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4篇

來源:文萃谷 2.42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需要使用發言稿的事情愈發增多,發言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那要怎麼寫好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交流會發言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4篇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

同志們,大家下午好!

根據中心校的安排,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了全校教師交流會。這是對前段讀書活動的檢閲會,也是對今後讀書活動的促進會。

近幾年來,我們以創建書香校園為載體,在全鎮各校教師中開展了“潛心讀書、豐富內涵、促進發展”的主題讀書活動,各校積極行動,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教師主題讀書活動,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才能以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讀書既可以拓展知識面,又可以改變我們單調的生活狀態;既可以增長教師的職業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師高尚情操。尤其是在深化課改、大力推進教育創新的今天,如何保持我們的思想之樹常青?只有潛心讀書才能不斷豐富內涵、實現自我提升,才能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今天的會上,由各校選出的優秀選手交流了讀書心得,我們會獎評出一、二、三等獎分別進行表彰獎勵,這個結果要納入教師年度考核中,各校的團隊總分也要納入學校評估之中。我們就是要紮紮實實把閲讀進行到底!

在今後的讀書活動中,各校要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專題研討會、讀書沙龍等交流研討活動,讓各種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研討的氛圍。

在今後的讀書活動中,各校要按照“以讀促學,以讀促研,以讀促教”的工作思路,制訂切實可行的讀書活動計劃,“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樂趣,讓讀書成為一種責任,讓讀書成為一種時尚”,並且要力求做到“七個結合”:

①讀書與結合,提倡帶着問題讀書,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②讀書與實踐結合,學以致用,注重實效;

③讀書與校本教研結合,切實化解實踐中的難題;

④讀書與學習有關課堂教學結合,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

⑤個人自學與集體互動結合,廣泛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⑥讀書與師德主題教育活動結合,實現教師零不良言行;

⑦讀書與課改結合,理解新課程,融入新課程,實施新課程;

各校要進一步建立完善讀書活動各項管理制度,努力形成長效機制,並將教師讀書情況納入年終考核項目。

朱永新説,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每一個教師的自覺行為,做到把書讀薄,把人讀厚,把書讀舊,把人讀新,與智者對話,與專家探討,讓自己的大腦充滿思想者、智慧者的聲音,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我們的教育也才會更加智慧,更加美麗。

老師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把閲讀進行到底!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2

首先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與各位同學、老師們一起就閲讀來進行分享和交流。坐在這裏我是十分忐忑的。一來底下坐着許多我曾經的老師,要是説得不好,那是貽笑大方;二則底下還坐着我的學生,説得不好還是誤人子弟。頂着這兩座大山,最終我還是平靜的坐在了這裏,平復我心情的是兩個詞,一曰交流,二曰分享。

“交流”二字。我查閲了字典,交流的本意是,江河之水匯合而流。而現在我們聚在一起,就如這江河之水的合流。不是我一個人的滔滔不絕,而是海納百川,教學相長。

“分享”二字告訴我,今天我不是給大家上一堂課,更不是要給大家灌輸一個深刻的道理。而是作為一個朋友,或者説,書友,講講我閲讀的一點心得和感悟。如果最終能喚得大家的些許共鳴,或者説能讓大家有一個意願去讀一本書,又或者能夠從一本書中有所收穫。我想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了。

談到讀書,我們往往先得面對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閲讀?西漢劉向説“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告訴我們閲讀可以讓我們變得聰慧;大詩人杜甫曾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閲讀可以讓我們能夠寫出出色的文字;周更是吶喊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理想,告訴我們讀書不僅可以充實個人,還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

當然,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沒有幾個人是抱着如此宏大的理想去讀書的,也包括我。

我們讀書開始總有目的,因目的不同而要求也不一樣,選擇的'不同,方式方法也不相同。無論讀書的結果如何,讀書的行為和過程,是薰陶人、教育人、成長人的重要途徑。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書,要學會讀、能讀、愛讀,從讀中品,在讀中賞。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讀出自己的一份心情;讀出自己的陽光和雨露,讀出自己的養分和空氣。這委實是讀書帶來的益處。它有一種獲得知識而增強生活信心的力量,有一種發現美欣賞美又擁有美的機會和能力。讀書的美好是不讀書的人無法體驗和知道的。

讀書是為了充實自己,為滿足心理和感情的需要。越是充實滿足,就越覺得不充實不滿足,也就越需要讀書。因此,生活的內容就越離不開書。我們讀書不僅是解讀自己,而且是解讀社會和人生。懂得什麼書需要精讀泛讀,什麼書需要誦讀默讀,什麼書可讀和不可讀。其實生活就是讀書。讀到什麼樣,讀什麼?都有自己的愛好和選擇。讀書的根本就是為做人做事,為提高豐富自己,也是更好地為奉獻自己。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3

各位同行: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並且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在這裏和大家分享個人讀書的體會與感悟,並且相信在今天的活動中我能受益匪淺。非常高興能夠有幸加入毛毛雨讀書社,這説明自己還年輕,更説明年輕需要學習。每學年年級為大家甄選有助於教育教學的讀物期刊,從中我也獲得了個人些許感悟與心得。

讀完《教育中的心理效應》我明白了我們的教學中、教育中和管理中充滿着心理效應,例如高原現象、暗示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等等;領悟到心理學的規律、效應和法則是科學的、嚴肅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以及鮮活的案例來介紹、演繹它們,那麼教師們就能充分激活自己熟悉的先前知識經驗,去解釋、建構它們,生成自己的理解,從而受到智慧的啟迪、心靈的震撼。

讀完《教師的語言藝術》我懂得會説話的教師不一定能成為優秀教師,但優秀教師一定是會説話的人。要想在眾多優秀教師中脱穎而出,攀上心中的頂峯,你就必須學會“説話”,也就是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掌握如何讓話語聽起來很美、如何把話説到心窩裏、如何變得更幽默以及如何打造自己的語言風格等方面技巧。

讀了《給班主任的建議》我學到要成為優秀的專家型班主任,我必須要做到積極實踐、認真研究、善於創造並且勤於總結。這些就是班主任由普通走向優秀,由優秀走向卓越的成功之路。《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7件事》讓我領悟到優秀教師會把學生放在首位,並且無時無刻不在踐行這一理念。學校應該首先考慮學生的利益,優秀的教師也是每天以身作則;也領悟到優秀的教師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有一種特別的能力——換位思考。他們把自己設想成自己班裏的學生,進而瞭解學生所思所想。

《怎樣成為一名優秀教師》使我體會到成為優秀教師的要素,不是教學中那些技術層面的東西,而是能有效地贏得學生注意、尊重、傾心的人品。正是這種獨特的人力資源,有着鼓舞人心的強大力量,能夠激勵學生超越個人所認定的極限,幫助他們尋求人生的重大意義。

《做一個創新型班主任》一書讓我深刻明白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協調校內各種教育力量的紐帶;是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的橋樑;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所以班主任工作要勇於創新,去啟迪學生心靈的現實需要,去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的實現,去塑造班主任自身形象。

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讓我頓悟一個道理: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做了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也許你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眾多普通人裏最好的那一個。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

