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

來源:文萃谷 1.8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

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11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理解生詞意思。

3、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正確地看待自己。

課前準備:

生字卡、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我們鼓掌時發出的聲音叫什麼?(板:掌聲)

2、我們常常會在什麼情況下聽到掌聲?

3、預習了課文後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寫誰為誰鼓掌?為什麼事鼓掌?

二、初讀課文。

1、師範讀。

2、生自讀課後生字詞。

3、師出示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班裏願意投向調來情況持久講述交談

珍惜慢吞吞困境殘疾猶豫驟然鞠躬舞蹈

4、理解詞義:

持久:保持的時間長。

困境:困難的處境。

猶豫:拿不定主意。

驟然: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6、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①寫英子因患有殘疾而憂鬱、自卑。

②老師由於不瞭解情況而讓英子上台演講,英子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台演講,獲得成功。

③同學們的掌聲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氣,不再憂鬱了。

④點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聲。

7、每組各讀一段。

三、書寫生字。

1、師指導寫“班”“境”“願”。

2、生習字,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認讀詞語。

2、説出文章各段的內容。

二、前後對比,感受英子變化。

1、英子曾經是怎樣一個人?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一段。

2、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膽小、自卑、沒有勇氣面對現實……)

3、這樣的印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1)出示:

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讀這句話。

(3)她為什麼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説明了什麼?

(5)你從“總是”中又體會到了什麼?

(6)齊讀這句話。

可是不久以後,英子像變了個人似的,她變得怎樣了?

(7)指名説。

(8)讀讀這一小節。

(出示:“説也奇怪……”)

(9)英子變得怎麼樣了?(自信、勇敢……)

(10)你認為省略號還省去了什麼?誰來補充?

(11)是什麼原因,使她變得判若兩人?(指名説)

真替英子的變化感到高興呀,就讓我們高興地來讀讀第5段吧!

英子前後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能從你的朗讀中把這種變化表現出來嗎?(分組讀1、5兩段。)

4、讀到這兒,在我們心中一定留下一個很大的.問號,那就是英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你認為是因為什麼?(掌聲)

過渡:掌聲竟會有這麼神奇的作用!讓我們回到那次難忘的演講中去。

三、感悟重點,領會掌聲內涵。

1、學生自由讀2、3、4自然段。

2、同學們給了英子幾次掌聲?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表示掌聲的詞語。

3、第一次掌聲“熱烈、持久”。大家來鼓掌(指名讀)英子感受到了嗎?誰來讀一讀,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力量?

4、同學們為什麼要給英子這樣的掌聲呢?在掌聲響起來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5、出示:

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

(1)誰來讀第一段話?

英子為什麼立刻把頭低了下去?在那一剎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齊讀第一段。

(2)自由讀第二段話,注意體會帶點的詞語。

“猶豫”是什麼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猶豫什麼?(上去還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嗎?(不想)為什麼?英子能不上去嗎?(不能)為什麼?

因此,從“慢吞吞”、“眼圈紅紅的”我們體會到英子的內心是多麼的——(生答:痛苦、無奈)。齊讀。

(3)師:在萬般無奈下,在無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英子終於——(引讀)。

是啊,同學們已經走進了英子的心裏,關注着她。其實同學們早已在關注她,這關注的目光裏包含着什麼?

(4)英子終於走上了講台,教室裏頓時響起了什麼?包含着什麼?(回顧前面的課文。)

(5)掌聲漸漸平息,英子開始演講了,她講得怎麼樣?聽了演講,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對她説些什麼?

6、同學們把要對英子説的話用什麼表達出來?(第二次掌聲)這時的掌聲又是什麼?這時的掌聲又猶如什麼?(學生自由説,並讓説得精彩的同學把關鍵詞板書在黑板上)

再次聽到這經久不息的掌聲,英子內心又是多麼的——(生答:感激)

7、聽到同學們的第二次掌聲,英子怎樣了?

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同學們的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講台。

齊讀。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她想説——(生答)英子什麼也沒説,只是向大家——(引讀)

8、是啊,從那次演講以後,英子像變了個人似的,她……(再次引讀)

9、後來,英子上了中學,她給“我”寫來了一封信,想看看嗎?

指名讀最後一段。

四、總結昇華,讀背作者感想。

這掌聲僅僅是指這次掌聲嗎?這掌聲包含着什麼?(關愛、友情……)是呀,當別人需要你的掌聲的時候,我們就要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齊讀這一段,把這一段話工工整整地抄下來,把這愛記在心裏。以後如果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就把這段話送給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難,你可以拿出來看看。記住:還有很多朋友在關心你,愛護你!

