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風》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44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風》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風》教學設計

  《風》教學設計1

一、猜謎導入

1、花兒見它招手,樹兒見它點頭,雲兒見它讓路,水兒見它皺眉。

2、畫“風”

3、板書“風”:風摸不着也看不到,它在哪兒呢?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葉聖陶爺爺的風這首小詩,去尋找風姑娘的足跡。

二、初讀感知

(一) 字詞

1、老師配樂範讀(播放輕風經過時事物的變化視屏)

[設計意圖]:風每個學生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對於二年級的孩子平時能夠留心、仔細觀察生活中風過時景物的變化的同學校少。因此,教學一開始,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與課文相通的具體可感的生動情境,都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並使學生通過細看錄像中的美景,靜聽課文的範讀,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潛意識的提醒他們平時能主動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就把課文和生活結合起來,非常自然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學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賞語言的美麗,領會語言的魅力,從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激情調動了起來,給她們的感情上了弦,定了調,注意力也被牢牢的鎖住了。真所謂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2、學生自讀(邊讀邊標出生字和自己不認識的字)

3、自己想辦法解決(問一問,拼一拼,猜一猜……)

4、卡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個別、分組、集體讀)並同時鼓勵:認識傾聽別人的發言也是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

5、觀察、識記本課的重點字“遊”:一個人帶着自己的孩子在一個方方正正的池塘裏游泳了。

6、寫生字,範寫——臨寫

(過渡:我班的孩子不僅是寫字的小行家,還一定是讀書的小能手呢。)

(二)感知課文

1、自由讀詩(正確、通順)

2、個別展示讀、小組讀並及時正音(其它同學做好小評委)

3、默讀找“風“:風姑娘愛跟我們捉迷藏,它就藏在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小詩裏,火眼金睛的你一定能找到它,邊讀邊勾劃,你從哪些語句找到了風。

4、彙報,板書 :樹葉顫動的時候,風在那兒了。林木點頭的時候,風正走過了。河水起波的時候,風來遊戲了。

過渡:你找到了風,知道了風,你的心情怎麼樣?讓我們帶着我們的好心情齊讀句子。

(三)品味,研讀

1、你最喜歡這三處中哪一處風?找出來先讀出自己的喜歡之情。

2、學生彙報讀(據學生彙報情況定教學過程)。

(一)第一小節:

1、個別讀:(把你的喜愛之情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2、結合板書悟重點詞“顫動”:

①屏幕演示樹葉顫動:我們已經看到了在風中顫動的小樹葉,想想“顫動”就是

②換詞:你能用一個詞語來替換“顫動”嗎?(擺動、搖晃……)

3、體驗“顫動”感受風的輕柔:我們就是那一棵棵小樹,伸出你的小手,風來了,讓這片小樹葉輕輕的顫動起來吧!(教師示範)此時的風怎麼樣?(輕柔、温柔)

4、讀出風的輕柔,温和:多麼温柔的風啊,像媽媽的手撫摸着我們的臉,誰願意做這位温柔的風姑娘呢?(學生個別讀、師生賽讀、齊讀)

[設計意圖]:感情朗讀是以理解課文為基礎進行的,使感情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受到感染和薰陶;同時感情朗讀又反作用於課文的理解,當學生能夠把本來毫無生氣的文字符號通過朗讀折射出來一定的情感光芒,則説明以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調。但是由於低年級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故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就比較差,所以指導他們有感情的朗讀困難較大。由此在執教這一小節時,我關鍵抓住了重點詞“顫動”,想方設法:自己讀品味——觀察畫面想象——換詞理解——加動作感知等多種方式,先讓孩子理解重點詞“顫動”,進而體會風輕柔、温和的特點,達到感情讀詞。

5、師生歸納學習方法:讀——抓重點詞、悟重點詞—— 讀出風的特點。

[設計意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師生共同學完一個小節後,我給予他們學習的方法,然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自主學習,既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式,感受了合作帶給他們的快樂。

(二)自學二、三小節

1、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小節組成學習小組,學習二、三小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保障)

2、彙報學習成果:第二小節抓重點詞“微微點頭”(觀看屏幕、同學們自加動作)體驗風,讀出感受。

3、第三小節:抓重點詞“遊戲”,想象風在跟誰做遊戲?想想自己做遊戲時的心情怎樣?進而體會此時風的微妙變化:調皮、淘氣、貪玩。

4、對啊,做遊戲時你追我趕,東躲西藏,玩得可高興了。(同桌、小組、男女生競賽表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5、師生合作配樂讀全詩(一起享受這首詩帶給我們的美感)

