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備考作文記敍文寫作方法

來源:文萃谷 2.35W

每個考生都是重視考試作文的,因此都會在備考階段做好準備,一般的會考作文都是記述文的,考生們就要了解一些寫作方法。以下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會考作文記敍文的寫作,僅供大家參考!

會考備考作文記敍文寫作方法

  會考作文記敍文的寫作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中學生寫作文,也不能脱離生活。中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一提起寫作文就有畏懼心理,總覺得無話可説。這是為什麼呢?歸根結底是平時不留心觀察。寫作時冥思苦想,也寫不出好文章來,只有去胡編亂造了。而虛構的作文是不真實的,自然沒有感人的力量。可見,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細緻、認真地觀察生活,才能直接從生活中獲取鮮活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營養。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生活熱情,寫好作文,而且對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以及從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樣觀察生活,對七年級學生來講,是個難題。作家艾蕪在指導初學寫作的同志時説:“要練習我們的眼睛,善於觀察人的動作、態度和表情。練習我們的耳朵,善於聽取別人講話的語句、聲調和他的特殊用語。”這就是説,觀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聽。

七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富於激情,樂於參加活動。尤其是他們剛進入中學的時候,想了解中學的校史、設施,特別是很想了解老師和同學。抓住他們這一心理特點,開學不久,我就讓他們自選一位任課教師作為觀察對象。觀察的內容是:年齡、性別、身高、體型、臉型、膚色、髮型、衣着打扮(顏色、款式、質地)、表情,特別是眼神,以及老師上課的語言和動作等。觀察的時間是四個星期。對觀察的要求是: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徵。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觀察對象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觀察要細緻。所謂細緻,不是説在觀察人物時不分主次,而是要發現觀察對象與別人不同的細微之處。不同性格的人,説話、做事時的表現是不同的。人物的一個動作,一絲微笑,往往帶有性格化的特徵。所以,觀察必須細緻入微。觀察得越細緻、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體、更生動形象。

第三,比較觀察。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的目的是求異。在觀察時,要抓住老師在各種情形下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徵,即生氣時、高興時、嚴肅時……言談舉止和精神狀態的不同點。這樣,才能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四個星期後,每個學生都按要求寫了觀察筆記。寫作之前,我再次強調,描寫必須突出人物特徵,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導下,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對老師的描寫頗為生動逼真。

例如某位同學,在描寫數學李老師的外貌時,突出了老師眉毛和眼睛的特徵。她是這樣描寫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長得像兩個鋭角三角形,挺有個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寫李老師上課時,突出了“教學有方”的特點。文中寫道:“每當我們上數學課時,班上總是很活躍,時時傳出爽朗的笑聲。最有趣的是提問。李老師叫同學回答問題時,嘴角總是微微向上翹,流露出一絲笑意。有的同學答錯了,一見老師的表情,以為自己答得挺不錯,竟很得意,就稀裏糊塗地説起來,惹得大家鬨堂大笑。有的同學答對了,李老師反會問上一句:‘對嗎?’這個同學也就猶豫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李老師就會讓同學們互相討論,最後他才把正確答案告訴我們。這樣,既能讓我們認真思考、活躍思維,又能使我們對所學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這篇作文之所以寫得成功,關鍵是觀察的細緻。

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鞏固在觀察中的收穫,我要求學生認真總結觀察的過程和體會。盤雲珍同學總結道:“我是數學課代表,與李老師接觸得多,我不放過每一次見面的機會,認真觀察他的外貌,我發現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給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問時很有趣。所以上課時,我就仔細觀察他提問時的神態、説話的語氣、語調以及動作上的一些特點。如果我不用心觀察,就無法獲得具體的感受與認識,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徵真切地表現出來。”通過這次作文,同學們都嚐到了觀察的甜頭,作文時再不愁沒有可寫的了。

