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蛋寶寶立住了》

來源:文萃谷 1.0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蛋寶寶立住了》,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班科學領域教案《蛋寶寶立住了》

設計思路:

我班在進行“做蛋寶寶爸爸媽媽”的主題活動時,很多幼兒的雞蛋被摔碎了。通過談話孩子們發現:蛋寶寶是因為滾動,立不住而被摔碎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蛋寶寶立住呢?”這一挑戰性的問題立刻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他們興奮的把蛋寶寶放到牆角、桌腿邊去嘗試,但都失敗了。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所限,他們還沒有想到藉助輔助材料來幫忙,此時他們只是樂此不疲的玩着。在孩子們一遍遍的嘗試與失敗中,我找到了引領他們深入探究的方向,於是《蛋寶寶立住了》這一科學探究活動便誕生了。

活動目標:

1、嘗試藉助輔助材料,探究讓雞蛋立住的方法。

2、能積極參與探究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每人若干個熟雞蛋,並畫好五官做成蛋寶寶。

2、各種輔助材料

(1)、鏤空材料:瓶蓋、光盤、花片、塑料夾子等。

(2)、實心材料:方形積木、硬幣、圓紙卡等。

(3)、可變形材料:橡皮泥、毛巾、沙包、積木塊等。

3、每人一個記錄箋中間隔開,並分別貼上笑(哭)臉蛋寶寶。

經驗準備:

1、幼兒經歷了做蛋寶寶爸爸媽媽很辛苦的情感體驗。

2、幼兒已經瞭解雞蛋是因為滾動、立不住而被摔碎的。

活動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發幼兒探究興趣。

1、與幼兒一起回憶蛋寶寶被摔碎的原因。

2、啟發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可以讓蛋寶寶立住,不再摔碎呢?”

(1)、出示準備好的.鏤空材料與實心材料。

(2)、出示標記圖,請幼兒觀察並説出標記圖的使用方法。(即:能讓蛋寶寶立住的,用笑臉表示;不能讓蛋寶寶立住的,用哭臉表示。)

(3)、引導幼兒進行猜想並記錄。

(二)、幼兒實驗論證。

教師觀察幼兒實驗情況,適時介入指導,指導策略:

1、觀察幼兒是否運用了所有材料進行嘗試,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材料,與幼兒共同實驗,充分感知。

2、隨機判斷幼兒是否理解標記圖意義,並引導其進行記錄。

3、與先完成實驗的幼兒進行交流,引導其觀察“為什麼這些玩具能幫助蛋寶寶立住,而那些不能?”

(三)、記錄整理探究結果,提升經驗。

1、將幼兒探究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並歸納“從中發現了什麼?”

(即:中間凹進去的鏤空材料能讓蛋寶寶立住,實心材料則不能。)

(四)、提供挑戰性材料(可變形材料),引導幼兒遷移經驗,解決新問題。

(即:將可變形材料變形成中間凹進去的形狀,使蛋寶寶立住。)

幼兒操作深入探索,教師觀察實驗,並隨機判斷幼兒當前經驗,適時介入指導。

(五)、分享交流。

1、引導幼兒互相欣賞同伴的探究結果,比較與自己的方法是否相同。

2、幼兒間相互交流,説出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讓橡皮泥、毛巾、積木等,幫助蛋寶寶站住的?鼓勵幼兒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延伸:

引發幼兒到生活中尋找“還有哪些東西能幫蛋寶寶立住?”

活動反思:

1、教師能從幼兒關注點、興趣點出發,及時捕捉教育契機,生成此次探究活動。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又提高了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活動中教師選擇的材料是幼兒熟悉的、常見的物品,如:花片、積木、沙包、毛巾、硬幣、夾子等,這些材料的提供會使幼兒感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3、材料投放具有層次性,這種由易到難的操作探究,有利於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來解決新問題,從而進一步促進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