成像。…(説明:若實驗方案較多不能統一,可先讓學生動手試一下,來證實實驗方案的可行性;若方案較統一,教師可進行歸納總結。在邊討論邊動手嘗試中不僅可以學習如何擬定實驗方案,還可培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師:同學之間交流並探討出實驗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蠟燭和光屏放在凸透鏡的兩側。使火焰、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將蠟燭放在離凸透鏡儘量遠的位置,點燃蠟燭;

(3)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邊緣清晰的蠟燭的像為止;記錄下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像的大小和倒正;

(4)將蠟燭向凸透鏡移近一段距離,重複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蠟燭的像;

(5)繼續把蠟燭向凸透鏡靠近,試着用眼睛觀察像在何處?像是怎樣的?

實驗時注意分工合作,邊實驗邊記錄數據,並填入表格。同學們可以直接填寫在課本上給出的實驗表格上,也可用自己設計的表格。(各小組討論,並將各組方案彙總至教師處,並投影在大屏幕上)

4、進行實驗

1、學生根據要求,自己組裝儀器並進行實驗。把蠟燭放在離透鏡不同的位置上,移動光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

2、各人得出數據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分析數據,比較物距和焦距關係,得出成放大、倒立像的條件和縮小、倒立像的條件。(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3、將各組數據及結論全班交流,分析各組數據中是否出現錯誤,並探討一下出現錯誤的可能情況,並改正。(評估各組結論是否正確)

4、分析論證師:下面我們把探究的結果彙報一下。學生回答。教師介紹實像和虛像:

師:在實驗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把蠟燭放在什麼位置,無論光屏如何移動,均無法在光屏上得到像?此時,若取下光屏,在光屏處直接用眼睛觀察,你會看到什麼現象?這個像和前兩次成的像有什麼區別?師:在剛才的實驗中,同學們看到了正立的放大像,卻無法用光屏承接,是因為在成像的位置並沒有光線在那裏會聚,只是我們感到光線是從那裏射出來的,是虛像;倒立的像則不同,在像的位置真的有光線在那裏會聚,可以用光屏承接,像這樣由真實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叫實像。

師:知道了實像和虛像之後,我也提出兩個問題。請你進一步猜測並根據上面探究所得資料進行分析,在什麼情況下凸透鏡成實像?在什麼情況下成虛像?

生:討論並回答,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大於焦距時成實像;當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焦距時成虛像。師:我們從實驗中獲得了許多數據,並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根據成像的情況對結論進行歸納分類。教師提示:

1、利用數學上的數軸知識,把物距分為幾個特殊的段,看像的特點是什麼;

2、先把像的特點進行分類,再看物距的位置。

師:通過這節課的探究學習,你能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嗎?(通過前面各子課題的解決,培養學生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結論:

1、當u>2f時,2f>v>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當2f>u>f時,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6、評估

師:通過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如果學生難以回答,教師可以具體的問下面的問題)能否簡單談談當初所做的猜想和假設與探究結果之間有何差異?

生:猜想時認為成像情況與物體到凸透鏡距離的遠近有關,探究結果對距離描述得更加準確。師:這節課經歷了哪幾個探究過程?

生:(討論回答)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歸納分析。師:通過這節課的探究,你知道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什麼?生:討論回答。

7、當堂練習:

①什麼儀器利用"當u>2f時,2f>v>f,成倒立、縮小的像。"

②什麼儀器利用"當2f>u>f時,v>2f,成倒立、放大的像。"

8、佈置作業:老年人看不清温度計的讀數,請你利用學過的知識給他幫助,説出你的辦法和理由。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2、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能力目標:

1、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的全過程和方法。

3、通過對凸透鏡成像現象的觀察分析,總結出凸透鏡成像規律,並用列表的方法歸納出凸透鏡成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實像或虛像的條件。培養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以及對其成像規律的分析有意識地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3、注意培養學生樂於參與觀察、試驗、製作的興趣。

4、通過照相機的教學,使學生基本掌握照相機的使用,使學生會用照相機拍自然風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繫。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探究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凸透鏡、蠟燭、火柴、光屏、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照相機投影儀裏面都有凸透鏡,放大鏡本身就是凸透鏡,並且照相機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體小,投影儀能把小的膠片上的畫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觀看,這就説明所成的像比物體大,是倒立的;放大鏡能把小小的物

體放大,使我們看清楚它們,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你們想進一步瞭解它們嗎?想了解什麼?

