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心得(集合15篇)

來源:文萃谷 7.23K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師心得(集合15篇)

幼兒園教師心得1

一轉眼,寶寶要上幼兒園了,父母覺得好日子已經來臨了,其實非也。孩子在入園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這些問題家長一定要積極應對,以免給孩子造成傷害。

1.孩子哭鬧不止

表現:孩子上幼兒園淚眼汪汪,不願去學校,第一次離開家人進入陌生環境,孩子肯定會不安,情緒波動也是比較大的,比以往更加依賴父母,希望父母多陪伴,希望爸爸媽媽能多撫摸自己。

對策:家長在把寶寶送到幼兒園之後,可以微笑地跟他告別,但是要態度堅定跟孩子説:“乖,下午放學我就會來接你了。”然後轉身離開。讓寶寶把這種依戀與安全感轉移到幼兒園老師的身上,家長可以讓寶寶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緩解其焦慮。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愛上幼兒園了。

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不捨,這樣只會加重孩子對分離的焦慮感,也會給寶寶傳遞負面消息,寶寶會認為幼兒園沒有意思,所以父母才會捨不得;家長也不要過分美化幼兒園,以免孩子產生心理落差產生牴觸情緒。

一開始,父母可以提早半小時去接孩子,以後慢慢恢復到正常時間,家長要跟寶寶多交流,問問孩子學到什麼,情緒方面有無變化,這樣可以緩解寶寶的心情。

2.經常生病

表現:寶寶在去幼兒園之後,出現感冒、呼吸道感染、胃口變差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幼兒園期間接觸到了各種細菌與病毒,增加交叉感染機會。剛到一個新環境,寶寶還沒有適應,所以才會出現生病情況,只要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消失了。不僅如此,有的寶寶還出現了尿褲子與拉褲子的情況;這是因為寶寶不會表達自己,所以尿褲子是很正常的,寶寶在緊張焦慮時會利用食物來緩解自己的情緒,所以胃口變差。

對策:如果寶寶是因為焦慮才患上疾病,那麼家長只要幫助孩子解除焦慮問題就能得以解決了。在作息時間規律的情況下,可以多帶寶寶出去曬曬太陽,多做些户外運動,增加肺活量提高抵抗力。家長可以給寶寶選擇那些天然的有機食材,不宜太多,只要滿足身體需求就可以了。

鼓勵孩子多跟老師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就算不能用語言來表示,也可以用手勢跟老師示意。

 3.誰也不認識,沒有朋友,孤單

表現:剛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寶寶還不能很好與同伴進行溝通,比如想要跟對方一起玩耍,會直接撞擊對方的身體或是直接拿人家的玩具,這時候很容易讓對方覺得你是在欺負他,所以別的小朋友不願意跟他一起玩耍。

對策:孩子需要適應,需要積累一定的.交往經驗。父母在平時也要幫助孩子學習怎麼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如何跟同伴交流對話,當別的寶寶在玩的時候用什麼樣的方式請求對方允許他的加入,別的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時要懂得耐心等待。如果同伴之間發生衝突,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孩子學習交往的必經過程。

幼兒園教師心得2

隨着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幼兒教育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多,隨着應用軟件的開發深入,計算機將給幼兒園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的諸方面帶來新的革命。繼中國小校園網絡的建設熱潮之後,幼兒園也應將進入網絡建設的浪潮之中。校園網建設勢在必行。信息時代的熱潮撲面而來,計算機變的越來越強大,而應用軟件使計算機變的越來越容易使用,它們正在迅速改變着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人們能夠明顯感覺到這種變化,總之整個世界正進行着一次深刻的變革。在這個變革的時代裏,什麼都在變,作為其它行業基礎的教育當然也要變,而且應該變的更早變的更快。那學校應做那些工作來適應信息時代的到來呢?首先是在老師中普及計算機知識,學會信息時代獲取知識的方法。就像學外語需要有語言環境一樣,學計算機也需要環境。而校園網最能提供這種環境,在一個好的校園網裏人們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工作、交流和學習、將教學工作科學信息化,計算機改變了人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的學習方式。這些只有校園網才能辦到。社會變的很快,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快儘早的建設校園網好處將是顯著的和長遠的。

功能構成。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校園網絡的建設一般比中國小的網絡規模與複雜程度要低很多,因為產生巨大信息量的師生交流活動在幼兒園不能也沒有必要通過校園網進行,剩下的就是管理信息的收集與教學資源的共享兩大部分。所以,幼兒園園內網只需要滿足管理與教學的實際需要就行了。準確地説,幼兒園的信息化建設應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內部園內網的建設,一是通向外部的互聯網站點,並且這兩部分是相通的。互聯網站點要滿足社會公眾對幼兒園信息瞭解的需要,是幼兒園向社會宣傳、樹立形象的窗口。同時,如果可以達到幼兒園信息能在互聯網上的實時發佈,就能滿足一些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家長或其他類型的社會公眾對幼兒園最新信息的及時查詢與充分的交流。

網絡建設中管理功能的實現。幼兒園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如下功能:

(1)嚴格安全的用户授權與認證制度與措施。

(2)適合幼兒園工作實際的管理項目與內容。例如:行政管理:機構與職工,文件與檔案,工作計劃與紀錄教學管理:幼兒管理,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教學用品後勤管理:物品分類,物品採購、領用登記衞生與保健:全部衞生保健工作的紀錄、報表生成、統計與打印

(3)方便實用的輔助功能:用户管理、歷史查詢、數據備份與恢復

(4)完善而靈活的功能模塊:管理模塊、表格、數據的增加、修改與刪除,統計的設置與計算,報表的生成與打印通過以上內容的實現與管理運營實踐

管理系統給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工作將帶來以下幾方面的提高:

(1)信息交流的方便、深度與廣度的提高。

(2)不同工作之間的分工協作帶來工作流管理的嚴密與流暢。

(3)統計報表的生成與打印及文檔處理的信息化與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的正確實施,有賴於系統的良好設計與使用人員的協調與正確使用,在實施初期,一般會因為管理細節的增加帶來管理數據量的成倍增加而引起不適應。

網絡建設中教學功能的實現。網絡對幼兒園教學過程的幫助主要體現在教學管理與教學資源的共享兩個方面。與計算機網絡直接相關的教學資源包括軟件(教學課件)、影碟等,按照他們不同的.開發模式,其共享方式主要有基於瀏覽器界面的WEB共享方式與基於網絡鄰居的文件共享方式,第二方式本質上是文件的拷貝,在使用版權上會遇到一些法律問題。第一種共享方式是同時打開一個課件,在版權上一般會有限制,目前小神童產品的最新課件就是這種先進技術的產品。

網絡的基本組成部分。內部網:

(1)服務器。包含主服務器、文件服務器、WEB服務器、打印服務器、INTERNET共享服務器,可在一台或幾台機實現,通過嚴格的用户授權與認證實現文件、打印、網絡等的共享與信息交換及管理軟件(系統)的使用與運行。

(2)交換機。可選用16-24口10/100M自適應交換機或千兆交換機。

(3)網絡佈線。選用超五類或六類佈線。

(4)工作站。選用windows98,包括管理、教學、娛樂、電教室幾種形式,後三種形式都可以採用操作方便的帶觸摸控制功能的小神童設備。

(5)其他外設。網絡打印機或其他可直接與網絡連接的設備。

(6)外部網絡接口。與INTERNET的接口,可採用DDN專線、ADSL、ISDN、FTB、MODEM等方式,出口共享可採用公用網關或代理服務器的任意一種技術方式。

外部網:用虛擬主機或主機託管方式建設因特網站點,採用網絡數據庫技術進行信息的有序組織與方便更新,廣泛範圍內進行信息交流、教學資源的授權共享等教育教學交流活動。

目前我國某些地區的幼兒園已經率先組建了幼兒園網絡,領略了網絡帶來的方便,將幼兒園的教學管理推向科學化。在方莊第二幼兒園每間教室裏都有一套多媒體教學設備,從3歲的孩子起,一入園就要每天接觸電腦。據幼兒園園長孔震英介紹,該園有240多名孩子,卻有24台電腦,平均每10名孩子擁有一台電腦,除了一個計算機房外,每間教室均有一台電腦,早就實現了"班班通",孩子們每週兩次集中在機房學電腦,每次30分鐘,每天在教室有40分鐘的遊戲學習時間,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把握鼠標觸摸電腦。幼兒園曾作過一個調查,78%的孩子家中有電腦,92%的家長表示有條件讓孩子上網,家長几乎都有讓孩子在幼兒園學習計算機的需求。孔園長認為,現在幼兒園同樣存在競爭,幼兒園要有長足的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

如上所述,通過良好的規劃,選用合適的設備,應用最新技術的軟件產品組建起來的幼兒園校園網系統,將對幼兒園的管理運營、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幫助,才能在新世紀的競爭中永遠佔據優勢地位,保證幼兒園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幼兒園教師心得3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變革和社會的需求,各種性質的幼兒園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尤其是私立幼兒園,逐漸成為幼兒教育這個舞台上的一個重要角色。它的出現引起人們不少爭議,贊成、支持者有之,反對、批評者有之。是什麼原因讓大家對私立幼兒園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看法?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害怕私立幼兒園對公立幼兒園帶來競爭的原因導致的嗎?還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因為私立園會對教師的編制帶來的挑戰?

