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5篇)

來源:文萃谷 2.06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程標準學習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5篇)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

通過這次新課標的培訓,使我深深的認識到這次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8月24至25兩天短暫的培訓學習,使我受益匪淺。聽了專家們對新課本章節的`分析,使我對新教材有了整體的認識,知道知識的連接性,從哪些知識內容過度到哪些知識內容才能容易被學生接受這些知識,舊的教材裏有些章節具有跳躍性,所以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如舊教材的八年級的電功率和電功,學生還沒有學功和功率的知識,就直接學電功和電功率,這使學生不容易接受。新的教材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了,也就是先學哪些知識後學哪些知識,學生才容易接受,學生才樂意去學,知識才能提高。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的教學理念也發生了改變,要學生把這門功課學好,就必須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沒有學不會的東西。沒興趣了,不管怎樣教他們也學不好。學習成績永遠不會提高。

以上的這些就是我對新課標的一點體會。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2

一、以“生”為主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策略,創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調發展。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

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勢必與教師不厭其煩的細講精練、單一以課堂為主的資源、沒有多大激勵作用的單調評價是格格不入的。於是新課標下的以學生為主,其實累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琢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選好教學內容,要設計好課堂環節,要定好教學手段,掌握好教學藝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想想覺得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難啊!

二、以“學”為主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課標中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時間能力,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的“學”才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

“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其次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預習,自主複習。於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所以新課標倡導多讀書少做題,作業“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負擔解放出來後學生才有更多的時間與書本接觸,於是我們要善於利用課外閲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得閲讀興趣並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持。給學生創設廣闊的閲讀空間。

比如定期地給他們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後讓大家暢談讀後的心得體會。還可以佈置她們去閲覽室或者圖書館等文化中心去翻閲好書。還可以藉助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從互聯網、報刊等媒介上搜尋自己要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他們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裏。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3

美術新課程標準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實踐性,注重生活與藝術聯繫。中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而欣賞、評述則是傾向於文化品味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從新課程標準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方式。

美術課中的技能教育比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參入人文意識,在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呢?其實,人文性質就是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美術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不能脱離文化情景,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濃郁的人文精神,課程改革是讓我們從單純的技術傳授轉向關注人的理想、願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教養、生存狀態、智慧、美、愛、自由等等。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的促進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這首先我們就要努力通過各個方面的學習形成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如果我們老師不具備人文意識和素養,就不可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其實,不要將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不要將美術從豐富的人文背景中剝離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視美術作品的`鑑賞,理解發掘人文內涵。這一活動一般在教學欣賞、導入上運用,在課堂中儘可能讓學生接觸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課堂中所學的任何東西,都應視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幾個小島,通過這些小島,他們接觸的應該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領域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時間的安排,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及“設計應用”領域中不能放棄對學習技能的探究性學習及技能訓練。

新課程的另一重大舉措就是該以往的授之於魚為授之於漁。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要承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差異無好壞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樣性,在課堂上,差異是一種資源,不同是一種財富,這在課堂交流討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當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並不是對學生的學習採取放任自由的態度,我們應該作為主導,起嚮導,顧問作用,指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次學習課標,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突然,有三個元素湧上心頭,在這一空間,我,學生我將如何來引領他們?如何讓他們喜歡上我的美術課,我並不希望他們各個都成為畫家,當然,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們因為愛上我的美術課因為我的某一節美術課而讓他們愛上了歷史,愛上文字,愛上了科學,愛上了發明和創造!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4

課程資源的開放與利用

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資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於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儘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該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盤資料、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報刊雜誌等等。

英語教材是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保證向學生提供必要的教材。作為學校英語教學的核心材料,英語教材除了包括學生課堂用書以外,還應該配有教師用書、練習冊、活動冊、掛圖、卡片、音像帶、多媒體光盤、配套讀物等。學校應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與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選擇經教育部門審定或審查的教材。所選用的教材應該具有發展性和拓展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應該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特徵和認知發展水平。教材應該做到語言真實、內容廣泛、題材多樣。教材應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方式。根據英語教學的特點,學校可以適當地選用國外的教學資料,以補充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除英語教材以外,學校和教師還應積極開發和利用其他課程資源,如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網絡資源、報刊雜誌等等。

