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3.0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精選10篇)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1

對於摩擦現象,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教材先通過分析一些實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再通過探究實驗瞭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進而理解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然後應用在實際生活中,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滑動摩擦力的定義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學中應使學生能直觀看到由於物體運動,在物體的表面上產生了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學生通過探究實驗瞭解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作出猜想,設計實驗並獨立完成實驗。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注意學習方法的引領,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係,培養一定的實踐能力。

三、德育目標

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

教學難點

滑動摩擦力的定義。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法:通過直觀地瞭解厚海綿在桌面上的運動,感覺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點。

探究法:通過探究活動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準備

下部間隔鏤空的厚海綿、木板、投影儀、毛巾、棉布、木塊、砝碼、彈簧測力計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班力氣最小的女生將要和班裏力氣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鏽鋼棒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請二位運動員上場。

比賽結果:女生獲勝。

[師]知道男同學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嗎?請大力士自己説説。

[生]鋼棒這端特別滑,握也握不住。

[師]表面上是老師幫助了女同學,在男同學握的棒的一端事先塗上了潤滑油。實際上是誰幫助了女同學呢?是摩擦力!可見摩擦力就在我們身邊。

二、新課教學

1、摩擦力

[師]請同學們把手掌貼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動,體驗手掌的感覺。

[生]手掌與桌面間產生了摩擦。

[師]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討論某一個力的時候,一般討論力的什麼內容呢?

[生]討論一個力的時候,我們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師]我們首先來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

[演示]

一長方體海綿,下端間隔鏤空,在桌面上推,(分別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邊顯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傾斜。

[師]請同學們説説從演示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摩擦力阻礙海綿相對於桌面的運動,與海綿相對於桌面的運動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點在海綿和桌面接觸的接觸面上。

[師]大家都同意這兩位同學的結論嗎?

[生]同意。

[師]我們把兩位同學所講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義。

[板書]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nfrce)

[師]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在生產生活中有哪些與摩擦力有關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時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車或汽車在剎車的時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掃地、擦黑板的時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時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東西的時候也有摩擦力。

[師]同學們知道了這麼多與摩擦力有關的例子,太棒了!現在老師有這麼幾個問題,需要同學們幫助解決,請同學們想出儘可能多的辦法來。

[投影]

問題1:小明讓媽媽他買了一瓶水果罐頭,可小明怎麼也打不開蓋子,你能幫助他嗎?

問題2:小華星期天要去參加學校的攀巖比賽,你認為小華怎樣做才不易滑下來而儘快到

達終點?

問題3:小紅的媽媽去市場買回了幾條泥鰍,可小紅怎麼也抓不住,怎麼辦呢?

(同學們討論後交流)

問題1:

[生]擰蓋子時墊上一塊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個力氣大的人去擰。

[生]用螺絲刀撬一下蓋子再擰。

[生]用一個工具夾住蓋子使勁擰。

問題2:

[生]讓小華穿上一雙有花紋的鞋。

[生]向上攀的時候用力抓緊繩子。

[生]戴上有花紋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繩子上打上一個一個的結。

問題3:

[生]抓泥鰍時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後用力抓。

[生]把泥鰍打死後再抓。

[生]給泥鰍前裹上一層布,再用力抓。

[師]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的主意,大致歸納一下,比如墊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類,可以歸納成幾類呢?同學們討論。

[生]我們認為墊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氣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師]這種力是我們以前瞭解的哪一種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麼?

[生]這種力是壓力。增大壓力和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是為了增大摩擦力。

[師]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因素有關?要增大摩擦力或減小摩擦力可以採取什麼辦法呢?

[生]增大摩擦時可以增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減小摩擦時可以減小壓力或使接觸面更光滑,因此,我認為摩擦力的大小應該和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生]我認為摩擦力的大小還和接觸面的大小有關係。

[生]我覺得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與拉動物體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係。

[師]對於摩擦力的大小,同學們大致作出了四種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對不對?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師]我們把同學們的四種猜想分成四個研究課題,各小組自由選取其中之

一,探索之後每個課題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研究結果的交流和答辯。

[師]實驗前請同學們注意下面的問題。

[投影]

(1)怎樣測量摩擦力?

(2)你計劃採取什麼方法來研究自己選擇的課題?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測量出來。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使它沿長木板滑動,此時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等於摩擦力,從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師]哪位同學可以演示操作,並説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並解釋)拉動木塊時,木塊必須做勻速直線運動,保持彈簧秤的指針不動,這時拉力等於摩擦力.

