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

來源:文萃谷 6.6K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1

比擬就是把一個事物當作另外一個事物來描述、説明。 比擬的辭格是將人比作物、將物比做人,或將甲物化為乙物。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

比擬: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徵鮮明、形象可感;使闡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動;使抒發的感情更為強烈,更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這種手法常和人稱的變化結合在一起運用。

例(xx年全國大學聯考第22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答案:(l)將長城擬人化,便於與長城對話,便於抒發感情。

比擬的特點是作者憑藉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因為它是把甲事物當做乙事物來寫,所以它具有思想的跳躍性,有助於讀者或聽眾展開想象的翅膀,獲得對事物的鮮明的印象。比擬的修辭效果主要有三點:

1、運用比擬可以鮮明地表達愛憎之情。

運用比擬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讓人倍感親切。

運用比擬表現討厭的事物,可以使之生動形象,增強讀者的厭惡感。

2、運用比擬可以使語言風趣幽默,這一種修辭效果多見於擬物的句子中。

3、運用比擬可以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

總結:運用這種辭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辭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寫的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情。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2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敍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説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説明文類型:事理説明文、事物説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説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説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閲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説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敍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敍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現衝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敍寫孔乙己最後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淒涼的氣氛,預示着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着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記敍的三種順序:順敍、倒敍、插敍。(補敍屬於插敍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説、詩歌、戲劇、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

小説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敍、描寫、説明、抒情、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④表強調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註釋②表插説③表聲音中斷、延續④表話題轉換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②現象←→本質③原因←→結果④概括←→具體⑤部分←→整體⑥主要←→次要

記敍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②搭配不當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④前後矛盾⑤語序不當⑥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②表語言斷續③表因搶白話未説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維跳躍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説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後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複句類型:①並列複句②轉折複句③條件複句④遞進複句⑤選擇複句⑥因果複句⑦假設複句⑧承接複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説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徵、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徵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讚》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樸質,不缺少温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徵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徵了今天我們民族鬥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徵。

例:《白楊禮讚》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於鬥爭的鮮明特徵。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並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讚》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鬥的頑強精神。

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徵。

例:《白楊禮讚》

先説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後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參與討論:七年級語文閲讀題的方法彙總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3

1.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6.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閲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4

在實踐當中,“駁斥”和“反駁”兩詞是可以互換的,但在教學性辯論中每位辯手的第二次發言被稱為反駁發言。

駁論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擺事實、講道理,立論的各種方法都可以在駁論中使用。

駁論的一般方法包括駁論點,駁論據和駁論證。

駁論點是就文章的論點中的根本性錯誤,與相關基本原則衝突的部分進行反駁。

駁論據是對文章的支撐——論據進行反駁,既可以直接反駁,也可以通過歸納論據中的謬誤的辦法反駁。

駁論證是對文章的論證方式進行反駁,針對舉例論證可以是找出例子與事實,情理不符的部分,針對排比論證,可以指出

排比中不合理的部分,針對道理論證(馬克思主義原理)可以採用哲學知識指出其錯誤的方法進行反駁。

常用的駁論方法有直接反駁、反證法、歸謬法等。 (與立論都屬於論證方式)

(1)直接反駁

就是運用論據或推理,直接證明敵論點是錯誤的方法。

(2)反證法

為了證明對方的論點是錯誤的,可以先證明與其相矛盾的另一論點是正確的,這就是所謂反證法。例如:魯迅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一文,為了駁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這一錯誤論點,就提出“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這個正面論點,然後運用古往今來的事實,證明這一論點的正確性,從而駁倒了反面論點。

(3)歸謬法

先假定對方的論點是對的,然後以它為前提,推導出一個明顯荒謬的結論,從而證明對方論點是錯誤的。例如:如果按那些政治“精英”們所述的理論來分析,只會產生這樣一個現實:即凡是走上資本主義私有化道路的國家,全部或至少大部都比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得快。但可惜的是,這種現實還不存在,這種材料在現實的世界上還沒有。

總結:

在教學性辯論中,辯手們只需對對方辯手所提出的個別論據和論點進行駁斥。在應用辯論中,辯手們則有必要對任何有可能對決策者產生影響的證據和論證進行駁斥。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5

這本書採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身邊發生的各種感人的小故事。

《愛的教育》講述了國小生安利柯的故事,那麼國小畢業後的安利柯怎樣了呢?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續愛的教育》敍述中學生安利柯因體弱休學後,跟隨舅舅父到鄉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嚴格的教育使安利柯在自然環境中體味到不同於社會人情的另一種更為寬闊博大的愛令他真切地認識到自然與生命的價值,感受到人生的奧祕;認識到對人格的尊重,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對理想的追求。從舅父贈給安利柯的原稿中,我們能體會到獨特的潔淨與平和,同時書中像詩一般細膩優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愛的激情,及對理想與未來的憧憬。《續愛的教育》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多年暢銷不衰,並且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動畫片、連環畫,以不同的形式影響了全世界億萬青少年的成長。

