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有效備課聽課評課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來源:文萃谷 1.12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有效備課聽課評課的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有效備課聽課評課的心得體會(精選5篇)

讀有效備課聽課評課的心得體會 篇1

本學期我認真閲讀了學校給我們推薦的一本好書,那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編的有效教學叢書系列中《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一書,讀了有效備課一節感覺對於提高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很大。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必修基本工作,在新課程條件下,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備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研讀課標。只有認真研讀課標才會使自己的教學有方向、有目標、有效益。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有一個習慣,總要把課程標準中名學段的教學目標複印下來,貼在備課本的首頁上,作為“教學指南”。名師如此,普通教師更是應該如此。

抓住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如何有效的利用教材,是備課的一種體現。我覺的書上的這句話最能説明讀教材重要:“這法那法,讀不懂教材就是沒法;千教萬教,教不好教材就是白教。”

瞭解學生。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説:“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句原理的話,我將會説,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瞭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備課時要備學生,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和學習能力,瞭解學生的興趣和願望,把教學定位在“最近發展區”,同時要把教材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結合起來,使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生命活力。

練習題的設計,是我讀完這本書最讓我值得注意的一點,這讓我到了一個成語“對症下藥”,研讀課標,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就好像是我們在給學生診脈,瞭解病情,練習題的設計就是我們開得藥方,診治的好不好,能不能治病,就看你的練習題能不能起到鞏固的作用,藥量少了,治不了病,檢查不了學生的掌握情況。藥量多了,可能反而又會讓學生越學越糊塗。

撰寫教案。寫教案,是在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學生和環境等基礎上,進行規劃教學的活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創造的過程。這種規劃,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出現,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儲於教師的心中。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有效、更優質需將有形的教案與無形的教案相結合,顯性的備課與隱性的備課相統一。

一次備好課,上課有激情;兩次備好課,上課能愉悦;三次備好課,上課升境界;一直連續不斷備好課,就能享受教學。

讀有效備課聽課評課的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暑假我閲讀了學校給我們推薦的一本好書——余文森先生主編的有效教學叢書系列中的《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

本書主要圍繞教學的有效性用經典案例和理論相結合的形式向讀者娓娓道來,如潤物細雨,就像和名家面對面的交流,能使你豁然頓悟,收益匪淺。

教學的有效性內在的包含了備課的有效性、上課的有效性、聽課和評課的有效性,並以上課的'有效性為核心,即備課是為上課服務的,是實現上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聽課和評課都圍繞上課展開,同時促進上課的有效性。

要做到備課、上課、聽課和評課的有效性必須做到:

一、仔細研讀課標

課標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哥們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課標提出的課程理念和目標對各科課程和教學具有指導意義,所規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是每一個學生在該階段應當達到的基本要求。在實施過程中要按課標的要求,充分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要使自己的教學有方向、有目標,必須研讀課標,這就要求把握以下幾個要點:1.讀“前言”,把握住基本理念。

各科課標在“前言”中規定了“課程性質和地位”,提出了該學科的新理念,這是課標的核心。這為我們廣大教師的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和途徑。

2.讀目標,增強目標意識:即確立“三維”目標和熟記學段目標。

教學設計時,必須緊緊圍繞“三維”目標,使三者協調一致,成為一體融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段目標直接指導教師的教學,是教學任務更明確,教學更有針對性,不至於做無用功,確保教學效益。

3.讀“實施建議”,提高操作能力。

“實施建議”分別就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和評價提出具體建議。這些建議對我們來説可以説是“金玉良言”。教學建議聚焦實施過程的重點、難點,是行動的航標、教學的指南。

4.讀“附錄”,和學生們一起成長。

“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研讀課標就是“磨刀”,是把力氣用在了刀刃上。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過程才會更完善,教學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二、備課

備課是教師職業從始至終的一項必修課。我們要注重自身的學習,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為每一節課傾注我們全部的精力。

首先,必須不斷豐富自身的學科知識。在“一標多本”的形勢下,僅僅吃透一本教材,掌握所教學科的知識是不夠的。教材只是師生開展教學活動一種資源。我們不能侷限於本學科知識的範疇,而應向其他人文科學和科學拓展,使自己擁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建立起多元化的學科知識結構,以適應新課程教學改革。其次,必須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掌握必要的教學知識。

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學習理論、教學理論方面的知識,對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再次,要將教學知識與教學情境融為一體,不斷髮展教學智慧。

教師的智慧只有通過實踐,在實踐中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悟才能生成,也就是教學之後及時的反思,不斷改進教學,在行動研究中構建全新的“教學的自我”。

在新課程條件下,隨着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簡單的排列、教學方法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等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落實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在切實提高課堂效益和注重學生能力培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重要性越來越大,備課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更是全教研組的事情,因此備課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進行集體備課。

