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評課發言稿

來源:文萃谷 2.16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發言稿,通過對發言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你知道發言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評課發言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評課發言稿

語文評課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感謝中心學校為老師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台。每一次活動都會有收穫。我個人認為活動中注重過程享受,不在乎結果名次。懷着激動的心情,帶着對語文教學的熱愛,對幾位教師的精心準備説聲“謝謝”。聽完幾堂語文教師的課來不及系統的整理。對於評課,見仁見智,眾説紛紜,我談點個人的認識,首先我向幾位老師學習,你們的課是我鎮紮實開展教研活動的一個縮影,你們的課各具特色。從聽課情況看,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教師角色轉變。

1、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陶行知説:“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從幾節課看,老師們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即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課堂上老師們不斷地運用自己的方法鼓舞、喚醒。學生自主地學習,老師恰當點拔。教育最偉大的技巧是知所啟發。老師們在一次次反覆地、耐心地、期待地啟發下,孩子學得快樂,學得真實。包老師課堂上的激趣導入,趣味表演理解等都較好詮釋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

2、師生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蘇霍姆林斯基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是學生的朋友,今天的幾位老師將尊重學生做得淋漓盡致。

二、教師們的語文意識。

1、以讀為本。幾節課,我們聽得到朗朗的讀書聲,有學生默讀時的沉思。這就是語文課以讀為主,有老師範讀,齊讀,指名讀,讀的時間充足。

2、解讀文本,吃透教材。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上好一節課,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當作一般讀者去閲讀教材,“鑽進去”,“潛心會文本”,“披文以入情”,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後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找準語言訓練的重點。

3、教師言行和激情。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你的話語是學生學習的旗幟,你的形象和體態語都會是學生模仿的對象。黎靜老師年輕,但給學生親切,教師上課有激情,語言也很有特點。

4、上出語文特色。語文課主要是聽、説、讀、寫。這是雙方的,一是老師的聽説讀寫,老師以引導、示範、評價為主;一是學生的聽説讀寫,學生以訓練、鞏固、評價為主。各環節之間能做到水到渠成,絲絲入扣,不着痕跡地突破課文的重、難點。

我們的活動重在交流,我藉此機會談點自己的認識,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1、備課時備學生,作精心準備。課堂四十分鐘要的是效率,所以,要在構建高效課堂上做學問。學生已經知道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不明白的不講。學生課堂上能做的老師不做;學生課堂上能説的老師不説;學生課堂上能寫的老師不寫。

2、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指導。國小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3、尊重個性,因材施教。陶行知説:“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課堂上對學生要因人而異,不能一個要求,對學困生給予更多能夠得着的機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讓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多一點語文意識,多留心,多揣摩,多感悟,在語文教學中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方法,越來越精彩。

語文評課發言稿2

尊敬的xx:

劉老師整堂課設計大氣,課堂上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把學和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注重評價和提高。緊緊抓住科普性説明文的特點,培養了學生理解感悟能力同時,更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愛提問題,會提問題,實效性很強。

第一環節,質疑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主動學習尋找答案。同時讓學生明白“學貴有疑”,質疑是學習的必備能力之一。這個班的孩子很善於質疑,説明老師平時非常注重這方面的訓練。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第一遍讀課文,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為了降低難度,老師給了學生一根有力的枴杖,温馨提示,讓學生找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的句子概括。枴杖並不是為了讓學生依賴,而是為了讓學生走得更加穩當,以便在適當的時候丟棄枴杖。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學習寫法。

表格式練習能直接提供給學生動筆練習的機會,科普性説明文選擇這樣的邊讀邊練的方法非常有效。另外,老師要求學生填寫的時候要用簡練的詞語概括,訓練了學生概括的能力,實效性很強。立足教材,從學生髮展的基點及需要出發,凸顯語文教學的本質,體現知識理解和語言習得、人文薰陶的整合。教師的作用更多地在於引導學生去發現他們不能自覺發現感悟的東西。點撥學生進行語言的概括,並充分肯定學生不同的表達。這節課的指導思路是:讀寫結合,學以致用。所以在學習課文的四部分時,我緊緊圍繞本文的寫作特點入手,通過反覆誦讀,靜心默讀;品詞品句,咬文嚼字;圈點批註,刪減對比;課外擴展,遷移寫作這四種教法,感受課文的寫作特點,品味科普性短文的語文味。

第四環節:注重課外延伸

本課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到仿生學的知識,該科學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因此在教學本文內容後,老師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例如,人們根據烏賊噴水的原理,發明了噴水船;根據海蜇的遊動,發明了風暴預測儀;根據蝴蝶的外表特徵,發明了迷彩偽裝……使學生對人類模仿動物進行創造發明有了更深的瞭解。老師的這一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了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語文評課發言稿3

各位同仁:

今天我市語文研討會,研討的主題是:變教“課文”為教“語文”。對這個主題的闡述,後面高主任將做詳細的闡述,這裏先談一下我們的理解:

教“課文”的主要特徵之一

1、多以思想內容的理解為主要目標。

2、多以對文本的深入解讀,繁瑣、碎片的分析為基本形態。

重的是內容的理解,碎片的、磨嘰的語句分析。

教“語文”重點取向之一

以語文知識獲得、語文學習方法掌握和語言技能形成的結構課堂教學為導向。

重人的認知品質、智能結構的培養。

要實現變教“課文”為教“語文”,核心是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怎麼“用’?對教材的處理,學法的設置尤為關鍵。我們力主課堂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學習好本課的幾個具體目標(幾個學習要點),又要引導學生弄清點與點之間的聯繫,點與場(文本、信息源)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髮現學習點,提出學習的思考問題;進而教交給學習思考的方法,培養思維結構。

本着這樣的理念,對《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説説三個處理:

一、對文本的整體處理(6層次)

教師設計了6個教學層次:

1、老人的青銅雕塑

2、課題:老人與海鷗

3、兩組詞語,

撮嘴呼喚 邊走邊放 親暱説話 嘖嘖稱讚

翻飛盤旋 扇動翅膀 肅立不動 白色旋渦

4、想象兩幅畫面

5、依據畫面和課文內容概括一下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6、提出學習問題。

瞭解了文章的脈絡,看着這樣感人的畫面,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學習問題呢?(梳理同學們的問題:1、老人是怎樣愛海鷗的?2、海鷗又是怎樣回報老人的?)