為了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開拓教和學的渠道,更新教和學的方式,增強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英語課程要充分利用圖書館、語言實驗室、音像設備等基本的和常規的教學設施。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儘可能創造條件,為英語課程提供這些教學設施。條件較好的學校還應該為英語教學配備電視機、錄像機、計算機、VCD、DVD等多媒體設備。應儘可能創造條件,設置視聽室,向學生開放,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在開發英語課程資源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網絡上的各種媒體資源以及專門為英語教學服務的網站為各個層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另外,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又為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計算機和網絡學習資源還能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信息。再有,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分享學習資源成為可能。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學習。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自己的英語教學網站,開設網絡課程,進一步增加學習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學校應該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可以組織學生建立班級圖書角或圖書櫃。鼓勵學生製作班級小報、牆報;鼓勵學生交流學習資源。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學生和家長的經濟承受能力。要注意開發多層次、多類型的英語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課程資源的多樣性而增加學生的經濟負擔,更不能造成課程資源的浪費。學校要建立有效的課程資源管理體系。已經具備的課程資源要充分利用,要杜絕課程資源閒置的現象。要不斷地對課程資源進行更新和補充。

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過程中,要堅決制止編寫、銷售和使用粗製濫造的教輔材料。嚴格禁止學校和教師購買或向學生推薦非法出版印刷的模擬試題、同步練習等材料。

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建議

英語教材是指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教科書以及與之配套使用的練習冊、活動冊、故事書、自學手冊、錄音帶、錄像帶、掛圖、卡片、教學實物、計算機軟件等等。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英語教材要以英語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和教學要求為編寫指導思想。在滿足課程標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應儘可能靈活多樣,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一)教材編寫原則

1、發展性和拓展性原則

英語教材的內容和活動形式要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學生應該能夠通過學習和使用教材獲得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創造條件。為此,教材應該儘可能採用探究式、發現式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內容的編排方式要有利於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舉一反三,並有利於他們在語言運用中發現語言規律。

2、科學性原則

英語教材的編寫要依據語言學習的客觀規律,充分體現不同年齡段和不同語言水平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要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應該由易到難、從簡單到複雜逐步過渡。低齡階段或初級階段的教材要重視語音基礎和聽説能力的培養,高級階段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教材應根據不同階段學習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和要求等方面各有側重。

教材在內容、目標和要求等方面應該有完整的體系。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跨文化交際意識等內容和目標要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支持。語言學習對語言材料的再現率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教材的編寫應該保證重要語言現象有足夠的再現率。教材應儘可能選擇真實、地道和典型的語言素材。

3、思想性原則

英語教材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應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外國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材既要反映中國的傳統文化,又要有利於學生了解外國文化的精華,同時也應該引導學生提高鑑別能力。

4、趣味性原則

教材不僅要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和發展水平,還要儘可能通過提供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和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為此,教材應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提供具有時代氣息的語言材料,設置儘量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景,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教材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願望等學習需求和需求。

5、靈活性和開放性原則

教材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應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在不違背科學性原則的前提下,教材應該具有一定的彈性和伸縮性,究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和補充。教材除了包含課程標準規定要求掌握的內容以外,還應該提供一定量的額外內容,供有能力的學生選擇學習。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5

這段時間,我認真學習20xx年語文新課程標準,使我終身受益。體會到了身為教師,要與時俱進,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藴,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我更明確了做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責任,不斷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改變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堅定地朝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我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改變新的教學方法,希望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在實踐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反思,撰寫教學日記、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而在當今形勢下,自己可以做的就是先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然後才能發揮引領作用,影響、帶動周邊的同事。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6