不管人們從任何角度來看私立幼兒園,我們都不能否認它給我們曾一度死氣沉沉的幼兒教育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自從幼兒教育被推上社會以後,由於政府重視不夠,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尤其是教育經費欠缺,有的被停辦或拍賣,孩子的入園需要得不到滿足,私立園的出現彌補了這些不足。同時,在改革管理體制,更新管理思想,提高設施、設備及管理水平等方面也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加劇了幼兒園的社會競爭性。

我們從社會需要和發展角度看,私立幼兒園存在的價值當然是勿庸置疑的,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兩面性,只要辦學絕大多數功利性都非常明顯,其中追求經濟利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既把幼兒教育當作一種產業來經營。我們僅從教師工作的環境和氛圍來看也可以看的出來,大多數私立幼兒園在教師聘任上實行"末位淘汰制""崗位工資制"這在無形中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工作壓力,給教師羣體的關係也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過度的壓力會給人造成消極的情緒,假如教師每天帶着消極的、否定的情緒上課,帶來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教育作為一種提高全民素質,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尤其是作為基礎教育的幼兒教育,國家在推動其發展上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在現實中幼兒教育,成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忽略了其重要性,歐美國家發展來看,之所以在各個學科領域都居於世界先進水平,也是和他們注重對幼兒期教育分不開的。所以,幼兒教育是值得我們大家應該高度重視和尊重的`教育。作為教育主流的私立園,要想使其得到健康發展,它的管理就應該被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但是,現在國家還沒有一個關於此方面比較全面的法律法規,所以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一提到私立幼兒園的管理就非常為難,“我們既沒有政策上的支持,又沒有物質上的獎勵,想管也無從下手”,例行檢查也是無關痛癢的提一些意見等,這些都是私立幼兒園發展過程中的不利因素。

幼兒園教師心得4

如果把“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這句話與教育工作相對應,那麼,教科研就是教育的科技,成果推廣之後,就可以轉化為教育的生產力。因此説,教科研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富有實效的教科研活動就是促進幼兒園持續發展、保證良好運轉的內驅力,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手段之一,幼兒園應注重加強教科研工作的開展,以促進園所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幼兒園在教研方面開展的還不夠理想。主要有三方面表現。一是研究課題過多。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駐大中城市的中等以上規模的園所,由於這些園所教師學歷層次較高,班額合適,辦學質量尚可,很適宜做課題,因此,常被各級各類部門選為實驗基地,也由此,這些園就承擔了不同機構的大大小小的課題,但因為課題過多,教師精力顧不上,因此出現課題研究浮淺,走過場的情況,使幼兒園成為一個課題服務機構,一個數據採集地。二是課題推廣不夠。這種現象很普遍,這些園每年都有專門進行的園級研究課題,研究內容適當,研究效果也較好,但常常是研究結束就結束了,沒有及時地推廣,將成果轉化到更大範圍,形成自己的特色,從而造成“連年教研,研而無果”的局面。三是無研究課題。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邊遠地區的小幼兒園。她們人少、孩子少,信息缺乏,與當地教育部門聯繫不多,缺乏指導,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與當前的發展相差越來越遠,幼兒園也就談不上持續發展。

那麼,何謂富有實效的教科研活動呢?筆者認為,有效的教科研活動,應是園本化的教研,即有一個明確的辦學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根據幼兒園現有的條件、師資隊伍素質,從本園的“最近發展區”中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紮實、細緻的研究,然後把研究、探索出來的優秀、成功的教研成果,經過推廣做法,明確要求,將其轉化為本班、本園的特色,形成一種工作常規。當教研成果得到有效積累,最終也就形成鮮明的辦園特色。這個過程,或快或慢,但畢竟是幼兒園教師自己研究的成果,正像“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同”一樣,每個幼兒園的硬件條件、資金投入、師資素質、能力基礎各不相同,這也就決定了每個幼兒園的發展速度不同,園領導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些情況,在教研過程中既不急功近利,也不能聽之任之,要按照既定目標,以適合本園節奏的速度前進。最終形成的這個辦園特色,由於是全體教職員工親自參與、共同研究培植出來的,因此這種教研活動更持久、更具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她們的素質和技能更加專業化,工作作風更加統一,團隊更具凝聚力,幼兒園的辦學水平也因此而不斷提高。通過這種有效的教科研活動,幼兒園才能持續發展。

在開展教科研活動中,應特別注意恰當選題、紮實研究、積極推廣、形成常規四環節:

一、恰當選題。

教研需要我們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去做、去發現、去探索,要有一種求真務實、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和作風。這就要求園領導避免追風,貪大和貪多的心理,不能讓眾多課題衝昏頭腦,僅僅滿足於成為一個子課題的承擔單位,而要從幼兒園實際出發,以促進、提高和改變幼兒園現有工作狀況為目的,在幼兒園的“最近發展區”中進行選擇,使課題研究能為我所用,助我成長,從而做個名副其實的研究基地。因此,選題要有一定代表性、廣泛性和應用性。適宜的選題可從發揮本園的特色方面入手,如園內喜愛並擅長美工的教師較多,則可利用這一優勢,開展有關幼兒美術方面的教研,如:幼兒聽故事繪製連環畫的研究、如何引導幼兒認識和運用色彩?如何解讀幼兒的繪畫作品等,這樣做可變優勢為強項。也可選取弱項,如園內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太理想,那麼全園就圍繞如何提高語言領域教學開展教研,教師從這一主題中選擇小的課題。如:如何創設讓幼兒敢説、樂説的環境?如何仿編、創編詩歌?新授故事的技巧等,這樣可變弱勢為優勢。這種根據教學需要和幼兒園實際情況產生的教研課題,教師有興趣做,成果又極具推廣,對促進幼兒園工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紮實研究。

有了課題,就要在工作中實施。園領導在指導教師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後,就要運用多種形式如組織學習、相互觀摩、聽課、階段性交流等來保證計劃的實施,同時要注意給教研老師一定的特權,如在時間上、物質上給以必要的保證,在教學安排上可有一定的自主權等,以便讓老師在一日活動的有限時間內能夠進行紮實的教學研究,而不只是流於形式。如我區機關幼兒園為保證級部每月兩次的集體教研時間,特別安排富餘教師在教研時間代班,使老師們能專心研究討論。特別強調的是,要讓老師落實課題內容,園領導首先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以積極的態度參與研究,共同討論,引領研究方向。否則火車頭一鬆懈,列車是無法跑動起來的。

三、積極推廣。

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經過一定的深入研究後,每個子課題都會產生一定的成果,這些成果在園級交流,會讓每個教師在這一領域內受到啟發和借鑑。將教研成果收集整理,適宜年齡段教學的,就在級部推廣,屬於教育技能的',就在全園推廣,屬於個別教育的,就在特殊情況下應用。只有大力推廣,才能真正體現出研究成果的價值,才會讓參與教研活動的教師有成就感,使她們的自我價值得到滿足,也才能使她們以更飽滿的勁頭投入新一輪的教研。否則,教研就是一朵無果的麗花,不論經歷了什麼,開得多麼鮮豔,最終什麼都不會留下。推廣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僅讓老師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能只學會成果的形式,而要理解成果的內涵,只有理解了內涵,才能在工作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形成常規。

推廣是一種軟性要求,也就是受眾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接受,而接受和採納了多少,每個人又各不相同。園領導要注重教育老師善於學習、認可他人的成果,善於“踩着前人的肩膀”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這也是繼續學習的一種表現。同時,為真正使好的成果轉化到工作中,達到提高辦學質量的目的,從管理角度講,就需要一些硬性要求,如納入規章制度,形成工作常規,建立新的工作流程等,這樣通過管理手段來保證教研成果的落實,才能將成果真正像“科技轉化為生產力”一樣,轉化到我們的教育工作中,轉化成每位教師的方法、技能。

幼兒園教師心得5

本學期我參加了區教研室組織的現場園際教研活動,觀摩了4所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開闊了眼界,進一步促進了我專業知識的更新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在這裏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學習體會。

一、首先是從參與者的角度來説,這次教研活動給我的感受:

(一)多樣的教研形式:

此次的教研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有討論式、答辯式、交流式、教育活動觀摩式、研討式等,多種形式的綜合運用,提高了廣大教師參與的熱情,增強了教研效果。

(二)主動的學習方式:

本次教研較多地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參與式教研模式,使參加的人員不再是被動的聽眾和記錄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教研室為我們大家營造了一個寬鬆、積極的學習氛圍,先通過到各個班級觀摩生活、遊戲、運動活動,為大家提供思考、交流、討論的機會,然後再集體觀摩一節教學活動,之後大家以小組的形式分組討論,通過交流討論和集體分享的方式構成觀點的相互碰撞,再通過大組的彙報交流,充分調動了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智慧,發現和得到了許多新的信息,大家都體驗到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

二、其次是從幼兒教師的角度來説,這次教研活動給我的體會:

(一)更新了教育觀念:

通過對《課程指南》的再學習、再解讀,使我進一步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並領悟到教師必須要緊跟時代的節奏,努力成為一個擁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教育者,一個具備多種素質的組織者,一個在實踐中不斷自我反思,自我構建的研究者。努力做到以幼兒發展為本,使幼兒教育成為幼兒愉快的學習過程,使幼兒園成為兒童的樂園。

在這次新課程的實踐觀摩中,我深深地體會到:4所幼兒園的教師都能以多種形式有計劃地將總目標化解於一日生活各環節中,並採用遊戲化的教育教學方式來進行,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園的主題綜合教育真正成為促進幼兒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全面和諧發展的中介和橋樑。如: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整合意識都非常強,選材的內容都來源於主題活動,活動中教師能注意捕捉孩子生成的內容,教師的提問都是比較開放的`,使幼兒以往被動的知識接受,變為如今主動的探索和學習。

(二)教育行為的轉變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轉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真正建立教學過程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將過去的“一言堂”變為“羣言堂’,把幼兒當作學習的主人,並注意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幼兒大膽提問,培養他們的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幼兒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如:4所幼兒園的老師們在遊戲活動中,能利用各種空間為幼兒創設優美、温馨的遊戲環境,遊戲中注重對幼兒的觀察,瞭解幼兒的興趣,傾聽幼兒的談話,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表現,充分體現了孩子們的學習自主性。在區角遊戲中,老師們還有意識地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區域整和在一起。使區角遊戲透過遊戲的形式,促進孩子多種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各種能力的發展。

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教師們還將課程內容滲透至生活活動之中,如:為幼兒創設生活化環境,盥洗室有圖文並茂的提示語、各種清潔物品擺放整齊、有序;各班的環境創設中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滲透不同的安全教育。讓幼兒充分活動和自主學習,使他們產生積極的生活體驗,在他們的親身實踐中得到最全面、最完善的發展。

這次學習,我最大的收穫在於對二期課改的研討中,使我的教育觀念有了很大改變,作為老師我更關注了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並能以積極的態度進行不斷地學習與實踐,在不斷的困惑、疑難和反思中我感受着課改實踐的艱辛和快樂。

在二期課改的實施過程中,我的觀念在改變,教育教學行為也在逐漸改變,但在這一系列的改變中,我也感到了困惑:二期課改注重發揮孩子地自主性,讓孩子徹底的解放,這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特別是一些記錄、書寫的東西特別多,這些佔去了老師大部分的時間,如何把課程更進一步地理解、滲透,特別是在主題的開展過程中,怎樣把握好幼兒的生成課程,更好地發揮幼兒地自主性,對孩子的出現的一些行為表現如何用科學的理論來評析,我在這些方面往往會出現“乾着急”而無從下手的情況,所以還需要我繼續努力地學習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和專業技能,關注發展中的幼兒,與幼兒同成長,做一位積極進取敢於嘗試,不斷總結的行進者。

我想信新課改的明天會更燦爛!

幼兒園教師心得6

數學,一跑進人的思維,一種莫名的古板印象便油然而生,覺得數學好玩和有趣的人不多。它自古就被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許多人不喜歡它,可是,它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它為生活而產生,又為生活而服務,作為人又必須面對生活,所以必須去學它,懂它,於是我們的孩子就跟着接受這個現實:學習數學,可是對於幾歲的孩子我們不採用激趣的形式進行,他們怎麼會主動地去學習?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幼兒是在遊戲中生活、在遊戲中成長的”。《綱要》十分強調遊戲對於幼兒的作用,它是幼兒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師沒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遊戲氛圍和環境,又怎樣能調動起幼兒自主學習的資源?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去體驗快樂,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生命賦予的活力和樂趣,所以我們要培養幼兒在孩童時期就能感受數學的樂趣,使數學教學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充滿了時代氣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實踐活動中,怎樣才能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情趣呢?

第一、為孩子創造學習數學的快樂氛圍

教學的成敗在於老師本身的質量,如果老師自身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沒有為孩子創造適合他們學習的氛圍,孩子的興趣從何而來?老師除了為孩子創造物質的環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環境,所以老師要充滿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們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把孩子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慾望,對老師創設的活動蠢蠢欲試。如:老師的體態語言,精神面貌,動作的誇張等都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數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創新”

創新,其實是每一個活動的“閃亮”軸心,這個軸心是吸引幼兒主動學習的良藥,從孩子的年齡特徵來説,只有新鮮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調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在“新”和“心”裏,孩子可以展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充分地去想象,充分地去投入整個活動,並在新事物的空間裏自由地去體驗快樂。

第三、數學課程活動組織時的靈活性

數學的模式化很強,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學步驟,按步就班地進行每一次活動,這樣的課程只是為了完成活動而活動,沒有“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沒有考慮和顧及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徵,不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是否是快樂的?是否自主地參與了活動?是否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建構知識?成功來自於教學的過程,沒有快樂的過程就不會有良好的收穫,所以我們老師要關注孩子數學課程活動中的靈活性,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來組織活動,要儘量為孩子提供多方法,多想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數學教育過程,讓我們的幼兒數學真正有趣起來,把美麗的情趣和學習的快樂帶給孩子。

a、多想法:如某個班有男生6人,女生9人,可以讓孩子產生多種想法:

(1)男生和女生的人數誰多誰少?

(2)男生再加上幾和女生人數一樣多?

(3)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等等;

b、多方法:如算式6+12,可以讓孩子們這樣來做6+6+6,6+3+3+4+2,3+3+6+6等等;多模式即採用情景式的教學把數學故事化和生活化。

第四、生活化的數學教育方式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

幼兒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和掌握,是依靠幼兒本身的建構,因而,組織和創設一個讓幼兒能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環境,在幼兒數學教育中顯得相當重要,數學區域活動是一種開放、自由、自立的活動方式,能使幼兒在活動中輕鬆愉快、沒有心理壓力、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自主地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並能按自己的學習方式、速度去操作實踐,對促進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區域活動成了當今幼兒園開展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精心設計區域活動,選擇合適的方式,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小班幼兒具有自我中心意識強、思維具體形象、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經驗少的年齡特徵,因此在設計區域活動時,應採取形象具體、操作性強、遊戲性強、獨立操作為主的方式,如開展“給動物寶寶餵食”、“蝴蝶花”、“小貓釣魚”等活動,讓幼兒在這些色彩鮮豔、形象具體,具有遊戲輕捷的操作活動中,有趣地感知形狀、數量、顏色、大小等,並在自主的操作中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喜歡上數學,而中班幼兒理解力、自控力不斷提高,合作、競爭意識已產生並逐漸加強,在設計區域活動時,主要應考慮具有合作競爭和挑戰性的方式,如棋類遊戲、撲克遊戲、拼圖遊戲、走迷宮、轉盤遊戲等,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學習互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從而獲得更多的有關數學經驗和邏輯知識,發展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潛移默化的遊玩中喜歡學習數學;同時,教師要仔細觀察,給予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讓幼兒獲得勝利的喜悦,從面促使他們樂於參與,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第五、創設故事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數學科普作家李佩教授説過:“不愛學習的孩子哪兒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一個也找不到,所謂故事就是一個事件,孩子在聽故事時,總是把自己想像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着急、或痛苦、或喜悦,由於幼兒擅長故事記憶,能駕馭、把握故事,因此孩子喜歡聽故事,在故事的海洋裏他們能充分發揮想像,不斷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把枯燥的數學有趣化,讓孩子覺得數學好玩又有趣,從而產生對數學良好的學習情趣,把故事和數學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在數學的思維空間裏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發生的矛盾,從中領悟數學的價值與意義。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儘可能聯繫兒童的生活經驗,創設思考操作的問題情景,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有趣化,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徵,用自身的教育熱情和情緒去感染帶動孩子學習數學的慾望,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幼兒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能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遷移,終身受益,讓孩子一生對數學的情感有極大的影響效應,正如《綱要》中指出那樣,“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善於挖掘和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積極引導,令幼兒在數學的海洋裏盡情遊玩,不再讓孩子們覺得數學是一種枯燥乏味的東西,而是一種很好玩、喜歡玩、想去玩的有趣的遊戲!

