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書心得14篇

來源:文萃谷 2.01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14篇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1

世間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人類漫長的苦難歷程中,無數靈魂墮落了,丟失在無邊的黑暗海洋中,而最為悲慘的是那裏沒有援救。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無善惡之分,生命原本為愛而生。

《悲慘世界》中,冉阿讓原本是一個誠實的安分守己的勞動工人,一直幫助貧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忍飢挨餓,不惜偷取麪包維持他們的生存。此舉雖不正確,但卻足以證明他足夠善良,他的生命本應閃耀善良的光輝。世人皆善,奈何生命卑微,很多人無以為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試想,假使我們正遭受着飢餓的,生命垂危,我們能以微弱的良知和廉恥心去對抗人類與生俱來的強大的求生本能嗎?無温飽,何以知廉恥?

人類之所以渺小,就在於無法穿越或者説是很難穿越苦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侷限。很多時候,我們做錯事甚至做壞事,並不是我們情願的,一定是受外界逼迫,不得不為,而一旦這種受逼迫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和拯救,成為習慣,靈魂一再墮落,便造就了所謂的壞人。

雨果在《悲慘世界》的序中指出: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是貧窮逼迫冉阿讓去偷去麪包以救濟飢餓的外甥,最終被判處苦役。刑滿釋放後,又因持黃色身份而受到歧視,無法生存,所有這一切導致冉阿讓開始盲目地對社會進行報復。是背叛和歧視殘害着蘇婷,自己的靈肉以維持私生女兒的`生存。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而造成其苦難的根源無疑便是社會,是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以及無人救贖的社會現狀。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2

我手捧着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津津有味地看着: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為生活貧因,偷了一塊麪包,被抓住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刑期。出獄後,冉阿讓受教主的感化立志從善,他對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對自己幫助過的人毫無所求,對犯了錯誤的人寬宏大量。終於他當上了事長。然而,歷盡種。種曲折又被抓進監獄……

當我讀到這裏時,我讀不下去了,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深深地被感動了。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冉阿讓也不例外,為什麼,人們就不能像米里哀教主一樣有一顆寬容的心,原諒他的過去呢?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是人生必經之路,我們不應該將目光侷限於犯錯誤的人身上,應該把目光放遠一點,把心放寬一點。

這時,我不禁聯想到自己。記得那次去小姨家,我看到了小姨家的電視機上擺放着兩隻閃着銀光的水晶天鵝擺設,覺得非常有趣,便伸手從電視機上取下來。“嘭……”水晶擺設竟然讓我打碎了,當時因為沒人在家,我以為這樣就可以瞞天過海了,可是,這件事卻被媽媽知道了,他拉着我,非要我和小姨道歉,媽媽把我拉到小姨跟前,要讓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小姨:“我…我…,小姨,對不起!”我低着頭,不敢望小姨。“怎麼啦?”小姨摸了摸我的頭問,這時,我已經落淚了,眼淚不由地流下來。小姨知道了這件事後,並沒有罵我,還表揚了我勇於承認錯誤是個好孩子……我又再次落淚了,我被小姨的那顆寬容的心所感動了。

感動是什麼?感動是心靈深處湧起並波動全身每一條神經的震顫,是心絃在真善美的彈撥下奏出的美妙音樂,是平靜的情感之湖投進一粒石子泛起的陣陣漣漪,是心與心的感應,是絢麗多彩的人性之光。我不正是被冉阿讓,米里哀教主、小姨這些人物所感動嗎?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地完善自己,為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和

這個悲慘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但是,本性並不壞的冉阿讓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3

看過電影《悲慘世界》之後,我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靜,很多的感想湧上心頭。

還記得最早在大銀幕上看到休叔當然是因為他的金剛狼,後來看到在致命魔術中看到他的表現也驚歎大長腿的出眾的演技。單從人物刻畫方面來説,休叔很好地演繹了一個從掙扎到新生,從揹負責任到最後成為革命一部分的。

而由於電影因為不受舞台佈景的侷限,人物的情緒在各處自然場景中得以放大,於是相比音樂劇僅靠聲音傳達情感,電影版的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人物內心世界。比如逃出監獄後在山間面對陽光時那種獲得新生卻又前途渺茫的感覺,後來走投無路紅着雙眼怒斥着這個可悲的不能接受他的世界,再後來面對要重新逮捕他時的悲憤,到最後臨死前看着Cosette笑,然後對天上的`説我完成了責任的那種交待了一生的解脱幸福感……表現空間一旦被擴展,那麼呈現出的人物完整性是任何一版音樂劇都無法表現的。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4