2.備課的四個環節: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設計、備教學用具。

備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瞭解新課程標準對本章、本節的教學目標是如何界定的;研究本課時與前後課時之間的聯繫,做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把握;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正確的把握本課時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考慮如何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認知狀況創造性的實施教材內容。

備學生:深入瞭解學生實際,為學生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通過多種途徑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生活環境;瞭解預習反饋;就課題(或在預習時提出自己不懂得的問題)提出問題等。瞭解不同年齡段學生在性格、心理、認知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情況;預知在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備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合理的教學流程;認真思考每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如何組織與進行。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體現多維的教學目標。

三、上課:

上課是一門藝術。教學方法要靈活有效。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方法是為目標服務的,教學方法應按照學生的學習起點、教學的內容與目標進行選擇,靈活簡便一點,實用就好。無論是“探究式”,還是“接受式”,關鍵要受學生的歡迎。因此要做到:

1.上課時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

2.注重從學生的不同表現獲取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對教學的設計再加工。3.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培養開放思維。

4.注意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允許和鼓勵學生的質疑和釋疑。5.相信學生,儘量不代替學生完成任務。

6.重視評價,善於利用評價的激勵作用組織教學。

在完成知識和能力目標的同時,還要注重情感的滲透和教育。

四、聽課

學會聽課,有助於自己的成長。聽課前要明確聽誰的課?為什麼聽?想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能做到以下幾點在聽課中必定受益匪淺。

1.帶着自身的教學需求去聽課,要有自己的隨想,邊聽邊記。2.帶着課程理念去聽課,這樣才能掌握教學的具體要求,才能科學評價所聽的課,從中受益。

3.帶着實用標尺去聽課,聽課中衡量授課教師的教學技巧、方法是否有用、可用,批判的借鑑學習,結合自己的教學特點加以靈活運用。

4.帶着欣賞的眼光去聽課,用一種謙虛的心態聽課。這樣不僅能給授課者以客觀評價,也會使我們聽課時產生一種愉快的心境,易於吸納他人優點,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五、評課:

有人把上課和評課用“畫龍點睛”做了一個確切生動形象的比喻。一節課往往因專業的評課而精彩,上課者因專業的評課而茅塞頓開,聽課者因專業的評課而豁然開朗。要評好一節課一般需要做到:1.傾聽執教者反思。

2.多角度思考,但不面面俱到,評課時主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表達出來。3.就課論理,有理有據。評課時要以課例為依據,然後説出隱含在課例背後的理論或理念。

4.認真傾聽,平等對話。不管誰發言,都要認真聽,做必要的記錄,邊聽邊思考,提出並商量與自己意見有出入的地方,要有理有據,互相學習。

5.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對執教者的教學設計、教學處理產生疑問、存有疑慮,要向執教者請教。

6.藉助網絡,廣開言路。藉助網絡進行評課,參與面更廣更便捷、更自由,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7.撰寫課例,擴大影響。把聽課所見、評課所思寫成課例,受益面就廣、影響力就大,“喜悦,因分享而永恆”

讀有效備課聽課評課的心得體會 篇3

假期我認真閲讀了站裏給我們推薦的一本好書,那就是余文森先生主編的有效教學叢書系列中《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一書,讀了有效備課一節感覺對於提高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很大。

這本書指出了教學的有效性包含了備課的有效性、上課的有效性、聽課和評課的有效性,以上課的有效性為核心,即備課是為上課服務的,是實現上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聽課和評課都圍繞上課展開,同時促進上課的有效性,四者既有獨立性,又有統一性。

對其中的關於有效備課得到如下幾方面的體會:

1、認真研讀課標。只有認真研讀課標才會使自己的教學有方向、有目標、有效益。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有一個習慣,總要把課程標準中名學段的教學目標複印下來,貼在備課本的首頁上,作為“教學指南”。名師如此,普通教師更是應該如此。

2、瞭解學生。瞭解不同年齡段學生在性格、心理、認知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情況;預知在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對學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基礎設計知識呈現方式或場境,並採用相應技術為學生提供應用知識、發揮才能的環境。此外,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或性格特徵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時間的長短,在教學教程中適時加入一些興奮點,從而避免他們產生學習疲勞。比如説低年級的認讀生字就比較乏味,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猜字謎、編字謎、摘桃子、競賽讀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孩子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輕鬆愉快地學會生字,並掌握其良好的學習方法。

3、設計練習: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合理的教學流程;認真思考每個環節的教學活動如何組織。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注重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注重體現多維的教學目標。

“磨刀不誤砍柴工”,教師研讀課程標準就是“磨刀”,是把氣力用在刀刃上。可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淡化了這種意識,只顧埋頭使勁“砍柴”,而忽視了輕鬆“磨刀”。方向對了,教學效能才能彰顯。

讀有效備課聽課評課的心得體會 篇4

這個學期,我讀了《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這本書,感覺收穫很多,文中的字字句句彷彿都説出我們的心聲,忍不住想談談我讀後的感想。

