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幫互助演講稿

來源:文萃谷 6.87K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現如今,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那麼,怎麼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互幫互助演講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互幫互助演講稿

互幫互助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我們的學習成長之中,我們會經歷很多的挫折,會經歷很多的難關,有時候會摔倒,有時候也可能受盡挫折、垂頭喪氣。這時候,如若有一個人在我們的身邊幫助我們一把,安慰我們一次,或許我們就有更多的力氣去爬起來,繼續去前進了。所以互幫互助在我們彼此的學習當中,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在這裏也呼籲每一位同學,在今後的學習當中,不要太吝嗇自己的善意,去幫助身邊的同學,同時也能夠為我們自己換回一份温暖。

互幫互助是一件非常有利於雙方進步的事情,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總有很多的困擾和難題圍繞着我們,也有很多的事情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如果這時候有人在我們的身邊開導我們一次,幫助我們一次,那是不是我們就能夠更加順利的把這難關跨過去了呢?當我們處於一種困境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非常渴望從這個圈外面有人願意拉我們一把的。或許這簡簡單單的一次幫助,就能夠幫助我們去發現一條更好的道路,更順利的完成一條更加正確的道路。

還記得我讀三年級的時候,來學校不小心摔了一跤,我的腿擦破了很多的皮,當時走路都有一點痛,一瘸一拐的,速度太慢了,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我只能遲到了。後來一名同學的媽媽開車送他去上課,在路上看見了我,便載了我一程。其實我和這名同學當時並不是玩的很好,但是他發現了我腿上的傷,沒有任何猶豫,就停下車把我叫了過去。這件事情我一直都記着,從那以後,我和他也成為了更好的朋友。如果他有需要我幫忙的事情,我也一定盡己所能去幫助他。他對我也表示是非常感激的。

其實兩個人的友誼就是在互相幫助中升温的,只有當我們去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才會更加熱心的去幫助我們,這種情感和行為都是相互的。所以親愛的同學們,希望我們以後可以互相幫助,當有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勇敢的邁出那一步,不管我們和對方是不是很熟悉,我們都是可以去幫助對方的。

我相信,如若我們每一個人都這樣去做的話,我們是可以擁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去成長的。互幫互助,將會是我們成長生活中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讓我們一起執手去做好這一件事情吧!讓彼此都温暖起來吧!

互幫互助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記得著名的赫爾岑有句名言:“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如果大家都有教養,彬彬有禮,那麼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就為期不遠了。”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明禮誠信是個人立身處世的標準,是法律的基礎。明禮,即懂得禮儀,也就是講文明禮貌。禮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為了維繫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生活而約定俗成的最基本的行為規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道德風貌和社會進步的反映。每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禮儀風範,對個人而言是一種外在的美,表現為一個人是否具有高雅的氣質;對一個民族而言,他是構成整個民族風貌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文明禮貌不僅給社會、他人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温馨。

比如一句髒話、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廢紙髒物,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往往會影響國家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影響着對外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一個充滿文明禮貌的城市,能夠給人帶來愉快和信心;一個不講文明禮貌的城市,設施再好,也難秩序井然。可見,文明禮貌表現的不僅是個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 同學們,時代的車輪已經把我們帶入了21世紀,在現代社會中,人好比原子,唯有在相互關聯中才有其生存的價值。一個人,不管你願意不願意,若要取得學業或事業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學會文明禮貌,學會與任何人,包括家庭成員、親朋好友、老師同學、乃至所有需要與自己交往的人友好相處,學會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個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一定十分懂得文明禮貌,注重塑造自己的人格,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習、事業上下功夫,而不會在吃、穿上花費氣力。尊重他人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前提,愛心只有來源於對人的尊重,才能成為完善美好人格的真正力量。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將是你一生的財富。尋找生命的綠洲,保持健康的身體,樹立高尚的道德,這是人生的主題,是人類文明的主題。

學校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園地,因為每個人在學校學到的一切都會在生命中打上很深的烙印,而且會擴大到社會生活以及人際交往之中。健全的人格是通過學習如何與人交往中建立起來的。

一為教育家曾説過:一個人的行為日久可以成為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日久可以成為性格;一個人的性格則往往決定他的前途。顯然,這裏所説的“習慣”、“性格”不是指諸如愛吃米飯還是愛吃饅頭,好動還是好靜這樣的簡單的概念,而是一個人對學習,對事業,對他人,對社會的態度和做法,是人的品格。

我們如果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要處處時時注意講文明講禮貌,有意識地自覺地重複好行為,養成好習慣、好品格。