[師]第二個問題,大家討論。

[生]我們猜想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個,因此,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某一個因素時,要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即用“控制變量法”。

[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選擇的課題設計實驗及實驗數據表格,完成實驗後,寫出探究報告和其他組的同學交流。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同學們的活動)

課題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

[投影](展示)探究報告

演示並講解:首先,在光滑的長木板。上勻速拉動木塊,記下測力計的示數,然後分別將棉布和毛巾鋪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別勻速拉動木塊,記下兩次測力計的示數,填入數據表格中。分析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接觸面越粗糙,木塊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師]其他課題組的同學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問?

[生]問:實驗過程中,你們如何控制其他變量不變呢?

[生]答: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始終使用同一個木塊的同一個面作接觸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動木塊,保證了壓力、接觸面積等因素不變。

課題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係

[投影]探究報告

演示並講解:在木板上勻速拉動木塊,當壓力是3N時,測出的摩擦力是0.8N,然後在木塊上加一個砝碼,壓力是4N時,測出的摩擦力是1.1N。再在木塊上加2個砝碼,壓力是5N時,測出的摩擦力是1.4N。分析這組數據後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師]其他課題組同學提問題。

[生]問:為什麼在木塊上加砝碼可以改變壓力?壓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為木塊是在水平面上運動的,所以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就等於物體的重力,因此改變物體的重力就改變了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用彈簧測力計分別測出木塊、木塊和一個砝碼、木塊和兩個砝碼的重力,也就測出了壓力。

課題三:研究接觸面的大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係

[投影]探究報告

演示並解釋:我們將同一個長方體木塊分別平放、側放、立放在同一塊木板上,勻速拉動木塊,測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們的結論是:在接觸面和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面積無關。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大小無關”是在“正壓力一定”的情況下説的。研究結果表明兩物體相接觸擠壓時,實際接觸部分的面積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兩者的實際接觸面積只跟正壓力的大小有關,跟它們的表面接觸面積無關。在物體的材料性質和表面粗糙程度不變的情況下,正壓力越大,實際接觸面積也越大。滑動摩擦力也越大。正壓力相同時,改變物體間表面的接觸面積,如將一塊磚從豎放改為平放,由於正壓力沒有改變,並沒有改變實際接觸面積,故摩擦力保持不變。如一塊磚變成了半塊磚,則正壓力改變了,實際接觸面也變了,那麼滑動摩擦力也變了。

説明:對於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關係,由於要求物體勻速運動。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動,實驗難度大。實驗效果很難觀察,不易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教學中可模糊化處理或放在課外探究。

[師]我們將各個課題小組的結論歸納一下,能得到什麼結論?同學們討論。

[生]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師]歸納得很好,同學們再一起回憶一下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研究問題的方法。

[生]“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師]“控制變量法”同學們已經很熟悉了,哪位同學能進一步説明哪些地方用了“轉換法”?

[生]實驗中有兩個地方用到了“轉換法”。通過測拉力來測摩擦力,還有通過測物體的重力來測壓力。

[師]通過探究實驗,同學們不僅驗證了自己的猜想,還學會了研究問題的方法。現在同學們一起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3。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

[師]還是老師的這塊海綿,想要減小它在運動過程中的摩擦,你有什麼辦法嗎?

[生]可以在桌面上鋪上一塊玻璃板,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綿和桌面間放幾枝圓鉛筆,讓海綿在鉛筆上滾動。

[師]這位同學説的是讓滾動來代替滑動。能減小摩擦嗎?同學們試試。

[生]同一個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時的摩擦力是1.2N,滾動時的摩擦力是0.3N,説明用滾動代替滑動能減小摩擦。

[師]同學們還有其他的可以減小摩擦的方法嗎?

[生]還可以用使接觸面分離的方法來減小摩擦,比如磁懸浮列車。

[生]還有氣墊船,也可以加潤滑油。

[師]同學們列舉出了這麼多減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請同學們課後閲讀“科學世界”,瞭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辦法。現在請同學們回顧這節課哪些知識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結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變量法”“轉換法”。

四、動手動腦學物理

請同學們儘可能多地列舉生活中應用摩擦的例子,説明哪些做法是為了增大摩擦,哪些做法是為了減小摩擦,分別運用了增大摩擦或減小摩擦的哪種做法。

五、板書設計。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又與物體的輕重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

過程與方法:

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夠辯證地看待摩擦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設計對比實驗研究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重量的關係。

難點:掌握對比實驗的關鍵與要注意的問題。

三、教學準備

學生:裝有筆等的文具袋、測力計、毛巾。

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體重量關係實驗記錄表。

教師: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實驗材料兩組:接觸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組合裝置一套;上下用木塊,兩側各用海綿連接圍成的矩形框子、條形木板、大理石塊等組合裝置一套。

多媒體教學課件等。(學生有的教師也有一份)

四、教學過程

(一)利用實驗創設情境,感知摩擦力

1、老師給同學們表演一個有趣的小實驗,這個小人在這根繩子上可以隨便移動,而且特別聽老師的話,老師叫它停它就會停在哪裏,想知道這裏面的祕密嗎?老師再給大家做一個小實驗:筷子提米。為什麼筷子能把大米提起來呢?

