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2.2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精選10篇)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1

活動意圖:

孩子們從幼兒園大班進入國小,是從學齡前向學齡期跨越的重要時期。短短的時間裏,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為了幫助孩子們儘快適應學習和生活的變化,順利地入國小,設計並開展了活動《我的國小》。瞭解國小環境以及國小生的生活學習。幫助幼兒將來更好的適應國小生活,為幼兒入學進一步做好全方位準備。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材料與模型的關係。

2、通過欣賞,對比觀察平面圖。討論分析,交流合作的方法。

3、喜歡與同伴合作,對上國小充滿嚮往。

活動準備:

1、瞭解過國小生活。

2、PPT課件、廢舊材料,鋪助物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國小圖片,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瞭解國小,為成為國小生做準備,看看我們的國小是什麼樣。

2、觀看圖片,鞏固對國小各地方的理解。

(二)討論並嘗試模型中房屋的製作。

1、介紹模型房屋,交代任務。

這裏有一個模型房屋,我們要在這裏做我們自己國小的模型。表現5個地方的.場景。

2、對比觀察教學樓,討論嘗試不同建構的表現方法。

3、介紹任務和人數,請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小組分工。

(三)分工合作,建構模型。

1、根據自己任務選擇合適的製作材料。

2、鼓勵孩子們大膽製作,教師在旁觀察指導。

3、將製作好的模型放入盤中。

4、美化模型。

(四)欣賞展示,提出建議。

1、每組代表介紹自己做的是什麼地方,分享製作經驗。

2、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開展“我的國小”美術活動,初步體驗國小生的生活。

活動反思:

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認為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也是培養幼兒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這次活動內容符合幼兒個體身心發展。美術教育教學更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都應該圍繞着服務於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幼兒園美術教育並不是教幼兒什麼驚人之作,而是使他們能夠發現自己的潛能,建立大膽創造的信心,養成堅韌不拔的毅力,為將來無限的發展創造可能。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獨自分類整齊和擺放整理小書包裏的主要學習用品,為入國小做好自理能力準備。

2、初步瞭解感受國小生的學習和活動,激發幼兒入國小的願望,嚮往當個國小生。

3、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對國小的瞭解。

4、鼓勵幼兒大膽説話和積極應答。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用盤子裝:各種圖書、書包、雙層鉛筆盒、書皮、鉛筆削、鉛筆、橡皮擦、練習本、墊板、學生卡、紅領巾、功課表、“我會整理書包”記錄表;包書皮、系紅領巾、整理鉛筆盒、整理課本及作業本的步驟示意圖。

2、事先和班級的一位國小教師家長聯繫來班級助教事宜,拍攝國小一日學習生活各個環節片段的錄象及國小生整理書包的過程的錄象。

3、創設國小課堂情景:各種文具、桌椅擺放、粉筆、黑板、音樂磁帶、三用機、錄象機、VCD。

【活動過程】

一、集中活動,提出任務(地點:音樂廳)

1、介紹今天我們請來的助教國小老師,請小朋友跟着國小老師一起模擬國小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

“小朋友,今天我們請來了我們班何嘉欣的姑姑、前埔南區國小的何老師來我們班。我們用掌聲歡迎何老師的到來!”何老師與孩子們問好。“今天何老師要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還要教我們學做國小生呢!”

2、提出任務:學做國小生和學習整理書包。

今天我們要學做國小生,一些小朋友可以跟着何老師到教室學習,另一些小朋友可以留在這裏跟吳老師學習。

二、幼兒自由選擇所要體驗的生活區或體驗區,進行活動(地點:音樂廳和教室)

(一)生活區:“我的小書包”

1、教師出示書包,請幼兒談談書包裏都放有哪些學習用品?