6、發現規律嘗試背誦:通過師生合作發現這首詩三個小節的前兩句句式大體是相同的`(屏幕出示背誦提綱)

[板塊設計意圖:感悟,強調的主要是學生主體的閲讀與思考,是在和語言材料的親密接觸中對語言材料的品味和體驗。在大面積、多層次的誦讀、參悟中,學生獲得的是對語言材料的整體感知和個性化讀解。並在熟讀中發現規律依規律背誦,在背誦中積累語言。

(四)、發展想象,創編詩歌。

1、這節課我們通過顫動的小樹葉、微微點頭的林木、泛起波汶的河水找到了風的足跡,現在我們再到校園中、田野裏去找一找,想想你從哪些事物的變化感受到風來了。

2、學生試説(也可觀察屏幕提示説)。

3、當小詩人作詩。

4、據時間情況個別展示給大家。

(五)總結、作業

總結口述四季風的特點,激發學生繼續找風:到自然界中找風把你看到風來時景物的變化寫下來或畫下來。

[板塊設計意圖:運用,一方面是指通過感悟形成的語感去閲讀新材料,另一方面指運用已經形成的認識能力去創造、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我讓學生在自己的創作中再次感受自然界中風這種神奇的事物。]

附:板書設計

顫動

點頭

起波

  《風》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的方法,認識本課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中情感,落實感情朗讀,練習背誦課文。

3、續編小詩,初步感知風的特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編能力。

教學重點

1、會認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讓學生了解風雖然看不到,卻能通過身邊的事物感受到風的存在。

2、續編小詩。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感知風的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喜歡猜謎嗎?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看不見,摸不着,小草見它彎腰,小花見它搖頭,小樹見它招手,雲兒見它就跑。它是什麼?

(出示課題)

風就在你我身邊,可是,我們看不見,摸不着,也抓不住。大家想知道它在哪,在幹什麼嗎?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

跟老師一起走進詩中,我們就會知道答案。請同學們小耳朵認真聽,小眼睛認真看,找一找風在哪兒。(課件播放風吹葉動的情景,並配有風聲的悠揚音樂,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看畫面傾聽)

想自己走入文中去了解風嗎?(自己認真地把詩歌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生字。)

(字卡帖在黑板上:顫動、點頭、起波、遊戲)

2、檢查字詞。(顫動、起波、遊戲)

看大家專注的神情,我就知道你們讀書非常認真。和文中的生字交上朋友了嗎?(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字卡)(懂得的就大聲地讀出來。開火車讀)

真棒,下面咱們加大難度,誰有勇氣起來讀讀課文?(指名三人接讀詩歌。)

表揚讀得好的同學,糾正存在的讀音問題。

三、感知課文,體會風就在我們身邊

(一)勾畫描寫風的句子

同學們,你們讀得又響亮又好聽。風娃娃説,你們一定能在文中找到我藏在什麼地方。請大家拿起筆,看一看,課文哪些句子,讓我們知道風就在我們的身邊,請用“——”畫出來。(畫一畫,反饋。)

(二)師生合作讀,找風。

1、老師也想和你們讀讀課文,我一邊讀一邊提出問題,你們用詩中的句子來回答我。

2、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説我和你了。風在哪兒呢?

3、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説我和你了。你們看見風了嗎?

4、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説我和你了。你們能感受到風嗎?

5、小結:是啊,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但是風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學生彙報。細讀課文,知道怎樣能感受到風

1、三節小詩中,你最喜歡哪一處的風,先美美地讀一讀,再説説你的為什麼喜歡。

2、學生彙報,相機指導。

第一節:

(1)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2)學生質疑(預設:什麼叫顫動?)

解決方法一:換詞法:抖動

解決方法二:同學們,快伸出你的雙手,這就是一片一片的小樹葉,風來了,小樹葉在枝頭什麼樣?(學生的小手動了起來)哦,一片片樹葉在風中微微地、不停地動起來了,這就是顫動。

(3)綠綠的樹葉被風吹得輕輕地跳起舞來,誰能讀出來?

(4)看來,每個人對課文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朗讀的味兒也各不相同。請大家帶着自己的感受再美美地讀一遍。

第二節:

(1)林木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

(2)想想什麼意思,怎麼才能讀好?

(3)你們看,林木正在向你們微微點頭(放課件),就好像——?把你的想象送到句子中説一説。(出示課件:林木微微點頭的時候,就好像______)

(4)林木微微點頭什麼樣?你能讀出來嗎?同桌互相讀一讀。(同桌互讀)

(5)誰願意推薦一位同學讀一讀?(生推薦讀)

第三節:

(1)誰再來説説從哪兒感受到了風?