幼兒園教師心得7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但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地球的生態環境已受到人為的破壞。保護好地球是人類造福子孫後代的必然選擇。“環保教育從幼兒抓起”,這已是眾多有識之士的共識。許多幼兒園也已開始對幼兒實施環保教育,我也曾經到過一些幼兒園看過此類活動,看過之後,對於幼兒園如何開展環保教育,使環保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制訂出適合本園及幼兒實際情況的環保教育目標

環保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在我國,目前尚沒有一套系統的幼兒園環保教育目標。因此,在幼兒園準備實施環保教育之前,首先考慮的應是從幼兒身心出發,根據本園、本地現狀,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環保教育目標,這目標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只有有了目標,教育才有了方向,才能在具體實施中避免盲目性與隨意性,更能有效避免有些教師在自行選擇環保教育內容時,忽略幼兒心理、生理特點,遠離幼兒生活經驗,不從幼兒理解能力出發,而只是從自身良好的願望出發,造成知識的深度超出幼兒的接受能力,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教學效果。從而保證了幼兒園的環保教育在一個正常的、有秩序的教育環境中得到良性發展,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教師加強自身環保知識學習,提高環保認識,保證環保教育的教學效果

“環保問題”是社會發展的產物,環保知識也是繼環保問題之後形成的新的知識領域。幼兒教師在以前的學習培訓中沒有涉足這方面知識,因此,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之前,教師非常有必要先加強自身學習,建構自身必要的環保知識支架。俗話説,“欲給他人一碗水,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師如若對環保知識沒有充分的認識,會造成環保教育過程中片面的、錯誤的理解,對幼兒的環保教育也只能僅僅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甚至狹隘的將環保教育等同於常識教學或思想品德教育,簡單的向幼兒介紹一些花草樹木的知識及對空氣的作用,或者在品德教育中蜻蜓點水般的告訴幼兒要講衞生、不亂扔垃圾便冠以環保教育的名稱,對幼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成了形式教育和口號教育,有違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初衷,環保教育之路越走越窄,直至停滯。

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學形式,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正面的教育,促進幼兒“知”與“行”的'轉變

教育要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教師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站在孩子的立場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和現象,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聯繫日常生活及突發事件,進行漸進、系列的環保教育。

當前幼兒園在進行環保教育時,常常從形式上將環保活動作為幼兒園特定的“大”活動,其目的是想凸顯環保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和幼兒園其他教育活動完全區分開來,幼兒也會輕易地將活動中學到的環保知識特定為某一活動中的行為模式,不能完成“知”與“行”的轉變,這樣做意味着環保教育最終將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和生命力。

孩子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對遊戲、藝術、故事的喜愛,在這些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知識體驗是最深刻的,萌發的情感也是最真摯的。他們從中可以易於轉變、生成一系列自發自主的環保探索活動。因此,環保教育的形式取向宜尋求以各種形式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滲透。

在內容取向上,宜從小處着手。當前“白色污染”、“沙塵暴”“水土流失”等都是環保教育的熱門話題,但在具體實施時,教育者們花費大量心血準備直觀地影像資料,創設豐富環境讓幼兒體驗,孩子們通過活動也能説出愛護環境,保護家園的話語,可是在生活中,隨手亂丟垃圾、賤踏草地、傷害花草樹木等行為時有發生,這使教育者們困惑了,孩子們的認識與行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教學效果應該沒有問題,教育效果的問題可沒解決呀?其實,這就是內容取向的不當,造成幼兒“知”與“行”的脱節。

幼兒園環保教育應該是能夠廣泛反映我們生活環境以及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環境知識。這裏的環境,應該是我們的周邊,我們的家園。在周圍的環境中,幼兒有許多可以看得見、摸得着、聞得到的事物和現象,如觀察垃圾堆及被污染的河水、聽聽刺耳地噪音、欣賞美妙地音樂等等。只要我們老師時時做個具有環保意識的有心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隨手可得的教育內容自編成教材,以專題環保教育為主,將豐富的環保教育知識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及各種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從感性的活動的基礎上獲得並形成有關的知識。

環保教育還要注重幼兒責任感及自主精神的培養。活動時,教師不能僅僅侷限於教學設計。教師的思想是有限的,而孩子的發現是無限的。老師要尊重幼兒的意見和見解,善於鼓勵幼兒以環境主人的身份參與活動,要充分意識到只有環保意識真正紮根在孩子們的心中,孩子們才能時時刻刻學會用環保的眼光看待環境、善待環境、看待生活、善待生活。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既要注重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活動的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責任責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培養。從小處着手,把握住了“小”的目標,才能把握住“大”的方向,幼兒也才能達到“知”與“行”的和諧統一。

總之,幼兒園實施環保教育已是幼兒園必須面臨的新的課題,幼兒園可以利用園本課程開發的理念與技術,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符合本園實際、具有本園特色的環保教育目標體系,從不同角度來加強對幼兒的環保教育。

幼兒園教師心得8

時代的發展對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角色和任務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研究型的老師”成了幼兒教師即將面臨的現實要求。這不但對教師本人提出了個體努力的發展方向,也是對幼兒園提出了新一輪的工作重點。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基地之一,應當切實地承擔起這一重擔,為有效地解決新的教師角色要求和現有教師整體素質不夠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徑。然而,正如在《幼兒園教研工作現狀分析》一文中提到,幼兒園的教研工作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説教師缺乏積極的參與態度以及教研活動實效性低的問題,這一些都嚴重地阻礙了教師個體的專業化成長,從而也阻礙了幼兒園教研活動對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推動力的發揮。

我認為在幼兒園教研工作中積極拓展思路,是改變現狀,充分發揮其在提高保教質量和師資素質方面獨特作用的關鍵所在:

一、促成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專業化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目標

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識、情景知識等相應的教育實踐性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較廣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如哲學、數學、物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因此,幼兒園要通過教研活動激發教師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在教研活動中不但要引導教師在實踐性知識上的日益豐富,同時,也要積極引入或者引導教師吸收各科知識,努力培養“通才”和“專才”相結合的人才。如幼兒園在開展教研活動中,可讓教師推薦自己平時讀到的好文章、好書,可以是教育類的,也可以是非教育類的,在教研活動中向大家講述其主要的或者是精闢的觀點,擴大教師的知識面,促使教師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培養了教師提煉觀點、清楚表達的能力。

從教師的能力結構角度而言,幼兒教育的發展,對幼兒教師的能力要求逐漸呈現多元結構化,包含了教育幼兒的能力、教育活動的組織能力、教育環境的創設能力、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教育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教研活動也要適應這種多元化的要求,從內容和活動形式上去體現和促成教師能力結構的專業化。在教研活動中,幼兒園可開設一些有益的教研活動,如開展“首席講師”活動,請教師自願或者輪流擔任,負責活動內容的選定,活動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動中的引導發言和總結性陳詞等;也可以由教師自願組合選題,合作收集相關資料,向大家做“小小講座”。通過此類活動,教師的合作、組織、表述、反思等能力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開展生成式的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隨着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生成活動觀”已經深入人心,同樣,“生成活動觀”也適用於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富有實效的教研活動應關注教師當前工作中正在面臨的需要和困惑,採取“隨機研究”的方式進行行動式研究。比如説,在新學期開始,小班組的老師肯定有着各種難以解決的困惑,於是,教研活動便可以此為中心問題,引導教師進行分析和出謀劃策;在面對幼小銜接工作上,大班組的教師可能有更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如何在日常的教學中融入幼小銜接的教育目標呢?教研組如果能及時組織相關教師進行主題性的討論,商量對策。這樣不但能及時幫助教師解決實際的問題,還可以形成一種互助合作的氛圍,還可以促使教師在集體的反思中成長。

在開展這種生成式的教研活動,我認為應需要注意幾點:

1、教研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關鍵。教學管理者要不斷地深入教育現場和教師的心靈,通過觀察教師的教育實踐、與教師對話、分析教師課後反思、教育筆記等文本資料、綜合反思等過程來發現教師的這些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2、積極反思自身教育實踐工作是生成式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美國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生成式的教研活動的組織者要積極促成教師間的討論、分享等集體性的反思,幫助教師在實現個體經驗的“橫向流動”的過程中,同時,積極尋找自身的教育經驗與相關的教育理論的聯繫,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教育行動理論,實現在專業化角度上的“縱向流動”。這也就是我們所説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3、生成式的活動與預成式的活動相結合。提倡生成式的活動,並不意味着完全抹殺預成式活動的作用,多元化的活動方式,才能滿足教師的短期和長期的發展需要。

三、在教研活動中實施教師個性化成長策略。

促成幼兒個體富有個性的成長是新《綱要》的重要觀點,這一要求首先應轉化為對教師的要求。因為,首先,在孩子身上處處折射着教師的影響,什麼樣的老師出什麼樣的學生;同時,對教師來説,她也是一個發展成長中的個體;再則,在改革的衝擊下,幼兒教育更加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個體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而創造首先就是一種個性化的展現。