“小朋友,你們這是什麼?你們知道書包裏裝着什麼嗎?”請幼兒個別回答。

2、請幼兒取出和同伴討論書包中的各種學習用品。

“現在請小朋友把書包裏的東西全部拿出,放在盤子裏,還可以和旁邊的小夥伴説説你書包裏的東西”。

3、提出任務:“今天我們要來學習整理自己的小書包。”

4、教師介紹“我會整理書包”記錄表與步驟示意圖的使用方法。

記錄表:小朋友做完一件就按做的先後順序在表格裏寫上數字,比如第一削鉛筆就寫上1,第二包書皮就寫上2……

5、幼兒進行第一次整理:邊整理邊將自己的整理步驟記錄下來。

教師巡視指導,注意觀察幼兒整理的不同順序與方法。

(1)削鉛筆:指導幼兒嘗試學習掌握削鉛筆的'方法,並學習看步驟示意圖掌握製作筆套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整理鉛筆盒:指導幼兒將各種文具分類有序的,整齊的放入鉛筆盒中,培養幼兒的秩序感。

(3)包書皮:指導幼兒學習看步驟示意圖掌握包書皮的方法和步驟,在包書皮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尋找和書本大小對應適合的書皮,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整理書本及作業本:指導幼兒將書本及作業本歸類好,並按大小整理擺放整齊,同時學習看功課表,找出對應的課本和作業本。

(5)系紅領巾:指導幼兒學習看步驟示意圖掌握系紅領巾的步驟,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6)整理書包:指導幼兒根據國小生的生活實際按先後順序分別整理:削鉛筆→整理鉛筆盒→包書皮→整理課本和作業本→整理書包,讓幼兒在模擬活動過程中學會自理、自立,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6、播放國小生整理書包的過程的錄像。

7、引導幼兒説説國小生是怎樣整理書包的。

8、按照國小生的正確方法再次整理書包。

(二)“學做國小生”體驗區

1、請國小教師當助教,另一教師配合。

2、引導幼兒觀看國小一日學習生活各個環節片段的錄像。

3、由國小教師助教組織幼兒模擬國小生學習生活的情景。

讓幼兒具體的體驗感受國小的學習活動,增強入國小的願望。

4、模仿國小生開展主題班會活動,體驗國小生的學習生活活動,進一步瞭解國小生的學習情況,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國小做好準備。

三、交流與分享。

1、活動後請幼兒談談你活動後的收穫,及你感到困惑或有困難的地方是什麼?老師和國小教師一起向幼兒解答。

2、幼兒向國小教師提問:説説你對入國小還有什麼需要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國小教師為幼兒解答。

【活動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是以幼小銜接為主,情感為主線的一系列生動的活動。以幼兒參觀國小掀開主題活動的帷幕,到對國小的好奇、想要上國小,再到對幼兒園的依依不捨、對老師朋友的分別,都體現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展。與此同時,一系列活動中教師、家長的參與也是我們作為成人蔘與者心靈受到了孩子們的觸動,萌發了想要為孩子留住幼年回憶的想法。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3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將要成為國小生,瞭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2、認識書包,學會整理書包,知道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3、積極嚮往國小生活,同時不忘幼兒園的老師和同伴。

4、增強理解智力、分析能力、愛心智力等。

活動準備:

1、帶幼兒參觀過國小。

2、自帶書包、學習用品。

3、國小的環境、國小生學習的圖片,相應的字卡。

4、音樂《玩具兵進行曲》;課件;禮物若干。

活動過程:

1、回憶參觀情景,比較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

師:上次我們小朋友去參觀了國小,你看到了什麼?你覺得國小和幼兒園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

幼兒自由講述,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評析:活動一開始讓幼兒回憶參觀國小的情景,然後再比較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有利於幼兒記憶智力與分析比較智力的發展。

2、翻圖講述,知道怎樣做個國小生。

(1)老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國小和幼兒園有這麼多不同。你們喜歡上國小嗎?要想成為一名國小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做到很多的事情,那應該做到哪些事呢?請和好朋友説一説。

(2)個別提問。

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並整理成一句完整的話。

(3)除了剛才小朋友講到的這些,還需要做到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補充沒講到的)

(4)老師完整的小結一次。(出示字卡:國小生要做到:早睡早起不遲到;愛學習、勤動腦;愛勞動、講禮貌;團結友愛不忘掉;小書包、整理好,高高興興上學校。)

評析:這個環節通過先讓幼兒説説怎樣做個國小生,再結合圖片老師把他們的回答概括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有利於

幼兒的理解智力的發展。對於一個人的知識,是以理解為準,理解了的才算認識,才成為有用的知識,才是開發智力的基礎知識。不同的幼兒對與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作為學生的理解,主要是提高知識水平,提高思維能力。

