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課橋的形狀和結構教案及反思

來源:文萃谷 1.42W

【教學目標】

第十五課橋的形狀和結構教案及反思

科學概念

● 橋樑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樑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

● 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

● 提高觀察、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 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

● 感受和欣賞橋樑的形狀結構之美。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吸管或竹片、粗線。

為全班準備:木板或瓦楞紙板、繩子。

教師自己準備:各種橋樑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説過:“橋樑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築物。”

二、美麗的彩虹橋-拱橋。

出示圖片,觀察比較這些拱橋,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各有什麼優點?(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1、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後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2、(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觀察拉索橋,它們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學生説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想法)

2、以實際例子説明(可結合我們家鄉的太平橋作説明)

觀察這些橋的結構是怎樣的。拉索橋究竟有什麼優點?

3、實驗:模擬做一個拉索橋(這個由老師做演示實驗)

在實難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當演示完成後回答。

(1) 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麼方向用力?

(2) 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麼變化?

四、結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製作橋

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定其水平。

讓學生説出自己設計和製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麼?

自己設計的橋有什麼特點,請做得好的學生演示講解,從而進一步體會本單元的知識。

板書設計:

橋的形狀和結構

拱橋 拱的高度不同

拱的兩邊推力不同

拉索橋

教後反思:

拉索橋的實驗材料應該提早準備好,教師可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模型或圖片,請學生本堂課帶來以供研究。

【信息反饋】:

本課教學,將在前幾課教學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認識瞭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建築——橋。而瞭解生活中各種橋的形狀和結構,以及這些結構的優點,也是為了下一課“造橋”打基礎的。本課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圖片、視頻等媒體資源,使學生儘可能多地瞭解橋。

教材中的三幅圖,分別是石拱橋,高架橋,跨江鋼架橋,在分析這三種橋時,要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講解,如它們分別應用了拱形、增加厚度抵抗彎曲、框架結構等科學原理。當分析這麼三個是不夠的,讓學生看更多的橋的圖片,最好是家鄉的`橋,學生熟悉,有親切感,更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通過更多圖片的介紹,認識到橋的各種形狀和結構,再從多種多樣的橋結構中,引申出拱橋和鋼索橋兩大類。

對於拱橋,受到前情知識的影響,學生較熟悉的是橋面在拱上方的橋,也明白拱橋承重的原理,對於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學生在生活中雖然也常見,但卻無法很好地解釋這種橋的受力特點。我們可以藉助鋼鋸條或竹條,兩端綁上繩子使之成為拱形,那繩子就是在拱下方的橋面。讓學生親自體驗感知一下鋼鋸條、繩子受到的力,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這種拱橋的受力特點,再讓學生閲讀一下書本中對它的介紹,使學生在理解基礎上進行閲讀,對其受力特點就印象深刻了。

講解鋼索橋時,通過大量圖片的介紹,有本地區的,有國內的,還有國外的,看着一座座壯觀的跨江、跨海鋼索橋,首先使學生在視覺上受到衝擊,感受到人類的偉大,同時也認識到鋼索橋都有一個或兩個高高聳力的橋塔。橋塔什麼用?為什麼要建那麼高?這是學生們自然產生的思考與疑問。對於這個問題,讓學生在模擬實驗操作中感知一下,印象會很深刻。按照教材中的圖示,讓學生模擬建造一座“鋼纜橋”,隨着橋面與橋塔頂端距離的變化(也就是橋塔高度的變化)感受到承載橋面的鋼纜所受拉力的大小,會發現橋塔越矮小,鋼纜需要承受的拉力就越大,從而很好地理解了為何鋼索橋都有高高聳力的橋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