大家都知道世界著名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的之一便是這一本《悲慘世界》。週末,我開始閲讀起這本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為四次越獄增加到十九年。當他一無所有的走上社會卻發現自己衣食無着時,一位主教感化了他,讓他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終於當上了市長,一名大富翁,樂善好施,做了許多善事。還曾為了不嫁禍於人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他舍已救人,在槍林彈雨中救助了他的“女婿”,最後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想想我們的生活,和這些人比起來,算是多麼的美好啊!我們曾因為想得到卻得不到而哭泣,也曾會因為想做什麼卻不能做而難過,但看看這本書中的冉阿讓、芳汀、“百靈鳥”珂賽特……我們曾受過的所謂的“傷”都算得上什麼?現在有許多人,包括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總是會覺得什麼都該是自己的,不應該受到委屈,所有人都應該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辦,都不曾站在別人的立場想過,但這樣的我們長大後,改怎樣去融入社會呢?所以,請大家從小做起,試着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度,積極地面對一切挫折,不要畏懼。同時,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並懂得感恩,感恩這個世界、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感恩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愛我們的人。

我只想説,人是不分貴賤的,要保持一顆真、善、美的心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5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僅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在無情的資本主義世界,冉阿讓因為一塊麪包飽受19年的艱難牢獄之災。最終等來重見天日的那一天,卻因為那一紙黃色的自由狀處處遭人歧視,無形的枷鎖讓他寸步難行。好心的主教收留了被社會遺棄的他,並給了他改過自新的`力量。在那世態炎涼的時代,主教的行為,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冉阿讓灰濛濛的世界,為他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即使是在如此黑暗的日子裏,我們也應當相信會有陽光。

主教的感化讓冉阿讓猶獲新生。他撕毀了假釋令,開始新的人生。他一化名開辦了工廠,擺脱了貧窮,甚至走上了政治舞台,從一名逃犯變成了受人敬仰的政治家慈善家。然而,有一個人卻一向沒有忘記他,那就是警長沙威,他作為黑暗時代的政治工具秉承着自我的正義,從未停止追尋冉阿讓的下落。為了不是無辜之人受到牽連,冉阿讓主動承認了自我的正式身份。但為了履行對一位母親的承諾,他再次出逃。帶着受到養父母虐待的珂賽特,他又一次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隨着革命的帷幕逐漸拉開,城市中硝煙瀰漫。不死心的沙威一路尾隨,而當年乖巧懂事的小女孩也長大了。感情的魔法讓她開始對冉阿讓心生嫌隙,冉阿讓也曾企圖阻止珂賽特與共和派青年交往。但在重要時刻,冉阿讓卻孤身一人前去救援。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冉阿讓救了被抓住的沙威並放走了他。自認為公正,代表正義的沙威在親歷這一切後,羞愧跳河而死。冉阿讓又救了女兒的心愛之人,併成全了這對有情人,選擇獨居到老。當珂賽特夫婦得知原先是冉阿讓救了他們後,趕到冉阿讓的宅子,而此時的冉阿讓已蒼老。他將自我此生的經歷一一道來,最終離開人世。

悲慘的世界,卻因為一羣始終相信期望的人發生了改變。一昧的抱怨只會讓事情更糟,僅有相信自我,以己之力開創更完美的未來,才是正確地出路。腳踏荊棘,我們無所畏懼,放眼未來,我們昂首前進!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6

現在的世界有一種人,一種名為善良的人。這種人是存在的,只不過很少,更不用説那種在自己處於困境還想着幫助別人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

在《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身為一個囚犯,從某一種角度來説他不算是一個好人,更不用説是一個善良的人了。他剛從牢裏出來那會兒,還想從好心收留他的主教那裏偷走東西。但幸運的是,他的良知還沒有完全消失,憑着主教的真心付出以及對他所説的話。他變成了一個好人,他在有了錢之後積極救助窮人,就算是這樣,還是有人看不慣他,執意要置他於死地。但他依舊記得自己對別人的承諾,儘自己權利救出了芳汀的女兒,甚至於在自己逃難過程中一直竭盡全力的照顧她,把她當成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照顧。

就是這樣一個被命運不斷折磨,可以説是被上天拋棄的一個人。但就算是這樣的一個人也在儘自己的全力幫助別人,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命運,抱怨上天對自己的不公平。他在努力改變自己,但上帝總是喜歡不停的.開玩笑,一次又一次的將他陷入險境。可這樣的險境被他一次又一次的破,他依舊在努力。