互幫互助演講稿3

明禮誠信是公民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明禮、誠信,它早已是傳統美德。明禮誠信是每個公民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它對規範人們在社會關係中的道德行為,提高人的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禮讓”和“文明”的含義。“明禮”不僅要求人們申明、倡明“禮”,更要求人們注重“禮”的實踐。作為我國公民道德基本規範的“明禮”,其中的“禮”,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禮”涵蓋了社會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家庭生活三大領域,與之相關,“禮”的內容體現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道德等三大基本道德規範。”,狹義的“禮”指個人禮儀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對於個人禮儀而言,第一,要講究儀表整潔、儀容大方。作為文明公民的外在形象,不能將穿着打扮簡單視為個人的私事。美與善密切聯繫,德國哲學家康德説過,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徵。整潔得體的儀表,是社會文明對人的起碼要求。第二,要注意語言文明。一個人的談吐,可以反映出他的文化水平、思想感情和道德修養。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説髒話,盡力追求語言的委婉含蓄。此外,還必須避免在公共場所中大喊大叫。第三,運作儀態要大方得體。那些粗俗的舉止行為,不但不雅觀,而且還可能導致誤解,影響人們之間的友好交往。此外,在公共場所中,男士應對女士禮讓,年輕人應對年長者禮讓,發生摩擦時要彼此寬容諒解,要注意不做違反社會規範和傷風敗俗的事。

誠信的基本內涵誠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方面。“誠”主要是指誠實、誠懇;“信”主要是指信用、信任。“誠信”的含義,主要是指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

誠信,首先是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係的基礎性道德規範。在公民道德建設中,要大力倡導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只有積極倡導以“信”為美的社會風氣,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人際信任關係。

誠信是可貴的。從家庭來看,家人總是互相依賴,一起生活着的。假如,家庭中缺少信任,家庭還會和睦安詳嗎?因為有了誠信,我們才能更加暢快的與家長溝通。從而再也不會發生“你不瞭解”之類的話語。大家彼此相信,互相珍惜。

誠信是可貴的。從校園中來看,同學與老師,同學與同學都需要誠信。誠信已成為一個人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有了誠信,大家就更坦誠相待,互幫互助。在考試中,一個誠信的人總能看清自己真實的水平,總能體現自身所擁有的價值。不會讓欺騙和矇蔽遮住自己的眼睛。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去分析自己,瞭解自己,對自己做出相應得改正。而一個不誠信的人呢?不但得不到誠信的獎勵,而且還要成為眾人的話柄。周圍的人會對你“另眼相看”。老師同學也會對你有所猜忌和懷疑。如此看來,丟的不止是小小的分數,更是一個人的人格與尊嚴。有人説,校園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在縮影中不能清楚認識到誠信的可貴。

互幫互助演講稿4

同學們,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和大家一塊兒學習上課時,當你和朋友們一起遊戲,一起活動,一起勞動時,當你和夥伴共同解決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時,你是否感受到了同學之間那份真誠的友誼,團結帶來的快樂呢

團結同學,與人真誠交往是學生的優良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的具體表現。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與人合作的意識尤為重要,這種合作意識產生與從小與同學之間的團結友好交往中。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在遼寧省師範大學教育系裏,有兩位特殊的學生,一位叫周婷婷,另一位叫王錚。她們一個雙目失明,一個雙耳失聰。然而,就是這樣的兩個人組成了“海倫`凱勒”號聯合艦隊,兩人在生活上、學習上互幫互助,周婷婷聽不清看得清,她做了王錚的眼睛;王錚看不清,她做了婷婷的耳朵,兩人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在學習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們為什麼會取得成功?那是因為她們掌握了成功的一個法寶――團結友愛,互相協作。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你是否也常常能感受到這樣的成功事例呢?是的,課堂上我們開展的小組合作學習,少先隊活動中的手拉手結對子活動,這些不是團結協作的很好的體現嗎?

然而,我們也不難看到,在一個班級中,我們也經常會發現有那麼幾個學生,平時總愛和同學磕磕碰碰,今天和這個同學鬧意見,明天和那個同學不説話。還常常希望一切都能聽從他們的意願,這樣就容易與同學產生矛盾。因此,他們在同學中也沒有好朋友。其實,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同學之間是兄弟姐妹,彼此要互相關心、互相禮讓,有不同意見要互相協商解決。能夠傾聽別人意見是一個人的優良品質,虛心向別人學習,多發現別人的優點,這也是搞好團結同學的一個基礎。人與人友好相處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遺憾的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方式,也並不被我們周圍的所有人所接受。看看每天打菜時,那些插隊的`人,心安理得,面無愧色。這樣的人,不懂友愛;別人休息、學習或工作時,毫無顧及追逐打鬧,大聲喧譁,不設身處地地考慮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干擾,這樣的人,不懂友愛;稍有不順,張口就罵,不考慮這些污穢的語言帶給周圍人難堪,這樣的人,不懂友愛;不分對象,不分場合,以取人短處為樂,這些人,無一例外地不懂友愛。這些行為,都在傷害着同學之間的友情,都在污染着我們共同生活的美好環境。