這與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摩擦力的祕密有關。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摩擦力的祕密》。(板書課題)

同學們都有這樣一個生活經驗: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紋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呢?如果穿着花紋磨平的舊鞋子走在結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樣?怎樣做才能不滑倒呢?

(設計意圖:著名教育家於漪説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課始以倆實驗創設愉快有趣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慾望。蘇格拉底説:“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順勢拋出一個問題,以回憶學生的生活經歷,發現摩擦的普遍存在。)

2、體驗:把手放在桌面上,輕輕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壓着桌面往前推,比較兩次手的感覺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費力呢?

3、演示並講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壓力往前推,我會覺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種阻力,阻礙手向前運動,這就是桌面對手的摩擦力。

把矩形框子放在條形木板上,用測力計輕輕向右邊拉,矩形框就變形為平行四邊形,上面的木塊傾向右邊,而下面的木塊還在原來的位置並沒有滑動。這就説明有一種阻力在阻礙下面的木塊向右滑動,這就是木板對它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拉動讓它在木板上勻速滑動起來,這個矩形框就受到木板對它向左的摩擦力,它是阻礙矩形框向右運動的。摩擦力的方向與矩形框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摩擦現象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拿起一個物體,它沒有掉下來,就是受到了我手對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雙手)運動與摩擦總是相隨相伴、密不可分的。

4、課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這種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實物演示:讓這兩塊木塊這樣相對滑動,在兩塊木塊間就有摩擦力產生,這個摩擦力是阻礙兩塊木塊發生相對滑動的。上面的短木塊向右滑動,就會受到下面的長木塊對它向左的摩擦力;下面的長木塊向左滑動,就會受到上面的短木塊對它向右的摩擦力。

(板書接觸面摩擦產生)

(設計意圖:教材內容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它是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組織起來的具有理性思想的內容,如果不把教材內容放到生活與實踐中去,那教材內容只不過是“無土之木”、“無源之水”。根據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我這樣處理教材:在學生對摩擦力“一知半解”的基礎上,通過親自體驗和運用感官觀察,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摩擦力的真實存在,這樣將學生的已知與新知建立聯繫,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感受科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此法印象深刻而又簡捷方便,便於教師對概念的闡述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明白摩擦力是一種阻力。領悟出摩擦力的產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接觸,二是運動。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針對學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利用形象直觀可操作性強的演示實驗讓學生親眼看見摩擦力所產生的阻礙,與物體的運動方向是相反的。通過這幾個小活動,將摩擦力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動產生的現象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從而推動教學過程的深入展開。)

(二)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演示並講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間接測量的。用測力計拉着文具袋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文具袋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文具袋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桌面對文具袋的摩擦力也是一對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就等於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儘量讓文具袋不快不慢按一樣的速度前進,要用手把測力計稍抬起,以免運動時測力計底板與桌面產生摩擦而增大了文具袋的摩擦力。)

播放測量摩擦力大小的錄像。

(板書大小)

2、演示:在同一斜面上放上同一塊木塊(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第一次實驗木塊下滑而第二次實驗卻沒有下滑。為什麼呢?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

在矩形框下面的木塊上加上一個重物後勻速直線拉動它,比較和沒加重物拉動時的變形有什麼不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

3、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實驗材料?怎樣用它們來驗證我們的猜想呢?這裏有兩個因素影響摩擦力的大小,我們可以採用對比實驗分別來研究。怎樣設計實驗證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係呢?

4、出示: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實驗記錄表。小組輕聲討論實驗方法,並把相同條件、不同條件分別填在表中。

學生演示並彙報實驗方法,提出注意事項,學生分小組實驗。

彙報實驗結果: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動相同重物時,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板書光滑粗糙)

5、剛才我們只拉着一個空文具袋,這個摩擦力已經記錄下來了,現在再裝上文具,看看摩擦力有什麼變化?

