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來源:文萃谷 1.97W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藉助細膩而生動的語言,豐富而真摯的情感,深厚而獨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學生的心田,陶冶學生的情操。那一幅幅如詩的畫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師以一個優秀的導遊員、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領着學生去欣賞、去解讀、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營造出和諧的氛圍、高效的課堂,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經歷來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首先,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説:“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可見,興趣是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內驅力。我們也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他們就會樂意去學習,並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鋭的感知。教學中或引用詩詞、成語、故事等,既可激發興趣,又可豐富知識。比如,我在講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我説:“同學們,今天我們暫不上課,先聽一首歌好不好?”一説聽歌,學生們立即興奮起來,有幾個外向的學生還問:“老師,聽什麼歌?”我説:“想必大家都喜歡被譽為‘歌后’的王菲吧,她曾經用她優美的歌喉演繹過一首詞,這首詞是——”“《水調歌頭》!”學生們興奮的回答。我接着説:“好,下面就讓我們閉上眼睛,靜下心來,仔細聆聽,看看你能否感受到什麼。”在極度興奮的狀態下,進入學習,無疑這節課的效果極佳。

其次,營造氛圍,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培根認為:“一切天性與語言都不如習慣更有力量。”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助於學生學習的進步與提高;有助於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發展智力,並對日後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之受益終生。新課標強調: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氛圍,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積極地探究。教師盡最大努力創設一個充滿關愛、平等自主、尊重個性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為創造性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氛圍。要想營造好良好的氛圍,美讀文章是離不開的。

美讀是學生進入文本的橋樑,也是一種美好的學習氛圍。它是語文教學中得天獨厚的一朵奇葩。美讀可以把教材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文中靜止的感情變為真情實感,既能“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葉聖陶語),又能把課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現出來,躍出紙面,把自己帶進課文的情境中去,毫無障礙地接受課文內容的薰陶感染。因此,美讀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獲得情感體驗的主要途徑。這種方法幾乎適合每首古詩詞及感情豐富、文辭優美的文章。

比如我在講朱自清的《春》時,就將朗讀和背誦訓練貫穿始終。如課文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學生經過試讀體會到,句中兩個“盼望着”不應該讀得同樣輕重,第一個要讀得平些,第二個要重些,表現出人們經歷了一個嚴冬以後,對春天的盼望越來越迫切的心情。下句中的“春天的腳步近了”,讀時也要加重語氣,尤其是“腳步”兩個字,用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春天活潑的生命力,要讀得格外強調些。通過這樣的方式,一篇課文講完後,學生們不僅僅是深刻領悟了文章的內容,更學會了一種解讀文本的方法。

第三、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國教育家葉聖陶説:“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責任就在於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可見,培養學生的能力,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教師要善於“授之以漁”,引導學生學會“織網”“捕魚”的方法,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裏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之“魚”。能掌握一些學習的基本方法,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知道運用已有的條件去尋找解決問題、認識新事物、產生積極聯想的途徑,這是教給他們的一筆受用終身的財富。一堂好的語文課,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學會多少;教師能指出一條路,學生可循此去探索思考;教師能給予一點啟示,學生可以有條不紊地去拓展知識;教師能引導學生歸納一些方法,學生可以舉一反三地去實踐運用。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有很多,比如閲讀課上,先幫學生總結三種文體的考點及答題技巧,並讓學生學會擬題,之後再進行閲讀訓練,效果比直接做題要好的多。

第四、個性思考,促進自主探究的創新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