這樣的處理,就是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整體處理,實現了:

文本、信息源——重點詞語——情節畫面

文本、信息源——抽象概括——主要內容

文本、信息源——思考辨析——核心問題

整體處理教材,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引導發現的過程,不是空投、指定(教師的)

一個思考探究的過程,是路徑、目標的尋辯(學生的)

幫助學生把龐雜的文本、信息源,概括出了主要內容、兩個畫面,抓出了要學習的要點、方向。堅持長久的訓練,學生會形成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核心素養得到發展培養。

二、海鷗送老人的畫面處理(5層次)

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這一單元訓練重點緊扣這一目標,教師設計了5個教學層次:

1、讀課文14至17自然段,勾“意想不到”句子、想象畫面

2、抓語句悟畫面——標出重點詞

畫面一:翻飛盤旋:“翻飛盤旋”“大聲鳴叫”

畫面二:瞻仰、守靈:“煽動翅膀”“輪流飛到”“瞻仰”

“紛紛落地”“站成兩行”“肅立不動

畫面三:直撲過來:“炸了營似的”“撲過來”“大聲鳴叫”

3、聯繫生活説畫面(可以一個個畫面説、可以三個畫面一起説、抓詞説)

主題:體悟海鷗的感恩、思念。

方法: 一組詞整體説;聯繫生活説。

把握:從海鷗的什麼描寫看出海鷗的情感?落實到動作、聲音,而不是追問你理解到海鷗的情感?

4、引導悟表達方法:

海鷗們不會説話,這豐富的情感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呢?(海鷗的動作、聲音、細節)

5、感情朗讀,提升主題——回報、感恩

這樣的整體學習方法,實現了:

整體的方法抓內容:段落——句子——詞語

整體的方法談理解:一組詞整體説,不碎片化。

整體的手段導學法:想畫面、聯實際、感情讀。

三個層次的整體把握,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三、課堂結構的處理(6環節)

教師設計了6個教學環節:

1、整體感知提出問題———教材的整體把握、

學路的整體梳理、

目標的整體定位。(師導設)

2、學習海鷗送老人的畫面

3、學習老人愛海鷗的場景

4、學習老人部分

5、以讀生情,回扣主題

6、整體收穫,收穫整體——從整體上收穫學習(兩層)

是收穫的整體集中(生體驗)

整體——部分——整體的結構 再次智能結構的塑造。

以上是我們試圖體現的教學觀點,很不成熟。也因為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體現的還不到位,敬請各位同仁海涵、指正。

語文評課發言稿4

我們大家都注意到了,我們進入評課室時桌椅不是這麼擺放的,是像教室的桌椅擺放一樣。我們大家一起動手改變了擺放方式,成為了我們現在的面對面交流。試想:如果我們像學生在教室的坐法那樣,一個老師對着另一個老師的後背評課,會有這麼好的效果嗎?肯定不會。為什麼同樣的語言交流,面對背和麪對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呢?我想這説明交流的效果除了與語言的表達有關外,還與非語言的交流(表情、眼神等)有關。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的交流,也要發揮非語言交流的功能,這關係着互動效果。我在商丘興華中學聽課時就發現,那裏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一旦有學生開口發言,其他學生的目光都是齊刷刷地射向發言的學生,説者盡心,聽者認真,效率自然會高。

在前幾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北師大自主招生語文捲開始是這樣寫的:請同學們拋棄你程式化的思維,我們要考查的是你真實的語文能力。這句話將是未來語文考試的方向。什麼是語文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這一學期,我們提出了“構建生態和諧教育,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這是進一步豐富完善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需要我們明確以下四點:一是我們這一節課準備讓學生解決哪些問題(目標問題)?二是我們計劃用多長的時間解決這些問題(效率問題)?三是通過什麼方式解決這些問題(方法問題)?四是這些問題解決的如何(哪些學生解決了?哪些學生沒有解決?這些學生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課後如何幫助他們解決?)

圍繞兩位老師的課,大家作為內行都談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分別為兩位老師提幾點建議。l老師的一貫作風是有激情,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是我們學校前幾那個被稱為“差班”的實驗四班,在你手裏也是激情四射。但是,這一節課上,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起來。“動”的不足,就會導致展示、質疑的不足,開放的不足。二是在內容設置方面,我覺得本文需要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寫的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本節課只需解決一個問題即可,讓學生讀熟課文,掌握字詞翻譯,能夠熟練翻譯課文,把下兩個環節留到二個課時。r老師這節課思路清晰,在如何在一節課內解讀長課文且做到活而不亂為大家提供了借鑑。我覺得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兩點:一是學生展示時最好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口述出來,不要讀課文。找到的是知識,變成自己的話就是能力。二是對於文中的一些重點語句,要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品讀,領會其內在的涵義。

語文評課發言稿5

我校開展了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率先推進新理念”為指導思想的聽評課活動。整整一個月的聽評課活動讓所有老師都深深體會到: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智慧與能力的提升,更是推進新模式發展的一針強化劑。在張主任的帶領下,十二位老師積極參加了本次活動。活動中,每位老師都展現了自己獨有風采。他們有的立意創新,有的大膽創新,有的勇於突破,彰顯出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評委、老師全程參與、細心傾聽了十二位教師的語文課,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聚焦課堂比教學。

1、參與面廣,效果良好。

本次公開課活動,大多數語文教師都是提前準備、積極備課、勇於參與,運用新型教學設備來設計課型。教師們不僅對聽課積極性高,而且評課時也是一針見血地進行指導和糾正,給授課教師提出寶貴的課堂教學建議。

2、“讀”中盡顯語文魅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讀就是培養語感最積極有效的刺激。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語感的培養,語文課的特點才能充分體現出來。”本次活動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能以讀促悟,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或抓關鍵詞句(重點詞語)來反映人物或景物的特點,這點做得非常到位。朱興運、李萱萱、張振貴等老師在朗讀方面充分體現了“以讀促悟、邊讀邊悟”的語文教學理念。每位老師都能帶領學生充分閲讀文本,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感悟課文、感悟人生。“讀”中盡顯語文課堂魅力。

3、新課堂教學模式穩步推進,效果明顯。

本次公開課活動中,所有教師都運用了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有些大膽地創新和改革。低段教師(一、二年級)已滲透了課程改革的新模式,學生互助合作已正式展開。(周坤改革較優先)。他們還善於抓住字、詞來講授,強化低段基礎,這是值得我們深感欣慰的地方。朱興運老師在教學中技藝嫻熟,教學風格娓娓道來,有如清泉從山谷中蜿蜒而來,令我們老師嘖嘖讚歎。

4、聽評課強化素質,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為了使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更好融合,以評促教,教學相長。聽課完畢後,語文教研組還安排了互動式評課活動。全體老師暢所欲言,既肯定了執教老師亮點,又誠懇地提出了商榷之處,使聽課、評課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1、教學中時間安排不合理,重難點不突出。我認為時間安排應有具體規定性(分別是温故互查5分鐘、設問導讀10分鐘、問題研究20分鐘、鞏固練習5分鐘、拓展延伸5分鐘)。這樣每位教師就做到心中有數,而不至於方向全失。重難點講授應通過每一週教研來實現。(分為三大組:1、2年級一組;3、4年級一組;5、6年級一組)。