出示: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關係實驗記錄表。(學習方法同上)

(板書輕重)

6、播放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的動畫。

我們已經知道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了。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呢?

演示:用手指輕輕一推透明膠圈,移動距離很小,換種運動方式變滑動為滾動,移動距離增大。

(設計意圖:實驗是完成科學教學任務非常有效的途徑,也是學生模仿科學家進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實驗過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開放、創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規範化操作。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喜歡鮮明的形象活動,他們愛看老師的演示實驗,更愛自己做實驗。通過錄像和教師的演示使學生學會科學的實驗方法,從而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興趣、刺激學生的材料,然後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猜想與假設已成為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發展學生對科學活動預見性的重要實施渠道。《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讓學生放開思路,自主地、大膽地設計制定實驗方案,這也是一種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本着這樣的教學理念,我設計結構性的材料為學生學習搭建“腳手架”,為最終解決問題服務。在活動前制定周密的計劃,對整個探究活動的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科學記錄也是我在教學中着力指導的,用數據、事實來説明問題是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方面。通過學生自主的對比實驗使得他們對於實驗的科學性有了更深的瞭解。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和方法上少走了彎路,而且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最簡捷、最有效的鍛鍊,使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和諧的培養和發展,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深化認識

1、利用摩擦力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出示自行車剎車裝置、拔河、滑雪、拉琴等12幅圖片,你能從這些事例中説出人們是在減小摩擦,還是利用摩擦嗎?

生活中還有哪些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例子呢?

作業:觀察生活中人們是怎樣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並記錄下來,寫一篇觀察報告。

2、總結:摩擦力,讓人歡喜讓人憂!我們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摩擦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時對我們非常有幫助,有時又會給我們造成困難和危險。我們可以針對摩擦力的特性採取有效的辦法消除它所帶來的危害。

揭示聽話玩具小人謎底。

(設計意圖:《科學》的宗旨:以問題為紐帶進行科學教育,從激發學生產生問題始,到產生新的問題終。其核心策略是解決學生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利用課件針對生活中的實例判斷説理摩擦力的運用情況,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學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科學來自生活,教學要走出課堂,向生活空間拓展,讓學生帶着解決新問題的激情走出課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問題,體現科學的價值。)

五、板書

接觸面摩擦

產生↙↗輕重

摩擦力的祕密→大小

↘光滑粗糙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讓小朋友在活動小認識摩擦力.初步瞭解摩擦力對人類的影響:

重點:

培養小朋友對摩擦力的興趣,發展動手能力。

難點: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積木、瓶子、筆、拔河繩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活動讓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讓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腳搓地面,然後説説感覺?(有一種力阻礙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讓小朋友掃地,擦黑板,擦玻璃,瞭解掃帚與地面問、板擦與黑板間、布與玻璃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2.通過實驗瞭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輛同樣的小汽車在相向斜畫的積木上往下滑,其中兩個斜面上分別鋪有一塊毛巾,一塊手帕,讓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輛汽車走得最快,哪輛汽車走得最慢,説説為什麼?(鋪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車走的最慢,因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鋪有手帕的汽車走得最快,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動腦筋想辦法,如何減小和增大摩擦力”

(1)擰緊的瓶蓋打不開怎麼辦?引導小朋友回憶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覺.嘗試用肥皂水把瓶子打開,因肥皂水可減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鍊拉不開怎麼辦?自行車鏈子轉動不靈活怎麼辦?(給幼兒提供石蠟、柴油讓小朋友嘗試,用減少摩擦力來解決問題?)

(3)你手中的鋼筆怎樣才不易被別人拔出?爬杆時怎樣爬的快?(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活動,從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緊(或夾緊、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裏走路易打滑怎麼辦?(穿上帶花紋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馬路上行走,怎樣保證行人車輛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黃沙,加大摩擦力)

活動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區便於小朋友繼續操作活動:

評量:

下面的問題是問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為什麼用力系鞋帶?滑冰鞋上為什麼裝有鐵輪子?

活動結束:

有些科學概念在活動中的出現,不是讓小朋友掌握,而是便於老師理解指導,因小朋友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應在實驗活動和遊戲活動小滲透科學知識,目的在於激發小朋友的興趣,懂得粗淺的道理。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⑴、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過程與方法:

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係;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重點及難點

重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訓練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難點:通過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靜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學法

引導法、討論法、示範講解法。

教具或學具

1、演示實驗材料: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彈簧測力計、塑料盒子、鈎碼、100目砂紙一張。

2、分組實驗材料:玻璃球10個、筷子一雙、橡皮泥、棉布、線繩、彈簧測力計、塑料盒子、50g的鈎碼、一100目砂紙一張。活動記錄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對比觀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⑴、課件出示新舊輪胎,新舊運動鞋圖片,請學生觀察對比,發現它們的表皮發生了什麼變化?