同學們,談談友愛僅僅是幾分鐘。而付出友愛,體驗友愛,則將伴隨我們一生。不如從眼前做起,不插隊,不吵鬧,不説髒話,不嘲笑人,讓友愛的甘泉滋養我們的心靈吧!同學們,團結友愛,互相協作,不僅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也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人們的要求。隨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僅靠一個人“閉門造車”式的創造已不可能,這就更加需要人們學會與他人合作、共處。一次遊戲,一次中隊活動,一次打掃衞生,一次發明,一次創造,離不開你、我、他的共同協作。協作得好,完成的質量效率就越高,反之就不然。實際上,我們從小養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善於團結別人,善於理解別人,善於交往與合作的人才。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

互幫互助演講稿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您們好!

我是二、四班的樑婷婷,我演講的題目是:團結互助友愛,構建和諧校園。

魚兒在碧綠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遨遊;鳥兒在蔚藍的天空中,無拘無束地飛翔;花兒在青翠的草地上,爭先恐後地開放;我們在美麗的校園裏,健康快樂地成長。親愛的朋友們,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多麼美麗,多麼和諧呀!

和諧世界需要和諧的校園。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我們能為構建和諧校園做些什麼呢?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想過這個問題嗎?

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尊敬老師。老師,您是太陽底下最崇高、最光輝的人,您也是太陽底下,最勞累、最辛苦的人。為了我們的成長,您在課堂上循循善誘,耐心講解。我們放學了,您仍然在批改作業,精心備課。您廢寢忘食,勤奮工作,為的是讓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敬愛的老師,您就像一支蠟燭,燃燒您自己,照亮了我們。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要尊敬老師,把老師當作父母,像熱愛父母一樣,熱愛我們的老師。現在,就讓我們對敬愛的老師,深深地鞠躬吧:老師,您們辛苦了!

構建和諧校園,同樣需要同學們互愛互助,和諧相處。我們要學會真誠,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尊重,我們還要學會欣賞,學會溝通。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特別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多關心一下身邊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校園的温暖,同樣,我們也會得到其他同學的關心和幫助。《相親相愛一家人》這首歌唱得真好:“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對,學校就是我們的家,我們就是一家人!

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講文明。文明是什麼呢?文明是對老師的問侯,是相遇時的微笑,是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與他人發生爭執時的謙讓,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説一聲“sorry”,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還是從小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從不隨地吐痰……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多一份關愛,少一些爭執,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讓生活中不和諧的音符通通消失。讓我們用團結互助友愛,奏出美妙動聽的交響樂!讓我們的校園充滿和諧,讓我們每一個同學,在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謝謝大家!

互幫互助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關愛是我們身邊很平常的東西,就像是一縷縷陽光,讓我感到温暖;關愛就像是一陣陣春風,讓我感到涼爽;關愛就像是一股清涼的山泉,流進我的心田。

關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那一次的經歷,使我對關愛更瞭解了。

那次,我走回到電梯的地方時發現電梯停電,我心想只有走樓梯了,可是我家住在14樓呀!我一想到這裏便愁眉苦臉起來:走到家裏不被累死才怪了!我緩慢而垂頭喪氣地走上樓梯,看見一位老奶奶也在走樓梯,老奶奶愁眉苦臉:滿頭大汗,看起來很辛苦,於是我就趕緊走到老奶奶旁邊扶着她,老奶奶抬起頭來看了看我,笑了笑就繼續走路。我依然扶着老奶奶,我問老奶奶她家住幾樓,老奶奶説:“7樓。”我便把老奶奶扶了7樓那兒。老奶奶到了7樓後。就笑眯眯地對我説:“小朋友,你真是個好孩子,一直把我扶回家,換做其他人可能不會扶我的,謝謝你呀!”我聽了之後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我又連忙對老奶奶説:“老奶奶,扶您回來這是我應該做的,您不用謝我,我們國小生本來就應該懂得尊重長輩的。”説完我就回家了。

關愛,就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讓我一起去關愛他人,讓這個世界充滿温暖吧!