板書設計:

掌聲

原先的英子:文靜、默默、早早、最後不願意(憂鬱)

熱烈的掌聲(關愛)→受到鼓勵、鼓起勇氣

改變的英子:快樂遊戲跳舞(開朗)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能抓住主線,突出重點,只要抓住兩次掌聲出現的時間、英子的神態及心理,以及同學們的表現,就抓住了本文的主幹。另外在講課時要把課堂的掌聲與文本的掌聲相結合。

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2

教材分析

《台階》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全文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教材,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命題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及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學情分析

學生閲讀能力參差不齊,只有極少數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的能力,他們能自主挖掘閲讀教學的重難點,能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多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能逐步提一些簡單問題;極少數學生缺乏對教材最起碼的分析能力。

設計理念

1、讀懂人物。在通讀教材的前提下,可以用“三問”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分析人物。

2、讀懂作者。作者在父親身上傾注了怎樣的情感?

3、讀出自己。聯繫生活,理解﹑感悟父親。

知識目標

1、理解並識記文中生字、生詞。

2、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藴。

能力目標

1、把握課文的敍述角度,試用第三人稱説説本文的故事梗概。

2、學習抓住關鍵語句來理解故事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標

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從而聯想到自己的父親,感悟自己的父親。

教學重點

1、能夠用第三人稱複述小説的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分析“父親”的形象。

教學難點

感悟主題,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採用討論、質疑等方法使學生動腦動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教具安排

幻燈片小黑板。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好教學設計和多媒體課件,並佈置學生預習。

2、學生課前預習課文,瞭解生字詞和文章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天壇祈年殿、中山陵)

師介紹圖片中台階的豐富意義,普通老百姓家的住房也有台階:它有什麼意義呢?下面,讓我們隨着當代作家李森祥老師的步伐,踏上又一個台階。

(板書:台階李森祥)

【導語設計用圖片中的台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1、理解並識記文中的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父親的形象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毅力。聯繫生活,感悟父親。

【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三、檢查課前預習

(1)、作者介紹:李森祥,浙江衢州人。1986年發表著作後迅速成長。他的小説以、軍營兩大生活為主要題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普通的質樸形象。其作品獲《小説月報》第四屆百花獎。他也是電視劇《天下糧倉》編劇之一。

(2)、字詞積累

涎,水籌,劃凹,凼尷,尬黏,性頭,顱揩,一把。

四、自主、合作學習

(課件展示)讀書之境界:

讀懂人物。

讀懂作者。

讀出自己。

下面就請同學也像攀登台階一樣,開始我們本節課的學習之旅吧。

(一)、細讀課文,讀懂人物

閲讀小説,首先要了解她的故事內容,下面我們就來攀登第一級台階

師:快速瀏覽課文,用第三人稱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講清楚: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屋子?

2、父親是怎樣造成有高台階的屋子的?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了?

師:我們知道了父親造高台階新屋的不易,讓我們進一步的走進這位父親的感人形象。

跳讀課文,劃出文中最讓你感動,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以“從……看到了父親是一個的人”為題説一段話。

師生共同總結父親形象:勤勞、頑強、淳樸、善良、謙卑、倔強、要強、有志氣、不甘人後、愚公移山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

【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朗讀,特別是在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中要,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下一步教學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二)深入探究,讀懂作者

師:我們從作者的動情描繪中感受到了父親的勤勞、淳樸、堅強、謙卑,那麼作者通過造台階塑造這一人物形象,要表達什麼樣的中心呢?(可以多角度考慮,不要侷限於一種)

(參考: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三)情感昇華,讀出自己

小説作品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它來自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們讀了《台階》中的父親,想起了生活中無數的父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攀登第三級台階。

1、首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曲《父親》。(播放歌曲)

一曲《父親》唱出了天下父親的辛酸和快樂。是啊,父親是登天的雲梯,撐起子女的未來;父親是拉車的牛,承載家庭的重擔;父親給我們一片藍天,父親給了我們一方沃土。父親是我們心中永遠的太陽。此時此刻你一定想對父親説些什麼呢?準備一下,來説一説。