我認為,要促進教師的個性化成長首先是瞭解個性,其次是促進個性的積極發展。通過教研活動的一“推”一“引”,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富有個性化地成長:

營造寬鬆的教研氛圍:如果教學管理者在活動中,能夠積極營造平等、合作、欣賞、分享的氛圍,消除教師的緊張和依賴心理,使教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一方面能讓教師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利於自己深入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個性、特長和需要。

推崇對話式研究:一言堂的教研、灌輸式的理論學習,並不能讓每一個教師展現真實的自己。只有通過溝通和交流,教學管理者才能瞭解教師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也只有在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具體情況後,教學管理者才能進行分析,給予相應的建議,幫助教師選擇適合於她們的方式。這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雙向的交流中,彼此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最終使得教師能夠將各種建議內化為自己的認識。這種基於每一個教師不同的需要上進行的對話,是個性化的,其影響也將是個性化的。

積極的期望和無窮的挑戰:皮格馬利翁效應證明,積極的期望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積極的期待表現在充分肯定和欣賞每一個教師的特點,為個性化的創造活動提供自由空間。如幼兒園在開展各類教師技能比賽活動中,可設立不同的獎項,如親切互動獎、快樂參與獎、創意活動獎等,以此來激勵教師不同教學風格和特色的形成。同時,還要根據教師不同的個性,為其設定相應的任務,讓其在挑戰中積極地學習,大膽地創造,不斷地超越自己,從而引導其主動地、富有個性地發展。我認為,有的年輕教師在教育實踐和教研活動中,如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創造能力,可讓其勇擔當重任,為全園的教師樹立了一面勇於創新的旗幟。有的教師教育理論根基紮實,同時擁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在工作中磨練得善於表達,可讓其積極承擔課題的研究和講座、教研的組織工作等。在不斷的挑戰中,使其長處更長,自信心大增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方面的進步。

四、積極創新教研活即動的形式。

説起教研活動,大家都會浮現出這樣一些畫面:園長和教學管理者口若懸河地介紹着某種新教育理論,底下許多老師在奮筆疾書地記錄;或是當園長或教學管理者提出某一個教學方面的中心議題後,請大家發表意見,結果常常出現冷場的情況;觀摩教學後,大家課評活動時,有的不知從何講起,有的又怕講得不對…這些場面對我們來説,太常見了。除了教研活動的主題脱離大家的需要外,形式的單調可能就是導致教師缺乏參與熱情,教研活動缺乏實效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年輕教師在一本正經的教研活動中往往顯得戰戰兢兢。

其實,如果我們不再把它作為一種形式化的工作,只是把教研活動作為一種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的一種手段、途徑,也就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近來,也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在關注這一點,一些新的觀點被提出來,許多新穎的活動方式也在逐漸被引入我們的.教研工作中:

參與式學習:如:深圳有一家新幼兒園,敢於讓全園的教師自由組合,自選課題,對市內外幼教同行開通了互動式論壇。這個極富挑戰性的任務,對每個教師來説都是一種激勵、一種磨練。可能就是這家幼兒園敢於創新,讓教師們在行動中逐漸向專家型教師發展,現在她們在教研工作方面碩果累累,社會聲望也蒸蒸日上。

頭腦風暴法:其實也是參與式學習的一種,這種方法現在教研學習等活動中用得很多,其新穎的方式激發參與者的極大參與熱情。當然,這種方法在具體運用中也有一些相對的適應性,較適宜用在討論一些新話題或者由來自不同羣體參與討論某一話題。

自我捲入式研究:許卓婭老師認為,老師可以通過研究自己、瞭解自己,來了解兒童,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自我的發展,又能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比如説,在反思一種教育行為的適宜性時,可以讓教師們把自己當成孩子,融入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現在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研討和學習中特別推崇這一種方式。

“聲東擊西”式:教研活動可以不就教育論教育嗎?當然可以!另闢蹊徑,從教師們有興趣的事情上中發展我們期望的能力,正如王瑜元老師説的:要“跳出幼教的圈子看幼教的問題”。我園也嘗試過一次由“跳蚤”引出的研討,這其實是探討一個心理學現象對我們教育的啟示。

“為什麼跳蚤再也不想跳出來,也跳不出來了呢?”這個話題讓大家覺得無比新鮮,尤其是一些平時不敢在羣體中發言的年輕教師都非常踴躍,那一次的教研讓大家暢所欲言,還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但是,當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迴歸教育本質上,還需要教研組織者巧妙的引導將兩者相結合,使一切變得水到渠成。

同時,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搞得有聲有色,已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其許多生動有趣的培訓方式完全可以值得我們借鑑,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説,教研也是一種人力資源培訓。著名的海爾企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力資源的培訓和企業文化的營造。他們的興趣融入式全員參與和聖經法的模式就類似於筆者在前面提到的“聲東擊西”式,摒棄説教,把一些理念糅合在大家感興趣的身邊事物中,便能自然地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此外,他們的“變貓為虎”的方法也頗有意思,善於把一件普通的事情高深化,以新的語言、新的角度,甚至是誇張地對一些傳統的觀點進行闡述,而正是我們一般教師最缺乏的能力。在我們的教研活動中,也可以鼓勵教師自創和運用一些教育術語來描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經常性地嘗試象一個幼教專家一樣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這種心理暗示的方法對教師在專業成長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教研活動當然也可以是集體的、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一對一的對話,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只要在教研活動目標的引導下,能吸引大家的積極參與,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大家發展,就是可以產生實效的教研活動。

幼兒園教師心得9

我市共有幼兒園293處,其中省級實驗幼兒園1處、省級示範幼兒園7處,濰坊市級示範幼兒園36處,在園幼兒達到25973人。面對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的迫切要求,面對人民羣眾對高質量教育的渴望,我們深刻認識到,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奠基工程,必須強化措施,抓緊抓實。教育要發展,師資是關鍵。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相對穩定的高素質現代化的幼兒教師隊伍,是學前教育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近年來,我市學前教育以辦好每一所幼兒園、精心培育好每一個孩子為目標,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前教育質量連年大幅度提升。目前,我市學前一年幼兒入園率達100%,3"5週歲幼兒入園率達93%,0"3歲嬰幼兒受教育率達40%以上。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學前教育先進市、全國學前教育先進市。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和水平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前教育保育質量和水平的差距根本原因在教師,在於教師整體素質和教學技能的高低。我們把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全面提升教師素質作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幼教質量的重要內容來抓。一是加強了對全市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全市建立健全了以市級培訓為龍頭,鄉級培訓培訓為核心的輻射式三級培訓網絡,有計劃、有措施、有步驟地對全體幼兒教師的“六項全能”進行系統培訓。自20xx年10月始,我們依託

教師進修學校舉辦每期三個月的“三三六六”制幼兒教師離職短訓班,主要對幼兒教師進行“彈、唱、説、畫、跳、計算機”六項技能、“三學六法”等培訓,現已對全市1400餘名幼兒教師全部輪訓一遍。為提高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素養,豐富和活潑教學內容,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加強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各鄉鎮充分發揮園本培訓的主體作用,對幼兒教師進行全員培訓,還拿出資金外出培訓學習。全市75%的幼兒教師取得了計算機等級證書,部分幼兒園實現了微機備課,60%的幼兒園連通了高速寬帶壽光現代教育網,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同時,我們還對幼兒教師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市教育局專門下發了《關於對全市幼兒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達標驗收的實施意見》,成立專門的達標驗收領導小組,每年兩次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驗收,三年後複核驗收,重新認定。全市現已有900餘人取得了“專業合格證”。二是實施“名師帶動”戰略,發揮輻射和模範帶頭作用。我們制定實施了《壽光市三級骨幹教師培養計劃》,每學年都評選出一批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及優秀班主任,充分發揮骨幹帶動作用,在全市廣泛開展新、老教師“結對子”、“一幫一活動,定期參加教學研究,承擔示範課和教研任務,影響和帶動廣大教師鑽研業務,提高水平。三是開展城區優秀教師“送教下鄉”活動。我們組織由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組成的“導師團”,積極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把城裏的優質課送到農村的課堂上,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帶到農村,讓城區和鄉村的教師面對面交流學習,切磋提高,共同進步。目前,全市幼兒教師學歷達標為90.4%,有1人被評為省級教學能手,4人的公開課被評為省優質課,4人被評為濰坊市級學科帶頭人,14人評為濰坊市教學能手,12人被評為壽光市學科帶頭人,70人被評為壽光市教學能手,138人被評為壽光市骨幹教師,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大幅度提升了全市的教學質量。