2、獨特教學風格呈現不明顯,喪失了教師的個人魅力。

由於課堂教學中的每一步都是這樣的,導致課堂的同一性。如何展示個人魅力?現在的教學形式應與過去的教學形式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自身特色為主。也就是把設問導讀中的問題,有意識地設計到你的教學中去,體現有特色的個性教學。設問導讀只是僅供學生預習中使用或設問導讀環節略用一下。這個問題,有待於進一步商榷和探討。

3、課堂設計過多或不充分,點撥、評價單一、不及時。

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設計內容過多,從而出現拖堂、講不完的現象。大部分教師評價單一(好、棒等),末針對不同學生實行不同的評價語。有必要加強備課的設計,內容不能太多,時間設定準,多多學習不同類型評價語。

總之,不論什麼樣的課,都始終把學生成長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論什麼樣課堂,每時每刻不忘為師者的責任,這是我們共同追尋目標。前路漫漫,我們當持之以恆,不斷反思總結,不斷求索進取。

語文評課發言稿6

李老師的《畫雞蛋》聯繫生活實際,加強趣味性。比如對重點句老師的話“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每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狀也不一樣。”李老師那出雞蛋,讓學生進行觀察兩個雞蛋的異同,練習課文學習運用“眼力”這詞,孩子們天生好奇,看呀,看呀,不斷地找出雞蛋的不同點:形狀、大小不一樣,顏色也不一樣。從而自然而然出示老師的話“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每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狀也不一樣。”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雞蛋,轉動放在手上的雞蛋,讓學生觀察不同的角度看,雞蛋的樣子也是不一樣的。這樣,學生對“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每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狀也不一樣。”就有特別深刻的印象,對文中老師説的話也更加心服口服,趣味性也會更濃。

這節課,學生在實際觀察中真切地體會到老師的話是真的,嚐到了探究的樂趣,我也深深的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孩子們自己去驗證,一定能促使孩子們個性化思維的發展。

——評課人:王豔

李老師從瞭解達·芬奇入手,引出這樣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小的時候畫雞蛋的故事。教師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來説:你覺得畫雞蛋簡單嗎?然後學生開始帶着疑問自由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這些攔路

虎,很簡潔很順暢。在初讀完課文後再次質疑是否覺得畫雞蛋很簡單。此時學生的意見開始有了改變,李老師讓學生嘗試角色體驗:如果你是達·芬奇,當時你會怎麼想?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疑慮和意見,教師由此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體會這樣相似的心情,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體會老師的用心,從而最終從老師的一番話中得出結論:簡單,不簡單?

——評課人:韓淑敏

李老師的課將課文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如在學習“不耐煩”時,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他們碰到過的“不耐煩”的事。許多學生例舉了讓他自己不耐煩的事,學生對“不耐煩”這個詞有了很好的理解。這種方法既簡單又有效,最適合低年級課堂教學。

——評課人:池鴻彬

李老師的《畫雞蛋》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這堂課結構清晰:由“認雞蛋——寫雞蛋——畫雞蛋”揭示課題,接着讓學生初讀課文—檢查學生自學情況,再接着深入學習、探討,到最後總結全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環節之間的銜接、過渡很自然。李老師比較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帶着喜歡的語氣讀讀達芬奇的介紹資料;再比如檢查學生自學時,老師通過“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由度讀二自然段——齊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通讀順的情況下,讀出感情。指導到位,效果明顯。

——評課人:徐勤芬

李老師的整個教學過程非常清晰,教學重點也落實得非常好。我覺得特別好的是她在課堂中結合了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自己有過哪些不耐煩的時候,通過對達·芬奇老師那一番話的解讀,再來説説現在想法的改變。學習語文,不僅僅學習語言文字,也學習它帶給我們的精神內涵,從這樣一則小故事中聯繫到自己的生活,從這樣的一番話中來改變自己的想法。看似一個簡單的做法,但是帶來的改變是不簡單的。

——評課人:王玉霞

語文評課發言稿7

各位領導、同行們,大家早上好!

在這初冬時節,我們歡聚清茶飄香、人傑地靈的大寨,共同參與、見證雲縣教育局舉辦的三優活動,更感榮幸的是我能代表國小語文評委組向大家彙報國小語文組的競賽情況。

下面,我將通過四個方面向各位領導與同行彙報我們組的評課情況。

一、感受

1、活動組織嚴密。縣教育局高度重視此次活動,十月份就發文要求各鄉鎮精心準備,這是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保障。

2、各鄉鎮對活動高度重視,選派的選手年輕、優秀,能代表各鄉鎮的最好課堂教學水平,並能引領全縣的課堂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3、大寨鎮黨委政府、教辦、學校全力支持,使活動得以成功進行。

4、大寨完小教師熱情、周到的服務使我們感受到了温暖,而孩子們真誠樸實的笑臉和一聲聲禮貌的稱呼、問候以及好學的精神也深深感動了我們。

二、課賽的亮點

本次課賽是對我縣一學期以來的課堂教學改革情況的檢閲,所以意義深遠,它既是對我縣課改工作的一個小結,也將對我縣今後的課改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參加國小語文組競賽的共有來自12個鄉鎮及雲縣愛華完小的13位教師,課賽內容涵蓋了國小一到六年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參賽教師年輕化,最小的教師雖僅有21歲,但他們給我們展示了新時代教師積極向上的風采與陽光健康的精神風貌,而且難能可貴的是十三位教師的整體素質都較高,他們精心準備,風采各異,為我們提供了十三節精彩紛呈的優質課。

1、授課教師有語文意識,能把握住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來教學。有依據課標要求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意識和理念,設計課時從教材解讀、學情分析、教法學法的選擇、目標設定及環節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學內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學段目標突出教學特點;教學呈現方式上注重文段選點鋪設,注重朗讀理解感悟,基本杜絕了肢解文本來學習語文的做法,努力在點與面上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起來。

2、教師角色定位準確,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教師的組織、主導作用明顯,面向全體學生,從一個“請”的手勢、點頭、微笑或翹大拇指等動作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師生參與、互動交流氛圍濃郁,如幸福鎮的李仕玲老師執教的《老人與海鷗》就是通過教師不斷的引導使學生深入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感悟、掌握文章的主旨。

3、教師的基本功紮實,知識底藴豐富,課堂目標定位準確,教學設計能力高,環節設計合理,能體現以學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學設計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認知慾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愛華鎮的沈嗣瑜老師的《月光曲》的小組合作部分的設計就較為新穎,利於學生參與、合作探究;有的教師語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親和力,便於與學生平等相處;有的教師板書工整,設計既能體現文章脈絡,又較美觀。