【此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了《台階》一文,我們看到了父親偉大的品質。但這篇文章的魅力決不而已。其感人之處更在於深含着那種淡淡悽楚和辛酸,我們在探究文學魅力的同時,更應關注偏遠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狀及深受傳統思想束縛的愚昧。對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説,應將億萬農民的幸福銘記在心,奮發圖強、努力學習!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六、佈置作業

回家之後為父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部編版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對植物的探究興趣。

2、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舉例説明方法的作用。

3、能夠嘗試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兩種植物在寫作方法上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學習作者的表達順序,為仿寫做鋪墊。

教學重點:

1、瞭解茅膏菜和豬籠草的外形特點,知道它們是怎樣吃蟲的,以及能吃到蟲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發對植物的探究興趣。

2、能夠嘗試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兩種植物在寫作方法上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學習作者的表達順序,為仿寫做鋪墊。

教學難點:

1、瞭解吃蟲的原因。

2、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舉例説明方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19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1、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大自然中的兩種植物,大家還記得它們是誰嗎?——(板書:茅膏菜豬籠草)

2、平時我們看到的大都是蟲子吃植物,而這兩種植物卻是?此時你有什麼問題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

先來看看茅膏菜為什麼能夠吃掉蟲子。

二、引導學習“茅膏菜”部分

理解茅膏菜為什麼能夠吃到小蟲子?

1.抓住“柔毛、黏液”,聯繫“馬上被它粘住”,體會黏液粘性很強,並聯系資料知道黏液還能消化小蟲。 (依據學生髮言出示句子)

預設:

學生能抓住“柔毛、粘液”並聯系下文“要是小蟲落在上面,馬上就會被它粘住”,知道茅膏菜是靠粘液粘住小蟲子的。教師可繼續引導學生關注“馬上”,體會柔毛上的粘液粘性很強,所以粘小蟲子的速度很快,讓小蟲子跑不了。

2.出示資料,知道黏液還能消化小蟲,感受神奇。茅膏菜的葉子上長滿了感覺靈敏的、像露珠一樣的柔毛,上面佈滿腺體,能分泌消化酶。當昆蟲飛過來來取食時,葉子捲起,最終把小蟲消化掉。自己讀一讀,誰來説説你又體會到什麼?

過渡:你們發現了嗎?就是因為這位同學把茅膏菜的外形上有粘液和它粘住小蟲子聯繫起來思考,就知道茅膏菜為什麼能吃蟲了。

(出示表格,提示學生聯繫思考)

這樣的粘液,讓你有什麼感受?(神奇)那你們想不想看看這神奇的粘液啊!(出示圖片)

3.抓住“又嫩又綠”,知道茅膏菜還用顏色和新鮮吸引小蟲,體會美麗、神奇。過渡:茅膏菜除了有黏液粘住和消化小蟲子,還有什麼原因能讓茅膏菜吃到小蟲子?

預設:學生能關注到“又嫩又綠”,結合生活實際,葉子對吃蟲有什麼作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茅膏菜的葉子除了綠,還很嫩,自己要是小蟲子,也肯定想

飛過去咬一口。進而使學生體會到葉子的吸引作用。

4.播放視頻,使學生知道半月形葉片能夠緊緊捲住小蟲的作用。

過渡:還有什麼原因讓茅膏菜吃到蟲子?與後邊吃蟲哪有聯繫?

(如果學生説不出來,先播放視頻)

看完視頻,如果你就是那個小蟲子,你渾身什麼感覺?

預設:學生能通過看視頻,發現半月形的葉子能夠緊緊地捲住,使小蟲難以逃脱,非常神奇。讓學生帶着觀看視頻的感覺再來讀這句話。學生能夠抓住句子中的“緊緊地卷、怎麼”讀出茅膏菜的葉子把小蟲卷得很緊。

5、總結原因,再次深化神奇的`感受

我們看,在剛才的學習中,我們是把茅膏菜的樣子和怎麼吃蟲聯繫起來想,知道了它為什麼能吃到蟲子。你能看着表格把茅膏菜為什麼能吃到蟲子總結一下嗎?

自己説説,指名説

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體會茅膏菜是捕蟲能手,感受吃蟲植物的神奇。

過渡:第一自然段學到這裏,你知道茅膏菜為什麼能夠吃掉小蟲子了嗎?如果讓你給它起一個名字,你會起什麼?

