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自然環境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6.32K

設計思想

七年級地理自然環境的教學設計

本節是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開始,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良好習慣和方法,對其終身發展都有幫助,所以要格外注重。通過本節的學習,為繼續學習其他區域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注意以亞洲的教材內容作為基點,引導學生向其他大洲適當拓展,體現分析案例、應用方法的思路。

教學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在國中地理知識結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它將七年級上冊涉及到的地形、氣候、河流、居民、經濟等內容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另一方面,本套教材只安排亞洲這一個大洲進行學習,意圖是通過對亞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習大洲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學會運用資料歸納一個大洲的區域特徵,養成對區域各地理要素之間進行聯繫分析的習慣。所以,針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亞洲複雜的氣候”,在設計時着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得出亞洲氣候的三個特徵及其表現和簡單成因,其中有意識地通過成因的分析使學生領會區域地理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的關係;如何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遷移──即由亞洲的氣候學習到非洲氣候特徵的分析,落實設計思想中體現案例、應用方法的思路。

教學重點:

1.亞洲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2.區域氣候分析的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氣温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學情分析

本節是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的開始,本課時(亞洲自然環境的第二課時)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具體區域的氣候內容,學生在上學期對於氣候的概念、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佈、氣候直方圖的判讀方法、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都進行了學習,因此,有了學習亞洲氣候的知識和技能儲備;但由於這些內容是上學期所學,學生會有一定的遺忘;加上氣候特徵和成因比較抽象,所以學習中需要老師關注學生的基礎、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指導,控制教學難度和深度,教學內容中的有關知識點和結論由學生通過老師引導後分析得出。

教學方法:以探究法和對比分析法為主。

教學全過程設計

提前自學

自學目標

1.初步瞭解亞洲複雜多樣的氣候特徵。

2.初步認識亞洲大陸性氣候分佈廣的特點。

學習過程

學生讀P7/圖6.9“亞洲的氣候類型”,自己分析亞洲的氣候。

1.全球共有11種氣候,亞洲主要有幾種氣候類型?(對照下發材料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佈規律表格,找出亞洲沒有的是哪些氣候類型。)

2.找出亞洲分佈最廣的氣候類型,説出它的分佈範圍。

3.看看30°N附近地區的氣候,你能從中發現什麼問題?(預設:此時學生一般只能發現與亞洲其他緯度地區相比,這一地帶氣候特別複雜這個事實,在此主要得出氣候複雜多樣的特點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老師用課件出示的探究題的引領下自主探究,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情景研討

一、情景研討目標

1.使用亞洲氣候分佈圖、氣温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以及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歸納總結亞洲氣候的顯著特點,分析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初步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歸納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

2.利用處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的氣温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降水與夏季風的關係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通過總結分析一個大洲的氣候特點的方法和步驟、對比亞洲和非洲氣候分佈圖,使學生掌握大洲氣候特點的分析方法,在分析非洲氣候的活動中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二、情景研討過程

1.讀圖6.9和6.10,結合課件,進一步分析亞洲的氣候。

(1)以雅庫茨克為例,説明温帶大陸性氣候的氣温變化特點。

(2)以烏蘭巴托為例,説明温帶大陸性氣候的降水季節變化特點。

(3)試比較雅庫茨克和孟買兩地的氣温狀況,分析造成兩地氣温差異的主要原因。(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髮現兩地地理位置上最明顯的差異──緯度)

(4)試比較哈爾濱和烏蘭巴托兩地的降水狀況,分析造成兩地降水差異的主要原因。(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髮現兩地地理位置上最明顯的.共同點──緯度接近,引導學生思考緯度相似而降水有差異,説明造成差異的原因一定不是──緯度,再引導學生繼續尋找兩地的差異──海陸,得出海陸位置的差異是導致這兩地點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這裏用了排除法)

設計意圖:精心設計和製作的課件,幫助學生化解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原因這一難點。

2.再看300N附近地區的氣候,除了發現這一地帶氣候特別複雜外,你還能發現什麼問題?