(2)你從這找到了風(投影:平靜的水面,微微泛起了波紋。這就是我們書上説的——河水泛起波紋。

(3)再看(投影:波浪)一樣麼?

(4)波浪的力度比較大,可是這裏呢,,風不急,是微風。所以這裏要讀得怎麼樣?誰會讀?(指名讀,示範讀,跟着讀)

(5)小手動一動,扮演風兒隨着老師的敍述跟河水做遊戲。

風兒風兒悄悄地來了……

風兒風兒輕輕吹……

風兒風兒大起來了……

同學們,風會和我們玩快樂的遊戲,所以我們讀這句的時候,心情是快樂——(快樂的)。大家試着帶着快樂的心情來最後一句。(如果學生不理想,教師可以範讀:老師可以讀得更快樂。……像我這樣讀,好嗎

四、指導背誦。

五、激發想象,拓展延伸

1、你們背得這麼好,把風也吸引來了。快看,它來到了哪兒?(課件出示1幅動態圖蒲公英)

誰也沒有見過風,不要説你和我了。

但是()的時候,我們知道風()。

2、真沒想到,我們班的同學也會寫詩。

請你也來當回小詩人,選擇圖上的內容或者發揮你的想象和同桌練習説一説。(課件出示“風車轉動、紅旗飄動”圖及句子)

3、走出教室,找一找風在哪裏。

第二課時

指導生字書寫

1.朗讀課文。

2.你認為本課生字中哪個字你會寫了?如果會寫,請到前邊來教一教大家。學生書寫,注意筆順,怎樣把字寫好。

3.你認為哪個字不容易寫好或寫不好呢?

4.教師指導重點字:過,半包圍結構,先寫“寸“後寫偏旁,捺要長一些等。

5.“説”為左右結構,但書寫時,要左窄右寬,帶這個偏旁的字有。

  《風》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完成如下任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舊北京春風的狂暴。

2、瞭解課文時代背景及作者,為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3、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4、指導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5、理清課文層次,瞭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習作者有順序地觀察事物的方法。

6、學習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舊北京春風的狂暴,感受當時的窮苦人民生存的惡劣環境,體會勞動人民的疾苦,進一步感受舊北京的破落衰敗。

2、學習作者有順序、細緻入微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形象逼真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課文的方法,養成“邊讀邊想”和“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閲讀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舊北京春風的狂暴,體會舊北京勞動人民的疾苦。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細緻入微的觀察方法及抓住特形象逼真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再現課文 做好鋪墊

1、導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風》,請同學們打開書63頁快速瀏覽課文,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主要寫了解放前舊北京的春風橫行無忌的情景。)

2、看看板書回憶一下,課文是按着什麼順序寫的?

(“總——分”的順序;“空間位置”的順序。)

3、師小結:我們在説話或寫文章時也要像老舍先生這樣做到言之有序。(板書:言之有序)

二、品讀感悟 領悟表達 由文生情

過渡: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舊北京的春風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板書:狂暴)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3、4、5自然段,邊讀邊想,哪些語句體現了風的狂暴?請用筆畫下來,有什麼感受請在字裏行間寫一寫。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1、指導學生自讀課文,並能抓住具體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並滲透(讀、思、畫、寫)的讀書方法及習慣,教師巡視並相機指導。

2、交流彙報。

“户外”一段:

(1)“風來了,鋪户外的沖天牌樓唧唧吱吱亂響,布幌子吹碎,帶來不知多少裏外的馬嘶牛鳴。”

(從沖天牌樓發出的“唧唧吱吱”聲音上我感到了風的狂暴;布幌子吹碎了,可見風的猛烈;馬嘶牛鳴——説明風沙猛烈打在動物身上才發出這樣的聲音,而且不知從多少裏外傳來的,説明風速快。)

師:能通過你的讀讓我們感受到風的狂暴嗎?(注重朗讀指導。)

(2)大樹把梢頭低得不能再低,乾枝與幹槐豆紛紛降落,樹杈上的鴉巢七零八散。

(大樹“低得不能再低”——説明大樹低到了極點,再低就會折了,可見風的狂暴;紛紛降落——很多不間斷地降落,都是狂風惹得禍;鴉巢——七零八散,可見風的狂暴。)

師:誰能讀出這句,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3)甬路和便道上所有的灰土似乎都飛起來,對面不見人。

(灰土似乎都飛起來,對面不見人——體現風大。)

師:把這三句連起來讀一讀。

師:播放狂風的聲音,感受風的狂暴。風就是如此的狂暴,能讀出來嗎?

