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的備考指導

來源:文萃谷 1.57W

辯證法的體系是2個總特徵、3大規律、4種方法和5對範疇。上篇文章中我們深度複習了聯繫和發展這兩個總特徵以及三大規律中作為根本規律的對立統一規律。學而時習之,同學們應該保持複習熱度。這篇文章中,喻攀老師帶領同學們繼續學習辯證法的內容。複習的內容是辯證法除對立統一規律外的另外兩大規律以及規律的客觀性和意識的主觀能動性。

考研政治的備考指導

1.質變量變規律

顧名思義,質變量變規律中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質變"和"量變",要準確理解,還得把握好"質"與"量"這兩個概念。

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並區別於它事物的規定性。事物質的規定性是由事物內部矛盾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認識質是認識和實踐的起點和基礎。量是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認識事物的量是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只有正確的認識事物的量,才能正確估計事物在實踐中的地位和作用。

舉例來講,一根粉筆有它的質即粉筆,有它的量即重量、長度和體積等。所以認識到這是一根粉筆自然就是認識和實踐的起點,而認識到粉筆的量,就是對粉筆的認識的深化。但問題在於事物的量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是單個事物的量,一是同類事物的量,後者就涉及到度的問題,因為很顯然同質的事物因為量的不同作用千差萬別。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及事物的範圍、幅度和限度。它的極限叫關節點,超出了關節點,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質量統一。度不是關節點,在這點上很多同學會出錯,度是一個範圍,關節點是一個點,是度的極限。認識度才能確切地把握事物的質,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認識度才能為實踐活動提供正確的準則即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

度不僅是質和量的統一,同時也區分量變和質變。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範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變化即是質變。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是: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質量互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2.否定之否定規律

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即為"揚棄"的過程。這告訴我們一點,否定不是全盤否定,而是事物客觀運動的一環。否定之否定規律從內容上看,是事物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過程;從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這説明事物發展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的是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由於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們就不能奢望什麼事情都是徑情直遂、一帆風順的,要善於洞察事物發展中的各種可能性,充分估計其困難和曲折,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堅定信心,知難而上,開闢前進的道路。

3.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

規律是事物的內部聯繫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事物運動發展中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繫。從這個角度講,規律屬於本質層次,是不可能通過感官感知的。客觀性是規律的根本特點,人們不能藐視規律,不能創造和消滅規律,不能改變、改善和完善規律,但可以在實踐中認識和利用規律,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形式和範圍。

世界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而客觀世界二分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他們都有客觀性,也都有重複性。但二者的區別也非常明顯:①自然規律作為盲目無意識的力量起作用,社會規律則通過人類有意識的實踐活動實現作用;②社會規律中存在着主觀和客觀的相互制約,自然規律中則不存在;③自然規律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覆出現,社會規律則是歷史的,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面對客觀規律,作為特有意識的人並不是無法施展拳腳,恰相反,我們可以目的性、計劃性和創造性的認識,積極去認識世界獲得正確認識,以便合理指導實踐取得預期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