⑵、是什麼使它們變得光滑了?

⑶、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會有摩擦現象發生?請學生舉例。

⑷、15秒夾玻璃球比賽。

思考:對筷子怎樣改動能在15秒內夾得更多?

⑸、小結:(課件出示)由於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教師板書)

(二)物體運動與摩擦力

1、測量摩擦力

⑴、出示鞋子請學生思考鞋子往右運動時,摩擦力會朝哪個方向?(左)

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會是多大呢?我們可以用什麼儀器測量?(生:用測力計測量)

師示範,“一小格,兩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體剛運動時讀數)

⑶、師:通過測量我們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為“n”,這是剛剛能夠使鞋子運動起來的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⑴、(出示幾種有代表性物體)這些物體運動時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樣嗎?物體運動受到的摩擦力與什麼有關呢?

⑵、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猜測。

⑶、提問:摩擦力有大有小,那麼摩擦力會與哪些因素有關係呢?

讓學生充分討論,提出假設。

通過討論,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假設: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係;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滑動或滾動有關係;

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與被拉動的物體的輕重有關係。

⑷、教師小結: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我們今天先選擇“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這兩個問題進行研究。

(三)實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係。

1、組織學生猜測: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樣的關係呢?説説你的理由?

2、師: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係時,實驗中哪些條件要相同,哪些條件要不同?學生交流,教師填寫在活動記錄紙上。

3、同學們的猜測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猜測,我們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想法。老師今天給你們提供了一個測力計、塑料盒子(裏面有兩個50g的鈎碼)、一張砂紙。你們能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嗎?請你們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填寫實驗計劃表)

4、實驗提示。

⑴、砂紙兩面的區別

⑵、正確使用測力計

5、小組討論,制定實驗計劃。

6、組織交流實驗計劃表,教師適時詢問:實驗要改變什麼條件?怎麼改變?實驗中不能改變什麼條件,怎麼保持它們不變?我們的實驗做幾次比較好?

7、學生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1),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8、交流反饋,得出結論: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四)研究“物體輕重不同,摩擦力哪一個大?”(整個過程放手由學生分小組獨立完成)

1、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會有怎樣的關係呢?

2、請同學們先猜測(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3、請學生談談實驗中我們要注意什麼?(不改變的條件,改變的條件,怎麼改變?)

4、請各小組獨立完成實驗並填寫記錄單2

5、生實驗並填寫實驗記錄單2,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單反饋實驗結果: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五)實踐活動

1、課堂小結: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現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係?

2、摩擦力既然和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和物體的重量有關,那我們在生活中該怎樣來增大或減小摩擦力,使之為我們服務呢?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演示:汽車在雪地行駛時加防滑練,工人在自行車的轉軸上刷油……

3、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減小摩擦力?

學生交流。

4、做個小小設計家

張大爺家最近買了一套新房,這兩天準備裝修衞生間了,裝修公司的老闆催他把地磚買回來。請你幫他出出主意,買什麼樣的地磚好呢?

板書設計

物體表面粗糙和光滑

物體重量不同

接觸面積不同

滾動和滑動

課後小記:

這節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投入到備課活動中。包括課件的製作、教學的設計、精心準備的有結構性的材料等。本課力求突出以學生為本,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設置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並提供充分的指導和精心選擇有結構的材料,關注探究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全面有效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説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過程,提高動手操作和歸納總結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提高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難點】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將手舉在空中並嘗試前推,再請學生將手壓在桌面上並嘗試前推,引導學生髮現將手壓在桌面上前推時受到了某種阻礙。結合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受到了阻礙説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麼這種力叫什麼又有着怎樣的特點,進而引入本節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問答: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力時手和桌面有怎樣的位置關係,並得到手緊貼着桌面移動,手和桌面之間產生了摩擦的結論。

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後教師順勢提出“滑動摩擦力”並明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顯微鏡下物塊與桌面接觸面的微觀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顯微鏡下的接觸面與肉眼觀察時有什麼區別。

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後教師順勢總結滑動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正是因為接觸面凹凸不平,所以當相互接觸的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彼此阻礙,產生滑動摩擦力。

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組討論:請學生思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一:將手壓在桌面上前推時,發現手越用力壓桌子,滑動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測可能與接觸面壓力有關。

