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計劃

來源:文萃谷 1.31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計劃

六年級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計劃1

一、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P108~109例1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及科學的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四、教學準備:

統計圖、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這是一幅‘98~03年市中國小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你們能根據相關數據製成條形統計圖嗎?

(師出示統計表)

98~03年市中國小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

年份

98

99

00

01

02

03

人數(萬人)

3

4

6

8

8

10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03年市中國小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98~03年市中國小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條形統計圖’。

製作前先讓學生説説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後再製作統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複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相關信息“製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説説發現了哪些信息?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其實統計圖也可以這樣畫(課件演示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大家注意觀察,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請你們比較一下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麼異同?請同學們想一想,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彙報。

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

全班彙報: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概括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併為其取個名字,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觀察折線統計圖。

師:你還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有什麼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展人數的變化情況,並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並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練習十九中第1題和第3題。

2.補充練習。

我國近年沙塵天氣發生情況:2xxxx年--26次2xxxx年--16次

2xxxx年--11次2xxxx年--6次

請根據上面的數據,把下面的折線統計圖補充完整。(事先發給學生空白的統計圖)。

(1)從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預測一下明年沙塵暴天氣發生的情況嗎?並説出你理由。

3.實踐活動。

(1)請你調查自己及身邊不同年齡段的人每分鐘的脈搏跳動次數。

(2)根據收集的數據把折線統計圖補充完整(事先發給學生空白的統計圖)。

(3)根據統計圖説説自己發現了哪些信息?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和感想?

六年級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計劃2

單元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2、收集統計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習的統計圖和統計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各種統計圖的特點。

3、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不確定事件的特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複習如何計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單元重難點分析:

1、在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2、藉助實例,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3、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會求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4、能設計一個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

單元教材分析:

這部分是對學生六年級來學習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總計,分為統計與可能性兩個部分,從“回顧與交流”“鞏固與應用”兩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整理和應用。

1、注重使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根據《標準》的要求,統計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即使是複習,也應將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作為核心目標。要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真正深入到統計觀念和發展的全過程,因此,教材注重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統計活動,使他們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逐步形成統計觀念。如,在“回顧與交流”中,設計了“怎樣向別人介紹我們班級的情況”的問題情境,要想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生收集數據,養成用數據説話的意識。在這個活動中,教材呈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最後教材還提出了一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2、注重體現統計、概率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促進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在組織學生複習的過程中,無論是統計內容還是概率內容,都應重視現實情境,使學生理解統計與概率的實際意義;着重於對日常生活中問題的探索,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説説收集數據的方法”“小芳零花錢支出情況統計圖”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對統計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整理。對於概率方面的內容也是如此,教材創設了“摸球”“轉盤”等一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操作、討論和交流,對概率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教材還注重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應用已經梳理的內容,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以上的內容的瞭解和課程標準和評價標準的'把握,我製作了這部分的知識網絡圖。

單式統計表

統計表複式統計表

統計單式

條形統計圖:表示數量的多少複式

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單式

複式

扇形統計圖:表示各部分與總數,部分與部分

統計與概率之間的數量關係

用直觀的數據呈現

可能性用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用文字的形式呈現

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設計活動方案

課時安排:5課時

統計(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現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在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班要和希望國小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你準備怎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情況呢?

(1)列出幾個你想調查的問題,全班交流後,選擇3個問題開展調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數據?與同伴交流收集數據的方法。

(3)實際開展調查,把數據記錄下來,並進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數據,,你能夠得到到哪些信息?

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導:

第一,調查問題的提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調查他們在以下比較感興趣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沒有采納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

第二,組織討論需要收集那些數據以及收集數據的方法。

第三,組織小組有效的開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活動。統計活動往往需要小組合作進行,教師應引導學生討論小組如何分工、如何實施調查和記錄數據、如何整理數據等。

第四,組織學生對數據進行比較充分的討論。

第五,引導學生回顧統計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統計活動中我們一般經歷“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做出決策”的過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應用統計的例子,並説説這些例子中的數據報告訴人們哪些信息?

例如,調查我們班級近視情況,這個統計活動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統計觀念,也可以引導學生探討近視的原因,改善不良習慣。

也可以選擇班級同學的身高、體重、姓氏、喜歡的顏色等開展統計調查。

重點應該讓學生體會本次統計數據給我們帶來的信息,從而引導我們做出相應的決策。

三、教師空間(針對班級情況適當補充)

六年級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計劃3

一、教材簡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單式和複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複式)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幫助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根據折線的起伏變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難點:

會看折線統計圖,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並進行回答。

關鍵:

合理運用遷移規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為學生提供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進一步體會統計的現實意義,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繫。

四、教學建議:

1.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學生已經掌握了初步的統計知識,會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描述、分析,教學時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2.進一步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

統計與生活是緊密聯繫的,折線統計圖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其特點,讓學生感悟體會這一特點,並從中引發思考,認識折線統計圖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學會根據數據的變化正確地進行預測。

3.把握好教學要求。

與前面的教學要求一樣,我們不要求學生會繪製完整的折線統計圖,只要能根據數據把統計圖補充完整並描述、分析數據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嘗試繪製,但並不對此作統一要求。

五、課時安排:

統計4課時

六年級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計劃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108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重複現象在生活中的運用,以及解決重複問題的解決策略,理解集合圈的集合思想。

2、使學生學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圖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體驗數學的圖形美、簡潔美,增強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集合圈的集合思想,會用集合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成數學問題.

先請兩生兩把椅子玩搶椅子的遊戲,發現椅子數和人數一樣遊戲無法玩?

再通過加四人選一人的猜拳遊戲留下一個人的遊戲。

學生猜拳,搶椅子.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質疑

3位同學搶椅子,4位同學參加了猜拳遊戲,請這7位同學站起來.

怎麼是6個人呢?少了一個人,那位同學哪去啦?

學生解釋,師故作糊塗狀,引導多人解釋,辯析.

1、站圈

師出示呼拉圈.請參加搶椅子的同學站到這裏來,參加猜拳遊戲的站到另一個圈中.發現一個圈中少了一個人,怎麼辦呢?

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

等兩個呼拉圈交叉後,再請學生解釋,明確認識.

2、畫圖

讓學生將呼拉圈抬起來,給大家看.這兩個圈怎麼樣了?左邊這個圈表示的是什麼?右邊呢?中間這部分表示什麼?

將它畫在黑板上.

生活中的呼拉圈變成了數學圈.認識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3、貼名,理解圖

請剛才參加搶椅子的同學將他們的名字貼到相應的位置,參加猜拳遊戲的同學也貼.預計會出現兩種情況:

A貼對了.指名解釋.

B貼了兩張.怎麼樣表示才對呢?引導學生理解“重疊”.

4、理算法

參加這兩項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怎麼用算式表示呢?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列式,並理解其含義.

由此引出課題.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出示教師課前調查的兩幅圖,引導學生理解圖的含義,區別重疊與不重疊兩種情況.(喜歡吃肉與喜歡吃菜的同學名單,分別放在兩個集合圈中)

2、解決動動物園裏的數學問題你選擇哪幅圖?為什麼?進一步理解重疊現象.

3、文具店裏的數學問題.(看書做)

4、運動會上的數學問題我們班參加跳繩比賽的有8人,參加跑步比賽的有6人,參加這兩項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麼想的?

師展示動態集合圖,滲透動與不動的觀點,拓展學生的思維.

四、評價小結.

評價學生表現情況,簡單小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