説到這裏,就可以看看自己現在所處的這個社會,認真的看看自己。現在自己又有什麼理由不停地抱怨生活,現在想想自己也是太愚蠢了,做不到一個善良的人,反而做了一個怨天尤人的人,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不止要停止自己的這種不應該有的行為,更應該學着冉阿讓一樣,就算自己處在怎麼悲慘的世界裏,隨時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學着用自己的行為去拯救自己,用幫助別人的這種方法去救贖自己,讓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

我們可能做不到像冉阿讓那樣幫助別人,也不用像冉阿讓那樣用盡一切方法去救贖自己。

但有一點,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那就是做一個善良的人。表達善良可以有很多方法,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是在幫助別人。我認為內心上的善良,也是一種善良。不要總是想着別人虧欠了自己多少,首先從態度上改正自己,試着去想想自己在哪些地方做的還不夠,讓別人認為自己不夠善良。儘量讓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這才是讓自己變得善良的最好方法,也是保持善良的最好辦法。

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是一個善良的人,這樣的冉阿讓所處的那個悲慘世界將不復存在。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7

我手捧着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津津有味地看着:失業工人冉阿讓因為生活貧因,偷了一塊麪包,被抓住監獄,他因多次逃獄,延長刑期。出獄後,冉阿讓受教主的感化立志從善,他對許許多多的人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對自我幫忙過的人毫無所求,對犯了錯誤的.人寬宏很多。最終他當上了事長。然而,歷盡種.種曲折又被抓進監獄……

當我讀到那裏時,我讀不下去了,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深深地被感動了。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話:“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冉阿讓也不例外,為什麼,人們就不能像米里哀教主一樣有一顆寬容的心,原諒他的過去呢?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犯錯誤是人生必經之路,我們不應當將目光侷限於犯錯誤的人身上,應當把目光放遠一點,把心放寬一點。。

這時,我不禁聯想到自我,記得那次去小姨家,我看到了小姨家的電視機上擺放着兩隻閃着銀光的水晶天鵝擺設,覺得十分趣味,便伸手從電視機上取下來。

“嘭……”水晶擺設竟然讓我打碎了,當時因為沒人在家,我以為這樣就能夠瞞天過海了,可是,這件事卻被媽媽明白了,他拉着我,非要我和小姨道歉,媽媽把我拉到小姨跟前,要讓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告訴小姨:“我…我…,小姨,對不起!”我低着頭,不敢望小姨。“怎樣啦?”小姨摸了摸我的頭問,這時,我已經落淚了,眼淚不由地流下來。小姨明白了這件事後,並沒有罵我,還表揚了我勇於承認錯誤是個好孩子……我又再次落淚了,我被小姨的那顆寬容的心所感動了。

感動是什麼?感動是心靈深處湧起並波動全身每一條神經的震顫,是心絃在真善美的彈撥下奏出的美妙音樂,是平靜的情感之湖投進一粒石子泛起的陣陣漣漪,是心與心的感應,是絢麗多彩的人性之光。我不正是被冉阿讓,米里哀教主、小姨這些人物所感動嗎?

“在種.種艱辛和逆境中,他不斷地完善自我,為貧窮和值得同情的人們獻出了自我的人生”。

這就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和這個悲慘而又黑暗的世界告別了。可是,本性並不壞的冉阿讓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8

今天,我讀了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裏面,你一定想不到,我同情的是一個苦役犯——冉阿讓,而我最恨的就是一個利用騙術來騙錢的.一對商人夫婦——容德雷和容德雷夫人。

我同情冉阿讓,並不是為他的處境,而是被他那中越獄之後而想重新改過自身的精神所打動。每一次,他都滿連灰塵,上衣破爛不堪,褲子上還有個大洞的身影出現在故事裏,他每一次都是滿臉灰塵的出現在故事了,有一次他為了早個睡覺的地方竟

和一隻狗爭起窩來。後來,他用他那智慧的頭腦把一個落後的城市給建設起來,眾人都選舉他當市長

我討厭容德雷夫婦,因為他們不惜任何手段來騙取別人的錢財。

冉阿讓最後死的很完美,彷彿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業,而德雷夫婦卻落魄成了乞丐。

真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啊~!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9

悲慘世界是19世紀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長篇小説,故事講述了酷刑犯冉阿讓跌宕起伏的一生。

