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教師佈置作業感想

來源:文萃谷 2.8W

參加了“教師佈置作業”的學習培訓,我談談一下學習體會。教師每講完一堂課都要佈置作業、這些作業都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是把握教材內容、學生實際進行的。作業佈置的好壞,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因此設計佈置好作業對教師來講是極其重要的。在佈置作業時我認為有下列特點:

我對教師佈置作業感想

1.目的性

作業是為教學服務的,因此作業的設計佈置應圍繞着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的進行。也就是從:

①以“雙基”訓練為主,使學生掌握基本功;

②使知識與技能相結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③有助於學生歸納所學知識,系統掌握所學知識;

④有助於訓練學生思維,開發智力等方面來設計佈置作業。例如,為了學習新知識可設計佈置一些與新課有關的作業題和預習性作業;在學完某一新知識後,為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消化、鞏固,可設計佈置與當天所學知識內容相關的鞏固性作業;為擴大學生的視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可設計佈置一些擴充性提高型、滲透型的作業;當學完某一章節內容後,為使學生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可設計佈置相關的複習性作業;為使家長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還可設計佈置配合性作業,由家長配合實施等。

2.順序性

設計佈置作業應遵循由簡到繁的循序漸進原則。按教學大綱的要求:“要有一定數量的基本作業題,也要有一些綜合作業題和富有思考性的'題目。”因此,在設計佈置作業時應注意教材中知識展現的前後順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也就是説,作業的順序應遵循從基本到綜合,從模仿到靈活應用,即由原理型到應用型,再到綜合型。比如教學某一新知識時,一般地要聯繫到一些學生已學過的舊知識,這時,可以把這部分知識從新知識中單獨抽出來作為新知識的“引爆點”,設置以舊引新的基礎性習題;接着可設置分散難點,把難點分解成幾個起溝通作用的啟導性“橋樑題”;當教學新知識後,則先設置理解新知的定向性習題,這類題內容單一,主攻一點,促使新知識內化,而後設置深化新知的辨疑性習題,有意識地將一些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和判斷,把那些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東西分析清楚。最後設置綜合性題和引伸拓寬的創造性思考題。這樣,作業不僅具有基礎性、連貫性,而且具有理解性、記憶性和延伸性,還具有思維性和創造性,層次分明,階梯清楚。

3.典型性

作業的典型性,即要選擇有代表性,最能體現解題規律,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避免過多的簡單機械重複。通過作業讓學生充分動腦,對有聯繫的和易混的進行對比,對易錯的加以判斷訂正,可以提高學生解題的準確性。

4.針對性

有的放矢地設計佈置作業,是提高作業和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為此,在設計佈置作業時,要克服主觀主義和形式主義傾向,應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基礎兩個實際,面向大多數,既做到注意佈置突出重點的作業題和抓住難點的強化作業題,又要注意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佈置有關作業題,因材施教。通常來説,新授之前設計佈置鋪墊性作業,學習新知設計嘗試作業,針對教材重點、難點設計專項作業,針對易混概念設計判斷、選擇、對比作業,單元教學設計綜合作業。為了發展學生思維設計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編題等創造性作業。針對不同程度學生設計不同要求的彈性作業,使作業既具有針對性又具有可能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