3、認識書包,瞭解書包的結構。

(1)相互介紹書包,認識書包的結構。

師:書包可是國小生的好朋友,我們小朋友也即將成為國小生了,你們的爸爸媽媽已經為你們準備了一個書包,那你們的書包是怎樣的呢?請你拿出來向你的好朋友介紹一下。

(2)請1-2個幼兒介紹自己的書包。認識書包的各個部分、顏色、圖案。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老師通過讓幼兒自由、大膽地講述自己書包的特點,給幼兒開創了一定的思維與語言空間,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智力。

4、操作探索,學會整理書包。

(1)師:書包有什麼用?(放書和本子、一些學習用品)那你們會自己整理書包嗎?我們去試一試。

幼兒自由整理書包,老師巡迴觀察,注意幼兒整理書包的不同方法。

(2)請兩位用不同方法整理書包的幼兒示範一遍大家看,要求邊整理邊講述並解釋這樣整理的原因。

(3)然後討論:你覺得誰整理書包的方法好?為什麼?

(4)老師小結:把鉛筆、橡皮、尺都放在文具盒裏,再放到書包裏,拉好拉練,這樣不會弄斷鉛筆、弄丟橡皮和尺了,用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找到了;把練習本疊整齊後再放入書包的外層,而書疊整齊了放在書包的裏層,大小分開來放找起來就更方便了,而且也不會把書本弄破、弄皺了,最後別忘了拉好拉練。

(5)再次練習整理書包。

師:現在我們再來整理一次,看看誰會用剛才的好方法又輕又快地整理。

表揚整理快的幼兒,鼓勵動作慢的幼兒。

評析:幼兒從以往“老師示範,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脱出來,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在讓幼兒自由整理書包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比較自由的空間,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的整理,雖然在活動中幼兒整理書包的方法都不同,但也有利於幼兒自學智力的發展。再讓 幼兒比較不同整理書包的方法。也有利於幼兒的比較和判斷智力的發展。最後再次操作過程,提高了幼兒的運用智力。

5、贈送禮物,表達師幼互愛之情。

(1)邊放課件邊朗誦兒歌《禮物》。

老師:小朋友都學會了整理書包,真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為又聰明、又能幹的國小生,雖然你們即將離開幼兒園,老師不會忘記你們,你們會忘記幼兒園裏的老師和和小朋友嗎?你們要離開幼兒園了,老師要送一份禮物給你們。你們想知道是什麼禮物嗎?好,請大家一起來看。

(2)找禮物。

老師的禮物喜歡嗎?現在呀這些禮物已經悄悄的藏到了你們的課桌下,你們趕快把它找出來吧,看看你得到了什麼禮物。(幼兒找禮物)

(3)老師的禮物都收到了嗎?那你們想不想也送份禮物給老師和小朋友?現在就背上我們的書包,排好隊回到教室去做一做吧。

評析:最後這一環節通過贈送禮物,讓幼兒在愉快興奮的氣氛中感受老師的熱愛之情,提高幼兒的愛心智力。

活動延伸:

製作禮物,互相贈送禮物。

主題反思:

《我要上國小》這一活動是以幼小銜接為主,情感為主線的一系列生動的.活動。我們以幼兒參觀國小掀開主題活動的帷幕,到對國小的好奇、想要上國小,再到對幼兒園的依依不捨、對老師朋友的分別,都體現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展。與此同時,一系列活動中教師、家長的參與也是我們作為成人蔘與者心靈受到了孩子們的觸動,萌發了想要為孩子留住幼年回憶的想法。

“走近國小”——我們組織孩子參觀了回民國小,觀摩了國小的環境、操場、實驗室等場景,並通過國小教師的見面、解疑,消除了幼兒對國小的陌生感,擔心自己沒有辦法適應國小生活的無安全感,通過對國小生活、學習、交往的瞭解,逐漸萌發了孩子們“我想上國小”的崇敬、興奮的心理。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為孩子提供了一系列國小的材料、背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歌曲、畫面等等為孩子做了入學前的心理適應工作。