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名誠實的工人,他幫忙姐姐撫養7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年的冬天,冉阿讓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捱餓,他偷了一塊麪包,卻所以被判五年的有期徒刑,服刑期間因受不了牢獄裏面的生活,他逃跑四次無果反而使得刑期從五年被加至十九年。

假釋出獄之後的一個晚上,冉阿讓來到了米利埃主教家門前,仁慈的主教和他一齊進餐並收留他過夜,在那個夜裏,冉阿讓卻偷了主教家裏的銀器,被主教發現之後還將其打傷,冉阿讓攜帶銀器在逃跑的途中被巡邏的警察發現並且逮捕至主教門前,在這個關鍵時刻,主教米利埃卻和警察説冉阿讓身上的銀器是他饋贈給他的,並且當着警察的面,他將自我家裏的銀燭台也一併取出贈送給了冉阿讓,就這樣冉阿讓被釋放了,主教的善良寬厚與仁慈給了冉阿讓新生的勇氣,那一個晚上,冉阿讓的靈魂因為一袋銀器得到了救贖。

從那以後,冉阿讓更名換姓為馬德蘭,並開始了新的生活。經過十年兢兢業業的努力冉阿讓成功地蜕變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開辦了工廠,並樂善好施,興辦福利,救助孤寡等等義舉得到了市民們的愛戴與尊敬,還當上了市長。

也是在興辦工廠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名叫芳汀的女工,這位女工貌美,卻因年輕時候的無知與天真,真心地錯愛上了一位大學生並失身懷孕還產下一女柯賽特,這位大學生薄情寡義,不久便離開了芳汀,芳汀為了養活女兒,將其寄養在一户貪婪的'人家:泰納迪埃的家裏,芳汀自我外出打工並每月寄生活費給女兒。

在馬德蘭的工廠工作的芳汀卻因美貌遭人嫉妒而被舉報她養有一私生女,馬德蘭知曉此事之後因尊重當地風俗給了女工芳汀50法郎並讓她離開,從此芳汀開始了她悲慘的生活,芳汀被解僱之後再也無人僱傭她,失去經濟來源的芳汀變賣頭髮和牙齒,最終窮途末路之下淪為了娼妓,保受社會歧視的芳汀去街上攬客,卻遭到惡少無情的戲弄,將雪團硬生生塞進芳汀內衣裏,芳汀奮起反抗,卻遭到了冷麪警官沙威的逮捕,馬德蘭得知此事後出面干涉卻被警官認出他就是當年偷東西的罪犯冉阿讓,罪人永遠是罪人這種觀念在沙威腦子裏根深蒂固,他寫信告發,卻沒得到理睬。馬德蘭將芳汀救出之後明白她的真實遭遇,感到十分的內疚與自責,並起心要照顧好芳汀母女,在芳汀病入膏肓之後又一燒心事件接踵而來。

當地一個叫尚馬蒂厄的老頭被當成冉·阿讓正在理解審判,冉阿讓再次陷入糾結之後,如果他去自首,則又將陷入牢獄之災,無法繼續照顧芳汀母女,而如果任之由之,那個無辜的老頭將代他受牢獄之災,身為市長的馬德蘭良知在左,最終還是走上了法庭,勇敢的站出來並承認自我就是當年那個冉阿讓,從此便又走上了被通緝的道路。讀到那裏,忍不住掩面沉思。

應對沙威警官的窮追不捨,冉阿讓在救出柯賽特之後帶着這個小女孩在修道院裏度過了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並將其撫養成人,不久後法國大革命爆發,而與柯賽特相戀的馬裏尤斯卻要去巴黎參加起義,冉阿讓為了成全二人,親赴戰場尋找馬裏尤斯,卻恰好碰見起義軍將要處決被俘的沙威。冉阿讓最終以德報怨,放走了沙威。而沙威也受到了感化,相信犯過錯的人真的會幡然醒悟,重新做人,最終革命失敗,冉阿讓冒險救出受傷的馬裏尤斯,在成全他與珂賽特的婚事後離世。

故事講到那裏便結束了,讀這個故事始終讓我的心揪着,再讓我如釋重負,在這本書裏,在某一個主角里,你總能看見自我的影子,主人公冉阿讓見識了金錢的醜陋,人性的貪婪與冷酷,但他始終堅持用當年主教的善良去温暖身邊的所有人,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侷限性與悲慘性,但冉阿讓讓我在他的世界裏看見了温暖,細膩與真實,他始終堅持着努力着去以德報怨,用自我的力量温暖這個世界。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但我選擇相信,人性本善。期望我們每個人都有本事,繼續以秋衣扎進秋褲裏,秋褲扎進襪子裏那般的温暖人心。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10