每一本書都讓我感悟許多,也讓我更加能夠以冷靜、平和的態度去思考讀書的目的與動機。正如我們所知,讀管理類書籍讓我們學習比較完整的有關組織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幫助我們更好管理家庭,管理班級,管理子女,有助於我們在實踐中少走彎路。讀心理學書籍讓我們可以通過語言與行為推斷他人的心理,從而瞭解他人的需求或者忌諱,以助於和他人輕鬆交往,達到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同時,心理學也幫助自我認識與提升。讀史使人明智,讀歷史類書籍幫助我們以史為鑑,吸取經驗與教訓;引發對人生的深入思考,幫助形成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讀教育學類書籍使我們瞭解教育的理論與實質,掌握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有效解決現實中教育管理問題,提升班級管理效率與水平。從短期來看,讀一本書可以讓我們明白某些道理或者掌握解決某些問題的具體方法,這是讀書的實效性與功能性;但從長期來看,讀不同類別書籍幫助我們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能讓我們以多元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品味、格局與境界的提升。

所以,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擁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技能,更有助於我們全面的成長,境界的.提升;同時,讀書也讓我們有能力利用所掌握專業的知識與方法去幫助他人排憂解難,去幫助我們的學生解決學習困難,給學生樹立示範榜樣,用個人獨特魅力去影響、去感染學生。此外,讀書讓我們擁有知識,知識讓我們獲得工作並且積累一定的物質財富,這或許只是讀書的基本目標;更為重要的是讀書的思考讓我們更為全面形成對個人的認知與審視,進而改善我們的情感態度,提升我們的行為品質,讓我們逐漸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這是讀書給我們帶來的精神財富,這也是讀書的終極目標。

讀書是為了更好地學習,我們不僅要多讀書,讀好書,同時也要拓寬讀書學習的手段和延伸讀書學習的範疇。在信息多元化的社會,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讀書,例如:紙質讀物、電子閲讀、網絡閲讀等。我們知道,手機是生活中的通訊交流和娛樂工具,但作為英語老師我們也可以利用手機每天計劃記憶單詞或者練習聽力,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基本功;也可以去閲讀不同層次等級的網絡英文文章,然後針對高中英語教學的題型設計去改編文章,這樣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原創能力,滿足了分層教學的要求,同時也幫助學生去接觸最新的社會動態與時事熱點。再比如,當下社會流行的有關傳統文化學習的電視節目《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也讓我們在娛樂放鬆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豐富了我們的文化知識,這應該也是讀書的一種形式。因此,讀書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善於把握時間,善於總結與反思,我們定能有所獲益。謝謝大家,再次感謝今天能有機會和大家進行交流。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有幸與大家做讀書交流,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兩種,即常態的肉體形式和內化的精神和心靈維度。大詩人臧克家説過“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就很好地詮釋了生命的這兩種形態。對於常態的生命來説,空氣、陽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養料;而對於精神和心靈維度的生命來説,它需要的養料來自於讀書。 “因為我們教師肩負着一種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精神和心靈層面涵養學生,通過對其潛能的開發,讓其擁有豐盈的知識與智慧,從而實現生命的飛躍。”

以前我們常説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我想現在這句話恐怕就很不恰當了。一則現在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超過我們老師了,也就是説人家的碗比你的桶還大呢,這怎麼行?二則社會的發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説光有一桶水夠嗎?三則世界越來越小,都成為一個地球村了,知識的需求日新月異,你桶裏的水都臭了,還怎麼給學生?所以,當代的教師你得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行,而這活水從何而來?從書中來。這正所謂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啊。想一想我們熟知的那些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羣書,學富五車?又有哪一個是死摳教科書而終有所成?所以從教師這份職業的需要來説,教師離不開讀書。

我們學校一直大力倡導教師多讀書,假期裏為我們下發了《成為一流員工》一書,這本書雖然是和企業員工有關的,但對於我們老師這一行業來説同樣適用,結合自己的工作,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與其埋怨,不如改變

魏書生老師在書中説:“用黃金般寶貴的光陰,換來一大堆無用的指責埋怨,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是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環境太惡劣,常常是我們抵抗力太弱;埋怨學生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少。”

擺在我面前的環境我無法改變,但我可以改變我的心態,去適應環境。與其埋怨,不如改變心境,以一種淡定的心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努力去做的心境去工作,就會感受到一種從容,一種滿足。 與其一味地埋怨,不如嘗試一下改變,也許會是另一種境界。

二、扮演好屬於自己的角色

“面對同一件事,我們可以扮演多種角色……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選擇積極的角色進入生活,容易使人成為一個成功者。”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努力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探究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被學生所喜歡,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要關心學生的進步和成長,讓學生在學會學習的同時更要學會做人,要打造和諧團結的班集體,讓每一個學生儘可能地感受到班級的魅力所在,要讓學生分清假惡醜和真善美,明白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敢於承擔,努力付出。”

三、在互助中進步

咱們不要埋怨學生難教,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就像醫生埋怨患者難治一樣,醫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給治了,那他的醫療水平就不會高。醫生的醫療水平是在治療疑難雜症的過程中提高的。教師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難教的學生較好的過程中提高的。”

我們的責任是教書育人,不放棄每一名學生。做好學生的助手,幫助他們戰勝自我。其實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兩個我,一個是真善美的自我,嚮往完美,追求優秀,渴望進步;另一個是假惡醜的自我,虛偽自私,懶惰庸俗,貪小便宜。一個人怎樣才能算是進步?那就是用真善美的自我戰勝假惡醜的自我。

四、擁有寬容的心胸

有了這樣一個故事:獨木橋上兩人相遇,誰也不肯相讓,不願先退回來讓對方過去,於是兩人在橋中對立着,堅持着,都想當勝者,其實此時,他們已經都是失敗者了。首先他們都已成了鼠目寸光、低層次的人;其次,他們都已失去了想要得到的東西——搶先過去的那段時間,並且不知已失去了幾倍於那段搶先過去的時間。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如果我們有了寬容的心胸,多發現學習別人的長處,就不會斤斤計較,就不容易和別人產生矛盾,就會和領導、同事、學生和諧相處,心情就會舒暢,工作就會高效,生活就會愉悦。

五、敢於承擔,從容大氣

成功的祕訣:“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平時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多幹活,少閒着。這樣,體力就好,適應能力就強。

我們應該儲備能力,增強能力,而增強能力的有效途徑便是: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即使不是為了明天,僅僅為了使我們今天活得有價值,活的少一點懊悔,多一分自豪,我們也應該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是自己的責任一定要勇於承擔,必須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否則,推卸責任,只會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 活總有人幹,是自己的就要去認真做好,否則沒法進步。做人做事都要做到問心無愧,面對自己的工作要努力做好,做人要做得坦蕩。

六、少發脾氣,多微笑

“人在發脾氣、憤怒時,是智能較低下的.時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斷和荒唐的決定。要做好工作,為了集體,也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少發或不發脾氣。”

笑是最甜蜜的字眼,是最動人的表情。笑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一劑良藥,即使是陌生人,也能化解彼此之間的尷尬;即使有矛盾,也能化解彼此的隔閡。在教育上,教師的笑對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笑也是樂觀心態的一種體現。愉悦教育就是讓我們多一絲髮自身心的微笑。

七、做一個目光遠大的強者

“把腳踏在實實在在的地上,一步步地前進,一點點地做實事。不要吊在空中做夢,不要用夢想來指導自己的言行。一個人的高明之處在於勇於承認自己的弱點,認清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和方向。”

