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魔術師電影心得怎麼寫

來源:文萃谷 2.59W

電影《魔術師》,是一部扣人心絃的影片。與其説《魔術師》是在變魔術,倒不如説這是天衣無縫的一場設計。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魔術師的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觀看魔術師電影心得怎麼寫

  魔術師觀後感篇一

《The Illusionist》,我看到中間的時候,雖然也猜到女主角也許並有死,但我又作了另一番猜想:魔術師Eisenheim也許是另一個V(《v字仇殺隊》),靠着個人的魅力,喚起人民的革命情緒,讓一個專制的政權走向滅亡。

但最後證明後一個猜想是錯的。Eisenheim對革命事業一點也不感興趣,他只關心自己的愛情

這個故事,最讓人詬病的是,魔術師為了自己的愛情,"謀殺"了奧匈帝國的皇儲。但是我們也知道,皇儲並非好人。事實證明,害死皇儲的也不是魔術師,而是皇儲本人,因為連他自己也缺乏信心。皇儲也不相信自己是個好人,所以他最後自殺了。如果問心無愧,又怎會走到自殺這一步?

和皇儲不同的是,警長敗在太過自信。他相信自己比任何一個人都要清醒,相信自己掌握了足夠重要的證據,否則他不敢挑戰皇儲,之前他一直受皇儲擺佈。他甚至自信到以為皇儲不會殺了他,結果皇儲的確沒有殺他,而是瞄準了自己的腦袋開了一槍。但最後警長終於明白,所謂的"證據"不過又是魔術師的一次把戲而已,整件事都出自魔術師的精心設計。警長是個矛盾的人,一方面他要求魔術師告訴人們魔術都是假的,但另一方面最受魔術師迷惑的就是他自己。其實,現實中很多像警長的人,執着於要弄清真相,最終以為找到了真相,但真相卻是假的。

看到最後,謎題解開了。但我不是很清楚電影裏出現的那幾個中國人有什麼作用。這樣一個故事,為什麼要安排留辮子的中國人出現?代表這些魔術或者説陰謀都是中國人設計的(中國人擅長玩陰謀嘛)?還是代表東方神祕主義的虛假?

  魔術師觀後感篇二

如果説《魔術師》是部無懈可擊的好片子,那可不太好了,僅憑艾森海姆為了和王儲搶情人就陰謀將其逼上絕路最終使其自殺這點即能證明艾森海姆絕非善類。而影片恰恰把這個人物塑造成一個正面角色,這不是世界觀有問題麼?

王儲跋扈兇殘,佔有慾極強,而他偏偏遇到佔有慾同樣強的艾森海姆。固然王儲位高權重,有足夠的資本去“施展”他的兇狠和陰險,而且也很聰明,甚至能識破艾森海姆一些魔術的玄機,然而他的失敗之處就在於他所有的能耐都暴露在了明處。張揚,這是一個處於優勢地位的人易犯的錯誤。尤其在還沒了解對手實力的時候就把能耐發揮到極致,雖然對弱者是種恐嚇,逼其及早退戰;而對強者則只是通告,告訴他這個一臉兇相的傢伙已經黔驢技窮。可憐色厲內荏的王儲的對手是個深藏不露的陰險人物。艾森海姆,一個魔術師,固然沒有呼風喚雨的權力,但他就像他所擅長的魔術,神祕,變化莫測,讓人看不透。他躲在暗處,將王儲每一次的強勢進攻都化為弱勢。他利用人心的本事不遜於他對觀眾眼球的掌控,他利用平庸老實的羣眾對王儲隱藏的不滿,他激發沽名釣譽的探長潛在的正義感,讓王儲眾叛親離,一步步陷入不義的深淵。他最後設計的那出逃亡大計多像一出完美的魔術,你固然目不轉睛地盯住了事情的發展,而真相,卻不在你的視線之內。