世間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人類漫長的苦難歷程中,無數靈魂墮落了,丟失在無邊的黑暗海洋中,而最為悲慘的是那裏沒有援救。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無善惡之分,生命原本為愛而生。

《悲慘世界》中,冉·阿讓原本是一個誠實的安分守己的勞動工人,一直幫助貧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忍飢挨餓,不惜偷取麪包維持他們的生存。此舉雖不正確,但卻足以證明他足夠善良,他的生命本應閃耀善良的光輝。世人皆善,奈何生命卑微,很多人無以為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試想,假使我們正遭受着飢餓的迫害,生命垂危,我們能以微弱的良知和廉恥心去對抗人類與生俱來的強大的求生本能嗎?無温飽,何以知廉恥?

人類之所以渺小,就在於無法穿越或者説是很難穿越苦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侷限。很多時候,我們做錯事甚至做壞事,並不是我們情願的,一定是受外界逼迫,不得不為,而一旦這種受逼迫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和拯救,成為習慣,靈魂一再墮落,便造就了所謂的壞人。

雨果在《悲慘世界》的序中指出:“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是貧窮逼

迫冉·阿讓去偷去麪包以救濟飢餓的外甥,最終被判處19年苦役。刑滿釋放後,又因持黃色身份而受到歧視,無法生存,所有這一切導致冉·阿讓開始盲目地對社會進行報復。是背叛和歧視殘害着蘇婷,出賣自己的靈肉以維持私生女兒的生存。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而造成其苦難的根源無疑便是社會,是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以及無人救贖的社會現狀。

《悲慘世界》之所以厚重,之所以偉大,根本在於他深刻揭示並諷刺的正是這種悲慘的社會現狀所導致的.人性的扭曲。如若《悲慘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冉·阿讓在承受社會各方面帶給他的壓迫後,仍無一絲一毫怨恨,一心向善,難免會讓我們覺得主人公不食人間煙火,無血無肉,無愛憎,是一個聖人而不是凡人,多少會有些不真實。

人終究是人,我們甚至無法保證自己在苦難中仍然保持善良的姿態,何以強求他人沒有仇恨、幽怨,一心向善,守護住他們自己的靈魂?我們能做的就是原諒和救贖,救贖苦難的靈魂。

冉·阿讓在刑滿釋放,尋找安身之處而被幾乎所有人拒之門外後,推開了當地受人尊敬的主教大人米利埃的家門,好心的主教收留他過夜,在他偷走主教大人的銀器並被逮捕後,主教仍替他辯解,最終倖免被捕。此時,冉·阿讓善良的本性已經被喚醒,他自己也相信,他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他的心已經完全改變了。只是19年的監獄生活早已把他對社會法律的仇恨轉化為對

整個社會的仇恨,包括對一切善良,無辜,公正的抗拒和仇恨,他還無法接受這種與他所下決心完全相反的良心的覺醒。而在搶了小瑞爾威的四十個蘇後,內心的矛盾終於爆發,他看到自己以往的醜陋並勇敢接受自己靈魂上的覺醒。

至此以後,冉·阿讓洗心革面,在神父的啟示下,改名換姓,當上了市長,樂善好施,仁愛寬厚,興辦福利,收養了蘇汀可憐的女兒珂賽特,感化了冷酷頑固的警探賈維,拯救了珂賽特的情人革命青年馬呂斯,最終帶着贖罪的愛離開人世。

正是原諒和救贖,給了苦難中的人們光明和希望,甚至支撐起一個個柔弱的善良的靈魂,而一旦這些靈魂從苦難的污穢中超脱出來,微弱的救贖的光芒就會再亮一些,照耀到更多黑暗的不為人知的角落。

但願苦難中,救贖都在。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11

在我真正開始閲讀這本書之前,我深入細緻地瞭解了本書的作者,法國著名作家,世界級文學巨匠——雨果。在閲讀之前,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併發自內心的認為,這必是一本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在感悟這本小説之前,深入細緻地瞭解一下它背後的故事。