無論面對什麼樣的處境,不管我們有多少不足,我們“要有勇氣面對現實,人一旦企圖掩蓋自己的弱點便要付出一系列脱離實際的努力,進行一系列維護自己面子的浮誇,採取一系列不友好的言行對待提出忠告的朋友,結果會使自己的弱點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成為落後而又可憐的孤家寡人。”

讀書就是學習,就是反思,就是進步,就是成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讀書,在書中成長,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5

既然今天是讀書交流,那麼我想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和大家聊聊讀書。

一:為什麼讀?(讀書的益處)

一個愛讀書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民族;一個愛讀書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作為一名教師,讀書對於我們成長的意義顯而易見。

首先,讀書可以開拓我們的知識視野,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並且在今天,隨着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已逐漸認識到讀書的好處。身為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們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書海之間。由此可見,讀書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是最基本的素養。修煉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教育智慧;能使獨創的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造的快樂;讀書能實現教師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昇華。也許有人説:“我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不可能讀書。”特級教師高萬祥説得好:“書籍是學校的學校,對於一個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至少可以這樣説:讀書與備課,上課同等重要。

讀書能提升心靈脩養;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讀書能讓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工作累了,讀上一段,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這種感覺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難以比擬的。當你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話產生深深共鳴時,你會覺得讀書竟有如此魅力!竟能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還記得,很早以前讀余光中的《我的四個假想敵》,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同一個人,過街時,討厭汽車;開車時,卻討厭行人。”就是這樣一句樸素的近乎真理的話就可以帶給我們更平和的心境,至少不管自己是行人還是司機都能更平和的對待人世萬物。在劉墉的《知新而温故》一文中這樣説:“今天不是昨天,昨天也不能代表今天。我們常説‘温故而知新’,其實也當‘知新而温故’。因為前者重在發現,後者重在省察。”這可不可以算是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自我反省所作的最好詮釋呢?

除此以外,我很贊同台灣作家朱天文的那句話:“生活這麼重,而閲讀讓我們變得輕盈。”她還説:“生活原本就很沉重,人也並不自由,但閲讀可以讓人脱離地心引力,盡情飛翔、、、、、、”打開書,就像機器貓打開任意門,立時就可以置身幾百年幾千年前的現場,詩經時代的山河人世,楚辭日月的香花葯草,荷馬史詩裏神祗們遊蕩割據的地中海,都鮮活在眼前。

是啊,文字,像童話裏會飛的魔毯,帶着我們穿越時空,欣賞世界的光鮮和美麗。在文字的點撥下,雲影鐘聲,都含妙理;溪光山色,自契玄機。文字,給心靈打開一扇神奇有趣的窗。

並且,我們知道人之競爭,初拼技巧,再拼學養,最後拼的還是一眼看不見的人格。而人格魅力的積澱和提升很大程度來自於不斷地學習和閲讀,不斷地反省和體悟,不斷地提純和內化。

不管怎樣,哪怕僅僅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和心靈變得輕盈些,我們也需要閲讀,不是嗎?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6

老師們:

大家好!再過一天,xxxx年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我以無上的虔誠祝福在座的各位:身體健康、闔家幸福、工作順利、萬事如意、前程似錦、事業輝煌、龍馬騰飛、三羊開泰!

今天,有機會代表一年級組老師,在這裏回報我的讀書體會,交流我的讀書心得,分享我的讀書思考和實踐,我深感榮幸。同時,還有些緊張。我擔心,一些當今時代很有正能量的話沒有準確地理解好,理解透,就匆匆忙忙地傳遞了出來,也擔心自己一激動一着急把話説反了、甚至説錯了。因此,我早説明一點。今天的話,要是説對了,説好了,説到你心坎上了,引起你的情感共鳴了,那就代表我們一年級組老師們;要是説錯了,就純屬我個人觀點,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在此,我提前謝謝大家了!

今年暑假,學校免費贈送並傾情推薦給了老師們三本書(三本書名不再説),我覺得這三本書很好,來的也正是時候。放假了嘛,又省下自己去買。記得當時放假會上週校長一推薦,我就很期待。

特別是那本《六項精進》,乍聽書名,特別陌生,甚至覺得有點彆扭。“精進”二字是哪兩個字?“精進”是個啥意思?因為印象中,一直沒有感覺到、這兩個字怎麼會組合在一塊。直到拿到這本書、看到書名,直到我仔細查了查字典詞典,還是對其精準的涵義,拿不準;直到後來我把書讀完,甚至直到今天,對這個書名的含義,我心裏還是不敢説我真正理解好了。我不知道老師們是不是已經很理解很確定了。希望能得到老師們的幫助指點。不過,下面先説説我的嘗試理解。

剛才我説了,我查過字典詞典,但字典詞典裏只能查到“精”、查到“進”,可沒查到“精進”。我在讀的過程中,就反覆的想把“精進”二字的含義,融進這本書的字裏行間來理解,來驗證,來選擇書名這兩個字的義項。我是這麼理解的:綜合作者在書中的思想觀點和成功案例,在“精”的義項中,我選的是“精心”;在“進”的義項中,我選的是“進取”,合起來就是“精心進取”。我覺得這麼解釋自己還是不滿意,於是又進一步引申為“全身心投入”:做教師的就是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打工的就是盡心盡力做事、忠誠於老闆,做幹部的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等。這是我目前的理解,不知道老師們是怎麼理解的?也許你覺得這都不是個事,但請您不吝賜教,謝謝!

一開始,就跟書名較了這麼大的勁,也許有的老師覺得很沒必要。其實,我不這麼認為。一是,長期以來,作為語文老師我差不多有這麼個毛病,好咬文嚼字,一時難改;二是,我覺得,書名是一本書的靈魂和方向,它的深邃和引領是不可小覷的。讀一本書,最好是先要讀書名,書名是一本書的眼睛。讀了一本書,書名如果還不能真正的理解,總覺得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六項精進》的書名雖然還沒理解到位,倒是感覺書的內容和要義,表述的很明確,在書的精美的封面上就有,在工整的目錄上也有,條理分明、赫然明示。

“進”的第一項,“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第二項“要謙虛,不要驕傲”;第三項“要每天反省”;第四項“活着就要感謝”;第五項“積善行,思利他。”;第六項“不要有感性的煩惱。”作者這樣説倒是很明確、很好理解了,可我又覺得這樣表述不很簡潔、不方便記住。在此,我想改成這樣六條來説:“竭盡全力、戒驕戒躁、自我反省、懂得感恩、積善行德、忘掉煩惱”。這樣四字一條,我覺得或許更符合我們中國人的條條習慣,讀起來朗朗上口,更便於記住。希望有異議的的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

這是我的表述,再説一下我的理解。我以為,這六項幾乎全面地概括了我們工作、生活、事業上的基本準則,那就是工作上要“竭盡全力、戒驕戒躁”、生活中要“忘掉煩惱,懂得感恩”、事業上“自我反省,積善行德。”,用書中的評價來説,就是“這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修煉,是搞好企業經營所必須的最基本條件,也是度過美好人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條件”;他濃縮了中國古代“敬天愛人”的'哲學思想精髓,是一座現代人必讀的人生智慧寶庫。

