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安全習慣的演講稿

來源:文萃谷 1.58W

大家下午好!

有關安全習慣的演講稿

其實一開始要我來參加這個演講比賽我是拒絕的,因為我從來沒有參加過演講。我一直覺得演講是個激情澎拜的事,我們部門還有一些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他們上來肯定比我更有感染力。後來點名讓我參加,我冷靜想了想,這既然是一個關於安全的演講,我決定試一下,因為十六年的電力行業工作體驗告訴我,安全絕不只是熱情洋溢的口號,安全更應該是一種經年累月潛移默化的習慣,我們都深知好習慣帶來安全,壞習慣帶來安全事故的簡單道理。所以,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上台演講也沒打算學習亢奮昂揚的演講模式。只是想平聲靜氣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安全的理解。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習慣與安全》。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吧。説的是從前有一個小和尚,出家後,開始學剃頭。老和尚先讓他在冬瓜上練習,小和尚每次練習完剃頭後,都將剃刀隨手插在東瓜上。老和尚多次勸説,小和尚都充耳不聞,置之不理。後來在一次給老和尚剃完頭後,也習慣性將剃刀隨手插在了老和尚的頭上。啼笑皆非之餘,深入思考一下,這不就是典型的習慣性違章嗎?試想如果從第一個冬瓜開始,小和尚就能意識到或者有人告訴他,這些冬瓜將是他技藝嫻熟後將要面對的一個個頭顱,他應該就不會養成如此“瀟灑”的惡習,最後將頭顱當成冬瓜的悲劇也就不會發生。

同時想起一件身邊的小事。有一次坐一個朋友的新車,因為是新手,朋友開得一板一眼,完全是駕照考試的標準,我們一直忍俊不禁,終於在一個轉彎處,我們全車鬨笑了——那是一個荒無人煙視野開闊的彎道,前後幾百米不見任何車輛行人障礙物,可我的這位朋友,減速、看後視鏡,鳴笛、打轉向燈一個都沒落下。再聯繫起那個小和尚的悲催故事,想想我們當時的鬨笑是多麼的自作聰明,自以為是。這位朋友只不過是習慣性的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做了一個正確動作,是一個典型的習慣性遵章行為,可在我們眼裏,這個彎道只是一個“冬瓜”,而我這位朋友對這個“冬瓜”似乎太較真了。我清楚記得朋友當時被鬨笑後的尷尬,我也幾乎能斷定若干次的被鬨笑後,這位朋友也會漸漸變成一個不打轉向燈不鳴喇叭的“老司機”。就這樣,許許多多的類似的'習慣性遵章就在我們不經意的鬨笑中,漸漸蜕變成了習慣性違章。 習慣性違章對於安全生產的危害性,我想不必贅述。電力系統事故統計顯示,80%以上的事故是由於違章而引起的,而大部分又與習慣性違章有關。對安全工作來説,可以認為“習慣性違章作業無異於自殺”,“習慣性違章指揮等於殺人”。有人認為這一提法言過其實,但仔細分析不難看出是很有道理的。習慣性違章危害性突出在一個“習慣”上,人們對偶然發生的違章行為看得較清楚,糾正也較容易,對習慣性的違章行為,由於見得多了,反而認為是正常行為,因而對事故失去了應有的警惕性,給安全生產留下了事故隱患。

習慣性違章危害如此嚴重,怎麼破?先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我認為排在第一的原因當屬僥倖心理的存在。傷害事故是一種小概率事件,一次或多次不安全行為不一定會導致傷害。於是,一些職工根據習慣性違章行為也沒有受到傷害的經驗,認為自己運氣好,不會出事故,或者得出了“這種行為不會引起事故”的結論。這是一種隱患極大的心理習慣。就像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安全帽問題,100次作業中,可能99次不戴安全帽都沒問題,但一次就足以釀成終身遺憾。我們的安全規程也絕不可能依據99次不出事的經驗編制,曾有人説每一條安規都是用鮮血或生命寫就的,我認為一點都不誇張。習慣性違章形成的第二個原因就是省事心理。人們總是希望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獲取得最大的工作效果,這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心理習慣。由於省事心理作祟,操作者可能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驟或不使用必要的安全防護用品而引起事故,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習慣一旦在心理上成為固定的程式,短時間內就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如果人的行為受壞習慣支配,那麼違章行為就會一直重複,直到作業者受到事故的教訓。反過來想,既然習慣養成後會如此頑固,當然也包括好的習慣。試想一開始養成的習慣是遵章,它也會如此頑固。俗話説“撒什麼種子結什麼果”,如果撒下“習慣性違章”這粒種子,得到的必然是發生事

故的“苦果”,如果開始就“習慣性遵章”,一開始就像對待“頭顱”一樣的態度和心理對待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冬瓜”,養成一個頑固的好習慣,那就從源頭上消除了“習慣性違章”形成的可能性。

最後,再次套用成龍大哥的那句話,我希望,我講完之後是這樣想的,你們聽完也是這個樣子的。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