4、注重情感教育,充分體現情感目標。各位教師利用創設情景、多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情感,引領學生走進所創設的情景之中,引起共鳴,從而感受人間真情,並抒發自己的情感,例如大寨的王仙老師、湧寶楊永晶老師執教的《假如》就是在讓學生充分閲讀、感悟的基礎上引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抓住詩歌的補白點續編詩句:假如我有神筆,我會……有的學生説要給盲人帶來光明,有的學生説要給農民畫出糧食,還有學生説要給自己的外婆畫一個會煮飯的機器人等等,學生稚嫩的語言讓人感受到童真的可愛與美好。

5、課堂教學評價不再單一,出現了多元評價的現象。如慄樹的王祖偉老師執教的《七律·長征》和大寨王仙老師執教的《假如》就出現了學生對教師的朗讀評價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這應該是一個可喜的轉變,表明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具體的轉變。

6、現代教育技術成功引進課堂。雖然我縣各個鄉鎮條件不一,但是大家都將多媒體用於輔助教學,而且大部分多媒體課件設計精美,把文字、圖片、視屏、動畫、音樂等各種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這是教學資源的主動擴充,也是教師教育觀念進一步轉變的體現。特別是偏遠的慄樹、後箐等鄉鎮的老師努力打破了條件限制,大膽嘗試運用,尤其年輕教師的多媒體課件製作效果和使用熟練程度都較好。

7、多種資源、多種教學方法並用,豐富語文課堂。文本、課件、卡片、頭飾、簡筆畫和講授、朗讀、遊戲、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穿插課堂,生動了課堂,並且真正輔助了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其中愛華完小的潘紅梅老師巧妙地運用優美的體態語言幫助學生學習,符合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不但生動傳情,而且活躍了課堂,引起了學生的強烈情感共鳴。

8、注重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老師們重視課前遊戲,輕鬆活潑的遊戲能使學生放鬆心情,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慾望,使他們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再者,無論是導入還是課堂學習與交流展示各環節之間的銜接,教師們均注重入情入境的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用生動的語言、故事、音樂或課件創設出生動的情景和互動的氛圍,幫助學生儘快進入學習情景,儘快感悟文本所藴含的情感,如漫灣的字文香老師的導入就是通過自己的現場演唱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順利進入教學環節。

9、教師重視對學生的激勵,激勵語言和激勵方式豐富多彩,有的激勵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如潘紅梅老師的“這個小組開始學習了”或“這個小組真會合作”等,促使別的孩子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學生;忙懷的周文俊老師跟讀書讀得好的學生握手等等。

10、重視了雙基的教學與鞏固,低年級教學突出了識字教學;大部分課堂重視朗讀訓練,通過教師激情範讀、配樂朗讀、聽錄音和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幫助學生理清文本內容,體會文本情感,並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內化為自我認識,使自我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

11、大部分教師注重教學拓展,既重視利用教材教學,又不僅僅侷限於教材內容,而是根據學生實際大膽拓展學生的思維。如字文香老師執教的《伯牙絕弦》就不侷限於高山與流水,還引導學生感悟明月與清風,從而使學生更能理解知音的含義。

12、注重學法指導,例如李仕玲老師的給文章批註,潘紅梅老師的學法歸納、引導。

三、有待改進之處

可以説,即使一節成功的課也會存在或多或少的敗筆之處,正視不足能讓我們更快成長。縱觀十三節語文課,亮點多多,但不足也不容我們忽視。

1、目標設定上把握還欠妥,有些課設定的目標過大,過全,導致課堂容量太多,難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些課目標設定上有偏向,沒有將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過於偏向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2、問題設計不夠精煉,瑣碎問題過多,有些課通篇都是問題,而效率不高。

3、選點之後的分析過多,強化閲讀感受的時間安排過少,而且部分教師包辦了學生能歸納總結的地方和內容,對學生信任不夠,導致教師不敢放手,致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更好發展,個性得不到張揚,心靈得不到放飛。

4、教師們的評價語言及與學生交流後臨時生成的語言呈現方式有待提高,有的評價語言過於單一和無意義,不能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

5、多媒體的運用輔助了教學,但有的教師忽視了它的輔助作用,過多依賴媒體,該板書的不板書,該示範的不示範,有的甚至過多脱離課本而用課件代替,失去了媒體的輔助作用;有的教師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課件上的錯誤不能當場糾正,甚至連音樂播放的聲音都不會自行調整,這些都在提醒我們掌握適應現代教育的教學手段刻不容緩。

6、大部分教師採用了小組合作形式,但大都沒有取得很好的實效,自主、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學習的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教師所設計的合作探究問題過於淺顯,沒有探究的價值,學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既浪費了時間,又不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有的小組合作只有形式,沒有內容。

7、對學生的激勵做到了適時適度,但忽略了對學生的表揚既要有肯定,也應該有委婉的指導和引導,不能只説“你真好”或“你真棒”,而應明確好在什麼地方或棒在哪,有的教師甚至濫用激勵語,讀個課題也表揚説真聰明,難道這不是一種明顯和無意義的語言賄賂嗎?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沒有絲毫的好處。

8、教師要進一步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努力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規範普通話發音和板書的正確示範,儘量杜絕口語化和隨意性較強的現象。

9、有的教師對課堂上臨時生成的問題視而不見,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只顧按着設定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感覺把學生當成了協助自己表演的道具,有的甚至對學生的錯誤回答置之不理,有的教師面對學生的唱讀不加以指導。

語文評課發言稿8

尊敬的各位xx:

大家好!

本月一共聽了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受益良多,感受頗深。方xx老師的甜美的語言風格,讓人心曠神怡;張xx老師的循循善誘,發人深省;吳xx老師的激情澎湃,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黃xx老師的復沓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作為語文老師,帶給學生的應該是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個性的發展。針對這四節課,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課堂上,適當地等待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不能以教師的描述性語言代替學生的思考,當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拋出後,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因為學生對文本情感的體驗有一個過程,即從接觸文本到情感的輸出,是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以往的經驗等加工分析,最後才會形成相對完整的情感體驗。如,在吳xx老師《與象共舞》一課中,當老師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泰國,人和象有沒有距離?學生在沒有充分研讀文本,在沒有真正走進字裏行間去體會的前提下,教師急於給出了答案,並且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讓學生在“人”字邊上寫“象”字,其實,這個環節設計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環節沒有落到實處,這個環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從教育目標達成性的角度來説,學生情感體驗沒有很好達成。課堂上,教師適當地等待,或許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

二、課堂上,好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閲讀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通過對它們的體會來達到對整篇課文情感的理解、感悟,這就是所謂的“聚焦”教學。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怎麼抓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方xx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對於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詞,從成功和不成功兩方面創設情境體驗,相信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對於後文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對於閲讀課的教學,切忌泛泛而談,泛泛而讀,切忌面面俱到,沒有取捨這樣既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學到最後感覺這課不上,我也能懂。

三、課堂中,科學的板書設計是一種美。

語文板書是輔助性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僅僅在公開課上,對於板書設計要精心,在平時的課堂上,也要對板書設計下一番功夫。在張xx老師《媽媽的賬單》一課,板書設計是母愛、無私、無價。個人認為內容單調了點,形式上也不夠新穎,學生看後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讀課文後,順勢在黑板板書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寫左邊)媽媽(寫右邊),緊接着根據賬單內容,在小彼得下面寫60芬尼在媽媽下面寫0芬尼,然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感悟相機在0芬妮下寫上無私、無價。最後在昇華課題時,畫一個紅色的大愛心,這樣的板書設計,在視覺效果上和板書內容上是否會更完美些呢?