[生甲]凸透鏡在什麼條件下成正立的像,什麼情況下成倒立的像?

[生乙]什麼情況下成放大的像,什麼情況成縮小的像?

[生丙]什麼情況下用光屏能收到像,什麼情況下在光屏上不成像?

[生丁]什麼條件下像與物在凸透鏡兩側,什麼條件下在同側?

[師]同學們提出這麼多問題,説明同學們認真思考了,這樣非常好,既然提出問題,我們就要解決它。現在,我們就根據上節學的知識大膽猜測,通過實驗和探究活動來解決。

二、新課教學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生甲]照相時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比投影儀上膠片到凸透鏡的距離大,看來像是放大還是縮小的與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

[生乙]照相時底片到凸透鏡的距離比投影儀的屏幕到凸透鏡的距離小,看來像是放大還是縮小的與像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

[生丁]照相機中鏡頭的凸透鏡比投影儀鏡頭小,看來像是放大還是縮小的與凸透鏡的大小有關。

[生戊]照相機和投影儀的物體和像在凸透鏡的兩側,放大鏡的像與物體在同側。這説明像成倒立和正立與像和物在同側還是兩側有關係。

[生己]放大鏡要看清物體,離物體的距離一般要比照相機、投影儀中凸透鏡離物體的距離小,説明物體成正立、倒立的像與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

[師]同學們猜想得很好。現在逐一討論看看有沒有哪個能排除掉。

[生甲]像是放大還是縮小與凸透鏡的大小有關,可以排除。因為有的放大鏡直徑比照相機鏡頭直徑小,也能成放大像,再有攝影師拿大焦距的鏡頭比投影的鏡頭大,成的像還是縮小的,所以可以排除掉。

[師]他説的很好。我們鼓掌表示鼓勵。現在我們設計實驗來驗證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們討論,制定實驗方案,教師巡迴指導]

[師]現在我們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蠟燭、光屏、透鏡,能來回移動,從刻度尺上能觀察出它們之間的距離關係)、蠟燭(做物體用)、光屏(白色的硬紙板作屏)、凸透鏡(焦距在10~20cm之間),先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生甲]讓凸透鏡在陽光下來回移動,找着最小、最亮的點,用刻度尺量出亮點與凸透鏡的距離,這就是這個凸透鏡的焦距。

[生乙]也可以讓凸透鏡離燈光5m以外,找亮點,測定出凸透鏡的焦距。

[師]好,現在測凸透鏡的焦距。

學生們測出焦距,開始進行探究實驗。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難點】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繫。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提出問題:請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思考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所成的像具有怎樣的特點呢?(物體離照相機鏡頭比較遠,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體離投影儀的鏡頭比較近,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體離放大鏡比較近,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教師引導: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有什麼關係呢?進而引出課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二)新課講授

猜想與假設:學生猜想離凸透鏡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教師講解: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稱為物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稱為像距。出示實驗器材:蠟燭、白色紙板、光具座等,介紹光具座的作用:使燭焰、凸透鏡、光屏在同一直線上,並且可測量物距和像距。

小組討論:根據現有實驗器材如何判斷成像的特點呢?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與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有什麼關係?請學生以物理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為時十分鐘的小組討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教師總結:由於凸透鏡對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鏡的焦距f有關係,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變化時,焦距可能是個應該注意的參照距離,因此在實驗的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數前後的成像情況。結合學生的討論結果,總結實驗步驟為:

(1)把蠟燭放在較遠處,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燭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實像,記錄物距和像距,同時觀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變化規律;

(2)不斷把蠟燭向凸透鏡移近,調節光屏的位置,多測幾組,記錄數據;

(3)繼續向凸透鏡移動蠟燭並調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從光屏一側向透鏡方向看去,記錄數據。

教師提問:為使像能夠更好被觀察到,燭焰、凸透鏡、光屏應該如何放置?

學生:應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請大家以物理興趣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並將數據記錄在書上表格內。

分析與論證:根據實驗數據,與學生共同總結實驗規律,並讓小組代表將小組內所得的成像規律進行板書。

(三)鞏固提高

焦距與像的虛實、正倒、大小有什麼關係?

