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風情》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85W

一.教學要求

《西部風情》教學設計

(一)單元總要求

要求學生初步瞭解我國西部地區有代表性的音樂特點及相關文化,如西藏的拉薩、長江三峽及三峽工程,西南地區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等,通過音樂抒發對家鄉的熱愛。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視譜演唱歌曲、分辨音樂結構和音樂情緒的能力,能為歌曲設計領唱與齊唱。

(二)具體要求

1.能用熱愛家鄉那樣的情感演唱《拉薩謠》。

2.能積極地參與“走進西藏”音樂會。

3.能分辨管絃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的音樂結構,感受不同樂段的情緒,背唱其中的一段旋律。

4.能用自豪的心情演唱《三峽的孩子愛三峽》。

5.能瞭解一些有關西藏、三峽的相關知識。

三、教學準備

(一)教具

布達拉宮的圖片或錄像;《阿姐鼓》《洗衣歌》《川江號子》等錄音帶。

(二)資料

有關西藏、三峽及三峽工程的資料和圖片。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單元重點:

1.用熱愛家鄉的情感演唱《拉薩謠》。

2.感受《北京喜訊到邊寨》中苗、彝民族音樂的特點。

本單元難點:

1.啟發學生用熱愛自己家鄉那樣的情感演唱《拉薩謠》。

2.分辨管絃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的音樂結構。

3.感受《三峽的孩子愛三峽》川江號子的風格。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 、學唱歌曲:《拉薩謠》。

2 、瞭解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

教學目標

1 、能用熱愛家鄉一樣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薩謠》。

3 、瞭解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教學重難點

1 、用熱愛家鄉的情感演唱歌曲。

2 、能隨教師琴聲視唱曲譜。

教學準備

風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欣賞《走進西藏》

教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它會帶領同學們來到一個神祕的地方,會給同學們帶來美的享受,我們一起來聽。(錄音播放《走進西藏》

學生靜聽)

提問:聽到這首優美的歌曲,你彷彿來到了什麼地方?你彷彿看到什麼美麗的景色?(生回答)

教師出示布達拉宮的圖片,請同學們邊觀看邊總結:西藏位於我國西南部,那裏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有最美麗的雪域風情,有勤勞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氣勢宏偉的布達拉宮,更有那風格獨特優美、粗獷的音樂。讓我們一起聽一聽。

二、 學習歌曲《拉薩謠》

(一)學唱曲譜

1 、播放歌曲《拉薩謠》學生靜聽,並談一談聽後的感覺,及歌曲的特點。 2 、教師總結:《拉薩謠》這首歌曲是我國當代作曲家何訓田所作的曲子,樂曲優美獨特,粗獷樸實,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演唱歌曲,《拉薩謠》吧!

(教師出示曲譜,並播放樂曲旋律,請學生邊聽邊找出組成旋律的各音:) ( 1 2 3 6 )

3 、教師引導學生隨琴演唱以上各音。

4 、隨教師琴聲輕聲演唱歌譜(用啦的演唱方式進行練習、哼鳴演唱等)。

(二)學唱歌詞

1 、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 、教師介紹歌詞內容,使學生了解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

3 、教師範唱(伴奏)。

4 、在理解了歌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導、師領唱,生跟唱、師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個人展示)

5 、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礎上,再次欣賞《拉薩謠》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6 、讓學生結合拉薩謠的歌詞談論一下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7 、引導學生用熱愛家鄉的情感演唱歌曲,全體隨教師伴奏演唱。

三、歌曲創編

(一)西藏知識知多少知識競賽。

將學生分組,搶答問題。哪一組回答的問題多且對,將被評為本節課的學習標兵。 問題:

1 、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麼山?它的最高峯是什麼峯?

2 、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在哪裏?

3 、在西藏有一種白色的小花,它長在高山上不畏嚴寒,象徵着藏族人民堅強勇敢的性格,它是什麼花?

4 、歌曲中唱到的什麼是青稞酒?什麼是酥油燈?