也許正如吳xx老師的發的説説那樣,教學,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説,要學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教學的得失,積極汲取他人優秀的做法,加之理論上的指導,我想,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的。

語文評課發言稿9

大家好!我是躍升裏國小的xxx。我今天做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看圖寫話》的期末複習。看圖寫話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習慣的重要憑藉之一,為了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並且和中年級的語文寫作相銜接,從低年級就要逐步開展一定的寫話訓練。因為這是一堂複習課,學生已經掌握了“誰 幹什麼”的句式,這也是我們期末複習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已知,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步驟:

以連一連的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誰 幹什麼”的句式。2 以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根據給出的

提示把句子寫具體,層層遞進,提高難度,讓有能力的學生嘗試用“什麼時間 誰 在什麼地方 幹什麼”的句式把句子説具體。一般學生掌握“誰 幹什麼”的句式就達到了看圖寫話的基本要求。同時,我結合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句號和逗號。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可發展的空間。3 以寫一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因為這是一節複習課,所以讓學生在説的基礎上去寫,然後去檢查,教給他們看圖寫話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逐步養成檢查的習慣。由於這是複習課,每個環節我都讓學生進行總結,在教師的指導下,複習鞏固看圖寫話的方法。最後由學生自己小結的基礎上,本着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幫助學生編了一個小兒歌,讓學生在寫作中正確、巧妙的運用。通過這次的做研究課,我的教學理念有了的轉變,課堂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結合剛才這節課,談談我的個人體會。我先談談我感覺幾處成功的地方:

進入填一填的練習後,我利用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通過比較第一二句話,讓學生知道用上“在什麼地方”使句子更加具體了。再通過引導啟發,由學生説出,句子的開頭還可以加上“什麼時間”就更加的具體了。因為學生掌握的時間只是侷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給出了在“語文課上”,又引導學生自己來説。其中一個學生回答了“數學課上”,我及時通過引導讓學生注意到圖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語文書,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要“仔細觀察”的概念,同時讓學生明確想象要合理。2最後,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試着寫出一句話。我就“仔細觀察”這個要點給出了一句話: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裏下象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其中的錯誤,圖上實際是兩個小朋友在下圍棋。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觀察的能力。3本着“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看圖寫話的小兒歌,強化了看圖寫話的方法,也變於學生的記憶和運用。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例如,剛才我提到的,在觀察看語文書這個環節時,我應該在學生説出“數學課上”以後,當時就讓學生再來説一説,然後讓其他學生認真聽,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錯誤,引導學生要“仔細觀察”的同時,還要想象合理。2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多處都出現了“那麼”的口頭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刻意的去發現,改正,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加的簡潔、精練。3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在充分給予肯定的基礎上,對其他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評價僅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沒能説出好在什麼地方,就顯得評價的語言過於單調,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研究課,實踐經驗不夠豐富,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給我提出意見,幫助我進步。最後,在這裏我還要感謝給予我大力幫助的簡主任和xx老師。謝謝大家!

語文評課發言稿10

今天上午聽了顧老師的課後,我覺得有這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準備充分。從精美的掛圖和頭飾中,不難看出顧老師為這節公開課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這些直觀教具的運用,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板書工整。這節課教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很多,但並沒有因為板書內容多,而字跡潦草。工整的板書與課文的掛圖渾然一體、相得益彰,給人以美的享受。

三、結構完整。作為一節閲讀課,這節課既有上節課字詞教學內容上的回顧,又有故事內涵上的挖掘;既有課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課本劇的表演;既有學生與文本的接觸,又有師生思維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兩種動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學生。

顧老師以其紮實地教學基本功,敬業的工作態度,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課堂教學,始終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讓自己的教學更加完美,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仍要努力改進。

一、第一次讓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在學生讀完課文後,師生合作把該問題解決了,但確切地説是老師把這個問題的答案告訴了學生。這樣做剝奪了學生認真思維、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的權利,放棄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如果是我,我會按“讀——思——説——評”的環節,組織教學。

二、再讀課文時,讓學生思考:狐狸對烏鴉説了幾次話?分別説了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設計,沒有思考的價值。它是幫助教師把一篇完整的生動的故事分解得支離破碎的罪魁禍首。如果我是教者我會設計這樣兩個問題統率這節課的教學: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和烏鴉?你想對這隻狐狸和烏鴉分別説什麼?放手讓學生閲讀、討論、交流,這樣做至少避免了老師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的錯誤傾向。

三、對文本的表演,應建立在熟讀理解、內化吸收的基礎上。否則,這樣的表演,就會顯得很倉促、很呆板。不但會讓表演者顯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難贏得觀眾的喝彩和掌聲。另外,我覺得語文姓語,不姓演,沒有特別的需要,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謂課本劇的表演上。在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近文本,與文本展開深層次的對話,讓學生的心靈在閲讀文本中受到震憾,讓學生在一次次的心靈體驗中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四、要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識。要讓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烏鴉肉被騙走後的情,要充分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此時的烏鴉會是什麼心情?它會吸取什麼教訓?努力實現“課雖終,但意無窮”的效果,讓“讀、想象、體驗、表達”延伸到課外,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

語文評課發言稿11

尊敬的領導,各位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感到特別高興與欣慰,因為小麗老師的課總算順利地上完了。如果説,課上得還算成功的話,我最想感謝的人就是劉主任和我們年級組的每一位老師,劉主任的工作那麼忙,事務那麼多,卻隔三差五地詢問課的情況,幫助我們協調上課的時間、準備上課的桌椅;我們組的老師們更是齊心協力,幫着出謀劃策、完善教案。在這裏,我代表小麗,向劉主任、向我們組的老師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誰的本領大》這是一篇饒有趣味的童話故事,記敍了風和太陽的兩次比賽:第一次比誰能脱下孩子的外衣,第二次比誰能讓船行得快些。這兩次比賽,風和太陽都是一勝一負,從而揭示:風和太陽各有所長,不能以勝利傲視別人,也不能因失敗妄自氣餒,應當清醒地認識自己,正確地對待別人的道理。課文情節對比分明,語言富有個性,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小麗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我認為,本課時教學最大的特色就是:真正把閲讀課上成了教師指導下的讀書課。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不離課文、不離讀書,從課文中質疑,又在課文中尋找答案,讓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學會,在讀中獲得讀的能力。讀,貫穿本課教學的始終。