“瞭解國小”——我們以牆飾創設為載體來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孩子自己提出有關國小的問題,自己設計“瞭解國小”的方案,並大膽實踐,通過牆飾設計來表達豐富的情感,來解答心中的各種疑惑。孩子在利用各種途徑尋求知識、豐富經驗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他們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整個環境的改變,滿足了探究的需求,也對國小生的生活、學習有了更多的瞭解。當牆面作為作品展示空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是一種信息的傳遞。這種信息作用於幼兒頭腦中碰撞出新的生活經驗,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夠與更多的小朋友分享,他們是多麼激動和開心,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離園時刻”——隨着上國小的興奮漸淡,離園的憂傷逐漸提升,對幼兒園的不捨:滑梯、操場、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麼的依戀;對老師的笑容、聲音、親切,都是那麼的難以忘懷;對朋友的嬉戲、玩笑、生活,都是那麼的難捨難分,孩子們開始從對國小的模擬到一次次認真地模擬幼兒園的生活,他們想要把幼兒園深深的刻在腦海,作為幼時最美好的回憶。這時的我們,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盡力得想要為孩子們做點什麼。帶着對孩子們的不捨,我們準備了大量的活動:設計名片、離園紀念冊……都以情感、友誼、親情為主線的,家長們更是積極參與,給孩子們準備了離園小禮物、拍照、攝像,通過多樣的方式為孩子留住這一切的美好。

通過這次主題活動的開展,給了我們不少啟示。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是活動的生長點。作為教師,我們要滿足孩子的興趣與需求,併為孩子提供展示的物質條件和實現想法的精神空間。主題是孩子積累經驗,學習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對於孩子表現出的願望想法給予積極迴應,並將活動的目標與孩子的需求相結合,採取多種有效措施,豐富孩子的經驗,使活動深入開展。相信孩子,將孩子作為主體,老師要真正成為孩子活動的觀察者、傾聽者、提問者、合作者,併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一切可能性。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4

設計意圖: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即將結束愉快的幼兒園生活,進入國小學習。就孩子而言,國小畢竟是一個陌生而又富有誘惑力的地方;就教師而言,面臨的則是如何為孩子解除疑慮,如何滿足孩子熱切的期望,並從身心發展的許多方面為他們進入國小做好充分的準備,實現從學前教育到國小教育的順利過渡。結合我園自治區級課題“家庭、幼兒園、社區教育資源共同優化幼兒成長環境的模式探索”研究和幼兒發展的迫切需要考慮,我們針對過去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設計開展了“我要上國小”這一主題活動,旨在通過教師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各項活動幫助幼兒瞭解國小、做好入學前的各項準備,減緩兩個學段的坡度,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在預設主題活動中我們有了《參觀國小》的活動,但是原來的設計沒有幼兒比較和記錄的內容,講述生成的過程。 (例如此活動的生成過程:聽到參觀完國小後在衞生間談論幼兒園和國小的不同,並且有很多幼兒加入 ,説到激動處有些幼兒孩子還在用手比劃甚至畫了起來…….由此,生成新的活動由原來的參觀簡單瞭解到深入、全面、細緻的瞭解有了今天的活動。)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和講述的方法,學習比較國小和幼兒園的不同。

2、 引導幼兒嘗試自己整理文具,建立對國小初步的感性認識。

3、 激發幼兒想做一名國小生的願望。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經驗。

1、出示哥哥姐姐在國小活動的照片。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照片,我們來看看這是哪兒?他們在幹什麼?”

2、教師請幼兒講述參觀國小後的發現,並指導幼兒相互交流講述自己的調查表。

①師:“我們也參觀了國小,現在請你來説説你參觀國小後新發現。”(幼兒輪流表述,其他幼兒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②“小朋友説了很多有關國小的情況,那我們拿出調查表,把你記錄到的情況講給你的小夥伴聽聽吧!”(幼兒相互交流表述,教師加以引導)

3、遊戲:對對碰。

師:“大家説了很多幼兒園與國小的情況,現在我們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對對碰。找一個朋友碰一碰,碰什麼呀?就是剛才大家找到的幼兒園與國小的不同的地方。”教師與幼兒玩遊戲。

二、教師引導幼兒按有關時間、環境、教師、學生類的,分組交流、比較、記錄、彙報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之處。

1、分組記錄、彙報。

師:“大家找了這麼多不同,那我們分成小組,根據不同的內容記錄在一張大表上。每6人一組,每組自選一個記錄員,大家一定要看清楚桌上的標誌再記錄。”(幼兒自由分組記錄)

2、請每組的代表講述這一組的記錄情況,其他幼兒注意傾聽別人發言,有沒説到的地方可以加以補充。

3、教師總結幼兒園與國小的相同之處,指導幼兒與聽課教師互動,增加幼兒自己的信息量。

師:“大家馬上就要上國小了,國小的老師和幼兒園的老師一樣,都希望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今天來了許多老師,那我們去問問她們對我們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呢?”

