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聯考政治基礎知識點歸納

來源:文萃谷 2.41W

大學聯考複習正在緊張的進行中,山東的考生準備得怎麼樣了呢?政治是文科的考查科目之一,知道哪些知識點是需要重點鞏固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政治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山東大學聯考政治基礎知識點歸納

  大學聯考政治易錯知識點

易錯點1 凡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

易錯分析:

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一種勞動產品雖然用於交換,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價值,也就不再有價值,那麼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產品、假冒偽劣產品不是商品。

易錯點2 跟着價格走就是自覺遵循和運用價值規律

易錯分析:

價值規律發生作用與自覺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價值規律是客觀的,其作用也是自發的。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認識和利用價值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因而,自覺遵循和運用價值規律,不是被動地跟着價格走,盲目地擴大或縮小生產規模,而應該根據價格信號綜合各方面信息,從長遠和動態中把握價格和供求的變動趨勢,進行正確的決策。

易錯點3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紙幣是勞動產品,用於交換,因而是商品,有價值

易錯分析:

(1)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紙幣是勞動產品這一點毫無疑問,但紙幣“用於交換”與一般商品的“用於交換”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價值和價值兩種屬性。商品“用於交換”是指一方通過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或價值)而獲得另一方商品的價值(或使用價值)。紙幣“用於交換”,人們的目的不獲得紙幣的價值即生產紙幣所耗費的勞動或紙幣的使用價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屬貨幣來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正因為如此,紙幣才需要國家發行並強制使用。紙幣不是商品,其本質只是價值符號,它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職能。

易錯點4 凡物價上漲就意味着通貨膨脹,凡物價下跌就意味着通貨緊縮

易錯分析:

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的關係:通貨膨脹伴隨着物價上漲,但物價上漲不等於就是通貨膨脹。只有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才是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與物價下跌的關係:通貨緊縮伴隨着物價下跌,但物價下跌不等於就是通貨緊縮。只有全面、持續的物價下跌,才是通貨緊縮。

易錯點5 通貨緊縮,物價下跌,對消費者而言,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好

易錯分析:

(1)通貨緊縮,物價下跌,企業和商家為擴大銷售也會相應降價,給消費者直接帶來一定的價格實惠。

(2)通貨緊縮影響企業產品銷售和利潤增長,增加企業的經營困難,嚴重的通貨緊縮更會影響投資信心和消費心理,導致惡性價格競爭以及經濟衰退,從根本上不利於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3)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秩序,都不利於經濟的平穩發展,都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易錯點6 等價交換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換是等價的

易錯分析:

等價交換原則是在動態中通過價格波動實現的,從單個交換過程中看,價格時漲時落,但從一段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價格總的來説仍然與價值相等。等價交換只存在於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

易錯點7 提高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是提高居民收入

易錯分析:

發展生產,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是提高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就消費與生產的關係而言,是生產決定消費,因為人類消費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都靠生產創造出來。因此,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

易錯點8 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會限制消費,與當前擴大內需的形勢要求不一致

易錯分析:

(1)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作為一種精神和傳統美德,並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方式,不管處於何種消費層次,這種精神都不能丟掉。

(2)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是要求人們根據實際需要和收入水平進行合理消費,不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因而,它反對的是高消費、超前消費和鋪張浪費,而不是要抑制人們的合理消費需求,限制人們的正常消費,符合適度消費原則。

(3)不能把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看成是永遠只能過苦日子,有錢也不去消費。否則,就會抑制消費,阻礙生產的發展。隨着生產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也在不斷髮生變化。

(4)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從根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與當前擴大內需的經濟形勢不矛盾。

易錯點9 企業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能營利和取勝

易錯分析:

公司經營成功,需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公司要依靠技術創新、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包括價格、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品牌效應等);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兼併。企業經營成功往往是上述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單單提高勞動生產率,無法保證企業營利。

易錯點10 個人儲蓄都能為經濟建設積累資金,居民儲蓄越多越好

易錯分析:

(1)適量的存款儲蓄,可以為國家建設籌集資金,支持現代化建設;有利於調節貨幣流通,穩定幣值,維護宏觀經濟穩定;有利於居民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因而,適量的存款儲蓄利國利民。

(2)存款儲蓄並非越多越好。過量的存款儲蓄,不僅不利於居民消費的擴大,也會加大銀行的運行風險。

(3)看待存款儲蓄的作用,還要結合國家的實際經濟運行形勢進行具體的分析。在經濟過熱時,擴大存款儲蓄,有利於抑制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存款儲蓄過少,反而對經濟降温不利。在經濟下滑時,減小存款儲蓄,有利於擴大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存款儲蓄過多,反而不利於拉動消費,不利於經濟回暖。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點

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的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即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在現實生活中表現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係。

①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②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反映存在,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2、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哲學發展史上,雖然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個對子,但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爭從屬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因此哲學的基本派別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3、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三種基本歷史形態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物質決定意識。

由於對哲學上所説的物質有不同的理解,唯物主義可分為三種基本歷史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

唯物主義都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唯物主義對世界本原問題的回答都是科學的。但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對哲學物質概念的理解是錯誤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哲學上所説的物質歸結為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把哲學上所説的物質歸結為原子,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只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才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4、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兩種基本形態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決定物質。

由於對意識有不同的理解,唯心主義可分為兩種基本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誇大為唯一的實在,認為物質世界都依賴於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唯心主義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關係,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於意識,意識決定物質。唯心主義對世界本原問題的回答都是錯誤的。但是唯心主義也包含了一些認識論、辯證法、人生觀、價值觀的合理思想,可以吸收和借鑑。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

文化與社會

1. 文化是什麼?

(1)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有了人類社會才有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社會實踐是文化的源泉)

(3)一個人文化素養的形成: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 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

(4)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這種影響(注意:影響有好有壞),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曆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着重大的阻礙作用。

3. 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係:

(1)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2)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後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4.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5.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着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文化與國際政治相互交融,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世界範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鬥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鬥爭的重要內容。

6.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如今,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7. 中國如何應對文化發展上面臨的嚴峻挑戰?(從文化角度分析)

答: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對人的影響

1. 來源: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 影響: 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 文化對人的影響特點

(1)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這些文化影響既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發生,又是人們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薰陶的結果。因此,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

(2)深遠持久的影響:文化對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4.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誌。

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5. 優秀文化塑造人生

(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 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日益突出。

6. 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之間的關係: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