1、讀的方式多,有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還有分角色朗讀等。

2、讀的次數多,涉及面廣,課堂上書聲琅琅,讀書聲此起彼伏。

3、讀的要求逐漸提高,先讀通讀懂:風和太陽第一次比什麼?怎麼比的?結果怎樣?準確感知語言所傳達的信息,把握課文內容;再讀出感情:如“這有什麼難的?”“看我的吧!”感受風的狂妄,太陽的得意,讀出語言所藴含的情感;最後讀出神,如課文的最後,太陽説:“風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啊!”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以及言外之意。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要正確看待自己,對待別人。更重要的是,在整節課中,學生一直處在樂讀的狀態下。課標指出:在第一學段,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有樂趣才會喜歡。如何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呢?小麗老師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運用激勵性的語言,獎勵性的手段,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使閲讀成為賞心悦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台。這樣,學生在閲讀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享受,表現了自我,獲得了成功,就一定會感受到閲讀的樂趣,就一定會喜歡閲讀。

另外,我認為這節課還有以下幾個亮點:

1、目標意識強。記得學校在落實“減負增效提質”規定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深入探討,既要着眼於宏觀,又要具體到微觀;既要有明確性的目標認識,又要有具體的行動策略,從教學源頭上確保教學質量。在具體備課過程中要做到“腦中有綱(標準)”、“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學生)”、“手中有法(方法)”。小麗老師根據課文內容以及課後習題的提示,在上課前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認識自己,看待別人。(3)會用“覺得”造句。在上課時,她不忘腦中的標,胸中的本,目中的人,運用手中的法,一步步引導學生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2、訓練意識強。課標指出: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語文教育的過程是學生聽説讀寫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受到薰陶感染的過程。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會用“覺得”造句。小麗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我覺得”來做評價性的語言,還不時引導學生用“覺得”説話。正因為有了教學過程中的薰陶和實踐,所以小練筆中的作業,學生才能信手拈來,精彩紛呈。老師最後的結束語看似不經意,實是點睛之筆,顯示了她較強的訓練意識。

3、注重能力的培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篇課文記敍了風和太陽的兩次比賽,兩次比賽的內容不同,結果不同,但比賽的過程相同,故課文在敍述上也基本大同小異。所以,小麗老師在設計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風和太陽的第一次比賽,然後指導學生按照提供的學習方法,自己學習第二次比賽,為學生的自學搭建平台。這樣,先扶後放,扶放結合,久而久之,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定會得到提高。

有人説: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這節課當然也不例外。我個人覺得,如果在課堂上,輔以更多想的訓練、説的訓練,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更加凸現。如:書中的最後一幅插圖,風和太陽擁抱在一起,太陽向風翹起了大拇指。老師可以這樣問:小朋友,風先生聽了太陽的讚揚,也向太陽豎起了大拇指,它會怎麼誇太陽呢?讓學生練想練説。這樣,既給學生提供了一次口語訓練的機會,又放飛了學生的想象,彌補了文本的空白,同時深化了文本的主題。

我相信,通過這次彙報課,小麗老師肯定是收益匪淺。祝願她和所有的年青老師在我們外國語這片沃土中茁壯成長。

最後,感謝大家的耐心聆聽,懇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語文評課發言稿12

各位老師:

大家好!

聽了劉老師和杜老師的《購物策略》這兩節課,我收穫很多。下面就我觀課的維度,主要是從學生課堂參與度談談我的體會。

學生課堂參與度評價量化分為兩部分,討論交流部分和展示反饋評價部分。

劉老師這節課,學生全部參與討論交流,全班學生參與率在90%以上,得分40分,展示反饋評價部分,參與學生35人,學生參與率50%以上,得分60分,總共得分100分。

劉老師讓學生從表格中獲取信息,談談自己對三家商店優惠方案的理解,學生參與了、投入了。學生在展示時,大膽、大聲、大方,尤其是小老師表現出色,學生有個人見解,有提問、有解答、有質疑、有補充,勇於展示自我,不怕出錯,展示了學生最為真實的一面。

杜老師的這節課,學生全部參與交流討論,全班學生參與率90%以上,得分40分,學生參與人數累計29人,學生參與率50%以上,得分60分,總共得分100分。

杜老師從學生購物經驗導入、貼近生活、貼近課題,學生個個活躍。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放手,給學生足夠的討論空間和交流的時間。在“問題探究”這一環節中,學生有足夠的思考過程,獨立完成問題後,再與別人交流討論,提

高了學習的實效性,但在探究時,個別學生解題有困難、速度慢,如果讓學生“1幫1”,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可能會提高學生解題速度,為課堂添彩。

我們學校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法,但教無定法,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謝謝大家!

語文評課發言稿13

大家好!我是Xx國小的Xx。我今天做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看圖寫話》的期末複習。看圖寫話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習慣的重要憑藉之一,為了訓練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並且和中年級的語文寫作相銜接,從低年級就要逐步開展一定的寫話訓練。因為這是一堂複習課,學生已經掌握了“誰幹什麼”的句式,這也是我們期末複習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已知,我課件瞭如下的教學步驟:以連一連的形式幫助學生複習鞏固“誰幹什麼”的句式。

以填一填的形式,讓學生根據給出的提示把句子寫具體,層層遞進,提高難度,讓有能力的學生嘗試用“什麼時間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把句子説具體。一般學生掌握“誰幹什麼”的句式就達到了看圖寫話的基本要求。同時,我結合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句號和逗號。為每一位學生都創造了可發展的空間。