猜想與假設二:滑動摩擦力是因為接觸面凹凸不平產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設計實驗:帶領學生回顧測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彈簧測力計,明確實驗器具,而後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教師提示:教師提示學生設計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變量,並且因為是通過二力平衡間接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動物塊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勻速。

實施實驗:學生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確實與接觸面的壓力和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也越大。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向學生提問並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況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況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作業:觀察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情況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並想一想是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

四、板書設計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6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國中學生

2、教材版本:蘇科版八年級下冊

3、學科:物理

4、課時:2課時

5、學生課前準備:預習課本,根據導學案初步掌握知識。

二、教學課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與什麼因素有關;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2、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講述滑動摩擦力和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複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並在此基礎上説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後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於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2、現狀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瞭解,同時還懂得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對於接受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應該不會難。

四、教學方法

就學生狀況來説,本班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喜歡老師用點撥式的教學方式,喜歡思考和討論;所以對於本節課中的難點理解突破應該不是大問題。但是由實驗現象總結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不強,所以要注意引導。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説也有一定的難度,要調動學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知的物理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索,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願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科學價值觀。本節課的教學就嘗試採用實驗探索、問題啟發式教學法,加強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滑動摩擦力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於創新的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觀看花樣滑冰表演

同學們看到運動員用力一滑,能夠滑得很遠,但讓運動員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遠嗎,同學們想一下這是由於什麼得緣故?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麼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並進一步指出,滑動摩擦是國中學習的重點。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侷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説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滾動有關?是否於表面積的大小有關?

(2)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有針對性地請了同學來説他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請部分學生説出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並請同學們觀看視頻,比較一下自己做的和別人做的有什麼區別,自己做的在哪個方面沒有注意到。

在得到實驗結論後,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採用的方法: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怎麼辦?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什麼。我們以前有沒有用到?試着回答一到兩個實驗。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學生都很熟悉,而且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了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並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並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麼樣呢?試着説説將有哪些情景發生。

接着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採用什麼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麼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5。課後作業:

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六、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地位。這與傳統的教學不同,這節是按新課程理念和目標,將學習的重點轉化為知識的探究過程。

2、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學探究,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這個教學環節對能否真正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對於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本節內容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節課完成科學探究,總結實驗的方法;第二節課再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體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體驗感受摩擦力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幼兒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圖片,分別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們的鞋底特寫。

教師:比較一下兩雙鞋子的鞋底有什麼不一樣?

(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紋、又大又重;冰刀鞋--立體的、又滑又?)

如果換一下穿可以嗎?為什麼?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係。

1、教師:這裏藏着什麼祕密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介紹材料和實驗方法。

(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生什麼?

3、幼兒四人一組進行實驗

4、交流: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又什麼不一樣?

(距離遠近、速度快慢)並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麼同樣的

紙筒會由這麼不同的結果呢?

出示課件二,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跟念)。

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衞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麼辦法?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如果……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瞭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裏的防滑墊,為什麼要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

出示一瓶子,老師説遇到了困難,受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麼辦?

小班數學《甜甜餅乾屋》(區分方形和圓形)優質課視頻+PPT課件+教案音樂反思2021中班語言《小老鼠的魔棒》公開課比賽視頻含有聲PPT課件教案音樂故事下載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究得出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計算公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瞭解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實驗探究產生滑動摩擦力的條件以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實驗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提高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度,鍛鍊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和計算式。

(2)難點:實驗探究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展示幾個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車急剎車、冰壺運動等。

通過提問這些情景中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導出新課。

環節二:科學探究

問題1:滑動摩擦力什麼情況下才會出現?結合前面學的靜摩擦力條件進行討論。

學生討論:需要有壓力、粗糙的接觸面以及相對運動。

問題2:為什麼冰壺、火車、孩子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呢?

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與壓力有關,與速度有關,與質量有關,與粗糙程度有關等等。

2.設計實驗:用彈簧秤拉動木塊,可通過加減砝碼改變壓力,改變拉動速度,更換接觸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彈簧秤示數便是滑動摩擦力示數,設計表格進行記錄。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交流討論:分享實驗中的數據和實驗細節,誤差處理等;討論控制變量法的注意事項,即控制無關變量相同,只改變探究的物理量等;實驗安全問題、保護器材問題等等。

6.總結:結合實驗結論和教材,得出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

問題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斷呢?結合示例分析並討論。

示例:木塊在地面上滑動、木塊在木板上滑動並帶動木板一起滑動。

學生討論: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運動方向有時並不是運動方向。

問題4:滑動摩擦力有什麼作用呢?舉例説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見到滑動摩擦力,車輛的剎車系統是利用滑動摩擦力進行減速,打磨東西也是利用了滑動摩擦力,同時機器中的滑動摩擦力會損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潤滑油來減小滑動摩擦力等等。