(一倍焦距是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

(四)小結作業

1.小結:學生總結。

2.作業: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凸透鏡成像規律。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有關數據和資料

過程與方法:

經歷從所觀察到的凸透鏡成像的有關現象和所收集到的實驗數據中,學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交流合作、評價探究結果的初步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探究過程

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與歸納 。

[教學用具]

蠟燭、凸透鏡、火柴、刻度尺、多媒體課件(可以利用光具座、光具盒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對上結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凸透鏡除了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以外,它也能成像。哪,到底是什麼條件下凸透鏡會成正立的像?什麼條件下凸透鏡會成倒立的像?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板書標題)

二、新課學習

1、根據前面同學們觀察到的現象,請同學們猜想一下:什麼條件下凸透鏡會成正立的像?什麼條件下凸透鏡會成倒立的像?為了表述得比較清楚,我們先熟悉下面這樣幾個概念:放大、縮小、正立、倒立、實像、虛像。

2、教師在學生做出成像條件的猜想後,組織學生利用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進行探究。

3、組織學生探討使用這些器材在桌面上做實驗不是很規範,也不是很精確,所以,人們設計出一個專門來完成這種探究的器具叫光具座。啟發式光具座和光具盒中器具的科學性。

4、指導學生利用光具座完成探究實驗,並記錄相應的數據(這些探究問題可以板書在黑板上,也可以印成學案發給學生)。

⑴光屏上能不能找到像?什麼條件下(什麼距離時)光屏上便找不到像?

⑵當光屏上的沒有像時,從逆着光線的傳播方向去觀察,能不能看到像?

⑶光屏離凸透鏡怎樣的距離時,光屏上便能出現像,此時,像是放大還是縮小的?

⑷什麼條件能成既倒立又放大的像?

⑸什麼條件能成既倒立又縮小的像?把數據記入表格:

像的特點(或像的性質) 物距 像距 焦距

成倒立、縮小的像時

成倒立、放大的像時

成正立、放大的像時

5、組織學生把猜想與實驗結論結合起來進行歸納,並板書結論。

6、組織學生閲讀課本,思考實像和虛像的區別(這個內容可以在上一章學,上一章學習後,此處只要歸納一下,然後用表格指明即可)

實像 虛像

共同點 都能用眼看到

不同點 ⑴能成在光屏上

⑵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 ⑴不能成在光屏上

⑵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像

舉例 小孔成像、凸透鏡成像 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

7、展示課件內容,組織學生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8、組織學生討論:

⑴凸透鏡成虛像與成實像的分界點。

⑵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與成縮小的實像的分界點。

⑶討論把凸透鏡擋住一半,像有怎樣的變化?

9、組織學生完成簡單的形成性練習。

10、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投影儀、放大鏡的使用:

⑴選擇某組同學與老師一起帶領大家完成投影儀的調節工作,共同評價字的放大與亮度的價值取向。

⑵平放投影儀,翻開反光鏡,觀察物體的運動和像的運動方向的不同;觀察一隻蒼蠅模型在凸透鏡上和玻璃板上時投影的效果。

⑶讓學生用蠟燭、凸透鏡體驗放電影時物體與像的運動情況、體驗用手把一半透鏡遮擋後的成像情況。

⑷再讓學生體驗在一定條件下凸透鏡才能算是起了放大鏡的作用?

三、本課小結

四、佈置作業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知道凸透鏡所成像性質與發光體位置的關係。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會從現象中歸納 出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樂於參與觀察、實驗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使學生初步瞭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學習過程】

1.實驗引入

演示本中實驗,根據實驗現象鼓勵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閲讀本,知道物距、像距

引導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性質的影響因素作出猜想

2.實驗探究

幫助學生認識並組裝實驗台上的器材,分析實驗的步驟及實驗數據的處理,教師巡迴指導。

實驗

次數像的性質焦距

f/cm物距

u/cmu與f

關係像距

v/cmv與f

關係

1倒立縮小的實像

2倒立等大的實像

3倒立放大的實像

講解:當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沒有像時,把光屏取走,透過透鏡看蠟燭,並完成下表。

實驗

次數 像的性質焦距

f/cm物距

u/cmu 與f

關係像距

v/cmv與f

關係

4正立放大的虛像 不填不填

3.分析與認證

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像。

4. 評估交流

學生閲讀本,討論本的相關問題,尤其要鼓勵學生討論自己在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

5.典型例題

例1 在“觀察凸透鏡所成的像”的實驗中,保持凸透鏡 的位置不變,先後把燭焰放在a、b、c、d和e點,如圖所示,同時調整光屏的位置,那麼:

1)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圖上出現的像最小;