師:風是看不見,摸不着的,可在老舍的筆下卻讓我們感覺到風是如此的猛烈,同學們想一想這是為什麼?(課件出示:沖天牌樓——唧唧吱吱亂響;布幌子——吹碎;不知道多少裏傳來——馬嘶牛鳴;梢頭——低得不能再低;樹枝和幹槐豆——紛紛降落;鴉巢——七零八散;灰土——似乎都飛起來,對面不見人。)讀讀我們剛才抓的這些事物,再看看破折號後面的藍色的字,你有什麼發現嗎?(都寫了這些事物的特點,之前做了細緻入微的觀察。板書:抓住特點;細緻入微)這一段作者也做到了言之有序,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空間位置順序——從上到下。)

這一段中作者除了寫風中的物還寫了什麼?(人)讀一讀,從哪看出風的狂暴?(不由自主——順風走的控制不住;兩腿向前,身子後退——風的力量之大;身上、臉上落滿了黑土——風之狂暴;發紅的眼睛不停地流淚——風沙給人帶來的痛苦。)(板書:疾苦)

師:所以作者説:人在狂風中就像魚兒在驚濤駭浪中掙扎。這是一個什麼句子?這樣一大比方我們就更能體會狂風中的人們行進的艱難。使得文章形象逼真了。(板書:形象逼真)

我們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除了讀出風的狂暴,還要讀出人們在惡劣環境下生活的艱難。

屋內一段:再看看屋內一段那體現了狂暴?

那在屋中的苦人們,覺得山牆在搖動,屋瓦被揭開,不知哪一會兒就連房帶人一齊被刮到什麼地方去。

(這寫了人們的感覺,運用了誇張的手法,讓我們感受風的狂暴。)(四面八方吹進來——風無孔不入,可見之大;桌上、炕上——落滿了腥臭的灰土,連正在熬開了的豆汁,也中間翻着白浪,而鍋邊上是嘿嘿的一圈。——風的狂暴,感受到人們在惡劣的環境下飽受疾苦。)

師:這風是多麼狂暴——讀出來;苦人們是何等的苦啊!——讀出來;人們是多麼無奈呀!——讀出來。

這一段的描寫你體會到作者寫作方面的妙處了嗎?(細緻入微的觀察,生動逼真的描寫。)

院中:

(1)一會兒,風從高處呼嘯而去;一會兒,又擦着地皮襲來,撞擊着院牆,呼隆呼隆地亂響,把院子中的破紙與乾草葉兒颳得不知上哪去才好。

(呼嘯、擦、襲、撞擊、刮——説明風肆無忌憚。)

(2)這樣的風讓人心中沒底——一陣風過去(生接)大家一齊吐了一口氣,心有高處落到遠位。可是,風又來了(生接)使人感到眩暈。人們感到(生接)天、地,連皇城的紅牆與金鑾寶殿似乎都在顫抖。——好大的風啊!太陽(生接)失去了光芒,北京(生接)變成了任憑飛沙走石橫行無忌的場所。

風停後:是否可以感受到風的狂暴?(院子裏比掃的還乾淨;窗櫺上堆着小小的墳頭;窗台上水流的痕跡。)師:作者真是個細心的人,連這樣細小的地方都能觀察到,真的值是觀察細緻入微呀!)

三、歸總一段 體會特點 體會破落

我們從户外、屋內、院中乃至風停後真正感受到老北京春風的狂暴,橫行無忌。所以作者在課文的第一段中這樣寫到:(課件出示:寒風,卷着黃沙,鬼哭神嚎地吹來,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青天變成了黃天,降落着黃沙。地上,含有馬尿驢糞的黑土與雞毛蒜皮一齊得意地向天上飛。半空中,黑黃上下,漸漸混合,結成一片深灰的沙霧,遮住陽光。太陽所在的地方,黃中透出紅來,像凝固了的血塊。

(體會作者總分的順序,空間位置的順序,遣詞造句也講究邏輯順序。)

師:教師引讀:寒風——生讀(卷着黃沙,鬼哭神嚎地吹來,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青天——生接(變成了黃天,降落着黃沙)地上,——生接(含有馬尿驢糞的黑土與雞毛蒜皮一齊得意地向天上飛。)半空中——生接(黑黃上下,漸漸混合,結成一片深灰的沙霧,遮住了陽光。)太陽——生接(太陽所在的地方,黃中透出紅來,像凝固了的血塊。)所以作者在課文的開頭説——生接(北京的春風似乎不是把春天送來,而是狂暴地把春天吹跑。)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只知道砍樹,不曉得栽樹,慢慢地山成了禿山,地成了光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政府不顧人民的生活怎樣墮落造成的。課後讀讀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同學們會有更深的感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