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結局的出人意料。平民和貴族的戀愛,很容易被拍成一部愛情悲歌。因為按照正常思路,跨越階級地位的戀愛必然遭遇重重險阻,無奈之下男女主人公必然私奔,私奔後不被抓住又顯得太假,於是殉情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然而,本片憑藉艾森海姆一雙魔術師的手,巧妙地化解了一切矛盾,使有情人終成眷屬,讓觀眾不用再多一次無聊的扼腕歎息。

影片中諾頓的表演確實出色,修長的身材,深邃的眼神,將一個優雅,沉鬱,高深莫測的魔術師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也許正是因為他,才不致讓艾森海姆顯得討厭。

  魔術師觀後感篇三

同樣是尼爾·博格的作品,上一篇影評寫的那部《分歧者》味如嚼蠟,而這部《魔術師》顯然要引人入勝得多。以至電影上映迄今十年有餘,仍會令我得閒想起温故知新。

零六年有兩部關於魔術的電影先後問世,一部是尼爾·博格的《魔術師》,另一部是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致命魔術》。兩者題材類似,且同樣使用了「眼見不一定為實」的'方式製造了懸疑。不過側重點卻大相徑庭,諾蘭要揭示的是心魔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博格所表達的則是愛情超越世俗的生活。

説白了,《魔術師》的愛情故事就是一場「三角戀」,奧地利王子和魔術師爭奪一位匈牙利女公爵,但兩位男性選手的懸殊地位以及魔術師如何最終獲勝為影片提供了相當的張力。

在這場爭奪中,應當説王子和魔術師各具優勢。前者身居顯位、手握大權,能夠直接指揮「警察」這一暴力機器。而後者的優勢在於同女公爵自幼相識、青梅竹馬,朦朧的愛情在那時便已建立,那枚精緻又巧妙的掛件更是足以定情。

事實上,如果王子足夠厚黑,完全有能力、有機會從物理上消滅對手,落馬、溺水、服毒,什麼理由不能找?然而明明可以靠實力碾壓卻非要拼魅力,更何況他對女公爵是「利用」多於「愛情」早已路人皆知。一無真愛,二不懂用手腕,這樣還不輸就真的沒天理了。

於是,當王子自毀長城,給足對手機會後,一個自大的莽夫怎比得過擁有七巧玲瓏心的魔術師,陽謀與陰謀的較量往往以前者的慘敗告終。愛德華·諾頓飾演的埃森漢雖是個魔術師,卻更像是個深諳兵法韜略的謀略家,戰勝王子的過程活脱就是中國兵法《三十六計》中的「無中生有」和「瞞天過海」,這兩招既是魔術師們最慣用的伎倆,亦是本片的精華所在。

《三十六計》對「無中生有」的表述是: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意思就是用真真假假欺騙對方,使對方把假象當成真象。而對「瞞天過海」的表述是: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意思就是防備嚴密容易懈怠,經常看見不易起疑,祕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裏。

魔術師的智鬥對象是維也納警察探長,顢頇的王子甚至還成為了他的道具。借王子佩劍上的寶石而把王子嫁禍為殺死女公爵的兇手,是為無中生有;服藥物讓女公爵假死再偷偷逃到鄉間,是為瞞天過海。最妙的是,王子的不良前科反而引來了眾口鑠金,坐實了「無中生有」的殺人兇手身份,連帶把他的圖謀篡位也一併敗露。及至王子飲彈自殺,魔術師終告大獲全勝。

尼爾·博格的《魔術師》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脱離了「魔術」的範疇,轉而進入了「魔法」的世界,其中的藝術誇張為影片提供了很不錯的娛樂性。結尾處的解密過程或略嫌倉促(探長的智商提升得有點猛),但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唯一遺憾的是女主角扮演者傑西卡·貝爾英氣有餘、嬌美不足,似乎連諾頓也難以與其產生化學反應,致使兩人間的感情未見得有多麼真摯。給我的感覺是,埃森漢「盜走」女公爵彷彿是一次「大變活人」,魔術的成功好像比抱得美人更令他志得意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