2)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3)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不出現燭 焰的像.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2.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

3.提升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形成主動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難點: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過程。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提問學生:他們在結構上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凸透鏡。)

教師引導:都是凸透鏡,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像不同?凸透鏡成像有怎樣的規律?引出課題《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環節二:新課教學

多媒體展示: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與物體到鏡頭的距離特徵,提出問題: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情況有何不同?(物體離照相機鏡頭較遠,成縮小的實像;物體離投影儀鏡頭較近,成放大的實像。)

教師講解:物體與凸透鏡的距離是物距,像與凸透鏡的距離是像距。

提出問題:凸透鏡成像的正倒、大小、虛實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猜想與假設:學生大膽猜想,有的認為可能與物距有關,有的認為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展示實驗器材(蠟燭、凸透鏡、白色硬紙板、光具座),介紹光具座的作用:可以調節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並且可測量物距和像距。

提出問題:根據這些實驗器材,如何設計具體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記錄表格?

提示學生由於凸透鏡對光的偏折程度和透鏡的焦距有關係,所以研究物距的變化時,重點關注物距等於、大於或小於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時的成像情況。然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由組長反饋討論結果,教師總結,並在多媒體上出示實驗記錄表和具體實驗步驟:

①每組選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記錄其焦距,再組裝實驗器材,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將燭焰向凸透鏡由遠及近移動,調節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完整的像,觀察像的大小正倒虛實的變化規律,多測幾組,並記錄。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組裝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對組裝和操作有問題的同學進行指點和幫助。

分析與論證:引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總結實驗規律,讓小組代表將小組內所得的成像規律進行板書。

環節三:鞏固提高

提問: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分別是什麼位置?(一倍焦距是實像與虛像、正立與倒立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用順口溜記憶: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作業:思考用照相機照相時,發現底片上的像有點小,想要使像更大一些應該如何操作?

四、板書設計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設計 篇7

【三維目標】

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時能夠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能夠利用光具座進行實驗。

2、能設計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經歷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全過程。

3、通過實驗探究,體驗參與實驗探究的快樂和感受獲得成功的喜悦,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學習習慣。

【教材分析】

學生對凸透鏡的認識,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已經有所瞭解,但對物體通過凸透鏡怎樣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會成什麼樣的像,還不夠了解。所以,本節教材主要對凸透鏡成像規律進行探究,這個探究實驗是一個較完整的科學探究實驗。目的是:一讓學生認識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二是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方法。

2、難點:

1)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2)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方法。

【教學方法】

科學探究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用具】

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教學

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1)提出問題教師:請同學們用小玩具按照課本P61圖3-47所示的方法做一個實驗,移動放大鏡或白紙板的位置,會在白紙上看到怎樣的像?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瞭解情況。讓學生説出看到的像的特徵。教師:對你所觀察的現象,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如:凸透鏡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讓學生交流討論,提出自己的猜想,並説出猜想的依據。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我們知道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那麼,要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就要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交流,設計出實驗方案。(在此,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向學生介紹光具座的正確使用方法,同時指出實驗時要注意的問題。)由於不同組桌面上的凸透鏡的焦距不同,你們想通過什麼辦法得知凸透鏡的焦距?(實驗測量,也可查説明書)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實驗步驟。讓其中一組把實驗步驟向大家介紹一下,如果可行,給予肯定;如果不可行,應予以糾正。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讓同學們進行實驗。比一比,哪個小組實驗做得最快、最好,要注意分工合作。

5)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數據,用自己的話把凸透鏡成像規律表達出來。

6)交流與合作請跟同學們交流一下實驗研究的結果,看看得出的規律是否一致。板書:凸透鏡成像規律

2、指導學生閲讀課文,學習放大鏡的有關知識:

1)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2)使用放大鏡時要想讓物體的像變大些,應怎麼辦?讓學生閲讀課文後或做過實驗後,回答上述問題。思考:若兩個凸透鏡大小相同時,透鏡的厚度對放大倍數有影響嗎?可讓學生通過實驗,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請同學們觀察圖3-50: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及用其觀察到的像。

二、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對本節的學習進行歸納,特別是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及其探究實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自我評價與作業”。

2、寫出實驗探究報告。

3、完成本節的“基礎訓練”。

四、反思

本節教學安排及設計還是比較充分的,按照科學探究的思路,從問題的提出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從實驗進行到結論的得出,學生做得既全面又準確,效果較好。

五、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