突出不同的海陸位置所帶來的不同氣候類型,同是300N,大陸東岸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地區是高原山地氣候,大陸內部是温帶大陸性氣候,大陸西岸是熱帶沙漠和地中海氣候。這裏可聯繫上學期“世界的氣候”一節中的活動題“找出主要分佈在温帶地區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突出大陸東岸的季風氣候極為顯著(有熱帶、亞熱帶、温帶三種季風氣候,説明東部季風氣候顯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探究鑽研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利用舊知獲得新知的能力。

3.閲讀P8“被淹沒的土地”,瞭解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通過出示孟買氣候直方圖分析季風氣候易形成旱澇災害的原因(降水季節變化大)。

設計意圖:使學生養成氣候對人類活動尤其是農業生產有重要影響的思維習慣。

4.辨別下列三種不同的季風氣候之間的差別(利用課件同時展現三種季風氣候,並且三張氣候直方圖中的圖例應一致,課件也提供這三種氣候單列的直方圖)

設計意圖:1.巧用手段,使學生直觀地對比分析不同氣候的降水和氣温差異。找出它們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性,從而獲得分析氣候的方法。2.單列的直方圖便於學生清晰地觀察每種季風氣候的特徵(具體數據)。

三、歸納與拓展

1.歸納與質疑

(1)亞洲氣候特點

A.複雜多樣

B.季風氣候顯著

C.大陸性氣候分佈廣

(2)分析一個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和步驟(由學生回顧剛才分析的步驟後得出結論:從氣候類型的分佈規律和哪種氣候類型分佈最廣等方面進行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培養學生分析氣候特點的能力。

2.拓展

(1)知識遷移:讀圖6.12“非洲的氣候”,並與圖6.9“亞洲的氣候類型” 作比較,説明非洲氣候分佈的特點。

設計意圖:分析案例、應用方法,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2)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佈規律(學生閲讀,説明形成原因不作學習要求)

温度帶

名稱

形成原因

氣候特點

分佈規律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緯10°之間

熱帶草原氣候

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明顯的乾濕兩季

南北緯10°到南北迴歸線之間

熱帶季風氣候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和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全年高温,旱雨兩季分明

北緯10°到北迴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

熱帶沙漠氣候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南北迴歸線~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南北緯25°~35°之間的大陸東岸

地中海氣候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夏季炎熱乾燥, 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緯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

温帶

温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受西風帶控制

終年温和多雨

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

温帶季風氣候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北緯35°~55°之間的大陸東岸

温帶大陸性氣候

深居大陸內部,受大陸氣團影響

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乾旱少雨

南北緯30°~60°之間的大陸內

寒帶

寒帶氣候

終年受極地冷高壓控制

終年寒冷、降水稀少

極圈內

設計意圖:補充知識,初步瞭解氣候分佈具有的規律性,為今後學習具體區域時有意識地找尋規律打下基礎。

教後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關於亞洲的氣候,這是教材安排學生學習的唯一一個具體大洲的氣候,所以本人在設計時特別注重對大洲氣候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便於今後學生在接觸其他地區需要分析其氣候時可以通過現在的學習自己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活動中有兩個具體安排。

1.在歸納部分總結分析一個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和步驟;

2.在拓展部分分析非洲的氣候特點,檢測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成度。

這樣的知識和能力在學生今後學習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時可以進一步加深和鞏固,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知識的前後呼應、融會貫通;這也是一個教師應該具有的全局觀念。由於設計意圖明確,所以課堂各個環節都有明確的目標和可操作的措施,各環節之間的聯繫密切,整體感覺一氣呵成,所以學生最終的三維目標實現較好。

但本課一開始,在第一個環節提前自學的第一個學習過程中,本人發現提供給學生的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佈規律表格中遺漏了一個寒帶氣候,本人沒有直接要求學生聽老師糾正補充,而是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老師在歸納這張表格時犯了一個錯誤,漏了一種氣候,哪個同學幫老師修正這個錯誤呢?學生非常投入地尋找被我遺漏的氣候類型,他們指出老師遺漏了兩個氣候類型,一個是寒帶氣候,一個是高原山地氣候。我態度誠懇地感謝他們的幫助,並且請他們把寒帶氣候添加到表格的最後一欄,同時説明高原山地氣候不要添加上去,並請同學們想想老師為什麼不叫他們添加高原山地氣候呢?學生最後發現了表格中的氣候類型的分佈都與緯度有關係,而高原山地氣候主要與海拔有關係。一個課前準備的疏忽,説明了本人備課不夠仔細,但也提供了本課時的課堂生成課程,在本人的教學機智中得到運用:使得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的積極性更高,閲讀時注意力更集中,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本人對自己所犯錯誤不忌諱,在請學生幫助的同時增加了師生間情感的交流,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給本人一個啟示:課前設計得再好,課堂教學過程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設計進行,課堂永遠有鮮活的即時生成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利用這樣的課程資源,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心靈交融的場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