素質教育其實就是愛的教育,是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愛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的階段,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我們除了教給他們知識,還應該給予他們什麼呢?《續愛的教育》給我們提供了素質教育的典範。安利柯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長,他有詩人般細膩優美的語言、哲學家那樣敏鋭的洞察力、生物學家那樣淵博的知識、紳士般的風度與品格。他把安利柯帶到廣闊的社會中去,娓娓而談,循循善誘。他時而嚴厲,時而温和,時而興奮,時而低沉,講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愛的教育》講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續愛的教育》則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氣和的對話,卻洋溢着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樂觀向上的精神,以及對社會醜惡現象的無情鞭撻。

總結:讀後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本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讀本,是老師、父母、青少年必讀的教育經典。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6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

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原師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煒有《補釋》,今人繆文遠有《戰國策新注》。總共三十三篇,按國別記述,計有東周一、西周一、秦五、齊六、楚四、趙四、魏四、韓三、燕三、宋、衞合為一、中山一 12國策,共33篇。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周貞定王十六年,下迄秦二世元年。以策士的遊説活動為中心,反映出這一時期各國政治、外交的情狀。

全書沒有系統完整的體例,都是相互獨立的單篇。雖然習慣上把《戰國策》歸為歷史著作,但它的情況與《左傳》、《國語》等有很大不同。有許多記載,作為史實來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寫唐雎在秦廷中挺劍脅逼秦王趙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一類內容,與其説是歷史,還不如説是故事。

《戰國策》的思想觀念,就其主流來説,與《左傳》等史書也有截然不同之處。劉向序説:戰國之時,君德淺薄,為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為資,據時而為畫。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教化,兵革救急之勢也。戰國時代,是春秋以後更激烈的大兼併時代,過去還勉強作為虛飾的仁義禮信之説,在這時已完全被打破。國與國之間,如今講的是以勢相爭,以智謀相奪。那些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適的買主換取功名利祿,朝秦暮楚,毫不為怪。

如蘇秦始以連橫之策勸説秦王併吞天下,後又以合縱之説勸趙王聯合六國抗秦。他遊秦失敗歸來時,受到全家人的蔑視;後富貴還鄉,父母妻嫂都無比恭敬。於是他感慨道:嗟夫,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作者以欣賞的筆調,描繪了蘇秦躊躇滿志的神情。這些在今天看來也許是不值得讚賞,但在當日的歷史條件下,原本受貴族壓抑的平民的心理就是如此,這樣寫比虛假的説教更富於真實性。

總結:由於策士以一種比較自由、可以擇君而輔之的身份,在當時的政治與外交中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7

賦其特點是鋪採摛文,體物寫志,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它與漢代的詩文一起,成就了漢代文學的燦爛與輝煌。

賦的特點

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並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四:內容上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徵。經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

駢文受賦的影響很大,駢比起於東漢,成熟於南北朝。在文章中廣泛用賦的駢比形式,是漢代文人的常習。以至於有些以賦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視作駢文。象南朝劉宋的鮑照的《蕪城賦》、謝惠連的《雪賦》及謝莊的《月賦》等。

賦,除了它的源頭楚辭階段外,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幾個階段,其中漢賦最具影響。

詩經的表現手法之一

賦比興是詩經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之一。賦是鋪陳排比的意思,相當於現在的排比修辭方法,南宋的'朱熹認為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者也。

總結:雖然對於現代人來説,賦遠不及詩詞、散文、小説那樣膾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別在漢唐時詩與賦往往並舉連稱,從曹丕的詩賦欲麗和陸機的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可窺端倪。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8

謝靈運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脱自己的政治煩惱,謝靈運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

《隋書·經籍志》所錄謝靈運著作,除《晉書》而外,尚有《謝靈運集》等14種。《謝靈運集》19卷(樑20卷,錄 1卷),北宋以後就已散佚。明代李獻吉等從《文選》、《樂府詩集》及類書中輯出謝靈運的作品,由焦竑刊刻為《謝康樂集》。

詩歌代表作如《登池上樓》等。

謝靈運除詩歌外還有賦10餘篇,其中《山居賦》、《嶺表賦》、《江妃賦》等比較有名,景物刻劃頗具匠心,但成就遠不及詩歌。謝靈運早年信奉佛道,曾註釋過《金剛般若經》,潤飾過《大般涅經》,有《辯宗論》為其闡釋頓悟的哲學名篇。謝靈運還於元嘉間奉詔撰《晉書》,《隋書·經籍志》著錄36卷,已佚。《隋書·經籍志》又著錄有《謝靈運集》19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謝康公集》2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明代李獻吉等輯刻的《謝康樂集》。近人黃節也作有《謝康樂詩注》等。

謝靈運的詩歌雖不乏名句,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但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極大地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

對於自己的才華,謝靈運曾説過一句很狂放的話:天下才共一石(即十鬥),子建(即曹植)獨佔八斗,吾佔一鬥,天下才共分一斗。

總結:謝靈運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山水詩人,善於用富豔精工的語言記敍遊賞經歷、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對唐代的詩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9

通過對聰明人和木頭人的對比,表達了用心聽,用心看,用心想構成一個世界的觀念。告訴了我們,只要用心傾聽,就能發現許多被我們忽略的內容。

可是對一個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來説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當大家説好的時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評的時候,他也跟着搖頭。鳥叫蟲鳴,只是一種聲音,即使美妙的聲音,也只不過是幾種樂器的組合。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無動於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受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意味着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了嗎?