師:同學們,從大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們對西藏有了很深的瞭解,但是老師相信你們最瞭解的應該是自己的家鄉,你能將家鄉的風土人情創編到歌曲當中嗎?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1 、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拉薩謠的曲調結合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改編歌詞)。 2 、展示方式(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伴奏)。

3 、鼓勵方式(評選最優秀的一組授予優秀創編榮譽稱號。

四、舞蹈創編

師:同學們,西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優美的歌聲我們已經領略,下面老師就教同學們幾個簡單的動作,看誰的模仿力最強。(做幾個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

要求全員參與)

五、 教師總結

剛才同學們回答了有關西藏的一些知識,同時也瞭解了西藏的風土人情,還學習了優美的藏族舞蹈。這節課我們的收穫真不少。西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請同學們課後收集有關藏族的音樂作品,讓我們在下節課開一個“走進西藏”音樂會。

教學反思:

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有着共同的認知能力與教育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它還有着不同於一般文化課的特點——給予學生知識享受與啟迪。在本節課中學生不僅感受了西部音樂的粗獷樸實,還了解了西部地區的風土人情,西藏對學生來説聽起來並不陌生,但實際上對她的瞭解卻很少,本節課通過欣賞《走進西藏》這首歌曲,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連綿不斷、白雪皚皚的雪山,雄偉壯觀的布達拉宮,以及通過知識競賽,讓學生更多地瞭解西藏的文化。在學唱歌曲《拉薩謠》時,首先引導學生體會音樂的表現力,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演唱主旋律,告訴學生如何從旋律、節奏特點去感受體驗藝術形象,再加上老師的手語示範,用手勢來引導學生唱準音高,同時教師範唱,用真實情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到音樂美的所在,並從中領會到,只有富有表情地演唱,才能產生美感。整節課學生都沉浸在動人的樂曲中。

學生對西部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學唱歌曲增加了對藏族音樂的體驗。,但演唱歌曲時氣息控制的不夠好。沒有做到聲斷氣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複習歌曲《拉薩謠》。

2.“走進西藏”音樂會。

教學目標

1.表現有關西藏的音樂作品。

2.瞭解有關西藏的文化。

3.培養學生組織活動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主持人:同學們好,西藏位於我國西南部,那裏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有最美麗的雪域風情,有勤勞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風格獨特,優美、粗獷的音樂。讓我們隨着音樂一起走進美麗而又神祕的西藏吧。

第一組:介紹拉薩、布達拉宮,演唱《拉薩謠》,欣賞《阿姐鼓》。

小組主持人:我們組準備了一個“西藏知多少”的知識競賽,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1.西藏有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麼山?它的最高峯是什麼峯?(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峯)

2.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在哪裏?有一座最著名的宮殿是什麼宮?(拉薩、布達拉宮)

3.西藏有一種白色的小花,它長在高山上,不畏嚴寒,象徵着藏族人民堅強勇敢的性格。你知道是什麼花嗎?(雪蓮花)

4.西藏有一條江是什麼江?(雅魯藏布江)

西藏是一個美麗而又神祕的地方,藏族人民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不管走到哪裏,永遠都不會忘記養育他們的青稞酒和酥油茶,還有阿姐親切的鼓聲。請聽我們演唱的《拉薩謠》。第一組學生表演。

小組主持人:《拉薩謠》的曲作者是何訓田,他創作了一系列的西藏風格的音樂,其中的《阿姐鼓》是最有影響的歌曲之一。音樂的氣氛神祕、縹緲,有天籟之聲的美譽,下面請同學們一起欣賞女聲獨唱《阿姐鼓》。

第二組:介紹藏族音樂,演唱《多快樂呀多幸福》。

小組主持人:西藏的音樂非常豐富,最流行的有兩種歌舞形式。一是鍋莊,一

是弦子。鍋莊的音樂粗獷,有一種説法,人們在跳舞的時候經常圍着爐灶或篝火,爐灶又稱為鍋莊,所以得名鍋莊。弦子最初流行於四川巴塘,所以也叫巴塘弦子。領舞的人一邊跳舞一邊演奏用牛角琴筒做成的弓弦樂器──“比旺”,當地的漢人稱它為弦子,所以得名。弦子的音樂短小、優美,節奏富有舞蹈性,旋律具有歌唱性,流暢上口,是藏族人們最喜愛的歌舞形式之一。我們以前學過的《我的家鄉日喀則》《多快樂呀多幸福》就具有鍋莊的音樂特點,請聽我們演唱的《多快樂呀多幸福》。

