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52W

一直以來就認為有了愛和教育經驗就可以教育孩子,讀了這本書,才讓我真正明白了只擁有愛是不夠的,掌握大量的教育經驗也是不夠的。愛是需要技巧的。這本書寫的就是如何實現與孩子真正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長、教師和孩子該怎麼相處。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後感

讓我感觸最大的是,對於孩子的感受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反應。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九歲的男孩,怒氣沖天地回到家裏,他的班級本來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親總是説一些讓事情變得更遭的話,例如“天氣不好,哭是沒有用的。以後會有玩的時候”,還有“又不是我讓它下雨的`,你為什麼要衝我發火?”然而這次這位父親打算用一種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兒子對錯過野餐反應很強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氣向我表現他的失望,我可以幫助他,只要對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於是他對兒子説:“你看上去很失望。”“我當然很失望。”“你已經準備好了一切,該死的卻下雨了。” “是呀!” 通過這樣的談話,孩子慢慢的冷靜了下來。其實,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理解他們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無論是家長,還是我們老師,當孩子還沉浸在比如憤怒、傷心、緊張等等濃烈的情緒中時,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做出不恰當的評價。

讀完書之後,我回過頭來反思一下自己,作為老師,平時對犯了錯誤的學生,調皮的學生,有犟脾氣的學生,我原來的做法是:冷處理,把他放一邊,或是馬上強制他不準發火,卻沒有理會他自己內心的想法。現在,我們也不妨換一種方式,説一些理解他的話,如:“這件事的確讓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難受吧!” 我想這些理解的話,立即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心和他在一起,我們理解他,這樣學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緒也會緩和,師生的情感關係自然會提升很多。給孩子一定的理解,他們的孤獨和傷痛就會減少,誠懇地承認孩子的困境,承認他們的情緒和抱怨,説出他們的失望。説教和批評是毫無效果的,不能起到一點好作用,並且會產生距離和怨恨,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毫無例外,孩子會向他們生活的環境學習。如果他們生活在批評中,他們就學不會負責任,他們學會的是譴責自己,學會尋找別人身上的缺點;他們學會懷疑自己的判斷力,輕視自己的能力,懷疑別人的意圖。而最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不停地預料即將發生的厄運,並且忍受於此。

讓孩子感覺自己出了問題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批評。批評使他們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渺小。讀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反省自己平日對學生的教育,當發生問題時,有時真的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僅影響了自己的身體,更傷害到了孩子,真的應該心平氣和的對待。今後我們應該真正的尊重理解我們的學生,把握一定的技巧,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