此外,我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和《做最好的老師》中,我讀出了兩個最基本的關鍵詞:一個是“堅守”;一個是“思考”。

堅守就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線,做教師的底線,做教師工作的底線,求真務實,待人真誠,克服浮躁,淡化功利。這確實是需要一種覺悟和境界!説歸説,做起來很難,有時很煎熬,甚至陣痛難忍。尤其在當前社會大環境下,獨善其身很難。鄭傑校長談到,教師要生存,教師還要體面的生活下去,面對潛規則,我們有時真的很無奈,很無能為力。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有堅守的必要和意義。

再説一下“思考”。有這麼四個字叫“思考一切”,我一直將它作為我的座右銘,我也經常反覆的告訴我教過的學生們,我的好幾個筆記本的第一頁上,都有這麼非常醒目的四個字。當然和這四個字配套的還有四個字叫“上善如水”,是老子的話,今天不單説了。

“思考一切”,我一直記得這是馬克思説的一句名言,我沒有仔細考證,不知道我記得準不準,有記得準的老師請指正。但不管誰説的,我覺得這句話很到位,很深刻,很廣大,宇宙萬物無所不包,大千世界無所不覽,蓋因思考而變得奧妙無窮、生機無限、價值連城。聯想電腦有一句廣告詞“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其實“聯想”就是思考。縱觀李鎮西校長、鄭傑校長等等,他們都在反覆的踐行一個真理“思考”“思考一切”,用自己的思想來思考教育,思考教學,思考人生,思考周圍的世界。有人曾説“思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我願這朵最美麗的花朵永遠鮮豔,永遠開在在座各位老師的心坎裏。我還想加一句,你會因思考而美麗,因思考而深邃,因思考而健康長壽,因思考而人生豪邁,因思考而事業輝煌,因思考而家庭幸福,因思考而元旦快樂。信不信!

不過,説實在的,我們平常人,有時很少能靜下心來思考。作教師的,也不太經常有意識的思考自己的教學,尤其不太經常用自己的思想來思考自己的教學。幾年下來,十幾年下來,也沒有產生幾個有價值的教學思想,也幾乎總結不出自己的教學風格,更難以找到自己的教學個性,這恐怕是我們大家的共性和缺憾。而李鎮西、鄭傑等老師,卻較好的做到了這一點。

一切有成就的人,哪怕有一點點成就的人,都是因為有了自己的思考,才產生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思想才因其思想的光芒而照耀萬世。我們記住了一個人,就是因為他創造了有價值的思想,也可以説是正能量。

想特別説一下鄭傑老師,它的最大特點就是他的觀點新鋭而獨特,很有個性,被稱為“另類校長”。我們可能都特別欣賞他的個性,像他這樣有個性的老師,我還讀到過有個原來在浙江大學的教授叫鄭強,他現在是貴州大學的校長了;還有一個叫夏昆,他出過一本書叫《一本不正經》,他目前是成都一中學的高中語文老師。這兩位老師的情況,我們另找機會再説。下面選幾句鄭傑老師的話,一起分享。

1、“關懷身邊的每一個人。”

2、“演講使人完美”“教師應該成為演説家。”他還不遺餘力的“逼迫”本校教師公開的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

3、“何不玩一玩?”“假如教育如玩一樣,教師和學生都將獲得真正的解放。”

4、要做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一個昂着高貴的頭顱的知識分子,就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什麼是“赤子”,赤子就是出生的嬰兒,被形容為很單純、很好奇、很幼稚,有時有點傻勁的人。

5、自由是人類的最高理想。人為什麼要追求自由?因為人有太多的侷限。我們經常活得很累,不得不為別人、也靠別人活着。

6、教師要敬畏真理。學校是傳遞真理的地方。敬畏真理,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師生間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想才能變為現實。

綜上所説,我想向廣大老師們共同倡議:

1、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地堅守崗位、幹好本職工作;

2、思考一切,做個有獨立思想、有教學個性的老師;

3、熱愛生活,真誠相處,珍惜在實驗國小的緣分。

謝謝!

另外,我還在別的地方讀到兩個小故事,願意跟大家分享。

第一個是:胡適先生《杜威論思想》中寫到的:“一個人出去探險,走進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森林裏,迷了路,走不出來了。他爬上樹頂,用千里鏡四面觀望,也看不出一條出路。他坐下來仔細一想,忽聽得遠遠地有流水的聲音。他忽然想起:水流必定出山,人跟着水走,必定可以走出去。主意已定,他先尋到水邊,跟着水走,果然走出了危險。”

這個故事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跟着水走,就能走出危險。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有這樣的思考力。最後,胡適先生得出結論:人之所以尊貴,正因為人有這種高等的應付環境的思考能力。

第二個是:有一位著名的演説家高舉着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人羣問:“誰要這20美元?”人羣中一隻隻手舉了起來。演説家又説:“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員,在此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件事。”演説家説着把鈔票揉成一團,問:“誰還要?”人羣中還是有人舉起了手。“那我這樣做呢?”演説家説着把鈔票扔到地上,用腳使勁踩了踩,接着問:“還有人要嗎?”人羣中依然有人舉起了手。演説家説:“朋友們,無論我如何對待這張鈔票,你們還想要它。因為它沒有貶值,它依舊是20美元。”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有讓自己不“貶值”,才不會被拋棄。

最後,有幾句話跟大家一起共勉。

1、人生如茶,總要苦一陣子。人要通過受苦來淨化心靈。

2、在別人停止思維的地方延續自己的思維。

3、教師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責任太大,承受不起。教師是發展者,引領者,不是改造者。優秀的教育方法是,把不同的孩子變得更加不同。(趙豐平)

4、做個有樸素情感的老師,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鎮西)

5、自信從大聲説話開始。機會是均等的,也是有限的。(史建築)

6、人生的第一次撒謊常常是從寫作文開始的。

語文教學應該簡單些,再簡單些。語文教學應該從寫好字開始。

閲讀理解題是語文教學的窮途末路,總有一天要被淘汰。

7、課堂上所有的“起點”都應該是從學生“提出的”“存在的”問題開始。

8、上善若水,思考一切。活在當下,教在真實。

再祝: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7

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書目是《名師備課經驗(語文卷)》。這本書中詳細地為我們介紹了以下17位語文名師的備課經驗,(出示17位名師的名字:於永正、張化萬、趙景瑞、竇桂梅、王崧舟、孫雙金、盛新鳳、閆學、周益民、吉春婭、曹曉紅、俞國娣、鄧彤、吳樂琴、殷光黎、羅樹庚、陳道佩)相信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會很熟悉這些響噹噹的人物,他們都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領軍人。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很好地借鑑名師們的“備課智慧”,尋覓“有效備課”的路徑。

細讀名師們的備課經驗,他們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側重點也不盡相同,但卻始終洋溢着一種情懷,那就是用心、用情、用力。他們在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全身心地備課。他們在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時,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一點:“要真正做到課堂師生生命活力的張揚,課前的準備至關重要。只有備課預約的精彩,才有課堂教學的精彩。”

品味名師們的備課經驗,他們的每一份設計無不閃動着他們的教學思想,流動着他們生命的活力。即使是一篇已經可以熟讀成誦、執教很多次的課文,再次執教時,這些名師們仍舊會花大量的精力去反覆思考,重新整合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這種孜孜以求、追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下面,我僅推薦特級教師趙景瑞老師的寶貴經驗:《語文教學“全程備課”的三部曲》與大家共享。