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近日,靜下心來讀了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xxxx版)》,越來越覺得學生主體作用的強調,合作學習,綜合性學習等理念要求在課堂上生根發芽已經成為今後教學的一個趨勢和亮點。修訂後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更鮮明,就是打好“三個基礎”: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通過閲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三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更注重個體生命的發展,強調個體的不斷成長,而不是僅僅強調個體服務於社會,從而更加凸顯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由此我想到了招教面試時我抽中的一道答辯題:在教學過程中你認為應該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記得當時拿到題目時無所適從,但在今天有了一定教學經驗並度過課程標準後,便依稀覺得有點眉目了。在我看來,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它決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項傳輸。課堂的互動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械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參與者,學生探究疑難的積極引導者與促進者。教師出色的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學與教的統一。要注重實踐,讓學生敢於主動體驗,把表演引入課堂,能給予學生更多的心靈自由,滿足他們的“遊戲衝動”和“角色幻想”的需要。我在講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這樣故事情節生動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懂後進行角色表演,然後適時進行記者現場採訪,讓學生採用自評、互評的方式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進行課堂改革,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只有通過轉變觀念、適時鼓勵、注重實踐、創設情景等途徑,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我們的課堂才會生機勃勃,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成為學生人生旅途中最亮麗的風景。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7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穫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8

這些天我仔細地閲讀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對課標實驗稿與課標修訂稿對體育課程性質的闡述作了比較,我有了以下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

體育學科面對的核心問題是“近二十多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開展青少年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關乎民族的興衰和復興,是全民健身運動的重中之重,更是我們體育老師的主要職責。新課標重新樹立了運動技能教學的重要地位,理清了學科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此之前心中很茫然,對於每個水平段的'體育課,選擇什麼內容?該達到什麼目標?課中該用什麼手段去組織引導?很難入手。修訂後的《課標》將實驗稿中“內容標準”改為“課程內容”。在對學生提出的每一條目標要求之後,修訂稿中都會列舉達到相應目標要求所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供老師們選擇。同時,還增加了“評價要點”和“評價方法舉例”。仔細閲讀後,我覺得我更加明確了應該選擇什麼教學內容去達成學習目標。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這是我的弱點,科學的評價體系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評價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這是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去探究的。修訂後的《課標》整合了原先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確立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體育教學,這是一個整體,是互通的,是要求全面發展的。

《課標》的修改向着強化運動技術學習;突出體育課程的核心價值;強化教學內容彈性指導;明確體育教學評價方法;突出體育教師的評價地位,強化體育成績的考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更該不斷地區學習,探究,提高自身素質。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9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通過市教育學院組織的集體備課和學校教導處下發的《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的相關內容,深入學習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感覺收穫最大,觸動最深。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並用其指導我的教學實踐,覺得無論是學生的變化,還是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感受,都覺得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更加註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薰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於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説,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着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閲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於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於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説實話對於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閲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閲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於保護學生閲讀積極性和閲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閲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註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學生畢業時,腦子裏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是以前語文教育的失敗之處。在近幾年中,國家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新課標出台後,讓一線語文教師看到了希望。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複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複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脱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為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老課標重在學生髮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願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於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於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説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後成功的概率都大許多。

學習是無止境的,每次的深入學習都有收穫和提高,今後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0

實施新課程標準以來,英語閲讀教學面臨着巨大的改革。在思想上給廣大教師起了指引作用,,知道以後英語閲讀教學的路該怎麼走 ,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和我國的國中外語閲讀教學的實際情況;在體系上的安排上,它和國小英語教學銜接,根據各地實況適當調整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的標準。

一、 基本教學任務

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愛好,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把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基本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2、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3、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4、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5、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6、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三、 課程目標的內容標準

由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五個要素組成。

情感包括興趣、態度、動機、自信和意志等,在語言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解決學生的情感問題,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效果,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新英語課程標正確定了各個級別的情感發展目標。

目標描述關於讀的要求:

一級 能看圖識字 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簡單的故事

二級 能認讀所學詞語 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借助圖片讀懂簡短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閲讀的習慣

三級 能讀懂簡單故事和短文並抓住大意

除教材外課外閲讀量應累計達到4萬詞以上

四級 能讀懂説明文等應用文體的材料

能從簡單的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理解大意

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思 ,能理解圖表信息

除教材外課外閲讀量應累計達到10萬詞以上

五級 :能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

能理解段落之間各句之間的邏輯關係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情節,預測故事發展的可能結局