《悲慘世界》是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在法國小説乃至世界小説創作史上的又一座豐碑,而且可以説是更加巍然聳立的豐碑。雨果作為世界傑出小説家的聲譽從此穩固確立了。説它較之《巴黎聖母院》更為重要,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巴黎聖母院》以中世紀末期為故事背景,通過曲折的手法反映當時的法國社會,而《悲慘世界》則直接描繪了十九世紀初期,即復辟王朝時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國社會,因此更具有現實感。《悲慘世界》寫作時間很長,畢竟是雨果嘔心瀝血之作!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雨果便對社會問題產生濃厚興趣。他為死刑所困擾,參觀了一些監獄和苦役場:一八二七年參觀了比塞特爾的監獄,一八三四年參觀了佈列斯特的苦役監,一八三九年參觀了土倫的躉船。而他創作這部小説的直接動機來自於這樣一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比埃爾·莫得窮苦農民,因飢餓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5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找活幹又處處碰壁。到了1828年,他又着手收集有關米奧里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這樣,他就掌握了這部小説的原始素材,開始醖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到一位聖徒式的主教的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到了1832年,這部小説的構思已相當明確,然而,作者還遲遲未動,繼續收集素材,在此基礎上還發表了幾部小説,目睹了大量的社會現實。到了1845年11月17日,雨果才開始創作,直到1862年,這部鉅著終於問世。而從小説的構思到出版,期間延宕三十餘年。在這三十年間,物是人非,發生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他從一位文壇領袖、一名政壇顯赫變成了一名一文不名的流亡者,生活與社會地位的鉅變使這位文學巨匠以一種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反思一切,重新審視這個社會,洗禮自己的思想與靈魂。

正是經過了如此多的艱苦與磨難的洗禮,收集了大量的社會現實資料以後,雨果才寫出了《悲慘世界》這部人類歷史上永恆的瑰寶,而這寫作的過程與經歷本身就是一部悲慘史,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好的文學作品總是取自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

討論了令人感動的寫作經歷與背景之後,讓我們領略一下這高於生活的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感悟與思考吧。

《悲慘世界》一書中,雨果用其卓越的藝術手法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鋭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由於被逼無奈為其外甥偷了一塊麪包,殘酷的社會與法律判處他苦役十九年。出獄後,他處處碰壁,沒有一個人感收留他,哪怕是個吃飯的地反也沒有,他已經徹底地被這個社會所拋棄。當他如此無助的時候,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放棄了邪惡的念頭,樹立起了重新做人的信心。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於他的仁慈與善良,又成為馬德蘭市的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污後,受到了眾人的嘲弄,她的女兒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後還是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

作者以冉阿讓坎坷不凡的一生作為線索,為讀者揭露了當時社會大量的現實,我使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感悟一:

當時的冉阿讓,這麼一位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既然會為了給自己的外甥填飽肚子而去偷竊一塊麪包,難道社會連一個小孩也養不活嗎?難道這麼一位年輕人連養活自己和一個小孩的機會都沒有嗎?難道這就是當時所有窮人要面對的現實嗎?可想而知,當時的法國社會窮苦潦倒到了什麼程度,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腐敗到了什麼程度。再者當冉阿讓被捕後,居然被判了19年的苦役,這樣的量刑不是太重了嗎?而且他的動機是情有可源,難道不該從輕發落嗎?這個社會的同情心在哪裏?它司法制度的合理性在哪裏?這難道不是對當時社會最強有力的控訴嗎?

感悟二:

當冉阿讓刑滿出獄以後,這個社會對他的態度令人不可思議,似乎這樣的人就沒有生存的這個社會上的權利了,飯館容不下他,百姓害怕他。這樣的待遇使他沮喪痛苦到了極點,他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想要報復這個社會,他不該受到這樣的待遇。在這樣的時刻,我想可能只有上帝能夠拯救他了。在與一位唯一可以接納他的主教接觸後,他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那個已經被仇恨所包裹的自我,那個當初願意為一個小生命而去偷竊的自我。這讓我想到了中國儒家學派的大師,孟子説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是這個社會的醜惡現實使我們自己丑化了,我們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感悟三:

冉阿讓在受到主教的感化以後,他便隱姓埋名並轉型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打算以德報怨,儘量地用自己賺來的錢去幫助那些窮人,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正是由於這種高尚的德操,他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愛戴並極力地推薦他當市長,這樣一位勤政愛民的馬德蘭市長出現了。本來當個小商人也就相安無事了,可偏偏又當上了市長,成為了當地真正的風雲人物,這就惹來了很多人的注意。好景不長啊,一位名叫沙威的警探發現了他的密碼,認出了馬德蘭市長正是當年的苦役犯冉阿讓,於是乎他們兩個人之間的較量就從此拉開了序幕。一個無怨無悔依舊老老實實地為社會出錢出力,一個死死地認定這樣的一個苦役犯不可能痛改前非,他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兩個人之間就上演了一出出貓捉老鼠的遊戲。沙威警探絕對是一位盡心盡職的好警察,可他受這個醜惡社會的薰陶太久了,變成了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工具,他們養的劊子手,他只對這個社會普遍價值觀服務,似乎怎麼也容不下一位洗心革面的苦役犯。雖然在後來的較量當中他也看到了冉阿讓那令人敬畏的表現,但他始終還是很難相信,因為他見過太多的這種人了,沒有一個會真正變成好人的,他似乎就不覺得這裏會有一個意外。我覺得在某種意義上來説,沙威警探的錯誤判斷是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以及社會制度的侷限。我們不能過多的要求他,要知道他也是社會的犧牲品啊,從他最後的結局中我們就能看出。

感悟四:

晚年的冉阿讓似乎有過那麼一段幸福的時光,他與自己收養的小女孩珂賽特度過了一段相依為命的日子。但是老天似乎還是不太眷顧這位“滿身是傷”的老人,他還是被認識的人發現了,因此他也差點就葬送了女兒的幸福。在這種抉擇的時刻,他再一次選擇犧牲自己,在心愛的女兒和女兒的幸福之間他選擇了後者,他寧願一個人孤獨終老。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內心還是深深地愛着自己的女兒,為自己對社會所奉獻的愛無怨無悔……

他這種在愛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真的很令人感動,有人説愛是自私的,而我説愛應該是無私的。他活着,儘管命運離奇多磨難;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閤眼。生來死去,是人生自然地規律;晝去夜來,也同樣是這樣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醜惡社會對人性的摧殘,也看到了“愛”對於社會的重要性。我很幸運能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家庭裏,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當然我們的社會也還存在着很多問題,比如公平的問題、貧富差距的問題、道德文化缺失的問題,但我相信只要全社會的成員齊聲為這個社會的進步發展吶喊助威,並給出自己實際的貢獻,那麼更美好的共產主義就離我們不遠了。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12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這寧靜的黑暗裏,冉阿讓結束了一生的痛苦與磨難,滿載欣慰與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緩緩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的心似乎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讓永遠的走了,卻留下了他光輝聖潔的靈魂,回想起他一生走過的坎坷艱苦,不得不讚歎那是一部傳奇——為偷一塊麪包,他服役9年,當他終於獲得了自由,卻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受,走投無路的他,遇上了好心的教主,冉阿讓的一生由此而改變。幾年後的冉阿讓發跡成了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忘教主的仁慈和善良,常常對窮苦的人施以援手,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然而命運卻讓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帽子,但是命運嘲弄了他,他不顧再次戴上越獄的罪名,逃了出來,為的就是為了完成芳汀的遺願,從德納第手中救出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小珂賽特……在法國革命的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救了珂賽特的情人馬呂斯,在女兒有了歸宿後,帶着贖罪的愛與欣慰長眠。

什麼是人性的美麗?善良的主教告訴了我們“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冉阿讓從一個心存歹念的囚犯變成一個充滿愛心的慈善家,就是主教的對於萬物的博愛之心感召了冉阿讓心底的那份仁慈,冉阿讓做了一生的逃犯卻做了一生的善事,是主教的那份寬容與言傳身教,支撐着他勇敢向前,是主教用愛制“惡”造就了冉阿讓這一為大靈魂。他的身上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茫。

世態炎涼,人們或許變得醜陋貪婪,也許亂世出英雄,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領袖,風度翩翩,在策動的起事中壯烈身亡。不管怎樣這世上還是有正義存在。為正義而亡,也算死得其所。我覺得主教也是一個人道主義形象,把冉阿讓引入正途,讓人深刻體會到仁愛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這也是小説一大亮點所在。

小説以冉阿讓為線索,反應了法國大革命前不同階級的人民的不同命運,而芳汀和珂賽特的'悲慘遭遇,揭示了窮苦人民的悲劇,讓人心痛不已。作為一個母親,芳汀每天不辭辛勞的工作,僅僅想讓女兒過上幸福的生活。迫於壓力,他不得已將心愛的女兒託付給德納第,但是德納第卻只把珂賽特當做騙取錢財的工具,珂賽特在德納第家度過了苦難的童年生活,而芳汀卻沒能見到女兒最後一眼。但是正是這樣一段故事,告訴了我們,苦難只是暫時的,要相信光明終能夠驅散黑暗。同時,也讓人們看到母性的光輝是任何時代都泯滅不了的印記。