二、積極探索養老保險機制,激發廣大農村幼兒教師投身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

我市高度重視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千方百計為農村幼兒教師提高工資等各項待遇。市教育局制訂出台了《關於農村幼兒教師實行退休制度的實施辦法》,為符合條件的幼兒教師辦理了退休。近三年來,為全市民辦幼兒教師每人月增工資140多元。這些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幼兒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力穩定了農村

幼兒教師隊伍,杜絕了優秀師資的流失,有力保證了農村幼兒教育的質量,收到顯著成效。隨着“一費制”改革的推進和深化,農村教育費附加的取消,農村幼兒教師工資原發放渠道堵塞。我市共有幼兒教師1495名,其中農村教師佔整個幼兒教師隊伍的87%,是農村學前教育的.骨幹力量,但按照國家政策不能轉正,老有所養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原先農村幼兒教師工資從農村教育費附加中列支,現在由鄉鎮統籌,從幼兒園收費中支付,工資提高幅度受到影響,直接導致農村幼兒教師工資待遇等相對較低,部分年輕骨幹教師辭職或轉入其他行業,部分教師人心不穩,影響了學前教育的發展和質量。實行農村幼兒教師養老保險制度,是解決農村幼兒教師後顧之憂的必由之路。

為穩定廣大農村非公辦教師隊伍,更好地解決農村幼兒教師養老保險問題,實現農村幼兒教師老有所養,我們採取措施積極組織實施。一是深入調研,科學決策。養老保險工作有風險、難度大、政策性強,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直接關係教師隊伍的穩定。市教育局高度重視,托幼辦協同政工科有關人員深入到基層園所調查瞭解,多次召開鄉鎮教辦主任、幼兒園長、幼兒教師座談會,廣泛徵求意見建議,並多次到市農村養老保險處和企業養老保險處等部門調研、諮詢,多次召開局領導班子會專題研究,為科學決策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反覆論證,制訂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市教育局在廣泛徵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遵循個人、單位分別承擔,利益均等、陽光共享的原則,就入保的形式、範圍、入保費的來源以及個人和單位承擔的比例等問題,初步確定了四種方案。方案一是實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和退休制,二市實行退休制和農村養老保險制,三市實行農村養老保險制,四是實行企業養老保險制。經過詳細論證,反覆對比,最終確定了方案四,為農村幼兒教師辦理企業保險。農村養老保險人均投保數額3、6萬元,月領300元;而企業養老保險人均投保數額2、5萬元,月領450元,更貼近幼兒教師的切身利益。市政府專門召開會議研究農村幼兒教師養老保險問題,制訂下發了《關於農村幼兒教師投養老保險的暫行辦法》、《關於農村幼兒教師入養老保險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投保範圍、投保條件、投保辦法,制定了具體的實施細則。為45週歲以下、教齡滿三年、現在職再崗的千名非公辦幼兒教師全部辦理了養老保險,並把他們全部招收為合同制工人。

通過實行幼兒教師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了幼兒教師地位,解除了她們的後顧之憂,大大增強了幼教職業的吸引力,使那些有志於幼教事業,有一定潛能、具備較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充實師資隊伍,確保了我市幼兒教師隊伍生機無限,活力充沛,確保了幼教事業的穩定與發展。

幼兒園教師心得10

教師與幼兒給出的回答多為具體特徵,筆者將其整理概括為五大方面:性格因素(如活潑、愛笑、温柔),外貌因素(如漂亮、年輕、嗓音悦耳),生活照顧因素(如像媽媽一樣、悉心照顧飲食及睡覺),認知因素(如知識豐富、多才多藝)和交往因素(如鼓勵、尊重)。

一、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與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的比較

“交往因素”(佔34.8%)和“性格因素”(佔34.1%)是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的兩個主要特徵,其他依次是“外貌因素”(佔18.5%)、“認知因素”(佔6.4%)、“生活照顧因素”(佔6.2%)。而在幼兒心目中,“交往因素”和“生活照顧因素”佔同樣的比重(33.3%),“認知因素”“陛格因素”“外貌因素”則各佔23.2%、5.8%和4.3%。

對比發現,教師認為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與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除“交往因素”相符,其他存在明顯差異。在教師心目中,自己良好的性格與良好的師幼關係是讓幼兒喜歡的關鍵因素,這符合“尊重孩子”“增強自身的榜樣作用”的理念。而幼兒在偏重“交往因素”的同時,也很偏愛教師給予他們“生活上的照顧”。這提示教師要將幼兒當作“平等的人”來交往,還要將他們當作“不平等的人”來照顧。

教師和幼兒在“認知因素”上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如今的孩子具有更強的求知慾和接受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師低估了幼兒的學習能力。

二、不同年齡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的比較

小班幼兒更喜歡教師在生活上給予體貼的照顧,單“生活照顧”一項就佔到60%。幫助小班幼兒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關鍵,也是幼兒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待小班幼兒時應以照顧為主,給他們更多的`關愛。

到中班階段,幼兒對上述五個因素都有所關注,特別是對“交往因素”的關注度有所上升,而對“生活照顧因素”的關注度則有較大比率的下降(以上兩項均佔33.3%)。另一個較明顯的變化是他們對“認知因素”的關注度有較高提升(佔23.2%)。這是因為中班幼兒對環境已適應,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對交往和認知的需求更高了。

大班幼兒各種需求的分化更加明顯,對“生活照顧因素”的關注度已降至20%,認知需求和交往需求則各佔25%和35%。教師應根據他們的需要給予一定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當然這些準備離不開師幼之間的良好交往。

三、男女幼兒喜歡的教師特徵的比較

在男孩所喜歡的教師特徵中,“交往因素”所佔分值最高,為37.5%,其次是“生活照顧因素”(31.2%)、“認知因素”(25%)、“外貌因素”(6.3%),他們對教師的“性格因素”似乎不在意。在女孩所喜歡的教師特徵中,“生活照顧因素”所佔分值最高,為35.2%,其次是“交往因素”(29.7%)、“認知因素”(21.6%)、“性格因素”(佔10.8%)和“外貌因素”(2.7%)。對比來看,男孩更注重“交往因素”,女孩更注重“生活照顧因素”,而他們在對“認知因素”的關注程度上並無很大差異。

四、建議

幼兒最喜歡的教師特徵是“生活照顧”和“交往”,而教師認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良好的“性格”並能與幼兒良好“交往”。相符部分説明教師正確理解了幼兒的需要,而不相符部分正是教師努力的方向。另外,教師的“性格因素”受幼兒的關注度雖然比較低,但不能被忽視。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師榜樣這一“潛在課程”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需求提供適宜的教育。在小班,應更多地給予幼兒生活上的照顧,讓他們有安全感;到中、大班,則應多與幼兒交往,促進幼兒獲得情感、意志、道德等多方面的發展,同時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

教師應根據男、女幼兒的不同特點進行教育。既然男孩更喜歡“交往因素”,教師就可以多在交往中傳遞信息,鍛鍊他們的能力。而對女孩,教師應通過生活照顧使她們獲得安全感並由此信任教師。同時,由於女孩更注重教師的“性格因素”,所以教師可以更多地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來感染、教育她們。

幼兒園教師心得11

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園長。然而,善於發現和培養教師,讓每個教師都能開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做出新業績,卻是增強幼兒園發展後勁的最為重要的關鍵因素。在管理過程中,我時常這樣問自己:教師在幼兒園裏工作開心嗎?教師的工作是否積極?教師的專業水平是不是在不斷進步?

一、走進教師心理

幼兒園教師以女性居多,女性在家庭中擔任着重要的角色,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女等。幼兒園工作又是一個相對於其他教育行業來講較為繁雜的工作,回家要做家務,在幼兒園裏要照顧孩子,休息時間很少。如果壓力過大,教師難免會產生焦躁、心煩等情緒。總是在這樣的心理因素下工作,教師的工作質量是難以得到保證的。因此,作為稱職的園長,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師的疾苦,對教師的家庭狀況也要有個大致的瞭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常和教師聊聊家常,這其中的正確引導作用要比開會作指示有效得多。

有位老師的父親是某單位負責人,前些時候因涉嫌經濟問題被收審,這位老師的精神壓力很大。我主動找她談,瞭解有關情況,及時給予安慰,讓她知道父親出了事也只有坦然面對;自己在這個單位裏的地位不會因為父親的問題而下降,只要努力工作仍然會得到同事和家長的信任。這位教師從我的眼睛中讀到了理解與支持,工作更加地投入了。

小錢老師因為和同事關係不睦來找我,她坦然地説自己很不開心,並且感到非常委屈。我告訴她:人無完人,同事某方面的缺點自己也要學會容忍,多看同事的長處,這們你就會開心許多;同事之間有時候的無意之言不必太在意,你撒下友好的種子,就會收穫到珍貴的友誼。轉換另一種思維方式,同事和自己都會開心的。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小錢老師覺得這法子還真有效。

