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歷史教師的學習培訓心得

來源:文萃谷 3.38K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歷史教師的學習培訓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學校歷史教師的學習培訓心得

學校歷史教師的學習培訓心得1

為期半個月的歷史教師暑期培訓已落下帷幕,仔細回首,它確實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收穫和感動,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體驗和反思。

感悟之一:這次培訓,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面對面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平台,讓我們零距離的看到很多優秀教師的教學展示及聆聽他們優秀的點評。我敬佩台上每一位老師精湛的發言,一個個鮮活的理念,一句句深入淺出的教材解讀,獨到的見解,鮮活的事例讓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這次培訓讓不僅我梳理了教材內容,對課標教材有了更新的認識和理解,更讓我梳理了繁亂的思緒,總結了過去所做的諸多的工作,明確了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讓我今後更好的前行。

感悟之二: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應該做一個會反思的智慧型學習型的老師,讓學習天天陪伴着我們,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大膽實踐中探索,努力創新。

感悟之三:教研員魏老師精湛的學術,獨到的見解,對我們人文的關懷,讓我們們感動。我培訓期間魏老師以他淵博的知識,睿智的思維,靈動的活力,創新的精神、務實的作風,引領着我們整個培訓展示活動。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對老師的人文關懷,對培訓的全心投入都讓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頭!

感悟之四:感動我們這些教師默默無聞、辛勤耕耘。雖然很多教師對這次培訓意見很大,然而培訓一開始,廣大老師依然還堅持着教學時的那份執着、那份認真,投入到培訓之中。學校中的培訓,老師們認真總結、細心分析,縣裏的集中培訓,老師們更是踴躍參與、積極發言。我想這就應該是老師們學無止境、甘於奉獻精神的真實體現吧。

感悟之五:歷史課堂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給出的答案一定是:歷史知識。不錯,中學歷史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普及歷史知識。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的歷史教育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其他,這無疑是陷入了誤區。任何一種教育,其終極目標都應該指向人的發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教育也不應例外。我們傳授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能力。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方面都有所收穫。我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深刻的感受到來自歷史教師身上的壓力。每一位歷史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很精彩,讓自己的每節課都亮起來。然而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有一個衡量教學的標準——學生的成績。你的課是亮了,而你學生的成績卻暗了,你作為歷史教師的前途也迷茫了。有人會不理解,為什麼你的課亮了,而學生的成績會暗呢?這兩個不應該成正比嗎?非也!因為我們要向學校、要向家長、要向學生有個交代,所以我們的歷史課就變得説者無味,聽者無趣,考前狂背的現象。這是學生的可悲,更是教師的可憐。我們到底應怎麼做?

學校歷史教師的學習培訓心得2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國家組織的歷史教師培訓。這一個月來,我認真收看視頻,積極參加論壇的討論,撰寫新帖,發表文章,積極完成當天的作業。通過學習收穫頗豐。同時也為下學期的新課程語文教學做了一定鋪墊。我通過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要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為我們都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真正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的主題策略落實到實處。

二、課堂上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我這裏“更多的時間”指的是讀書,因為我們教學的內容是語文。語文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記得有位教育家也曾説過:“語文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因此,我覺得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並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藴的意味深長,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不斷的練習中薰陶情感,發展智力,增強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智慧的生長。讓我們的學生充分體會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真正含義。

三、我認為師生關係的民主、平等、融洽、親和也是加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又一個重要而且關鍵的問題。我們當老師的以前也曾當過學生,回想當年的我們,是否因為喜歡某個老師從而喜歡上這個老師教學的課程。今天的我們是否也應該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師生間溝通的橋樑和紐帶,讓我們可愛的孩子們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關愛,讓師生之間彼此感受到溝通的快樂、心靈的愉悦。

以上是我點滴收穫和建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我將繼續關注國培,在國培中學習理論,汲取經驗,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

學校歷史教師的學習培訓心得3

為期兩天的歷史第二期集中培訓結束了,在第二期的培訓中魏老師吸取了第一期培訓的經驗,在活動環節的.設計上又有改進,比如在展示成果環節,老師展示完成果以後,再抽取一個有深度的問題,讓學校的另一位老師當即回答;再比如分組討論的問題設計,針對性更強了;還增添了讓全縣歷史名師、骨幹教師作教學經驗介紹等等;通過這些環節使整個培訓活動時效性更強,在原來氣氛活躍的基礎上討論更有深度了,老師們的收穫也更多了。

在即興質疑、答疑環節,提出的問題都非常有深度,比如我回答的:“西安事變為什麼能夠和平解決,有什麼重要意義?”我回答的語無倫次,而且還沒抓住問題的關鍵,原以為教材教了n遍了,對教材內容非常熟悉了,在聽到魏老師的點評分析時,一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使我茅塞頓開,使我感到自己對許多問題的把握還很膚淺,還需要好好的學習、研究;其餘的如:如何理解五四精神、戊戌變法的影響、對辛亥革命作用的理解等問題的分析、點評也使我受益良多,使我對多年來一些一直把握不準的問題豁然開朗!

在經驗介紹的環節,馬玉梅老師對《日出之國與新月之鄉》一課的教學設計作了重點介紹,從對這節課教材的挖掘和關鍵環節的設計過程作了介紹,使我對如何設計好一節歷史課有了新的認識,要上好一節歷史課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用心,做到人有我有,更要做到人無我有。歷史名師杜金英介紹了她在準備市級、省級優質課評選過程中的心得,使我很受啟發,歷史教學不能死板的教教材,照本宣科,要精心設計問題,杜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如“文成公主入藏的作用”通過設計“如果你是吐蕃人,你最喜歡文成公主入藏的什麼嫁粧並説出理由”。再如學習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設計了“當時的農民以什麼單位承包”“向誰承包”“承包什麼”,在此基礎上總結責任制的含義。類似這樣的問題處處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一下使學生不經意間進入了那段歷史,使枯燥的書本知識變成了活的歷史。

經過這期培訓使我對歷史疑難問題有了新收穫,更使我對如何上好一節歷史課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使自己對歷史教學工作重新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能力重新定位,學無止境、與時俱進應該成為我們行動的座標!而多人智慧終勝一人,正所謂眾人划槳開大船,相信由魏老師掌舵的博興歷史教學這艘巨輪一定會直掛雲帆、乘風破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