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素材

來源:文萃谷 9.84K

【摘 要】質疑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善於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教師在教學時,應營造良好課堂氛圍,創設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表達自己的見解,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潛力,讓課堂成為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素材

【關鍵詞】興趣;創新意識;發現;評價

“思考――質疑――創新”是一個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中心,以學生質疑評價為機制,以教師的啟迪為鋪墊,以學生的創新為目的的教學過程。其操作程序為“創境激情,明確目標――引導探究思考,促進發現――引導評價,促進參與――創造質疑,拓展延伸”四個基本環節。該模式着眼於學生生命潛能和可發展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變學生個體操作為夥伴合作,並儘可能創造各種條件,為每個學生健康個性的發展提供各種舞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解放,達到生命主體的充分發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茁壯成長,做學習的主人。

一、創境激情,明確目標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著名的教育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因此,在此環節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情緒。教師從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要以真摯飽滿的情感投入教學,注重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語言的情感化。教師可通過語言描繪、課件演示、遊戲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如在教學《太陽》一課時,我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伊始,我就繪聲繪色地描述:“月球上有許許多多美麗的傳説,很多人想到月球上去。宇宙飛船的出現,使人們到月球登陸成了現實。如今,老師想飛得更遠,到太陽登陸。同學們,你們説老師的願望能實現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異口同聲説:“這是不可能的。”接着,我故作糊塗,奇怪地問:“為什麼不可能?請同學們找出有力的事實説服我。”這樣一來,學生學習課文的慾望馬上被激發起來。接着我趁熱打鐵,提出學習目標。目標是否明確,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影響到一堂課的教學效果。目標的提出必須是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和努力能夠達到,這樣才能調動學習的認識情感和意向,才能激起學生鑽研課文的興趣。因此,我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學課文。①課文寫了太陽的哪些特點?②太陽和人類有哪些密切關係?這些問題的提出,旨在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重點,弄清文章的脈絡。而且,學生通過自學一般是能夠解答的。

二、引導思考,促進發現

葉瀾教授指出:活躍、和諧、民主、平等、歡快的課堂氛圍是學生的潛能、創造性、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生長髮展的“空氣”、“陽光”與“水”。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善於創設一個平等、和諧、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求異,敢於爭辯。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鼓勵者,在學生困惑、迷茫時給予疏導,在知識的拐彎處給予引導,在彷徨時給予點撥,在成功時給予激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學生在老師的引導、鼓勵下,細細地度,靜靜地思考,並通過小組合作展開激烈的討論,大膽質疑問難,交流自學情況,敢於爭辯,敢於挑戰,課堂氣氛活起來了,有起有伏,動靜搭配,師生共處於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之中,產生“教育共振。”使課堂成為師生生命湧動和成長的舞台。

如我在教《小馬過河》一課時,當學生讀到“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有位學生站起來説:“老師,我覺得課文這樣説,不太妥當。有些事,我們得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能嘗試。例如,文中的小松鼠它大膽去嘗試,卻因為它身材矮小而溺水身亡。這樣的嘗試是沒有意義的。又如,我們國小生面對某些危險的事,能去嘗試嗎?這句話是該改改了。”説實在,對於學生的質疑我是始料未及的,對於課文總結的這個道理我從來沒懷疑過,哪想過學生會如此深研細讀,太不簡單了。想到這,我情不自禁為這位學生鼓起掌,全班同學也紛紛鼓掌。我激動地説:“小朋友,你讀得真仔細!我想編輯部的叔叔阿姨可能也忽視了這一點,我們一起寫信給他們提個建議好嗎?”這位學生聽了,高興地點點頭,小小的眼睛放出異樣的光芒。想想,如果我們教師對學生的發言沒有給予及時的評價,而是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那麼,課堂也就沒有動態生成的問題,學生一個個成了墨守成規的小老頭,這樣的課堂還有什麼人性光輝可言呢?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珍視學生的發言,敢於肯定學生勇於批判教材的精神,或在學生的`迷茫處點撥,或在他們發言的精彩處給予鼓勵,或適時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學生共同商討。這種充滿人文精神的討論氛圍,給學生創設了心理安全的環境,學生無拘無束,敢説,敢辯,敢批判,通過討論質疑,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可見,教師如能潛心挖掘教材中的質疑因素,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引導評價,促進參與

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具有激勵和導向作用,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在課堂教學中,如能交叉使用教師自評、學生自評,師生共評等多種評價方式,那麼學生自動參與性將會大大加強,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判斷和批判力。例如《窮人》一課,其情感真摯,非常利於指導朗讀。於是我採用了評讀的方法,讀中評,評中解,解後再讀。首先,學生對學生進行評價。隨後,由學生評價教師哪讀得好,哪有問題。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老師讀出了桑娜矛盾的心理,有的説老師省略號處讀得好,有的説老師某處讀得快。運用此環節,打破了教師是課堂絕對權威的傳統觀念,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參與。

  四、創造質疑,拓展延伸

這環節系學生在質疑釋疑之後對課文的再思考、再質疑。這種思考,質疑已超出課文要求理解的層次,帶有非常明顯的創造性質。如在教完《窮人》一課後,學生受老師語言的啟發,又提出如下疑問:①桑娜和漁夫抱回孩子後,自己的五個孩子和西蒙的兩個孩子能否和睦相處?②抱回孩子後,桑娜一家的生活還能維持下去嗎?他們會遇到哪些新的困難呢?這個兩個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先對學生的創見給予肯定,然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續寫《窮人》這則故事,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廣闊的天地,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創新,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總之,該模式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綜合性的創造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利於樹立學生自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