人都需要傾訴,教師也是這樣。當她將自己心中的苦處吐出來後,心中就會輕鬆許多。有時候,教師也與愛人鬧意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作為教師心中的家,就要真正做到為教師撐腰——當然要以教育她們在家裏擔任好自己的角色為前提。我時常跟我們幼兒園教師的愛人這樣開玩笑:在家裏要善待自己的妻子,否則我會帶個“家庭矛盾調解別動隊”開到你的家裏,什麼時候解決好問題什麼時候走人。

總之,要想讓教師開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必須讓她們拋掉心中的負擔。為此,必須要保證家庭幸福、同事團結,這也是園長幫助教師做好工作的重要責任。

二、建立學習型組織

教師專業的精良,需要有各種發展的空間和平台。建立學習型組織,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合格的學習型組織,擁有收集、儲存並轉化知識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過組織內個人的轉變,促成團隊組織的成功。學習型組織是促使組織內人員提升學習能力的最大利益組織。為此,我園在教研組和科研組的建立上,就講究相對的固定和靈活性,並啟動了教師每個月都將自己的學習資料和心得與同組成員來分享。在幼兒園形成的學習型共同體內,教師能有效地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最為關鍵的是:開展以分享為目的的教學交流,在教師與同伴分享實踐經驗的過程中,會生成許多想法和理解。一個教師所描述的經驗或者事件,會激起另一些成員的經驗與故事的迴應,而逐漸形成共同的關注點。每個教師獲得應有的專業尊嚴與自信心,好的做法會立即得到發揚光大。

教師們互相觀摩同事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各種資料後,都會做出一定的評判,這是一個提高自己的過程。從人的本性來看,跟自己相比是自律能力強的人才能做到的,而更多的壓力往往來自於橫向的比較,同事們之間的經驗更容易被推廣。小楊老師的資料書寫認真,切入口具有代表性,記載的內容很有價值,同事們看了以後很受觸動,紛紛效仿,這比反覆講解某些注意點的效果要好得多;小葛老師的教育活動踏踏實實,有條不紊,敢於創新,大家觀摩過後大受啟發,這比將教育理念説來説去有效多了;小拜老師的論文在教育理念上發表了,小竇、小凌老師的論文在省裏獲獎了,大家非常開心,同時也終於知道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別人分享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同事能做到,自己也會做到。凡些種種做法,使教師的業務能力越來越強了。

三、克服“高原現象”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經過“開始階段——迅速成長階段——‘高原期’階段——克服‘高原期’階段——迅速發展階段”的過程。“高原現象”本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學習或技能形成的過程中,練習的中後期往往會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在曲線上表現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現象”之後,往往又可以看到曲線的繼續上升。通過觀察,我發現我園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現象”。處在“高原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停滯不前,好像很難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可見“高原現象”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一種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如果不能克服“高原現象”,就會影響教師專業的成長,也就無法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教師。

為什麼會形成“高原現象”?究其原因,社會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家長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感覺再好的工作環境也會因為天長日久而變得熟視無睹;隨着年歲的增長,擔當了母親的角色,生活負擔也越來越重了;此外,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滿意程度下降,興趣降低,以及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等主觀因素,都能導致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產生。

管理者要敏鋭地發現教師出現的“高原現象”,分析每個教師出現“高原現象”的不同成因,才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儘快走出“高原期”。造成教師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千差萬別,如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為知識不足、知識結構不合理,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為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為缺乏敬業精神,還有的則可能是因為缺乏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

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可以對症下藥了。動力是人前進的源泉,信心是前進的支柱。當出現發展停滯等類似“高原現象”的問題時,應幫助教師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克服“高原現象”帶來的挫折感、自卑感;正確面對,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可以克服“高原現象”;重新定位自我發展需求,對自身的發展提出更切實際的規劃;找準新的對手,本園沒有對手再到其他園去找。現代教師發展的研究表明,經驗加反思的行動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教師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我園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淘金日記,記錄可能對自己專業成長影響較大的關鍵事件,為教學提供基本素材,並通過撰寫心得,自我反思,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自主實踐活動,在經驗中學習,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長。

由此可見,幼兒園管理者要着力於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曆程,分享教師專業成長的快樂與煩惱,加速教師專業成長的速度。

四、身教勝於言教

作為合格的管理者,個人修養需要不斷加強:要求教師不遲到,自己首先要準時;要求教師開展的教育活動有質量,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評價理念;要求教師堅持講普通話,自己不能隨意説方言;要求教師在刊物上發表文章,自己也要努力實現。有人認為園長應該做綠葉,讓教師做紅花,對此我不敢苟同。我覺得,作為園長首先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成為專家型、學者型的園長。因為,園長的言行會激勵教師不斷奮進,這樣的集體才是真正富有戰鬥力的集體,幼兒園才會向着更高品位邁進。

有人説,教育孩子的過程是春風化雨的過程。其實,培養教師的過程同樣也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只要管理者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師,發現教師的潛能,精心地培養打造,師資隊伍素質就會越來越好。

幼兒園教師心得12

《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米盧主張的“快樂足球”使中國足球隊第一次闖近了世界盃,因此,我們也主張“快樂數學“、”輕鬆數學“(在活動中努力探討設計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生活活動,建構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的模式,促進幼兒能力與個性的發展)。杜威曾説:“教育應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準備。”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兒生活的本體,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

一方面要努力尋找幼兒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現象,作為數學教育的題材。例如,老師、小朋友身上服飾的顏色、圖案,周圍物體的形狀、大小、多少,人與人之間的高矮,手指的長短、粗細等都能潛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認識,並通過活動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又如在《有趣的數字》中尋找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日曆、時鐘、郵票、圖書、衣服、電話機、遙控器、針筒等物品,讓幼兒在找找、玩玩、説説中發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現象,並通過想象講述,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麼樣?讓幼兒帶着問題尋找生活中的數字,説説它的用途,從而使幼兒在生活中常用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去不斷獲得新的經驗。

另一方面要把數學教育內容生活化、遊戲化,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讓學習服務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我在小班開展《認識圖形》的系列活動中就充分挖掘周圍存在的各種顏色、圖形,牆上的各種圖形及圖形組合,通過讓幼兒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磚頭”輔路,用各種顏色、形狀的亮光紙裝飾牆壁,給小動物喂餅乾等遊戲化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鞏固對圖形及圖形組合的認識。又如《按物體的長短、大小排列》的活動,讓幼兒在愉快吃點心的過程中,自然地比較圓筒餅乾的長短,並按長短進行排序;佈置“小魚吹泡泡”的牆飾,讓幼兒喝完一杯水,就在自己做的小魚嘴邊有規律地貼上一個“圖片”,今天喝了幾杯水,小魚嘴邊就多幾個泡泡。以前孩子在園都懶得喝水,家長和老師都很擔心這種炎熱的天氣不喝水是不行的。通過該活動,不愛喝水的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自覺飲水,離園前都很開心地拉着家長的手一起數着小魚所吐的泡泡數,家長和孩子一起學數數,一起按各種規律排序,家長們都很滿意。這個活動在真實的生活中自然地滲透數學教育,這樣能使幼兒在一具比較長的時間內,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積累各種經驗,教師也能更充分地觀察、瞭解幼兒操作學習的情況和學習難點,列準確地把握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又如在創編應用題的活動中,通過把握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又如在創編應用題的活動中,通過户外體育活動,有意識地提供種材料讓幼兒邊玩邊創編應用題,如我拍了兩下球,又拍了三下球一共是幾下球?我手裏有五個圈,投了兩個圈,我手裏還有幾個圈?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和利用提供探索的機會與條件,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相互作用中發現並解決問題。

現代教育就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離開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開展數學生活課程效果明顯,期初與期末測試中,我們發現幼兒得到很大的進步。我們要努力探索在數學生活課程中培養和形成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行為策略,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幼兒園教師心得13

台灣《聯合報》副刊刊文,講述了一個學生家庭對老師的尊敬與熱愛。原文摘錄如下:

昨天早上接到一通學生家長的電話,約我見面。我很納悶,如果是謝師宴也隔太久了,那學生畢業快三個月了;或者那學生有狀況需要討論,電話中也不明講,只説見面再談。

我準時到了指定的快餐餐廳時,他們已坐在位子上。當我一走進去,學生的媽媽立刻幫我點餐,而且一臉笑容,好像不是向我求救。我坐定後,他們給我一個慈濟愛心筒。我接過,一面問他,是要請我轉交給許老師嗎?“給你。”他們一家人異口同聲地説。

我問:“為什麼?要當愛心基金嗎?”他媽媽説:“這個筒裝的錢,是韋翰和我們,兩年來一有零錢,就投進去的錢,我們想讓它發揮最大功能,送給你買一些書給新班級的孩子看,讓他們也和韋翰一樣喜歡閲讀。”