第二組學生表演。

小組主持人:為了解藏族的音樂,我們還特意學習了一首弦子《巴塘連北京》。現在請我們組的小歌唱家為同學們演唱這首歌。

“東方架起彩虹囉,山連水,水連山,雲間修起金色的路,巴塘北京緊相連囉。” 第三組:介紹藏族的雪頓節,表演藏族舞蹈《我的家鄉日喀則》,欣賞舞蹈《洗衣歌》。

小組主持人:雪頓節是藏族最重大的節日之一。主要有“曬大佛”“跳藏戲”和“過林卡”三大活動。早晨,當晨曦剛剛露出來的時候,在低沉的法號聲中,喇嘛們就把巨大的佛像慢慢展開。當佛像展開的時候,太陽噴薄而出,照在神聖的佛像上,被人們稱作是“天神合一”。然後人們來到羅布林卡,載歌載舞,徹夜狂歡,表達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企盼,西藏各地的藏戲團也進行藏戲表演。所以,雪頓節也被稱作是“曬佛節”或“藏戲節”。

藏族人民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經常用歌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下面請欣賞我們表演的舞蹈《我的家鄉日喀則》,請同學們為我們伴唱。

第三組學生表演。

小組主持:我們還了解到一個歡快的舞蹈《洗衣歌》,這是一個表現藏族姑娘為解放軍戰士洗衣服的舞蹈,表現了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之情。下面請同學們一起欣賞這個舞蹈的錄像。

主持人:剛才各組都表演了他們瞭解到的有關西藏的音樂,介紹了西藏的風土人情,使我們對西藏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西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音樂更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瑰寶,她將永遠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教學反思:

本堂課深入體現了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緊密結合,學生都有很高的學習興趣,但敢於大膽表現的人不多,相比較而言,五一、五二情況要好一些。五三、五四的同學由於剛轉到陌生的學校,有點放不開。後來經過鼓勵情況有所好轉,今後在“表現”這一環節還要加大訓練力度,多給為學生提供一展身手的機會。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欣賞管絃樂合奏《北京喜訊到邊寨》。

教學目標

1.能分辨樂曲的不同樂段。

2.能感受樂曲各樂段的情緒。

3.初步瞭解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

教學過程

一、為樂曲命名

階段目標:通過為樂曲命名,感受樂曲熱烈、歡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

師:音樂主要是通過情緒使我們聯想到一些場景的,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樂曲好像在表現一個什麼樣的場景,為這首樂曲起個名字,並説一説為什麼? 教師播放音樂《北京喜訊到邊寨》。

學生聆聽音樂。為音樂命名(可能出現的答案如《歡騰的節日》《歡騰的苗寨》《狂歡之夜》《歡樂的邊疆等》。

二、分辨樂曲的音樂特點

階段目標:能初步分辨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

師:從同學們為樂曲起的名字來看,大家對音樂的情緒感受都很正確,這是一首熱烈歡快的樂曲。音樂除了表現一定的情緒外,還有着各自不同的風格,現在你們再聽一聽這首樂曲的幾個主題,分辨一下是哪個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 教師播放樂曲第三主題和第四主題。

學生聆聽音樂並回答。

師: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西南地區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這首樂曲表現的就是西南邊寨的人民聽到從北京傳來的喜訊的情景。這首樂曲的音樂具有苗族、彝族的音樂風格,他們的音樂多以do、mi、sol三個音為主,在第四主題中有一個降mi的音,這是苗族音樂的典型特點。下面請你們再聽一遍,當聽到降mi的音時請你們舉手。

教師播放第四主題。

學生聆聽音樂,在聽到降mi時舉手。

三、分辨樂曲的結構

階段目標:能分辨樂曲的音樂結構。>

師:這是一首多樂段的樂曲,由三部分構成,下面我們逐段欣賞。

1.引子與第一部分。

師:你們聽引子部分是用什麼樂器領奏的?模仿了什麼聲音?好像表現了什麼情景?

教師播放引子部分。

學生聆聽音樂並回答(領奏的樂器是圓號,模仿了號角的聲音,一聲強一聲弱,好像是森林山谷中的迴音)。

師:引子過後,樂曲進入第一部分,熱烈、歡快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歡騰的場景之中。好像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廣場,為慶祝北京傳來的喜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第一部分是由三個樂段組成的。你們能聽辨出來嗎?

教師播放第一部分。

學生聆聽音樂並分辨三個樂段。

師:第一部分的旋律A非常熱烈,是這首樂曲的主要旋律。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個旋律。

學生隨教師演唱旋律A。

2.第二部分。

師:現在我們聽一聽第二部分的音樂,想一想它和旋律A有什麼不同?好像在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