能讀懂常見題裁的閲讀材料

能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閲讀策略獲取信息

除教材外課外閲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

六級:能從一般文字資料中獲取主要信息和觀點

能根據上下文和句子結構猜測詞義

能根據上下文線索推理、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

能根據閲讀目的確定不同的閲讀策略

能根據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除教材外課外閲讀量應累計達到20萬詞以上

七級:能從文章中找出有關信息並能摘錄要點

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圖

能提取、篩選和重新組織簡單文章中的信息

能利用上下文的線索幫助理解

除教材外課外閲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

八級:能理解文章中不同的觀點與態度

能分析與理解句子結構以及難句與長句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文學作品

除教材外課外閲讀量應累計達到36萬詞以上

九級: 能閲讀一般的英文報刊雜誌,獲取主要信息

閲讀一般英語原著,抓住主要情節,瞭解主要事物

能根據情景及上下文猜測不熟悉的語言現象

有廣泛的閲讀興趣及良好的閲讀習慣

學習心得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尤其是英語閲讀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閲讀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重視“語言運用”(Language Use),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展為根本,注重學生在技能、知識、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質等各方面的綜合發展。 針對九個級別的讀的能力要求,設法讓不同學生達到不同級別。擴大詞彙量,並不意味着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關鍵的問題是學生究竟用怎樣的方式接受和使用詞彙。 老師應指導學生正確應用學習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授之以漁”使學生自如運用閲讀策略,根據不同的文章題材,選用不同的閲讀方法,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其目的都在於讓學生通過閲讀捕捉主要信息。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1

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説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並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並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閲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閲讀、自主閲讀、探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新課標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學中也逐漸體現出來並在課堂上不斷實踐着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涉及了識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能力幾個方面。看完新課程標準,對於閲讀和寫作方面的體會自己頗有感觸。新的課程理念非常注重閲讀教學,閲讀是為了着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説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閲讀教學,首先要使文本開口“説話”。這就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通讀課文,才能抓住重點,也才能與文本深入對話,因此,初讀是閲讀教學的基礎。但是想到自己過去一年的語文閲讀教學中初讀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問題:一是時間得不到保證,學生在課堂上匆匆地讀一遍就進入精讀;二是初讀目標不明確,認為初讀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於是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多數學生是有“口”無“心”;三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就是一個“讀”字貫穿始終;四是反饋不及時,自己不知如何評價學生的讀,以至於學生應有的語文能力得不到訓練。另外,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閲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得評價方法,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會努力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閲讀教學。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 “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2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改革教學必須進行價值本位的轉移,即由以學科為本位到以人的發展為本位。關注人是新課程的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關注每一位學生。我們作為社會的一員,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發展的人、一個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教學理念裏,包括學生自己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因為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關注學生情緒情感體驗。要注意結合數學課程內與學生生活的聯繫,關注學生的興趣點,要注意到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情緒狀況,是興高采烈,歡呼雀躍還是無精打采,愁眉苦臉。關注學生思想品德以及良好人格的養成。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還是個性形成的場所。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可以結合著名數學家的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不但在學習上的興趣,也可以激發他們立志成才的目標。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的最高宗旨。第一、學生是發展的個體。首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教師應該努力學習,掌握身心發展的理論,特別是處於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其次,學生擁有巨大的潛能。數學知識是一門深奧的學科,很多學生可能會產生消極情緒,教師要始終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積極的,是可以培養的,是能夠取得巨大進步和改進的,是能夠取得成功的。第二、學生是獨特的個體首先,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遺傳、社會環境、家庭條件等的不同使得每個學生顯示獨特性,在心理髮展進程上要注意其心理品質的不同。其次要注意學生和成人之間的差異,思考方式、體驗感悟等都會明顯不同,應該區別對待。第三、學生是學習的個體首先,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學生學習。其次每個學都是自主成長的主題,要遵循他們的意願,他們的知識、思想規律。

