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賞析

來源:文萃谷 2.44W

龔自珍是清代的著名文學家,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賞析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賞析

  【原文】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這年龔自珍辭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後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中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存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詩,於是誕生了《己亥雜詩》。在這路途中,龔自珍一有感觸便寫下來,扔進簍裏。他珍惜詩篇,315首詩一首都沒丟。

  【作者介紹】

龔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後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庵,又號羽(王岑)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20歲以前,在家跟隨母親、姥爺段玉裁學習經學、文學。13歲作《知覺辯》,15歲詩集編年,19歲倚聲填詞,21歲編集《懷人館詞》3卷、《紅禪詞》2卷。顯示了絕異的才能。

應鄉試到入仕時期(20~28歲)。1819年會試落選,1820年任內閣中書。此間師從劉逢祿學習《公羊傳》,作品多傷時、罵坐之語。

29歲至去世。落選後又先後六次參加會試,38歲時始中進士,繼續擔任低微的官職,48歲辭官南歸,50歲暴卒于丹陽雲陽書院。這一時期,多寫評論,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議。一些著名詩篇和散文名篇也寫於這一時期,如《已亥雜詩》、《病梅館記》等。

深刻認識到清代末年來自國內外的嚴重危機,主張改革政治,抵禦外侮。學術思想之路:學習正統派考據學──對正統派考據學嚴厲批判──堅決拋棄考據學──接受今文經學──主張經世致用。

他的文章不同於桐城派散文,也不同於唐宋散文,而是上承先秦兩漢散文的一種新開拓,形成了一股新風氣,是新學家崇拜的偶像。

  【詩文鑑賞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作者離京的感受。雖然載着“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儘自己最後一份心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敍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脱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裏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迴歸的喜悦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作者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後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作者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近代戰爭爆發後,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樑章鉅寫信,商討國事,並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作者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歎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作者筆鋒一轉,由道出離別之情轉入道出報國之志。並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脱離花枝的花,但是,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作者雖然脱離官場,依然關心着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作者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説“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後》),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主旨:道出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複雜感情,展示了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於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