  會考滿分的記述文作文

草樹茵葱,炎日夏夏,在這蔚藍的晴空下,長成了一株綠色的豆蔻。黑燕隨風,豆蔻迎雨,它們陪着校園內十二三歲的孩子成長。

豆蔻温馨

八寸的畢業照裏,坐着三排笑歪了嘴的孩子,他們十三四歲,是我記憶中最温暖的曾經。

在那豆蔻的懵懂年華里,我們擁有一羣不受名利牽制,不分你我的朋友。他們愛開玩笑,愛吃我吃過的東西,然後整個人搭在我背上罵我傻瓜。最後,在我受傷難過時,伸出一雙能驅走黑暗的手。

在那豆蔻的青澀年華里,我們天真無邪,穿上白蕾裙,偷抹脣蜜,然後在自己暗戀的少年面前晃盪。少年的背後,是一羣可愛的同學,他們露出牙齒,大笑我們的傻樣。

乾乾淨淨,單單純純,能因一雙新襪子刮爛而大哭,能因騎單車摔倒而大笑。不為未來的生計而煩躁,不受生活的折磨。

總是以為吃掉蘋果核頭上就會長蘋果樹,總是以為在屋內撐傘就會長不高,總是以為指着月亮就會被割耳朵……

豆蔻告別

如今,十五六歲的年齡,早已告別了豆蔻年華,已經知道蘋果核在體內的歷程是消化,在屋內撐傘是犯傻,指月亮割耳朵是老人的迷信。未來,夢想是煩燥,生活是折磨。

當年的青澀,暗戀的少年,可愛的朋友,無邪的笑容,已化為塵煙。我們是世界裏的迷茫塵埃,徘徊在高樓大廈間,飄渺不定,隨風起落。

知道自己對那段美好的年華,有千般不捨,卻也只能看着它,越來越離我們遠去。告別了那段把荷葉當做雨傘的年華,告別了那段把長草編成鞋的年華,告別了溪水蜻蜓,告別了稻鄉蟈蟈,告別了那些純真的.夢鄉。

有一天,當我們成家立業,長眠入土時,伴隨我們度過孤獨的,是時光的温暖,記憶的温存。

杜牧曾寫過一首詩,名《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正如他所説,最美好的階段,莫過於豆蔻年華。如今要我忘記年少的風華,大概是我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刻了。

  會考備考作文的選材

1、平淡見新奇,以小見大。王安石遊褒禪山感歎“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寫文章卻可以反其意而用之。從細微平凡事件中挖掘出的深刻,往往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如關於“父愛”是常見的平凡的話題。一學生選取了生活中平凡的事例:“父親在賣完糧食後選擇看病還是幫我交學費,最後他執意不去看病,讓我感動得躲在黑暗的屋裏偷偷落淚。”文章飽蘸感激之情書寫父親,也在書寫對人生的最深切的感受,做到了平淡見新奇,使材料在文章中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

2、舊瓶裝新酒,芳香四溢。有的同學認為只有大事才能顯深刻,這是一種誤解。這也是近幾年升學考試中談生死、胡編不幸家庭特別多的原因之一。在強調寫自己的作文中,進行編造、虛構對不對的問題我們且不談,僅從選材而言,並非寫大事就容易出深刻,寫小事就難出深刻。

如在一篇關於“友誼”的文章中,一位同學寫自己對友誼喪失的愧悔:“我”與好友商議報考同一高中,後由於家庭的壓力,成績好的“我”改報了重點高中而沒有告訴朋友,放榜後,朋友知道受了欺騙,兩人友誼破裂,“我”當時未能做出適當解釋,此後,對友誼喪失的自疚,始終籠罩着“我”。這個題材雖説平常,卻揭示了青少年對純真友誼的追求和美好願望。

3、材料求獨特,別出心裁。真實的材料是寫好情感類文章的基礎。對中學生來説,真情的抒發首先應該建立在敍述自己最熟悉,最瞭解的親人、朋友、老師等身上。但是,寫這一類題材最容易千人一面,平淡無奇。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獨闢蹊徑,從眾多的材料中把獨特的內容寫進自己的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