新課程要求教師作為學生的促進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課堂活動的“參與者”。由知識的傳授者到促進者。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一般是由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學生作業等幾個環節構成,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是單向的,缺乏互動的交流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教學認真的教師都設計了周密的教學過程,圍繞教材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維,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機會少,只是充當配角,往往教師感覺良好,學生卻收穫不多。要徹底扭轉這種狀況,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由知識“傳授者”變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不僅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因素,師生關係互為主體、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師生雙方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都得到發展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認識的過程中,數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是發揮主體作用的具體表現形式。新課程中要求教師把學生的學習當作一種創新活動。建構理論強調“支架”,教師的作用在於為學生撐起支架,由學生進行填充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的創造性。

教材改革只是新課改的一個入口,關鍵在於如何利用改革後的教材進行有效的教學,教師在這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總之,充滿智慧與挑戰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數學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我欣喜地看到,教師的教學觀念正在逐步更新,學生的思維方式正在得到改變,課堂充滿學生成長的氣息。學生良好的數學素質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養成的。為此我們應該高瞻遠矚,注重長期效應,不能急功近利。教育改革是永恆的主題,可以相信,在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耳濡目染中,學生的心智會得到不斷的滋養,才幹會得到不斷的昇華,人格會得到不斷的健全和完善。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3

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一股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每一所中國小。我校也積極組織了一系列的新課標培訓學習。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認真研讀了《英語課程標準》,深有體會。

一、我對新課標的理解

《英語課程標準》由“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附錄”等五個部分組成。在“前言”部分,它根據《綱要》的精神,結合我國英語課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六條基本理念。它們是:①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②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③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④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⑤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⑥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這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它們既是我們制定課程標準的理論依據,也是指導我們實施英語課程標準的準則。具體來説英語教學中,要滲透新理念,使用新策略,使英語課堂呈現新的活力,使英語教育呈現新的生機。

1、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中、國小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強化祖國意識,開拓國際視野,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將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確定為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之上的。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分級課程體系,保證課程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英語課程標準》從國小三年級至高中畢業整體設計英語課程,將英語課程的目標按能力水平設計為九個級別。級別的設定既與年級有一定的聯繫,又不完全等同於各個年級。同時,《英語課程標準》還指出,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的條件和發展的不平衡,根據國家課程三級管理的有關政策的規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適當提高或降低相應學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要求。分級的設定,對中國小各年級的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和教材編寫提供了指導,也為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和條件。

3、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英語課程標準》以描述學生“能做什麼”為主線,強調學生要能用所學的英語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語言學習要從語法講解中和單詞的死記硬背中解脱出來,要通過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發現和歸納等方式,掌握語言的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交流與合作發展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思想,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為落實各項能力目標,《英語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實踐性強、具有明確任務的“任務型”學習方式,使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目標,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踐、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任務型”的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策略,培養合作精神,增進對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思維和想象能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的發展,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相互滲透和聯繫。

5、注重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應有益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利於學生髮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新課標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應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為了全面、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僅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還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提倡學生、同伴、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評價。

6、強調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英語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於英語課程來説,語言環境的創設,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和語言材料是否豐富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證。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開發為英語學習創造了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間。

二、我對新課標的實踐

我是長期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的青年教師,為了適應新形勢,當了一名英語兼職教師。我的主要實踐有:

1、樹立新的學生觀。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2、重視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為他們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因為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而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則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有利於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課堂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到英語很好學,也很樂學,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與時俱進,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我堅持實施任務型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力求採用聽,説,讀,寫,唱,演、玩等多種方式,將英語知識先輸入學生的大腦,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表達,將英語知識大量輸出,應用於交際實踐。另外我還積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智能手機等新技術新工具,進行遊戲性學習、移動性學習,不斷尋求英語學習新途徑,不斷拓寬英語教學新空間。例如20xx年開始引導學生使用“盒子魚”學習英語,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果很好。

4、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為了迎接新課程的挑戰,我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我主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學習,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不太年輕的兼職老師,我們應保持心態的年輕,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應靜心學習,潛心鑽研,不斷探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英語課堂來,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進一步豐富了教育教學理論,在以後的英語教學中我要充分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滲透新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為我們鄉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作出不懈的努力,為國家新時期綜合型人才的培養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20xx版