正如書中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所説的,備課過程中,好多東西教案上是沒有的,也是無法寫上去的。我想到了那天是我的數學課,我按着剛備好的教案,開始激趣導入,我説:“同學們,讓我們來玩猜數遊戲吧。”咦,聽到玩遊戲,怎麼沒有歡呼,沒有雀躍,學生怎麼沒有我想象中的積極反應?而是看着我,沒什麼反應,我很尷尬,只好自己找台階下,我説:“怎麼?大家不喜歡玩猜數遊戲?不然,我們換一個吧。”就這樣整個教學環節被打亂了,這節課上得無滋無味的。課後,我把這件事寫在教學反思裏,反思什麼呢?正如,在第106頁中談到的,“課後思考:教學設計適合學生嗎?教學有效嗎?”是啊,我以這樣的導入適合學生嗎?為什麼要猜數?怎麼猜?猜對了,有什麼獎勵?這些我都沒有準備好,怎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呢?我一直責怪學生不夠活潑,不夠聰明,不夠配合,可是我為什麼沒能讓學生活潑、聰明和配合呢?我有責任,也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呀!

第二天是數學練習課,我對同學們説:“讓我們小組來搶答猜數,看哪個小組的同學猜得又對又快,老師就送一根小棒給小組,哪一組得到的小棒多,那組就是第一名,怎麼樣?”於是,我描述,學生搶答猜,控制權在我手中,哪個小組比較落後,我就把機會多給那個組,加進了刺激,學生都很興奮。接着,我又讓學生來描述,學生來猜,課堂的氣氛調動起來了。可見,用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知識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而這一切是沒有辦法寫進教案中,教案只能設計教學大概的思路和過程,無法設計學生説的每句話,既不能沒有教案,又不能完全依賴於教案。

我們的教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如果只是一味地逼學生讀,逼學生寫,只能培養出學習的機器,而不是學習的主人。如果不會採取有效的方式,教學只能是事倍功半。而要想教學有效,首先要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自己要先融入學生,要抓住學生的喜好,使學習有趣快樂起來,師生放輕鬆了,學生的學習才會投入,學生的學習才會主動和積極。

閲讀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很大,它從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各個角度,用理論與案例闡述了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實用性很強。

在不斷的反思和改進中,教學才會相長。而閲讀這本書讓我們學會反思,促使我們改進,給我們示範,給我們提供更廣闊的思路。

讀有效備課聽課評課的心得體會 篇5

假期裏,有幸拜讀了余文森教授主編的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叢書《有效備課.上課.聽課.評課》一書,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教師都知道,備課,上課,聽課與評課是自己的家常便飯,如果我們不能經常地變換花樣來做這家常便飯,使之營養豐富又色香味俱全;那麼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覺食之無味,就連做飯的我們自己也會失去做飯的熱情與動力。反之,如果我們能根據孩子的口味和需要,不時地變換花樣做出可口的飯菜,那麼孩子一定會食之如甘霖,而我們也會在孩子的激勵下繼續我們的熱情與創新。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來做備課,上課,聽課與評課這家常便飯,使之長期有效更充滿生命活力,直接關係到學生是否會食之如甘霖。俗話説,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確,我們老師要想在三尺講台上滔滔不絕,句句經典,讓學生佩服的話,就免不了課下的努力學習,使自己的學識博大精深。所以説,教師在上每一堂課的時候,必須充分做好備課工作,要多多虛心的學習,多多聽聽優秀的教師講課,且在每上完一堂課時,要不斷地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當然,也要看見自己教學中的閃光點,這樣有利於更好的發揮長處。因此教師的工作,需要自己不斷學習新思想,衝破舊習俗,打碎傳統觀念,理論聯繫實際,在踐行中提煉,發展和創新。

回想自己從教十幾年,感覺很慚愧,自認為對教學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卻忽視了學習再提高。以前,我總以為把教科書多讀幾遍,把教學參考書多看幾遍,把知識點拿準,把教學方案寫詳盡就好,很少想到要去因材施教,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的進行。讀了此書以後,我才深刻地體會到備課不是“背課”,它不是簡單的教師施教的方案,而是教師與教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材等多方面的教學程序結合,自己先前就是隻注重教育的形式,缺乏洞察力,思考力。缺乏這一切的淵源就是自己教育理論知識匱乏,教學經驗老套,不善於學習,不善於思考等諸種原因而就。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平時就應該多閲讀,多涉獵各科知識,讓自己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在多閲讀的同時,還要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自己融入學生,要抓住學生的喜好,使學習有趣快樂起來,師生放輕鬆了,學生的學習才會投入,學生的學習才會主動和積極。

書粗讀了一遍,還沒真正領略到教學的精髓,但是,我會在今後的日子裏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從細小瑣屑的教學細節入手,讓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讓自己的課堂教學真正從有效走向優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