你善於用你的耳朵嗎?你聽見了世界的聲音了嗎?你用心聽了嗎?你聽見了什麼?

這裏的幾個聲音遊戲,你要不要試着玩玩看,也試着把感覺記錄下來?

輕輕鬆鬆嚼幾片脆脆的餅乾、幾顆硬硬的糖果,感覺一下是什麼聲音?

把玻璃紙揉成一團,然後聆聽它緩緩舒展的聲音。

聽一聽雨點打在玻璃窗上的聲音。

聽一首喜愛的音樂,把它編成一個故事。

錄下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話,仔細聽一聽。

你開始微笑,輕輕的笑,大聲的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這個世界,也跟你歡笑。

總結:全文用第二人稱你來描述,巧妙的拉近讀者與作者的距離,讀者容易獲得認同感。閲讀時,我們彷彿感到作者在和我們談心,親切隨和,娓娓道來。本文的語言活潑風趣,優美形象。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10

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賢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個由嶺南書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風儀甚整,時人譽為曲江風度。

張九齡的詩文創作在精神上和張説有一脈相承之處。他高度評價張説以王霸之氣充實詩文,在他的詩裏,也不時可以讀到中覽霸王説,上徼明主恩(《酬王履震遊園林見貽》),弱歲讀羣史,抗跡追古人。被褐有懷玉,佩印從負薪(《敍懷二首》之一)之類的句子。

但是,和張説的詩歌重在謳歌功業抱負不同,張九齡的詩歌更多地表現在窮達進退中保持高潔操守的人格理想。在遭李林甫排擠罷相以後,這種態度尤其鮮明。他一方面希望切入社會政治,追求經國之大業和不朽之盛舉,另一方面又力圖持超越態度,把仕和隱這一對矛盾和諧地統一起來,不願為追求功業而屈己媚世。這種進退裕如的生活追求,在當時是很有代表性的,其中包涵以主動姿態設計自我人生道路的慾望。而功名事業和自由人生,也正是盛唐詩的兩條主要軌跡。

在藝術表現上,張九齡的詩歌不像張説那樣直抒胸臆,而是以興寄為主,顯得委婉藴藉。例如他的《感遇》十二首,均以芳草美人的意象,託物言志,抒寫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

其一雲: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以芬芳的蘭、桂喻賢者不隨俗、不求悦於人的內美。其七詠橘,在屈原《橘頌》讚美獨立不遷之人格的喻意中,又增之以用世濟人的衷懷,立意更見豐厚。組詩之八、之九又以美人託喻:美人何處所,孤客空悠悠。美人適異方,庭樹含幽色。用來抒寫戀闕之心和矢志不渝的操守。這些詩篇受楚辭的影響較多,但情辭委婉,在古典傳統上,可以説是兼有風、騷的情韻。

張九齡夙好山水清賞,喜表現風清月朗的江山與孤高清瑩的襟懷的契合。他在藝術上着意追求言象會自泯,意色聊自宣(《題畫山水障》),即重在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理想,這就使他的一些寫景詩突破了前人多注重極貌寫物、工於形似的表現手法,而在主客觀的交融中大力加強抒情意味。

總結:總之,在張説的詩歌中表現出鮮明的英雄性格和倜儻意氣,這正是盛唐詩歌最顯著的精神內涵。考慮到他的領袖羣倫的特殊地位和影響,其詩作的意義就更顯得重要了。

國中語文基礎知識集錦11

標點符號是新增加的考點,也是難點。其中尤以引號的考查為最難,下面給出一則規律的總結,以饗讀者。

  規律:

引用之語未獨立,標點符號引號外。

引用之語能獨立,標點符號引號裏。

情況1.直接引用,一般引號冒號都用。

①真不是和你説着玩兒,洪民一本正經地説,如果能出山,咱們一起想辦法,這事準能完成。

情況2.間接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為行文的一部分時,句末點號(問號、感歎號除外)放在引號外面或不用。注:引文末了是問號、感歎號的,無論直引、夾引均放在引號內。

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行動寫照。

②留住濟南圖片展深深吸引了觀眾。那小巷,那泉水,那綠草青苔,已經成了難以尋覓的影子--真可謂夢憶深深深幾許,一街一巷總關情。

③我們的口號是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

④他看她臉上淚浸浸的便説:你哭了?

⑤我一進教室,就看見你在浪費時間嗎?的標語。

情況3.表示着重指出或突出強調的詞語,可以加上引號。

⑥包身工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情況4.如果引文獨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裏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説引文作為自己話的一部分,這時句末點號(問號感歎除外)放在後引號的外面。如:

⑦我聯想到了唐朝賈島的詩句: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⑧寫文章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⑨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説的那樣,神形皆備,充滿生機。

⑩陸游詩云: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