4、幼兒講述自己得到的建議。

三、整理小書包。

師:“下課鈴聲就要響了,讓我們像國小生一樣去整理好自己的小書包,背上小書包跟王老師一塊走出活動室。”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幼小銜接是關係幼兒入學適應的大問題,需要幼兒園、國小和家長的三方合作。我們在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時積極吸納多方信息,如來自家長的信息;來自國小教師的.信息;來自國外幼小銜接的經驗等,結合過去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整合身邊的多種資源來為孩子的需要提供機會和條件。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為他們提供材料、滿足他們的需求、鼓勵他們做想做的事情,自主選擇材料、選擇玩伴、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玩,使幼兒保持愉悦的情緒,提高把握自己活動、與同伴交往、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可以説本次活動幼兒是主動地、積極的、快樂的,他們在真實地交流、操作和實踐中擴展了經驗、在快樂中得到了發展。我就簡單説這些,請各位老師提出真誠的建議,以便於我以後更好的工作。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國小生的學習和活動,嚮往當個國小生,激發幼兒上國小的願望!

2、讓繪畫形式表現心中的國小,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活動內容:

1、字卡兒歌:國小生要做到:早睡早起不遲到,愛學習,勤動腦,愛勞動,講禮貌,團結友愛不忘掉。

2、用繪畫形式表現心中的國小,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力。

活動目標:

讓幼兒瞭解國小的學習和活動,嚮往當個國小生

活動準備:

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談話過程 師:現在我們是大三班的小朋友,再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生活就會踏入國小的大門,你們想當一名國小生

幼:

師: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國小生呢?

2、圖畫展示:

師:成為一名國小生,要學好如何愛護和正確使用學習用品,逐步獨立整理保管好自己用品,學會整理書包

3、讓小朋友們畫出自己理想的國小

4、課外延伸:請小朋友們下課後和爸爸媽媽參觀附近國小,讓孩子們瞭解自己將要學習的新地方。

實踐反思:

1、對於本次課題活動要明確主題,對於活動的準備工作做好,在“我要上國小”主題活動下,在活動中讓孩子們瞭解到將要邁入的校園的情況及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力讓孩子們對校園充滿嚮往。

2、在這次活動中,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發現,在教學過程中,過於注重上課主題,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們在自身素質方面的提高。

3、本節課在幼小銜接的階段,通過圖片展示結合講解,讓幼兒瞭解國小生的生活,並激發上國小的展望,然後用畫筆來描繪心中的上學情景,希望孩子們上國小快樂,高興。幼兒在感知和表現力方面得到鍛鍊。課後延伸到參觀國小,為幼兒熟悉上國小做好準備,總之,讓幼兒有準備有信心的上國小。

基於以上原因可從以下方面改進:

1、進行行為分析:孩子有非常強烈的做國小生的願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帶孩子實地參觀了國小,滿足孩子做國小生的願望。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講述。孩子們能認識一些基本常識。

2、教養支持:孩子從幼兒園到入國小,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由於生活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目的繁重,使許多孩子在進入國小後出現疲勞、消瘦、害怕學習的現象。因此,幼兒園和國小的銜接工作很重要。我們帶孩子去參觀了奉浦實驗學校,讓幼兒更加了解國小,在參觀中,孩子們發現了幼兒園與國小的許多不一樣的地方,也解決幼兒的質疑。因為在前期學習過程中,有的問題我也不是很清楚,如“綠領巾什麼時候帶”“紅領巾什麼時候帶”“中飯在哪裏吃?”“幾點上學,幾點放學”等等。孩子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他們向國小的哥哥姐姐提出各種問題,親密的交流,而我只是一個參與者,給予幼兒一個寬鬆和諧的民主氛圍,使幼兒體驗到輕鬆、愉快、無拘無束的美好情感。而最終讓幼兒瞭解了國小生的學習、生活情況。並盼望作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在幼兒園也可滿足幼兒做國小生的願望。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6

一、活動目標

1、能畫出人物的主要特徵及坐、走、跑等基本動態。

2、大膽想象進入國小後的情境,進一步增強進入國小的光榮感。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二、活動準備

已經多次欣賞過國小生活動的照片或已參觀過國小。、

三、活動過程

1、談談對國小生活的印象。

提問:你在參觀國小時,看到國小生都在幹什麼呀?