 第一部曲:課前的預設備課——前奏曲。

(一)看重教材。教材是新課標精神的體現,是語文教學任務的依據,是教學內容的載體,也是教學過程的支架。所以,必須看重教材。

(二)看透教材。我們應當做教材的真正主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作為例子,目的是為了學生。學生不是為教材服務,而是教材為學生服務。語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數不是為學生寫的,而是選來借用的,用來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看透這一點,就會跳出教材思考。語文教材猶如“煤塊”,可以再利用,看透這一點,就會在深刻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開發、駕馭教材。學習課文要着眼於過程與方法,變學會為會學,形成閲讀能力及習慣。要在語境中學語文,不能離開語境孤立地學詞法、句法、章法,要聯繫生活,要聯繫上下文。理解教材,在形成共識的前提下,應鼓勵學生共創。看清這一點,對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將大有裨益。

(三)鑽透教材。

1、鑽“面”。

要整體把握課文,不僅要理解每段具體內容,而且要抓住全文的主要內容。

2、鑽“線”。

縱向地整體把握課文,是深層地整體把握,猶如穿糖葫蘆,要抓住糖葫蘆的那根竹籤。一般要鑽好結構線、主旨線、情感線。

3、鑽“體”。

就是以文本為依託,瞭解文本背後的內容,瞭解寫作背景,補充有關資料。

4、鑽“點”。

應善於抓住牽一髮動全身的“牛鼻子”,以一滴水去透視太陽,鑽研反映整體的字、詞、句、段……

(四)用足教材。要讓教材為學而用,就要善於用足教材。可從以下幾點去備課:

1、品點。

要品味語言的音、形、意、道、境、情、採;

2、擴點。

教材給教師和學生留出了再創造的空間,每篇課文都有簡略處、省略處、概括處、延伸處,這正是給學生練語的空間,是極好的擴點。

3、疑點。

也就是要啟發學生多提幾個為什麼。

4、異點。

學生的認識可能會有不同,鼓勵求異,開拓創新的空間,備課時要抓住異點,開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活動。

5、爭點。

就是要善於抓住教材揭示的矛盾衝突,引發學生討論、爭論。

6、聯點。

就是要找到文章的比較點、聯繫點,引導學生髮現、解讀、運用。

7、移點。

就是要讓學生轉換角色,角色扮演,移角色、移情境、移情感,實現與文本的真正對話。

8、評點。通過自我建構,去評價作者、評價人物、評價情節、評價觀點、評價語言等。

9、融點。

就是融入課外有關信息,進行綜合學習。

10、積點。

就是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

11、盲點。盲點就是教材中學生不易發現的關鍵處。備課要抓住學生認知盲點,引發情趣,激發思維,引導走向光明。

 第二部曲:課中的現設備課——變奏曲。在這一環節中,趙景瑞老師強調:課前備課不等於課上的“背課”,備課是思維活動,不只是撰寫活動,意料之外是現設備課的生成資源,現設備課的關鍵是善於應變。就是説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我們怎樣運用教學機智,化意外為契機,生成新的教育機會。

 第三部曲:課後的反思備課——續曲。上完課是課堂教學的結束,但對備課來説,並沒有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説,課堂教學是探索的科學,只有主動探究,才會觸到語文教學的真諦,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遺憾應是自我感到的遺憾,只有主動遺憾,才説明發現了不足,才會對今後的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教師的自我專業化發展產生催化作用。課上完了,再次對這節課進行“教學設計”,回憶自己的教學實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哪些地方是現設備課的。虛心聆聽旁人評議。持之以恆地撰寫反思筆記,可寫反思後的教案,可寫教學反思隨筆,抓住教學中印象深、有啟發、有現設的環節來敍述。

以上是趙景瑞老師備課的“三部曲”,全面詳細地為我們闡釋了語文備課的全過程,使看過的語文老師們都會受益匪淺。而其他名師們的備課經驗,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希望語文老師們都能夠品讀一下這本《名師備課經驗(語文卷)》。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其實讀書是最好的備課。讓我們每個人都去博覽羣書,充實自己,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8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説實話,作為今天讀書活動的第一個發言人,我很緊張;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更緊張,好像“讀書交流“是語文老師的專利似的;作為一名中年人,我倍感緊張,因為近段時間我總感到自己的白髮在不斷的增長,而自己各方面的提升卻進展緩慢,雖然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努力、努力、再努力!雖然感覺自己寫起文章來更得心應手了,但卻有些力不從心了,沒有那麼大的精力了!

正如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樣,早在去年雷夫老師到北京演講的時候,我就聽王慶華老師介紹了他與雷夫老師面對面的交流的感受,知道了雷夫老師的睿智,《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精彩,卻一直沒有機會一讀為快;後來,孫校長向咱們推薦了這本書,我又因為自己眼睛的問題,沒能及時的上網閲讀。所以開學後,我就迫不及待的到圖書室去借來了兩種不同版本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從而滿足了我好久以來的反覆研讀、感受奇蹟的心願,知道了原來雷夫老師的成功也經過了長時間的堅持和不斷付出,也經過了艱辛的淬鍊。

如今,手捧《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靜靜的感受第56號教室內發生的奇蹟,認真學習雷夫老師對孩子們在閲讀和藝術方面的引領,分享着雷夫老師多年的教學經驗與蜕變歷程時,我就彷彿找到了自己努力地方向、付出的`決心!

説句實在話,我和雷夫老師一樣,一直都相信“熱愛閲讀的孩子們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卻不知道該怎樣點燃孩子們閲讀的激情。雖然我也曾帶領孩子們上“讀報課”,和孩子們在早讀時間共享“閲讀經典”的美好,並要求孩子們寫多少篇不少於多少字的數學日記······卻始終不知道如何衡量孩子們的閲讀能力,並引領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而讀,還時常以自己是數學老師作為搪塞的理由。

如今,仔細閲讀、分析雷夫老師的做法,我將努力如他所做:和孩子們一起閲讀,並展現給孩子們自己閲讀的樂趣和收穫,併為此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讓孩子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即便我非語文老師,但又有什麼能阻擋我熱愛閲讀、喜歡寫作,對孩子們的未來負責的信念呢?