在餐桌上,他們用力劃開封條,我的學生還不小心被割傷。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終於倒出一堆銅板,全家人很興奮的數錢,一共有兩百七十七個銅板,有六百多元。他爸爸看了大笑:“我以為有三千元,媽媽估兩千五百元,兒子估一千元最接近。”我為了不讓他們尷尬,於是説:“錢有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投下零錢那一瞬間的祝福,那才可貴。”

他們知道我有意訂“講義”,作為班上孩子的精神糧食後,媽媽再追加一千一百元,將整袋錢交給我。我伸手接過他們的好意,心中有一股暖流通過,感謝家長對我教學的認同和支持。他們又説,他們還要繼續幫我存零錢,兩年後再將愛心筒交給我。

我感慨萬千,原來我為班上孩子做的小事,他們都謹記在心,並且懂得回報,更將愛心延續給不認識的'學弟學妹。

我也因此發現,我是個富有的老師,除了擁有很棒的學生,還擁有很棒的家長。我打算在今年的班親會上,告訴新班級的學生家長,説曾有一對可愛的家長,為他們的孩子存下兩百七十七個銅板的愛。

幼兒園教師心得14

幼兒園的老師在帶班過程中,常常遇到幼兒間發生打鬧現象,孩子們輕則哭一場,重則一方或雙方受了傷,而追究起來無非是因為誰碰了誰一下或爭搶玩具等小事引起的。《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中,對大班幼兒提出了“尊重、賞識他人,有寬容心”的發展目標,應該説,這個目標是從教孩子學習與人相處、交往,學習怎樣做人出發制定的,是非常必要的。

幼兒園如何培養?

首先,教師會為幼兒創設尊重、賞識的環境,讓每個幼兒感受到被尊重、被賞識,從而學會尊重、賞識、寬容別人。比如:每個班上都有一個展示全體幼兒作品的地方,老師會引導全班幼兒評價、欣賞每一件作品,這樣可以使幼兒增強自信心的同時,學會欣賞同伴,明白人各有所長的道理。

除了外在的環境,和諧美好的精神環境更為重要。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同伴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包容,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那麼,生活在這個集體中的幼兒小小的心靈中就會埋下善良的種子,漸漸養成寬容的美德。

第二,引導幼兒瞭解事物和人的多樣性,能夠正確對待和接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幼兒園裏各種教育活動大多是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的,但是教師會將一些淺顯的道理、知識融入其中,如:在課上提問時,老師會對幼兒不同的意見給予鼓勵和支持,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別人的意見,而不是簡單地肯定或否定。

第三,讓幼兒展示各自的強項,使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強項,從而賞識、尊重他人。幼兒園裏教師會提供給幼兒很多展示自己的機會,

如:請語言能力強的幼兒給小朋友講故事,請組織能力強的幼兒帶領小朋友玩遊戲。幼兒自己也會自發地顯示出各自的才能,如:自理能力強的幼兒會主動幫助同伴穿衣、疊被;領悟能力強的幼兒會把老師教的本領傳授給別的小朋友等。在這些活動中,幼兒會漸漸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優點、強項,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包容。

第四,利用幼兒“犯錯”的契機,使幼兒明白人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的道理,培養幼兒的寬容心。幼兒在一日生活中難免會有過失,這時,教師要善於把握時機,循循善誘,不僅使犯錯誤的幼兒改正錯誤,同時也誘導其他幼兒正確對待同伴的錯誤,學會原諒、容忍同伴的過失。

第五,教師以自身的行為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和對待別人的錯誤。幼兒園非常重視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包括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有一定的規範。教師得體的舉止,寬容大度的生活態度對身邊的幼兒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家庭怎樣配合教育?

第一,營造温馨、和諧、友愛、寬容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友愛,互相寬容,不爭不搶,生活在其中的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逐步形成寬容、忍讓的良好品性。反之,孩子從小受到不良影響,將會影響他今後的與人相處。

第二,家長給孩子做好表率。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開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家長首先應該檢點自身行為。”父母如果心胸狹窄,總是為一點小事爭執不休或得理不讓人,孩子怎會學會寬容?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擁有一顆寬容之心,寬容才會重現在孩子身上。

第三,正確對待孩子與同伴之間的衝突。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糾紛,特別是自己的孩子吃了虧時,家長一定要冷靜,要先搞清事情的緣由,再與對方家長、老師協商解決,切不可衝動地責罵對方,或怪自己的孩子笨、沒本事,甚至教自己的孩子用拳頭去“還擊”對方。家長要明白一個道理: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冷靜處理才是上策。父母在孩子幼年時處理問題的方法,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孩子一生影響極大。

第四,用兒歌、圖片、故事等教育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寬容。家長可以選擇一些相關內容的連環畫、圖片等給幼兒看,還可把生活中的理解、關心、友愛、寬容等內容的事情,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和短小易懂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使孩子知道寬容是一種美德。

第五,讓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寬容的品性不是聽出來、説出來的,而是在交往活動中培養出來的。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過程中,會發現同伴的優點和缺點,在讚揚同伴的優點時,會感受到同伴的喜悦;在原諒同伴的缺點時,會體驗到寬容的快樂。當然,這些心理活動,孩子往往不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但是他們的內心是能夠感受到的。

幼兒園教師心得15

30多年前,在美國內華達州發生了一樁奇特的訴訟案:一位母親僅僅因為自己3歲的女兒認識了字母“O”而把女兒所在的幼兒園告上了法庭。案件以幼兒園敗訴而結束,這位母親獲得1000萬美元的賠償。其實,案件奇特的意義還不僅於此,讀一讀這篇文章的最後一段,我們就會明白其社會效益早已遠遠超過了1000萬美元本身。

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非常吃驚,問她怎麼認識的。伊迪絲説:“是薇拉小姐教的。”這位母親表揚了女兒之後,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象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就能把“O”説成蘋果、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後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

訴狀遞上之後,在內華達州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勞拉三世幼兒園認為這位母親瘋了,一些家長認為她有點小題大做,她的律師也不贊同她的做法,認為這場官司是浪費精力。然而,這位母親卻堅持要把這場官司打下去,哪怕傾家蕩產。,3個月後,此案在內華達州立法院開庭。最後的結果出人預料,勞拉三世幼兒園敗訴,因為陪審團的23名成員被這位母親在辯護時講的一個故事感動了。她説:我曾到東方某個國家旅行,在一家公園裏見過兩隻天鵝,一隻被剪去了左邊的翅膀,一隻完好無損。剪去翅膀的被放養在較大的一片水塘裏,完好的一隻被放養在一片較小的水塘裏。當時我非常不解,就請教那裏的管理人員。他們説,這樣能防止它們逃跑。我問為什麼?他們解釋,剪去一邊翅膀的無法保持身體平衡,飛起後就會掉下來;在小水塘裏,雖然沒被剪去翅膀,但起飛時會因沒有必要的滑翔路程,而老實地呆在水裏。當時我非常震驚,震驚於東方人的聰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為兩隻天鵝感到悲哀。今天,我為我女兒的事來打這場官司,是因為我感到伊迪絲變成了勞拉三世幼兒園的一隻天鵝。他們剪掉了伊迪絲的一隻翅膀,一隻幻想的翅膀,人們早早地就把她投進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這段辯護詞後來成了內華達州修改《公民教育保護法》的依據。現在美國《公民權法》規定,幼兒在學校擁有兩項權利:1.玩的權利;2。問為什麼的權利。這兩項權利的列入是否起因於那位母親的官司,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美國人非常清楚,這一規定,使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始終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國出現了比其他國家多得多的年輕的百萬富翁。

這個故事同樣深深地打動了我。

因為在我們的國家,真的`有太多這樣的小水塘;在我們的幼兒園,又真的有太多這樣的天鵝!

例如,在幼兒園孩子上國小的入學面試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堆有三個蘋果,一堆有五個蘋果,如果使它們變成一樣多?有99%的孩子都回答説,在三個蘋果那邊加上兩個蘋果,或者是五個蘋果那邊拿掉兩個蘋果。但基本上卻沒有人回答説從五個蘋果那邊拿一個蘋果到三個蘋果那邊。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也問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回答讓我很吃驚,他們説因為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都是這樣教的。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聽了孩子這樣的回答,感到很悲哀!

幼兒時期,正是好奇心和好勝心強、沒有過多的思想束縛,敢想、敢做的時期,只有注意保護並重視培養他們的這種創新精神,才有可能使他們最終成為出類拔萃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否則,這種可貴的萌芽就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就如同那兩隻天鵝,幼兒只能在模仿、順從中長大失去創新的機會、條件和信心,很可能成為平庸的缺乏獨立見解的人,被時代所拋棄。

陶行知先生説過:發揮和阻礙,加強和削弱,培養和摧殘這創造力的是環境。

因此,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應重視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啟迪幼兒創新思維,點燃幼兒智慧的火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