2、想象自己做國小生的摸樣。

教師:我們長大了,做國小生了,想象下自己的樣子,你的小夥伴在做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繪畫範例。

3、大膽展開想象,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理想。

提醒幼兒自己的模樣特徵要畫明顯,人物形象稍微畫大一些,簡單畫出人物走、坐、跑的基本動態,並注意要將畫面安排的`合理、豐富。

4、舉辦"我是國小生"的展覽會。

鼓勵幼兒努力學習,做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活動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是以幼小銜接為主,情感為主線的一系列生動的活動。以幼兒參觀國小掀開主題活動的帷幕,到對國小的好奇、想要上國小,再到對幼兒園的依依不捨、對老師朋友的分別,都體現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展。與此同時,一系列活動中教師、家長的參與也是我們作為成人蔘與者心靈受到了孩子們的觸動,萌發了想要為孩子留住幼年回憶的想法。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7

【活動目標】

1、知道上課時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2、積極表達自己對國小的印象、想法。

3、願意當國小生,感受當國小生的光榮。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我當國小生》。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掛圖,觀看國小生上課的過程,自由表達自己對國小生上課的印象。

(1)師:你們觀察了國小生上課時的情景,看見了他們的哪些好行為?有什麼感想?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2、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進一步瞭解國小生上課時的要求。

(1)師:你們仔細看一看圖上哪些行為是上課時的`好行為,請將五角星塗上顏色。

(2)幼兒看幼兒用書,分辨上課時好的行為和不好的行為,並給相應的五角星塗上顏色。

(3)教師小結:專心聽講、舉手發言、遵守課堂紀律等都是好的行為。

3、模仿遊戲“我當國小生”。

(1)教師和幼兒共同模仿國小生上課時的具體情境。

(2)幼兒説一説自己的感受,教師鼓勵幼兒。

(3)教師和幼兒模仿國小生的課間活動:進行課前準備、遊戲等。

(4)引導幼兒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5)教師小結,引導幼兒説説自己看到的問題及正確的言行。

4、教師和幼兒討論、總結。

(1)師:你認為國小生在學校中進行的哪些活動很重要?為什麼?

(2)師:你們還想學習國小生進行哪些活動?

(3)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4)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當國小生很光榮,從現在開始應學習照顧自己、管理自己。

活動反思:通過講解讓幼兒知道上課時應該做什麼事情能踴躍積極的表達自己對國小生的印象及想法,願意當國小生,感受當國小生的光榮。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8

活動目標:

1、理解國小生生活,萌發對國小生活的嚮往之情。

2、留戀幼兒園生活,珍惜在園時光。

3、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國小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收集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哥哥姐姐在國小活動的照片。

2、年曆一本。

活動過程:

1、出示哥哥姐姐在國小活動的照片。

提問:認識他們嗎?這是在哪裏?他們在幹什麼呀?你是怎麼知道的?

2、出示年曆讓幼兒數一數,看一看。

討論:

(1)我們還有幾天就要離開幼兒園了?心裏有什麼感覺?

(2)你對幼兒園最難忘的事是什麼?

(3)剩下幾天,我們可以做哪些事給幼兒園留下美好的紀念?

3、激發體會做國小生的願望。

(1)年曆上用紅筆圈出的日子代表什麼意思?(9月1日)

(2)繼續觀察哥哥姐姐國小活動的照片。

進一步瞭解國小生活的情況。

4、組織討論,體會做一名國小生的心情。

提供討論的內容,然後請幼兒進行選擇回答。

(1) 體會幼兒園生活和國小生活的不同之處。

(2) 説説你準備上哪一個國小?

(3) 你準備怎樣做一名國小生?