[2]《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20xx版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4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注意的幾個問題

1.加強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強調要淡化運算,目的是淡化繁難、複雜、陳舊的計算。國小階段基本的口算、筆算能力應加強,目前有不少學生一個簡單的7+8=15也依賴於科學計算器,課堂上引入科學計算器目的是針對較複雜的計算問題。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基本的口算、筆算應加強訓練。每一位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

2.加強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高中立體幾何要求學生有充分空間想象能力,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涉及這方面的內容要高度重視。例如:豐富的圖形世界,視圖與投影,平移與旋轉,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等,這些內容教學時應多讓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去感悟、經歷、體驗、想象,建議使用多媒體教學,沒有條件的應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學具。

3.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掌握好課本中的知識,而且還要善於發現和提煉課本內容背後所隱含的“軟件”部分——數學思想。數學思想是數學內容與數學方法等的昇華和結晶。我們知道,有許多具體的數學知識學過之後是可能忘掉的,但是那些知識所表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是永遠不會忘掉的,而且會使你受用一生。國中數學的基本思想有:分類思想、集合思想、對應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方程思想、函數思想、統計思想、整體思想、建模思想,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等。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門路、程序,即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產生的基礎。國中數學的基本方法有:消元、降次法、因式分解法、添輔助元素法、幾何變換法、配方法、換元法、待定係數法、圖表法等。要求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滲透和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4.加強幾何教學,着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新課程對平面幾何要求有所降低,主要是針對過去哪種重複機械的訓練、技巧性大強的問題。例如:證明多次三角形全等或相似以達到某種目的,新課程強調的是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注重的是通法、通解,而不應過分追求技巧性太強的問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平面幾何教學的重中之重。

5.面向全體,培“優”補“差”。

新課程強調義務教育要體現數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及發展性。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分層教學、分層指導,對於優等生可以通過興趣小組的方式進行重點培養,重點輔導,對於後進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好幫差”,還可進行個別輔導,後進生的作業老師要堅持進行面批。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這才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

6.進一步抓好初、高中的銜接教學。

作為一名國中數學教師也應該研讀高中教材,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有利於搞好初、高中的無隙對接。例如:

(1)國中教材中的探索規律問題,近幾年會考均在壓軸題中出現,也是高中學好數列、數學歸納法的基礎,因此,在國中階段要着力抓好“探索規律”方面的教學。

(2)十字相乘法雖是純技巧性數學問題(課標沒有作要求),但若能熟練掌握(至少要3個課時),對於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是有很大幫助的,希老師們高度重視。

(3)國中教材中的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韋達定理),人教版教材是作為選學內容,但高中解析幾何及有關綜合問題中運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關係的比較多,因此,要注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4)二次函數圖象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係是數形結合的典型運用,既是國中階段的重點、難點,也是高中階段學習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礎,等等。

以上是結合初、高中數學教材談的一些具體案例。希望老師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加強集體備課,加強校本教研,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工作,為萍鄉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課程標準學習心得15

5月,我校老師有幸參加了蘇教版國小數學新教材的培訓,使老師們受益頗多。通過本次培訓學習,經過對教材的疏理,讓老師對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本次學習不僅澄清了老師對一些數學問題的一些模糊認識,而且對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通過學習還認識到作為國小階段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儘量選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結合孩子們身邊的生活實際進行練習從而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孩子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好動、自制力差,如果我們的教學內容引不起學生的興趣那麼學習效率則無從談起。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吸引住孩子。我在教學中習慣用孩子們身邊最簡單、最常用的情景來教學,孩子們不但接受起來容易、興趣高漲,孩子們很容易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們還要要注重榜樣的作用。孩子們天真活潑好勝心強,針對這一點我注意樹立榜樣對學生及時科學的評價。在班內性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國小階段中孩子的每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需要老師的細心、耐心以及持之以恆的努力,而且需要所有的任課老師一起共努力效果才更好。