關於雷夫老師與孩子們藝術的交流,原來我只知道可以讓孩子們未來的人生豐富多彩,並遠離無聊的紙牌、麻將的誘惑。殊不知,掌握藝術知識的過程亦可以讓孩子們學到紀律、責任、犧牲、練習、糾錯、傾聽,以及時間管理,還可以讓孩子們在度過愉快時光的同時,保有獨特的自我。

最關鍵的是雷夫老師對孩子們信念的滲透,我們都知道“撼山易,撼心靈,難!”“教給孩子們知識容易,滲入孩子們心靈的信念,難!”“簡單的説教容易,心靈的接受,難。”······但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卻一致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並努力地做到最好。從而教會我們:教育就是要以身作則,而非靠言辭説教。想讓孩子們努力學習,自己就得先成為一個他們眼中從未見過的勤奮之人;想引導孩子們善待他人,就一定要讓自己時時處處友善待人;想要孩子擁有幸福感,自己就要先做擁有幸福感的老師······

總之,好的老師就是教室裏的奇蹟!讓我們在反覆研讀、感受第56號教室的奇蹟,期待着自己也能努力的把每一個孩子都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期待不一樣的精彩!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先簡單的自我介紹一下自己:我是數學組高一年級教師張勇剛,07年河南師範大學畢業至今已是第十個年頭,今天坐在這裏與大家進行交流心裏實在忐忑,因為無論是座談會還是大會發言以前都是年級的名人大咖,對於我來講實在有點不登大雅之堂,一是沒有驕人的成績進行展示,三屆畢業班帶出來30個一本學生,二是沒有什麼可吹的業務能力,骨幹教師不是、各種優秀表彰沒有、課題沒有、優質課沒有等等,可謂是一個沒有任何追求的平淡乏味的一個老師,所以下面我説的東西可能都會缺乏一種信服,但無論對也罷錯也罷,既然坐到這裏,我就把讀書在我自身成長經歷當中對我的幫助以及自己悟出的一些內容與大家交流。

畢業第一年,作為北校區第一代拓荒者,在這個遍地黃土的校園教學,仔細回想起來,除了教學,基本上沒事就是讀書了,第一次趙校長給我們發的是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和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也是我全部讀完的兩本書,雖然一直到現在每學期都有兩本書要讀,但是基本上都沒有怎麼讀完過,可是讀書會所發的書籍我都認真收藏,在我家裏的教育書籍百分之七十都是年級發的,百分之三十是自己買的,所以感謝領導和年級對於我們青年教師的培養。

周恩來總理曾“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作為漯高的青年教師一員我是為何而讀書呢?思索良久我覺得還得基於人的本性來説,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要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都屬於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無止境的。

而我渴望得到尊重,無論是自尊還是他尊,也渴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自我價值體現,這些年教學當中我越來越發現想要實現自我價值首先要不斷的學習,讀書是最好的方式。

可能有人問讀書真有那麼神奇麼?自己讀了不少書怎麼沒有發現有什麼好處呢?感覺吸引力還不如小説強!哦+呵呵=好吧。我是理科男,不喜歡讀書,大學沒有讀過什麼教育書籍,打球勝於讀書。我開始讀教育著作始於跟趙校長當副班主任,趙校長每次入班都帶一本書讀,每次班會都會念一篇文章讓學生自我發言評論,也是那時我逼着自己讀書,想學會點大學沒有教會我們的東西,陶冶陶冶情操,怡養性情。

其實當初我走上教師工作崗位時,學校荒涼,每月工資還得向學校打欠條借,兩人一間宿舍等等,我都不知道自己會幹幾年,尤其在工作不如意的時候一度迷茫,一度消沉,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常給我帶來心理的不平衡,學會了愛發牢騷,職業倦怠,我曾經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無際中看不見一絲陽光而苦惱。

但讀書讓自己安靜了下來,既然選擇了當老師,那就不妨努力一下、奮鬥一下,只當學點東西,哪怕是以後跳出去不也多項技能麼,再後來通過讀書我發現我漸漸喜歡上並崇拜上諸如:魏書生、李鎮西、丁榕、陳宇等老師,原來在校園裏也是可以做出事業的,抱着認真學習想出名的態度一學習十年快過去了,回過頭髮現,啥也不啥,教育界想出名太難了,教育這個事太深奧了,怎麼也研究不完,雖然沒有達到自我實現需求,可在這些年的摸爬滾打當中我發現自己確實學到不少東西。

一、讀書讓我明白為什麼要努力教書

為什麼要努力教書?也許我們可以説出千百條冠冕堂皇的理由,但真正的理由或許真的很簡單,完全沒有那麼多高尚的理由。無數老師就是懷揣理想,熱情,良知和責任走上三尺講台,這便是動力。教書真是一件非同尋常的職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羣學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誤人子弟便是罪過,身為人師,重任在肩,不可懈怠,也不敢懈怠。

其實,人生旅途就是如此,總是在夢想和現實之間前行,教書這個職業雖然特殊,但與其他職業卻無本質差別。既然選擇了某一項職業,就得全力以赴。讓人生保持一種努力的精神狀態和樂觀的心理狀態,如此,才享受到每項職業的幸福感,對老師而言,也可以把這種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傳遞給學生,這或許比單純的分數更重要。

女兒上幼兒園,給我很多感慨。女兒經常回來誇這位老師好,那位老師好,她很喜歡她的學校和她的老師,可見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為什麼要努力教書,孩子上學後可能會多一個答案。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求學路上有無數好老師相伴,那麼,我也應當努力教好別人的孩子。再往回想自己的求學生涯,從國小中學,到高中大學,我的人生之路也深受我的老師的影響,人生路上一路走來,總有這麼多好老師相伴左右,不僅給了我知識,也給了我温暖和希望。

二、讀書讓自己不斷充電

教師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讀書即要強化知識、感悟道理;不分書的厚薄、不規定時間的長短。

用心讀書是讀好書的重要條件,即便是一段話也要做到讀有收穫,讀有感想。讀書是需要思考的,這樣就“與作者有了對話”,讀書是需要反思的,這樣就能使讀書的效果日漸增長。我們讀書,更讀自己,以書為鏡看自己,以書為範想自己,反思,我們在成長。這裏我談幾點我的反思:

1、讀書是課改的需要,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授人一滴水,自己當有一桶水”,讀書能讓教師博學多才。(結合實例)

2、讀書能對比出現在和以前學生的差異,更快的調整自己。(結合實例)

3、讀書讓自己班主任工作不斷得到更新。(結合實例)

4、讀書讓我找到自身不足。與其他年輕老師相比仍需提升業務能力:

道德素養:忠誠教育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關心維護集體;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從事教育工作。教師要像太陽,照亮別人,併發出燦爛的光輝。

知識素養: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修養;豐富的教育科學理論知識。給學生一碗水,自己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

能力素養:全面掌握並處理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創造能力;自修能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知識不能改變命運,只有能力才能改變命運。

心理素養:有健康的心態;有完整的人格;沒有心理障礙。教師要有一顆平和的、積極的、向上的心去面對自己的學生。

身體素養: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工作的本錢。

三、讀書讓我更加想涉獵其他書籍

讀書是一件美好的事,是一件可以讓人一生受益的事,而且還因為在教育競爭和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多讀書,知識面廣,能力出眾的人更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但是讀書也是有方法,有選擇性的,從大家所讀書的類型中,也不難看到,都是傾向與自己所感興趣的書本,所以造就了知識面的嚴重不平衡,大家往往忽略了這個年齡段應該讀的對自身道德觀念以及人生有巨大幫助的書籍,對於不同的書我們應該採取不同的讀書方法,以便提高效率。我所讀的書籍:

(1)專業書籍:每年必須自己訂購幾本競賽書籍

(2)心理書籍:認真研究心理學書籍

(3)育兒書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4)史學書籍:為侃大山積累素材

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通向世界的窗口,對於我們教師來説更是明禮修身,為人師表,在日常生活中,書帶給我們取之不盡的好處,不僅僅獲得知識面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種充實生活的方式,中華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書本所藴含的知識與人生哲理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現在是祖國日益強盛,華夏兒女抱着復興中華成為世界民族之巔的偉大理想的時刻,我們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抓住機遇,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