雖然《悲慘世界》已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但它並未被這個時代所遺棄,它永遠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芒。我們這個世界,何嘗沒有像芳汀一樣窮苦的人民?何嘗沒有像德納第一樣唯利是圖的小人?何嘗沒有像教主一樣博愛的人?何嘗沒有像馬呂斯一樣為愛痴狂的人?也何嘗沒有像冉阿讓一樣改過從善,成就一翻偉業的人呢?公平、自由、幸福是每個時代的追求與信仰。

世界上還是有光明的,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自己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温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就像雨果一樣,雖然他已經去世了,但是也留下很多東西。

雨果走了,卻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光明與自由,仁愛與善良,他的思想將成為一代又一代的理想與追求。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13

悲慘世界這部歷史名著,圍繞着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讓,通過他的不平凡的身世經歷和可歌可泣的道德精神,展現了十八、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下層的苦難—冉阿讓為了使姐姐和她的孩子免於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處十九年徒刑。

冉阿讓出獄後,帶着對社會的報復情緒,偷了幫助他的卞福汝主教大人的'兩個銀燭台和搶了一個窮小孩的一枚錢幣。而卞福汝主教面對再次犯錯的冉阿讓,沒有把他投進監獄,而是寬恕了他,並再次幫助他,冉阿讓產生了深深的內疚,這種內疚使他醒悟,並昇華成更深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展的起點。

冉阿讓是善良的,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況。第一次救人是在苦役場,冒着被加重刑罰的危險,砸爛腳鐐去救被大石頭壓住的同伴;第二次是當了市長後,仍然不顧市長的身份,隻身去救一個被馬車壓住的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幫助人的事情,都是在不同的境況下去做出的看似普通的壯舉。

他又是偉大的,在資本主義現實的壓迫下,不得不改名換姓,從事生產經營,擁有鉅額財富,進而成為一個地方長官,當上了市長,但當他知曉一個和他長相非常相似的人被當成冉阿讓而要被懲罰的時候,不顧個人面對的危險,挺身而出,用於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使一個無辜的人免於受到舊制度的迫害。

冉阿讓憑着自己過人的體力、毅力和智慧,與命運抗爭,幫助處境悲慘的芳汀及她的女兒珂賽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資產階級社會機器代表的沙威。

儘管有冉阿讓為代表的勞苦大眾與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相鬥爭與奮鬥,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勞苦大眾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生活困苦的悲慘命運。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 篇14

前幾天看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書中的主角冉阿讓,終於變成了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這本書讓我感到非常震驚。

悲慘世界寫道,苦役犯冉阿讓被莫里哀神父救下,成了一個非常善良誠實的富翁,當上了市長。他當市長時,為了防止查馬迪受委屈,不惜上法庭承認自己是苦役犯冉阿讓,再次被關進監獄。然後冉阿讓逃走了,他收養了可憐的珂賽特來代替芳汀。後來,他和珂賽特不得不躲在尼姑庵裏,以躲避偵探沙威的追捕。珂賽特在尼姑庵裏上寄宿學校,他們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後,冉阿讓給了珂賽特60萬法郎。這是他以前賺的所有錢,但他只留了500法郎過日子。珂賽特結婚那天,冉阿讓告訴珂賽特的男朋友馬呂斯,他曾是一個囚犯。馬呂斯很吃驚,但不知所措。後來,馬呂斯得知冉阿讓在戰場上救了他,冉阿讓的形象突然在馬呂斯心中變得崇高起來。於是馬呂斯帶着珂賽特去找冉阿讓住的地方,想帶他到自己家裏養老。但是這時冉阿讓的生命結束了,他在馬呂斯和珂賽特面前平靜地閉上了眼睛。

看完這本書,覺得冉阿讓真的很高尚。雖然他曾經是個罪犯,但他後來的所作所為證明了他的崇高。因為神父救了他,神父曾經對他説:“如果你從那個悲慘的地方出來,憎恨這個世界,那就太可憐了。如果你對別人還有慈善、愛與和平,那麼你比我們任何人都高貴。”是的,如果你總是想着自己的不幸,討厭這個世界,那麼你是無法挽回的`。如果你受了委屈,不開心,但仍然有一顆愛與和平的心,幫助和温暖別人,你會受到別人的尊重,你會比任何人都高貴。父親説得很好!

我們也必須成為像冉阿讓和牧師這樣的高尚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