環節三:鞏固提高

給出適當例題,運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斷摩擦力方向。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淺談本節課收穫。

作業:課下繼續探索,拓展科學知識。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知道滑動摩擦產生的條件,會正確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2.會用公式F=μ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能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靜摩擦力。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

學習重點:

1、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並會用F摩=μFN解決具體問題。

2、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最大靜摩擦力的概念。

學習難點:

1.正壓力FN的確定。

2.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的判定。

主要內容:

一、摩擦力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或者在另一個物體上有滑動的趨勢時我們會感到它們之間有相互阻礙的作用,這就是摩擦,這種情況下產生力我們就稱為摩擦力。固體、液體、氣體的接觸面上都會有摩擦作用。

二、滑動摩擦力

1.產生: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發生相對滑動時,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稱為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相互接觸、相互擠壓、相對運動、表面粗糙。

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摩擦力與彈力一樣屬接觸作用力,但兩個物體直接接觸並不擠壓就不會出現摩擦力。擠壓的效果是有壓力產生。壓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壓力,壓力屬彈力,可依上一節有關彈力的知識判斷有無壓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當一個物體沿另一物體表面滑動時,接觸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齧合,形成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即為摩擦力。凡題中寫明“接觸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統統不考慮摩擦力(“光滑”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③接觸面上發生相對運動。

特別注意:“相對運動”與“物體運動”不是同一概念,“相對運動”是指受力物體相對於施力物體(以施力物體為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改變;而“物體的運動”一般指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3.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這裏的“相對”是指相互接觸發生摩擦的物體,而不是相對別的物體。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但並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4.大小:與壓力成正比F=μFN

①壓力FN與重力G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它們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無關係,用力將物塊壓在豎直牆上且讓物塊沿牆面下滑,物塊與牆面間的壓力就與物塊重力無關,不要一提到壓力,就聯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認為物體對支承面的壓力的大小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數,稱為動摩擦因數,沒有單位,只有大小,數值與相互接觸的______、接觸面的______程度有關。在通常情況下,μ<1。

③計算公式表明: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隻由μ和FN共同決定,跟物體的運動情況、接觸面的大小等無關。

5.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的受力物體上。

問題:

1.相對運動和運動有什麼區別?請舉例説明。

2.壓力FN的值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嗎?請舉例説明。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嗎?

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速度有關嗎?

三、靜摩擦力

1.產生:兩個物體滿足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物體間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靜摩擦力。

2.產生條件:

①兩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

③兩物體保持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

所謂“相對運動趨勢”,就是説假設沒有靜摩擦力的存在,物體間就會發生相對運動。比如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就是由於有靜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觸面光滑.沒有靜摩擦力,則由於重力的作用,物體會沿斜面下滑。

跟滑動摩擦力條件的區別是:

3.大小:兩物體間實際發生的靜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靜摩擦力Fmax之間

實際大小可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判斷。

4.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①所謂“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是指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物體將要發生的相對運動的方向。比如物體靜止在粗糙斜面上,假沒沒有摩擦,物體將沿斜面下滑,即物體靜止時相對(斜面)運動趨勢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則物體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②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可用假設法。其操作程序是:

A.選研究對象----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

B.選參照物體----與研究對象直接接觸且施加靜摩擦力的物體;

C.假設接觸面光滑,找出研究對象相對參照物體的運動方向即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

D.確定靜摩擦力的方向一一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③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但並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5.靜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物體的接觸面受力物體上。

【例一】下述關於靜摩擦力的説法正確的是:()

A.靜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B.靜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正壓力成正比;

C.靜摩擦力只能在物體靜止時產生;

D.靜摩擦力的方向與接觸物體相對運動的趨勢相反。

【例二】用水平推力F把重為G的黑板擦緊壓在豎直的牆面上靜止不動,不計手指與黑板擦之間的摩擦力,當把推力增加到2F時,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原來的幾倍?

摩擦力沒變,一直等於重力。

四、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比較

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符號及單位

產生原因表面粗糙有擠壓作用的物體間發生相對運動時,表面粗糙有擠壓作用的物體間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摩擦力用f表示

單位:牛頓

簡稱:牛

符號:N

大小f=μN始終與外力沿着接觸面的分量相等

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與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問題:

1.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嗎?

2.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成正比嗎?