讀書,讓我更自信地面對生活。當我因辛勤工作而收穫甚微感到牢騷滿腹時,書會告訴我要笑對生活,這時我會渾身充滿工作的激情;當我遇到困難,想打退鼓堂時,《托起明天的太陽》激勵我鼓起勇氣繼續努力;當我抱怨自己一無是處,“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名言會告誡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我志得意滿時,“一杯水的容量”會提醒我,看似滿滿的一杯水還能容納100多個回形針,自己還有許多能量可挖掘;當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就會在我耳畔響起。讀書,讓我對生活更加自信。多讀書是給自己充電,是為自己加油!我堅信:我要多讀書,讀好書,使生活多一份樂趣,多一份精彩!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在我發言前,王瑛老師的發言震撼全常我只能自我解嘲,幾句話過渡到我的發言!呵呵!引言如下:剛剛王瑛老師為我們創設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情境,讓我們沉浸其中,無比膜拜哈!但是,我堅信樸素的語言並不影響對真理的表述,下面讓我和大家一起迴歸淡定的理想思考。

“運用情境課堂,培養學生愛聽課的習慣”讀書體會。情境課堂,以美陶冶學生的情操,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地培養學生愛聽課的習慣;情境課堂,以情感染着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愛聽課;情境課堂,以思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通過思考到達愛聽課的效果。情境課堂具有獨特的魅力,所以每節課我們都在努力地創設這種很容易走進學生心靈,一下子就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尤其對於一年級的學生,這種情境課堂的創設更有着不容忽視的分量。只有孩子的思維被喚醒,被激活的情境下,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去聽老師的講課,去思考,去收穫!但我們不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認真地學習狀態,我們更應該關注這種愛聽課、會聽課、會學習的習慣培養!

其實情境課堂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流教育理念要我們尊重學生的興趣,一直以來我深信並遵循着這個原則。但是在今年,黨我再次走進一年級的孩子,再次用情境課堂帶領着他們快樂地學習時,我陷入了一個更深的思考——“興趣究竟從何而來?”興趣僅僅是天賦或潛能的自然表現嗎?即使一個具有天賦或潛能的`孩子能否自我開發?或是通過後天體驗、見識啟發、調動出來?

從啟蒙到體驗學習、延續發展、直到形成成熟的興趣取向,這個過程不會只是一個人在參與,在這裏有孩子們自身的尋找和探索,有外界環境的引導和影響,有孩子們的執着和堅持,有外界環境的陪伴和同樣持之以恆的協助。所以説“興趣”的形成,有它的“前世今生”。而我們則是促進這個過程的最有力的外界協助力量,我們任重道遠,我們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在每一節課上,創設情境,實現學生與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應該從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入手,決不能有環節,沒細節,真正關注學生內心的體驗,讓他們產生“愛聽課、愛學習”的源動力——對學習的興趣。相信這一定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對我們的學生有信心,一定會不斷地向着這個目標靠近。有句話説“夢想是用來接近的,而不是用來實現的”,我想讓這句話更完滿些,我們可以向着夢想無限接近!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固守着給學生最優異的成績這個信念,也一直為此而努力。但最終能夠成就學生的,卻是一些最本質的東西,比如良好的習慣。相信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同時,我們也正在形成某種良好的習慣,證應了那句話——“在付出與收穫的同時,成就別人,頁成就自己。”這是一件雙贏的事!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1

會考狀元、年級學霸,都在偷偷摸摸看這份滿分讀書筆記,國中語文必考名著閲讀《簡愛》,今天會考語文高級教師王老師,是我的好朋友,他們班的語文成績年年會考語文第一,都出自他們班級,王老師編寫的語文資料,從來不外傳,不外借,都是他們班級在獨自使用,今天很榮幸得到王老師的'《簡愛》滿分、高分、優秀讀書筆記。

對於不會學習名著的同學們,王老師把課內、課外全部重點內容,全部涵蓋在內,這個暑假只需這套資料,《簡愛》任何題型的考試,1分也不會失去。

好好把握,好資料真的不多,同學們以及家長,抓緊收藏並打印。

希望,大家看到這篇內容後,轉發一下,讓更多的孩子受益,同時,您的轉發也在為自己做一件善事,也在為自己積德行善,趕緊轉發吧!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參加此次經驗交流會,與大家一起分享讀書的樂趣!

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被各種瑣事充斥着,人們不能夠靜下心來去閲讀,甚至感慨閲讀沒有意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閲讀對於很多人來説,都變得十分陌生,尤其是當代大學生。當代大學生只知道看自己的教材,很少有人會去閲讀,去思考。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需要通過閲讀來接觸到一些不同的觀點,思考這些觀點哪一個更合理,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這樣遇到事情時就能夠自主地去思考,去解決;我們需要通過閲讀來提升自身的修養,與周圍的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我們需要通過閲讀來淨化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身心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得到一絲的安寧。

我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書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戴爾〃卡耐基的著作《人性的弱點》。20世紀早期,美國經濟陷入蕭條,戰爭和貧困導致人們失去了對美好生活的願望,而卡耐基獨闢蹊徑地開創了一套融演講、推銷、為人處世和智能開發於一體的教育方式,對人性進行了深

刻的探討和分析。他講述的許多普通人通過奮鬥獲得成功的真實故事,激勵了無數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幫助他們重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大家都説進入大學就等於是進入了一個小型的社會,大學也是進入社會的一個過渡段。在大學裏我們需要不斷地鍛鍊自己的能力,擴大自己的交際範圍等等。然而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做呢?很多人都處於迷茫中。而《人性的弱點》就像一面鏡子,幫助我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從而完善自我,駕馭自我,成為一個善於經營自己生活的人。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你想從本書中獲益就必須具備一項不可或缺的條件,否則再多的方法也幫不了你的忙。這個神奇的條件就是:迫切改變自己和學習的意願。一旦你具備此條件,不需要其他建議,就能從本書中獲最大利益,並享受快樂的人生。”

在卡耐基看來,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他的人際關係和處事方式,我們更應在細節處注重禮節和人際交往。同時,他教會我們處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兩個字:真誠。真誠的對待別人,你就會是擁有最多朋友和最好人際關係的人。正如在平常的社聯工作中,只有真誠地與他人交流,儘量去了解別人,而不要去抱怨別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性的弱點》告訴我們:要發自內心的微笑,行動勝於言行。做一個微笑者,微笑會讓人明白:“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高興見到你。”微笑一下,只需要牽動三條肌肉,這又何樂而不為呢?微笑一下,可以縮短人與人的距離;微笑一下,可以縮小空間的範圍;微笑一下,可以消除心靈之間的隔閡。在社聯的大家庭中,微笑讓我們感到更加温暖,感到更加温馨。是微笑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我們不要再吝嗇自己的微笑,把微笑送給別人,同時自己也收穫温暖。

為了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我們要認清人性中存在的`弱點,當我們辦事的時候針對這些弱點下手,就會事半功倍。瞭解的他人身上的弱點,就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的交往中順利進展;瞭解了自身的弱點,可以使自己揚長避短,凸現自己的優勢,從而建立美好的人生。在日常工作中,只有明白自己的弱點,並儘量改正,不斷完善自己,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才能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滿足感。

對別人的意見表示尊重,不管是對是錯。在生活中,只有時時處處都懂得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別人應有的尊重。人生在世,誰也不可能像一座孤島,在大