預設:學生可能會説“吃蟲的能手”,“吃蟲的專家”等等

過渡;一種不能移動的植物,卻能成為吃蟲的能手,你有什麼感覺?(神奇)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比較第一部分中描寫吃虫部分的異同,體會舉例子對於表現事物特點的作用。

1.描寫吃虫部分比同,引導學生認識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過渡:通過課文第一自然段,特別是後兩句對茅膏菜是怎樣吃掉蟲子的描寫,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吃蟲植物的神奇。那在課文第一部分裏,還有沒有寫茅膏菜吃蟲的內容呢?(第2自然段)

既然都是寫吃蟲的內容,那麼第1自然段的最後兩句和第2自然段會不會有什麼相同之處呢?請大家快速瀏覽這兩部分內容,找一找它們的相同之處。預設:學生瀏覽相關部分後,能夠抓住“粘、卷”發現,這兩部分在寫茅膏菜吃蟲的經過,特別是主要的吃蟲動作時都是相同的。

2.兩部分內容比異,體會舉例子能夠生動表現事物特點的作用。

過渡:既然茅膏菜吃蟲的過程都是一樣的,課文為什麼還要寫第2自然段的呢?它們會不會有什麼不同之處呢?請大家再來讀讀這兩部分內容,比一比,這兩部分內容有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出示兩部分內容)

預設:學生能夠發現,在第二自然段裏,課文不僅寫茅膏菜是怎樣捉蟲的,還描寫了蒼蠅被捉時的聲音、動作。

3.引導學生抓住這些詞或短語朗讀這一段,感受畫面的生動。

有感情的讀一讀,抓住描寫不同的語句中你感受到什麼?

指名讀第2自然段,其他同學閉眼想象當時的情景,説説舉這個事例有什麼好處?

預設:學生能在朗讀中逐步感受到,有了這些內容,能讓自己想象出蒼蠅被吃時的畫面,更加感到茅膏菜是吃蟲的能手,非常神奇。如果學生説出“生動”有困難,教師可在引導的基礎上點明。

總結:這也就是舉例子對錶現茅膏菜這種事物特點的作用!也正是因為課文舉了

●花花綠綠能吸引小蟲子

●長長的,又寬又大的葉子,這是因為上面掛着捕蟲袋。

●細毛上有蜜汁能夠更好地吸引小蟲

●袋口和內壁很滑讓小蟲難以逃脱

●袋底有“積水”小蟲被腐蝕

情境朗讀第4自然段,體會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使事物特點更真實。

1.以讀代講,進一步體會豬籠草是吃蟲的能手。

過渡:課文還有哪兒能看出豬籠草是吃蟲能手?你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把最能表現它是吃蟲能手的詞語突出出來。

(出示第4自然段)

有一次,一位植物學家看見一條蜈蚣跌進豬籠草的袋子裏,半截身體露在袋外,正竭力掙扎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裏的半段身體,已經腐爛得不成樣子了。

評讀:我聽出來了,你突出“竭力”,為什麼這樣讀?其他同學你怎麼讀?學生抓住“竭力掙扎、已經、不成樣子”等詞,體會出豬籠草吃蟲本領強,真是吃蟲的能手。

小結:這個豬籠草吃蜈蚣的例子與茅高菜的例子一樣,具有真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描寫很生動。

四、仿照課文對兩種吃蟲植物的描寫,介紹捕蠅草。

過渡;在自然界中除了茅膏菜和豬籠草以外還有許多吃蟲植物,你還知道其他的吃蟲植物嗎?

老師這裏也有一種吃蟲的植物---捕蠅草,請你模仿課文描寫兩種吃蟲的植物的段落,介紹捕蠅草。

介紹步驟:

1、看視頻,知道捕蠅草是怎樣捉蟲的。

邊看邊思考:捕蠅草怎麼捕蟲的?把你看到的説説。

教師告知學生哪裏是捕蟲夾、刺毛。

預設:剛才茅膏菜主要是通過“粘、卷”這兩個動作寫出吃蟲子的過程,那捕蠅草是主要通過合上捕蟲夾,交叉刺毛吃蟲的。

2、出示文字資料,

自己讀讀,説説選哪個資料?理由是什麼?

預設:通過文中兩種植物的學習,學生能夠發現要選與吃蟲有關的內容進行介紹。

請你把這幾處連起來,説成一小段話。

自己説説,指名説,其他人聽幫忙修改

作業:

完成仿寫。

閲讀其他吃蟲植物的資料,可以試着像課文那樣,完整的介紹一種吃蟲的植物。

板書:

吃蟲的植物

樣子

茅膏菜

吃蟲專家怎樣吃蟲

豬籠草

舉例説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