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對於即將到來的國小生活有了比較真實客觀的瞭解,他們也許在現實中還會有心理上的落差,也許還沒有完全的`準備好,但通過這次活動可以儘可能地讓幼兒積累有關國小生活的經驗,有助於他們適應國小生活,從心理上和身體上都做好入學的準備。

在孩子的心中,國小生活是全新的,的確如此,通過他們的總結和發現,他們的確發現了很多與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而且最為明顯的也是對他們觸動最大的就是國小生上課的內容、坐姿、學習習慣,不過,看來參觀活動對幼兒充分的瞭解國小的生活非常有利。

此時孩子們才發現:原來要想成為一名國小生的確有很多需要自己努力的地方。在活動中,孩子們似乎長大了很多,一種成長的快樂和一種對幼兒園的留戀同時交織在孩子的心中,通過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引發幼兒對幼兒園依戀的情感,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在生活中的成長意識。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9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瞭解國小生的學習和生活,激發幼兒做國小生的願望,嚮往國小的生活。

2、瞭解國小生學習生活的需要,與本年齡階段相適應的基本能力和習慣。

活動準備:

1、表演區:國小生的校服,(6——8套),書包:(書包裏有國小一年級的課本,文具盒,裏面裝有鉛筆,圈筆刀,橡皮擦)。

益智區:可以轉動的時鐘,寫有國小一日生活環節的圖卡。

手工區:製作好的書包,文具盒範例:紙袋,餐巾紙盒,手工紙,報紙,廣告紙,記號筆,蠟筆,剪刀,固體膠等。

表演區:搭建我心中的國小:參觀國小時的拍的照片,雪花片,積木,廢舊紙盒,包裝紙,手工紙,蠟筆,記號筆等。

2、請一個老師來組織剛來上國小的小朋友,並與小朋友一起遊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小朋友很快就要幼兒園畢業上國小了,你們高興嗎?那國小生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們心中的國小時什麼樣子的呢?(引導幼兒大膽的説)。

2、小結:小朋友們都説的很好,有的小朋友説國小生穿着校服,繫着紅領巾,背真書包非常神氣,按時上學,不能遲到,要自己整理書包,還有的小朋友國小的房子非常高,也非常漂亮。那今天我們的區域活動就是“我要上國小”。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準備了哪些活動材料。

二、介紹區域材料。

活動一:我像國小生

1、小朋友都很想做一名神氣國小生,老師再裏面準備了國小生的校服,紅領巾,書包。今天我們的美髮屋就變為了表演區,每天早上,媽媽都會按時的叫我們起牀。那我們就要馬上起牀,自己穿好校服,繫好紅領巾,吃好早餐,揹着書包上學去,這就是神氣的國小生。在我們的教室的那邊有一個是國小一年級的教室,你們揹着書包上學就到那兒去。

師:等一下想當國小生的小朋友就可以選擇表演區。

活動二:我的'一天

1、老師還準備了一些上國小後的一日生活學習各個環節的圖片和作息時間,時鐘,小朋友可以根據時間來撥時鐘,記住一天的活動時間和活動內容,要按時做好每件事情。也可以根據時間來畫出每個自己在做什麼。

活動三:設計製作書包,文具盒。

1、書包和文具盒是國小生每天相伴的好朋友,小朋友們都希望自己有一個漂亮的書包和文具盒。那今天就讓小朋友來為自己或為自己的好朋友設計製作一個書包,老師已經給你準備好了不同紙袋,餐巾紙盒,箱子,手工紙,報紙,廣告紙,記號筆,蠟筆,剪刀,固體膠等,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製作,但是一定要製作的漂亮。

(老師提供書包和文具盒範例,鼓勵幼兒用各種廢舊物品來製作書包和文具盒,可擺幾隻書包和文具盒供參考。)

活動四:搭建我的國小

1、在每個小朋友的心中都有一所美麗的國小,我們參觀了國小後,你們發現國小和幼兒園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嗎?那今天老師就請你們來為自己搭建自己心中的國小,老師給你們準備這些材料。有雪花片,積木,子彈頭等積塑。

(參觀國小的時候,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國小的設施,校舍,操場,領操台等),利用各種紙盒和其他材料來搭建國小。

三、幼兒自選區域進行活動操作。

1、讓幼兒自選擇區域進行活動。

2、今天先請第一組的小朋友那好進區卡選擇區域,進行區域活動。

3、幼兒操作,老師分別到各區域進行指導和協作。

四、活動評價。

1、組織小朋友聽音樂收整活動材料。

2、評價小結幼兒的活動表現和展示小朋友製作的部分作品。

反思:小朋友在今天的區域活動中,都像一個國小生的樣子來表現自己,不但玩的開心,還學會的不少本領,相信你們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小生。有的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包,有的小朋友記住了國小的生活作息時間,真能幹,相信小朋友們都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國小生,希望小朋友學習進步。