以寫一寫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的訓練。因為這是一節複習課,所以讓學生在説的基礎上去寫,然後去檢查,教給他們看圖寫話的方法,也培養了學生逐步養成檢查的習慣。由於這是複習課,每個環節我都讓學生進行總結,在教師的指導下,複習鞏固看圖寫話的方法。最後由學生自己小結的基礎上,本着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幫助學生編了一個小兒歌,讓學生在寫作中正確、巧妙的運用。通過這次的做研究課,我的教學理念有了的轉變,課堂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下課件我就結合剛才這節課,談談我的個人體會。我先談談我感覺幾處成功的地方:進入填一填的練習後,我利用提示語的方式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通過比較第一二句話,讓學生知道用上“在什麼地方”使句子更加具體了。再通過引導啟發,由學生説出,句子的開頭還可以加上“什麼時間”就更加的具體了。因為學生掌握的時間只是侷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給出了在“語文課上”,又引導學生自己來説。其中一個學生回答了“數學課上”,我及時通過引導讓學生注意到圖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語文課件,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要“仔細觀察”的概念,同時讓學生明確想象要合理。2最後,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去試着寫出一句話。我就“仔細觀察”這個要點給出了一句話: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裏下象棋。讓學生自己來發現其中的錯誤,圖上實際是兩個小朋友在下圍棋。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觀察的能力本着“學有所得,學為所用”的原則,我給學生課件了一個看圖寫話的小兒歌,強化了看圖寫話的方法,也變於學生的記憶和運用。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剛才我提到的,在觀察看語文書這個環節時,我應該在學生説出“數學課上”以後,當時就讓學生再來説一説,然後讓其他學生認真聽,由他們自己去發現其中的錯誤,引導學生要“仔細觀察”的同時,還要想象合理。2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多處都出現了“那麼”的口頭語。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刻意的去發現,改正,使得自己的語言更加的簡潔、精練。

評價學生的時候應該在充分給予肯定的基礎上,對其他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評價僅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沒能説出好在什麼地方,就顯得評價的語言過於單調,缺乏新意。我是第一次嘗試這樣的研究課,實踐經驗不夠豐富,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給我提出意見,幫助我進步。最後,在這裏我還要感謝給予我大力幫助的Xx主任和Xx老師。謝謝大家!

語文評課發言稿14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首先感謝市教研室給我們基層的語文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高層次、最實用的學習機會。

説是“高層次”,本次執教的教師都是語文教研員,他們都是我們市內語文界頗有影響的語文學科帶頭人,他們的課堂教學代表了了我們連雲港市語文教學的最高水平。説是“最實用”,因為執教的教研員都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指導者,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推行者,是平時語文考試的命題人,更是語文會考的命題成員庫的人員。他們的語文教學代表了他們對語文教學的思考,通過這樣的聽課,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語文新課程標準,通過他們對語文課堂知識的把握,瞭解我市語文考試的新動向。這對於我們基層的語文教師來説是“最實用”。

由於忙於會務安排,我聽了今天三節課中的兩節,在這兩節課中,我最大的感覺是受到了“心靈的震憾”。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四點收穫:

第一、老師生動的講。語文課要上出語文的味道,老師的“講”是至關重要的,老師在課堂上要講語言、講文學、講寫作,而不是去講思想道德、講國際風雲等等。今天的課堂上,兩位老師都的“講”都很生動。

東海縣教研室張法莊老師的課堂上,注重情感氛圍的營造,教師情感表達細膩,語言有文采,深深的打動着課堂裏的每一個學生。其中一位女生和教師進行對話時,感動的淚流滿面,這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樣打動學生心靈的課堂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生動的語文課。

新浦區教研員張永春老師在課堂上語言幽默,和學生對話的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教學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教師睿智的語言表達,讓學生如坐春風,這樣的也是我所説的生動的語文課。再有營養的飯食要好吃才能下嚥,才能有助於身體健康。不好吃的飯菜不會打動人們的胃口的。所以語文課堂首先要生動。

第二、學生高聲的讀。讀書是感悟語文的重要途徑,出聲朗讀更是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兩位教研員的課堂上,我們都多次聽到了學生飽含感情的讀書聲,教師還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人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悟的思想,讓學生在自己的閲讀體驗中尋找獨特的感悟。

東海縣教研室張法莊老師在課堂上注重朗讀、齊讀、散讀,不拘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很快的融入文本的氛圍裏。新浦區教研員張永春老師也把學生的朗讀運用的恰如其分,達到了“讀”的目的。

第三、學生思考的“深”。授課教師通過問題的預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比如張法莊老師讓學生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並圍繞所找到的句子進行深入挖掘,啟發學生多元思維。張永春老師抓住重點段落進行反覆誦讀,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賞析文本,讓學生走進文本,和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這樣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語文課堂上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敍述了。

第四、學生練的“實”。也許有的老師説:今天的語文課上沒看到教師出什麼題目給學生做啊,怎麼能説練的“實”呢?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師對新課程觀照下的語文測試練習的一種誤讀,在傳統的語文考試中,總是把“知識點”作為考試訓練的重點,但是,今天這樣的觀點已經過時了,我們的語文訓練必須從“知識點”轉到“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訓練上,這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也是今天語文考試的要點。

在兩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都看到了他們特別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讓學生站起來説話,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時還有專門的書面表達,比如張永春老師就專門讓學生把自己對課文感悟寫出來,這樣的訓練是針對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訓練,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們通常的知識點訓練,這是我們要深入領會的。

除了收穫,還有幾點疑問提出來向專家請教,並和同仁一起交流。

第一、語文課堂上要不要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我聽了兩位教研員的語文課上都沒有運用任何的教學輔助手段,這是不是向我們基層語文教師傳達一種導向?如果是,是不是和今天我們的優質資源進課堂有矛盾呢?

第二、教師該如何評價學生的課堂行為?今天聽的一節課上,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後,我發現授課教師多次簡單的評價是“不對”、“你思考的不全面”、“我的意思你沒聽懂”等類似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是否值得商榷?

第三、課堂上,提問的面不是過於狹窄?我大概數了一下兩位教研員提問的學生,80%以上都集中在前三排,特別是第一排,似乎每個學生都被提問了,有的還有三四次機會,第三排以後的學生基本沒有交流的機會,這可能和今天聽課的人很多,教師無法走動有關係,但這裏是不是還需要擴大提問的面,讓參與的學生更多呢?

好了,我就説這麼多,説的不對的地方請專家、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語文評課發言稿15

各位語文界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工作室全體成員,衷心感謝仙蹤中學各位領導和語文組各位老師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同時,我還要感謝縣教研室的張先富主任,對本次活動的積極推動;感謝各位兄弟學校的領導和專家,語文工作室評課活動發言稿。剛才大家的發言十分精彩,以誠懇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對兩堂課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尤其是計主任和趙書記的發言,切中肯綮,入木三分,讓本工作室在座的各位成員受益匪淺,我對大家深表感謝。