首先,我覺得這次學習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説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一套好的教材,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到現在我們的課堂發生着很大的變化,蘇教版教材充分體現了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基本精神,在內容、結構、體系以及教法上都作了大量的調整和改革。老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有過課堂中的意外收穫,有過為探究真理而教學內容失敗告終的苦澀,有過為不能很好創設情景的迷茫,有過面對新思想、新理念、新設計而無能為力的困惑。這次的教材培訓對我們教師來説很有必要。 其次,主講指點名經,讓我重新認識了新教材。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教材重視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析問題等能力的培養,更重視學生計算研究、分析策略、探究價值的培養,它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再為應付應試盲目機械訓練,應該科學有效設計練習內容,讓學生有目的有價值的去探究。在聆聽主任的教材解讀和分析中,我更深刻地瞭解了這套教材,使我對如何創造使用和把握這套教材、怎樣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也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主任對國小五年級的整冊教材做了詳細的分析和有效地教學建議,並對全冊教材的各單元內容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同時他説明了本冊教材與以前有所不同:在較大的單元后面安排了一些整理練習。如:第二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最後安排了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探索與實踐、評價與反思着四項內容。再如:《整理與複習》與以前有了變化,它劃分成四個內容複習:數的世界、圖形王國、應用廣角、統計天地。本次培訓時我在內心深處對新課程在課堂中如何貫穿新的課程理念有了深層次的思考。

總之,這次培訓紮實有效,猶如及時的春雨灑進我的心田,使我在迷惑彷徨的教學道路上,學到了新的理念和方法。經過這次心靈的洗禮,使我在聆聽中有了進一步的收穫和感悟。

現具體談一下個人體會:

一、疏理教材,認知結構與目標體系

通過學習,對青島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識結構是串串相接,環環緊扣,哪一個環節做不好,下一環節就難以實現,所以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知識點都應該抓好銜接,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二、感知教材,結合實際應用教材

新的課程標準由“情景串”引出“問題串”,倡導數學課堂生活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並加以解決,採用教材中的教學情境,將課本數學變為生活數學,儘量創設生活化的的課堂情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開放的“生活化“教學。“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我們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化為具體的、摸得着的、看得見的、可操作的數學。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引領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讓學生親歷數學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不僅僅學會了知識,更主要讓學生感受如何學習,實現了數學課程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和諧發展的特點。應該説,教材色彩豐富、貼近生活、編排有新意,深受國小生喜愛。但總體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識點,原有的內容也並未減少,課時數也增加不少。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我們的教學內容到底應該講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難度。

三、要認真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在數與代數領域,新教材更注重從實物直觀抽象出圖形直觀再抽象出數字,而後返回到生活中去理解,教學要求層次清楚、符合學生生活實際,有助於學生從不同角度解釋生活現象。在空間與圖形單元要讓孩子自己去實踐、猜測、操作、驗證,試着在相似中發現差異,在不同中尋找關聯。在統計與概率領域要領會例題意圖,基於解決問題的需要去收集數據,使學生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發現數據的分佈情況,知道數據的整體水平。在綜合與實踐領域要讓孩子充分地動手操作,從而培養孩子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四、新教材重視“動手做”的訓練

“動手做”為學生提供了一種不同於聽講、閲讀、解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有趣的和富有數學味的操作中逐步增強動手實踐的意識和能力,更為學生提供更多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礎。這種形式更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因而也更受到學生的歡迎。

五、新教材對解決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課標中,關於解決問題增加了兩個能力要求: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運用多角度數學思維找到生活中的數學關係,再根據所學知識用數學語言描述出來。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

六、新教材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比如在“比多”“比少”問題的教學時,先安排了求“相差數”的拓展,使孩子形成一定的幾何直觀印象。豐富了學生對數量關係的感知,也使學生感知到畫圖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好方法。例如,有餘數除法的認識的這堂課,就可以讓孩子充分地分、比、説、思,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方法。也讓他經歷了這個自主探究的過程。

雖然一天的學習很辛苦,但對於教材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層。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不斷吸收、不斷思考,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相信,通過這次的教材培訓,我們將對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新課改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