大班美術《我的國小》教案與反思 10

主題:

解析這一階段,孩子們的心情特別激動,他們即將離開幼兒園,他們既有對幼兒園對老師、阿姨、同伴的不捨,又有對國小這個地方的好奇與憧憬,三年的朝夕相處構成了人生初始最動人的畫面。因此,我們在大班的最後一個階段設計了"我要上國小"的主題活動,希望通過活動讓孩子們對國小能有所瞭解,學做一名出色的"國小生"。本主題將從幼兒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和自身發展需要出發,選擇有利於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內容,讓幼兒感受自己漸漸長大了,即將要成為一名國小生啦;同時積極發現國小與幼兒園的不同,知道做國小生還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從幼兒園進入國小,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我們應幫助孩子做好準備,順利渡過這一轉折,為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打好基礎。

主題目標分析:

1.熟悉、瞭解如何愛護和正確地使用學習用品。

2.逐步習慣獨立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用品。

3.初步瞭解國小生的學習和活動,嚮往當個國小生。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主題環境創設:

1.主題牆"我和書包做朋友""我眼中的國小"。

2.各種國小生的圖片與圖書及學習、生活照片。

3.將書包等文具帶到幼兒園來體驗上學的樂趣。

4.收集各種名片、紀念冊及製作的材料,並瞭解一些有關的知識。

5.在平時記錄一些同伴的電話。

6.準備畢業典禮的節目。

社區與家庭資源:

1.給幼兒準備一隻書包、文具盒、鉛筆、尺等文具用品。

2.向幼兒介紹一些國小生的生活及行為準則,讓幼兒有心理上的準備。

3.按時讓幼兒睡覺、起牀,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

4.教幼兒寫自己的名字、地址、電話號碼,為些畢業紀念冊作準備。

5.在帶孩子報名時,參觀一下將要學習的校園。

主題反思:

隨着畢業典禮的結束,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老師、朋友在幼兒園中留下了最美好的照片後,我們的主題活動也結束了。

本次主題活動是以幼小銜接為主,情感為主線的一系列生動的活動。以幼兒參觀國小掀開主題活動的帷幕,到對國小的好奇、想要上國小,再到對幼兒園的依依不捨、對老師朋友的分別,都體現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展。與此同時,一系列活動中教師、家長的參與也是我們作為成人蔘與者心靈受到了孩子們的觸動,萌發了想要為孩子留住幼年回憶的想法。

第一階段--走近國小,我們組織幼兒參觀了國小,觀摩了國小的環境、操場、實驗室等場景,並通過國小教師的見面、解疑,消除了幼兒對國小的.陌生感,擔心自己沒有辦法適應國小生活的無安全感,通過對國小生活、學習、交往的瞭解,逐漸萌發了我想上國小的崇敬、興奮的心理。教師在這樣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了一系列國小的材料、背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歌曲、畫面等等為幼兒做了入學前的心理適應工作。

第二階段--離園時刻,隨着上國小的興奮漸淡,離園的憂傷逐漸提升,對幼兒園的不捨:滑梯、操場、玩具、乃至桌椅,都是那麼的依戀;對老師的笑容、聲音、親切,都是那麼的難以忘懷;對朋友的嬉戲、玩笑、生活,都是那麼的難捨難分,孩子們開始從對國小的模擬到一次次認真地模擬幼兒園的生活,他們想要把幼兒園深深的刻在腦海,作為幼時最美好的回憶。這時的我們,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盡力得想要為孩子們做點什麼。帶着對孩子們的不捨,我們準備了大量的活動,都是以情感、友誼、親情為主線的,家長們更是積極參與,給孩子們準備了離園小禮物、拍照、攝像,通過多樣的方式為孩子留住這一切的美好。

小百科:國小,是人們接受初等正規教育的學校,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社會發展,在其前又開設了幼兒園。一般6-12歲為國小適齡兒童,現階段國小階段教育的年限為6年(少數地方仍是5年)。國小教育階段後為中學教育階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