今天既是學術活動,大家本應暢所欲言,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可能無法滿足各位同仁的願望。對此,我深表歉疚。下面,我先就兩位老師的課作一簡要分析。我覺得今天下午兩位年青教師讓我覺得眼睛一亮,我們認為仙蹤中學語文組是一個有着強勁實力的、充滿活力的教研組。兩位老師陽光活潑,語言簡潔流暢,課堂的節奏控制得十分得體,面對那麼多專家和領導,整節課表現出十分嫻熟的駕馭能力,讓人刮目相看。先説一下王瑋老師,總體覺得她對這節課的目標定位是十分準確的,李白的《蜀道難》是一篇古體詩歌,屬必修內容。在設計的時候,教師注意到了基礎知識的落實,正音正字的過程也是一項不少的。聽錄音誦讀並且指出讀錯字音,培養了學生批判意識和質疑精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指向三個方面:即自然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對於高一學生來説,把詩歌的目標定位在美的體驗,符合課標要求。因為《蜀道難》這首詩從主題來説,在學術界一直是個非常麻煩的爭論對象,到目前為止,至少四種説法。即便如王老師在課堂上所説,是送友人入蜀,也還是個謎。此説依據為原文:“問君西遊何時還”,“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但是,僅憑這兩句就肯定是一首送別詩,未免武斷。關於此詩,明代學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籤》卷二十一説:“《蜀道難》自是古曲,樑陳作者,止言其險,而不及其他。

(白)則兼採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趄趑,形勝之地,匪親弗居’等語用之。為恃險割據與羈留在佐逆者著戒。”對李白此詩在古題之外翻出新意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孫紹振先生説:“《蜀道難》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其難能可貴,就在於突破了樂府古題的單純空間的誇張性鋪排,呈現出多給複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時間上,縱觀歷史,驅遣神話傳説;在空間上,橫絕雲嶺,驅策回川;在意象上,天馬行空,色彩班斕,糾結着怪與奇,交織着驚與歎,贊與頌。”①在藝術上的突破是兩位學者的共識。因此,王老師選擇的抓手無疑是正確的。第二理由是,對於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説,一下子讀懂這首詩是一種奢望。我們可以通過指導誦讀,引領着孩子們踮起腳,讓大師們俯下身子來對話,通過誦讀建立起一個紐帶,讓孩子們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哪怕是一點點的體驗,我都覺得是成功的。可惜,這節課沒有將誦讀進行到底。

王玉輝老師是一個有六年工作經歷的老師,但是看上去他應該比較成熟了。他有着語文教師應該有的學養和追求;他有着年輕教師的那種滿滿的自信;他還有着一般語文教師所沒有的個性。對於他的課如果作一般意義上課來觀察的話,我非常贊同趙書記的話:該強的地方沒有讓它強起來,該弱的地方沒有讓它弱下去,發言稿《語文工作室評課活動發言稿》。這是一則《孟子》寓言,對於寓言來説最為重要的當然是作者的寓意了。因為這裏頭不僅是文本的核心,多數還包含着作者的寫作意圖。至於對本文中故事情節的曲折性,人物形象的刻畫的生動性,這是前人已經認可的東西,當然是孟子文的亮點,但是,卻不應該成為本文主要教學目標。如果我們再細看一下,玉輝老師選擇的課文是高二學生學習的選修文本《先秦諸子選讀》,那麼,對於目標的確定則應作另外的考慮。

我們的新課標中對必修和選修的培養目標方面都有比較明確論述。必修部分側重於工具性,即語言基礎的培養,兼顧人文性;選修方面則應側重於人文性,即注重民族的、傳統的、文化層面的探究。因此,本文作為選修課,則不應也不必上得如此細緻,對於選修課的教學,大可以進行整合,要着重從文化的視角來探討。我覺得本文可以從人生觀、價值觀的角度來設置富有探究意義的目標。從而引導學生迴歸到對於現實生活的關注上面來。儒家構建的以“禮、義、廉、恥”為核心的價值觀為何在今天受到如此重視,從孟子時代來看,對於人的追求與價值的評判就已經達到如此高度。如果這樣來處理教材,就等於把教材用活了,而不至於死在教材之中。不管怎麼説,玉輝老師對於先秦諸子思想觀點的深入瞭解,那種隨意驅遣,滔滔不絕的演講(謂之玉輝大講堂)的霸氣,實在值得我學習且佩服。

下面想簡單與各位同仁探討一下,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去聽評課。首先,我想跟大家介紹兩本書:一本是《課堂觀察》一本是《課堂觀察II》都是由華東師範大學課程教材研究所所長崔允漷先生主編的。這本書並非是純理論性質的,它更加重要的是崔先生與他的研究生同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市高級中學的全體老師八年實踐的結晶,凝聚着一個滿懷話語霸權的大學教授對於中學課堂教學的深切關懷,當我讀着那些老師的觀察範例,聽着那一個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的時候,常常為之動容。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讓聽評課走向專業化。根據我的個人體會,我認為,當前多們中學的老師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使我們的聽評課變得有些學術的味道來的。

一、從關注課文(文本)教材到關注課程

1.要善於從宏觀的角度來把握教材,比如,今天我們聽王玉輝老師的這節課,我們除了關注文本以外,我們還應該看到這是一篇選修的文本,我們在處理的時候,要更多的去關注選修課的特點,這就是關注到了課程;

2.就語文課而言,我們應該去思考:除了課堂,我們還需要關注什麼?語文是母語,我們老師們的教學能讓我們學生感受到了什麼了呢?一種日漸強大起來的霸氣?還是一種油然而起的自豪?“漢字聽寫大會”只是央視的一檔普通的節目,為何引起那麼大的關注度?還有是生活影響了語文,還是語文影響了生活?

3.就語文課教學來説,我們應當做語文課程資源的建設者。這些事情現在有人在做,我們學校有的老師在研究“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問題”,也有的老師在研究“流行文化”的問題,當然這還遠遠不夠。

二、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

1.我們在評課的時候有多少真正把目光放在學生身上,你統計這堂課有多少學生在活動嗎?你統計過老師叫起的或者是自己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比例是多少嗎?你注意到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影響了學生,還是學生影響了教師?

2.你注意到教師課堂的行進路線了嗎?你注意過教師關注的學生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

3.你對課堂評價的時候關注過學生在課堂外的活動嗎?

三、從關注外在的形式到關注內在的核心

1.多媒體的運用是否真的輔助了教學,增加了課堂的容量。

2.教師是否真正把課堂的話語權交還了學生?還是圍起桌子,調轉凳子,做做樣子?

3.是不是越熱鬧的課堂就越符合新課改的精神?

四、從關注預設到關注達成,到關注生成

1.在課堂上,我們的老師為什麼拼命把學生往自己設定的答案上引?

2.學生的回答偏離了老師的航線,或者造成“失聯”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五、從關注信息(知識)的釋放到關注信息(知識)的接受。

我們的老師可能僅僅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正誤,即與他設定的答案是否一致相符,但是,我多少人會更加關注學生回答問題時的錯誤信息,並且能夠智慧地運用錯誤信息,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標呢?

六、要改變目前教師的這種狀況,我呼籲我們的一線們更加緊密地結成教研共同體,發揮集體的智慧,發揚協作的精神,實現共贏的目標。

七、最後,我想提議讓閲讀成為我們師生共同的習慣。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