海中獨踞,都要與他人相處,希望做一個受人尊重和歡迎的人。要實現這一想法,首先就應該學會真誠地尊重他人。有人説,尊重與被尊重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這正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人性的弱點》讓我們明白在人際交往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告訴我們做人要平和、真誠,要學會尊重與自我反省,告誡我們溝通的成功在於儘量避免爭辯、責罵與抱怨,最常見的情況是在爭辯中取得了勝利卻失去了成功的機會。國際著名演説家、勵志作家和基督教領袖羅伯特〃舒勒曾説:“卡耐基從上個世紀初就開始講授他的成人訓練課程,開創了美國的成人教育運動。他的成功哲學與處世技巧對當今時代的年輕人來説,仍是一個永恆的人生課題。”

“讀美文如飲醇酒。酒,越釀越純;文,愈久愈香。” 世紀老人冰心曾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讓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從閲讀中找尋生活的真諦,從閲讀中發現生活的樂趣,學會閲讀,善於閲讀,不要讓閲讀僅僅是閲讀,要學會思考,發現書中那些對我們生活有益的東西,並認真體會,讓它們成為我們的一部分,去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祝願在座的老師同學們在閲讀中獲得心靈的啟迪,體悟生活的樂趣。

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3

在滾滾紅塵中,能夠坐下來喝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樂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讀中學時,喜歡看台灣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瓊瑤的言情小説也記不清看了多少本。

今天,詩歌是論斤來賣的,但上世紀80年代詩人還是很火的。汪國真,是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至今還記得他的一些在今天來看很淺顯的詩句,比如《熱愛生命》。

文學理論有這樣一句名言,形象大於思維,就是説,讀者能感受到作者也沒有感受到的東東。

我想,只要是看過這部作品的人,一定喜歡,從中找到自己生活得剪影,而且一定有自己的收穫。

有個外國作家愛默生講過這樣一句話:“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凡是對你的心靈來説是真實的,對所有其他人也是真實的”。很欣賞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在這裏,我談三點讀書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啟示。

一、讀書要雜

書的雜表現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自然地理等。

語文老師,要讀歷史。有句話怎麼講的,文史不分家。

我曾經給--級學生出題,考了明朝的歷史。

有學生説這是“最無語的語文”。

--級上學期學的大部分都是明朝的文學。對於1644年我們要熟悉。

公元1644年,有三個皇帝。大明朝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最末一年;大清朝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第一年;大順朝建立的一年,也是滅亡的一年。這一年發生的事,決定了中國的歷史的走向。

要了解這段歷史,可以看《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1944年寫的,很好,我看了n遍。

我以為,史學和哲學對於語文老師,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我剛才提的《各自的朝聖路》就是很好看的哲學書哦。

“一切簡單而偉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盡頭,他們殊途而同歸。”――《各自的朝聖路》。

現在,大學裏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周國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從他的文字中我們收穫智慧和超然。

二、讀書要品

品就是鑑賞。

百家講壇大家喜歡看,易中天教授品《三國》很火。有一個原因,學者用通俗的語言品讀為大眾找到了欣賞的方法,給了大眾文學評論的啟蒙。

《百家講壇》有一個叫孔慶東的老師,品讀金庸武俠《射鵰英雄傳》中的愛情,有很精闢的見解。金庸的確是寫愛情的高手。

英雄美人式:郭靖黃蓉我們不説了。

最有味的是天慘地絕的愛情――楊過、小龍女。

他們實在是一對天殘地缺的愛情:楊過少一隻臂膀,小龍女的第一次也稀裏糊塗地給了全真派弟子趙志平,能寫這樣的愛情需要多大的勇氣!

還有梅超風。與師兄私奔,用現在的話説是為了愛情放棄了學業,黃藥師,一個名師,一個博士導師不要了,在江湖上興風作浪。當他們再次回到桃花島時,陳玄風問她:你後悔麼?她説:你不後悔,我也不後悔。好一個痴情女子。

通過學者的品讀,我們不僅知道作品好,還知道好在哪兒。

其實,品讀也是在創造。

如:三個境界王國維,太經典了。巧妙借用詩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最後一個境界,是辛棄疾的詞,用一個超凡脱俗的.女子來比喻自己不得志,也是人生的第三個境界。

三、讀書要思

思,就是思考,關照自己,聯繫實際。思考後,最好要寫點東西。

書對我們是有影響的:

中國有句話: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説的也是這個道理。您看,老的.看三國,豈不越發老奸巨猾,少年看多了,都喜歡古惑仔,陳浩南。

青歌賽的評委餘秋雨説:書海茫茫,字潮滾滾,紙頁喧囂,墨色迷濛,這是市場化、多元化的現代文化景觀,我們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來了卻手足無措,抱怨不迭。

有時候,我覺得,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我們讀書,我們要思考。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樣,讀魯迅的作品,知道了尼采就是個瘋子,梁實秋是個大壞蛋。後來才知道,我錯了。書讀多了,越發感覺無知。

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話的確有道理。

帕斯卡爾有句名言: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很脆弱,但思考讓我們偉大。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説:“讀書、獨立地思考書中的內容,是思想滔滔不絕的源泉。

最後,我想説的是,讀書後還要寫作,因為寫作讓我們的思考更趨於理性。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我以為,這是我們的國小出了問題。問題是感覺的缺位。崔健的一首歌可以更形象地就説明我們當下我們的生活狀態。

我光着膀子我迎着風雪,跑在那逃出醫院的道路上,別攔着我,我也不要衣裳,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這是一個感覺缺乏的時代,這個世界花兒朵朵,嫁人就嫁富二代,寧肯在寶馬車上哭泣,也不願再自行車上微笑。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逸致,對於一些人來説,早已蕩然無存。

我們國小語文教師有更多的責任去關注學生的感覺,我們要給孩子們心靈的底子,就是要讓美留在孩子心中。唯有如此,我們的教育才能像海子的詩歌所説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4

大家好!書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認真對待這個朋友。我來介紹一下我是怎麼對待朋友的。

一、閲讀方法

我們在閲讀的時候,要圈出並標註自己不懂的單詞、單詞和句子。看完之後要看材料,瞭解意思。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單詞、單詞和句子,這會導致一篇我們看不懂的.文章。遇到漂亮的句子,也可以記下來,寫下一批,寫下來。如果你還沒有這樣做,請這樣做,因為這樣做會讓你上一段樓梯的閲讀水平提高。

第二,我如何閲讀

我不能快速閲讀和輕鬆閲讀。如果不懂,又沒有筆,就看幾遍,慢慢明白大概意思。看書的時候會大聲朗讀,再看的時候會有更深的印象和感悟,是一個很好的背書練習。

第三,我的收穫

我收穫了很多。通過閲讀,我閲讀並記住了好的單詞和句子可以應用到作文和生活中,因此受到了很多好評;通過閲讀,我收穫了很多知識,瞭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奧祕;通過閲讀,我開闊了視野,讓我瞭解了更多我不知道的技術。

第四,我讀了一本好書

説到我讀過的好書,有很多。還有冰心的《愛的教育》、《小橙燈》、林的《城南舊事》、的《愛麗絲小姐》、葉聖陶的《凡兒的夢》、老舍的《貓》、《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話》等。這些書給我帶來了很多知識和益處。

我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