3.最大靜摩擦力等於滑動摩擦力嗎?

課堂訓練:

1.下列關於摩擦力的説法中錯誤的是()

A.兩個相對靜止物體間一定有靜摩擦力作用.B.受靜摩擦力作用的物體一定是靜止的.

C.靜摩擦力對物體總是阻力.D.有摩擦力一定有彈力

2.下列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體越重,使它滑動時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與物重成正比。

B.由μ=f/N可知,動摩擦因數與滑動摩擦力成正比,與正壓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D.摩擦力總是對物體的運動起阻礙作用。

3.如圖所示,一個重G=200N的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運動,物體和水平面間的摩擦因數μ=0.1,同時物體還受到大小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作用,則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B.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C.大小是20N,方向向左.D.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4.粗糙的水平面上疊放着A和B兩個物體,A和B間的接觸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拉B,而B仍保持靜止,則此時()

A.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於F,B和A間的靜摩擦力也等於F。

B.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於F,B和A間的靜摩擦力等於零。

C.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於零,B和A間的靜摩擦力也等於零。

D.B和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等於零,B和A間的靜摩擦力等於F。

答案:3.D4.B

閲讀材料:

從經典力學到相對論的發展

在以牛頓運動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中,空間間隔(長度)S、時間t和質量m這三個物理量都與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關。一根尺靜止時這樣長,當它運動時還是這樣長;一隻鐘不論處於靜止狀態還是處於運動狀態,其快慢保持不變;一個物體靜止時的質量與它運動時的質量一樣。這就是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到了十九世紀末,面對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發生的現象,經典力學遇到了困難。在新事物面前,愛因斯坦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於1905年發表了題為《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創建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指出:長度、時間和質量都是隨運動速度變化的。長度、時間和質量隨速度變化的關係可用下列方程來表示:,(通稱“尺縮效應”)、(通稱“鐘慢效應”)、(通稱“質—速關係”)

上列各式裏的v是物體運動的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速,l0和l分別為在相對靜止和運動系統中沿速度v的方向測得的物體長度;t0和t分別為在相對靜止和運動系統中測得的時間;m0和m分別為在相對靜止和運動系統中測得的物體質量。

繼狹義相對論之後,1915年愛因斯坦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指出空間——時間不可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性質取決於物體的分佈,使人類對於時間、空間和引力現象的認識大大深化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統稱為相對論。

國中物理課《摩擦力》教案設計 篇10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鼓勵孩子對生活中有關力的現象進行探究,讓他們親歷活動,探究科學的祕密,並逐步形成自己的表達方式。本活動就是較典型的讓孩子探究力學現象的實驗課。摩擦現象孩子都看到過,也都感受過,但孩子不一定能覺察到。本活動從現象入手,從宏觀出發,引導孩子認識摩擦力,瞭解摩擦力產生需要的條件,瞭解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的摩擦和摩擦力的現象,瞭解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體驗探索發現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感知摩擦和摩擦力的現象。

活動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活動準備:塑料管、PPT、實驗操作材料等。

活動過程:

拔河比賽

導入活動

意圖:通過拔河比賽,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1、師出示一根塑料管請兩位力量懸殊的幼兒進行兩次對比拔河比賽(一次塑料管一端塗洗潔精,一次不塗)

2、師:兩次比賽,第一次,大個子失敗了,第二次卻勝利了,是什麼幫了大個子的忙?

3、小結:原來是手和棍子之間的力在變化,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運動時,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其中的奧祕。好嗎?

感受摩擦力

尋找摩擦力

意圖: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條件,從生活中尋找摩擦力。

1、師生實驗感受摩擦現象

手移動的時候,和桌面接觸,感到比較費力的現象就叫摩擦現象,桌面阻礙手掌向前移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產生

接觸——運動

3、舉例説説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課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

4、小結:摩擦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也經常陪伴在我們身邊。

設疑探究

實驗驗證

意圖: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1、(課件展示兩種生活現象)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現象1:當你推箱子時,為什麼箱子越重,推起來越費力——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重量有關;

2:為什麼下雪天汽車的車輪裹上鐵鏈?——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幼兒實驗驗證。

4、交流探究結果:你們的發現説明了什麼?

5、小結: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壓力有關,物體越重,表面受到的壓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意圖:通過課件展示,拓展幼兒敢於摩擦力的相關經驗

拓展經驗

活動延伸

1、摩擦力無處不在,它有可愛的一面,也有不可愛的一面。(課件演示)

2、介紹兩個關於摩擦力的小實驗“你拉得動嗎?”、“筷子提米”。(備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