互幫互助演講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經過一片草地時,看見一隻蝴蝶被弄傷。小女孩小心翼翼地為它拔掉刺讓他飛向大自然。後來蝴蝶化作一位仙女,對小女孩説:“請你許個願吧!我將讓它實現。”小女孩想了想説:“我希望快樂。”後來,這個小女孩果真快樂地度過了一生。

關愛他人,才能快樂自己,並在關愛別人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只有你慷慨地付出,才會有驚喜的收穫。有時,成功就是我們不經意付出的回報。

大家聽説過“盲人提燈籠”嗎?一個盲人走夜路時總是要提着燈籠,有人就對盲人説:“你本來就看不見,走夜路時總要提着燈籠真是多此一舉!”可盲人卻滿心歡喜地説:“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並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我既照亮了別人,也保護了自己。”

是啊,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對他人的關愛就像抖動一個蜘蛛網,我影響着他人,他人又影響着更多的人,彼此相連,互相關愛。在這個大集體中,我們都喜歡關心別人的感覺,更喜歡被關心的感覺。同學身體不舒服,給他遞一杯熱茶;同桌忘記帶橡皮,悄悄地遞上一塊;同學學習有困難,主動給他分析、講解……關心、幫助他人就是自己心中裝着別人;關心、幫助他人就是理解別人。當困境中的人、傷心中的人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就像擁有整個春天般的温暖!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需要幫助的時候,所以,我們看到別人處於困境時,應該主動伸出援助的雙手,在幫助別人過後,看到別人開心,你也會從心底感到快樂。

關心別人,快樂自己。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成為一個自己快樂,也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互幫互助演講稿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播撒現代文明 構建和諧校園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説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新華社10月7日報道了一則新聞:“十一”黃金週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參加集體撿垃圾的韓國遊客説:“野外應該是一片淨土,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麼漂亮的地方卻有很多垃圾。”

外國人到我們這兒來撿垃圾的事兒並非頭一遭:在咱們的城市街頭、園林景區以及長城上,都留下過外國人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為我們的環境保護充當“義工”。而我們國人亂扔垃圾,卻成了自然。作為中國人,我們在對外賓撿垃圾的行為表達敬意的同時,更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

所以,同學們清除陋習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講文明語言,做文明學生;遵守校規校紀,不打架鬥毆、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尊敬師長,見了老師主動問好;團結同學,互幫互助;愛護花草樹木、公共設施,不在桌椅上亂塗亂畫;不看不健康的書籍和錄像......

同學們,讓我們全校上下,攜起手來,讓文明禮儀之花開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流的現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互幫互助演講稿9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非凡的貢獻。“明禮誠信”也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之一,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首次提出的基本道德規範之一。它實際包含着“明禮”和“誠信”兩個規範。理解和闡釋“明禮誠信”,需要分別理解 “明禮”與“誠信”;還需要把二者結合起來認識,以便更好地把握它們的內在聯繫。“明禮”是人的行為外在表先,是講究“禮儀”、“禮讓”,主要包括重禮節和將禮貌,簡單的説就是講文明,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包括維護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規則,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不擾亂公共秩序。小朋友在這些生活細節中,養成懂禮節、講禮貌的習慣,歸根到底,是養成尊重他人、互相禮讓的道德精神。“誠信”是人的內心狀態,“誠”主要講的 是誠懇、誠實,不弄虛作假,“信”是講信用、信任,不欺詐坑弱,做到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講信任。今天,在國小生中進行這項教育,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繼承優良傳統美德,也是幫助孩子們從小樹立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觀念,使愛祖國、愛集體的思想更好地深入幼小心靈。為了更好地貫徹精神,以下是我的具體措施:

一、 認知明理,促其行為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學生要養成良好禮儀和行為習慣,首先是以知為開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內在規律,最後以形成自覺、自主、自動的行為習慣為歸宿。知是行為的先導,是產生行為的思想基礎。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灌輸,教給學生應具有良好品質,幫助他們分析社會生活上和集體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使他們懂得講禮儀、守規範的重要意義,識別和抵制不文明的行為習慣和言行舉止。養成講文明、講禮儀,守信用的自覺性。 抓住《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這一主教材,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和行為規範的訓練,以促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我以《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作為進行禮儀教育的重要依據。利用班會、晨會、中隊活動逐條宣講《規範》和《禮儀常規》讓學生句句理解,時時對照,付之行動,並緊扣以文明禮貌--做人的基本素養,誠實守信--為人的基本準則,學會關心--讓世界充滿人情味,學會合作--發揮1+1>2效應,學會競爭——21世紀的必備素養為中心禮儀常規進行思想教育,聯繫生活實際中一些倫理道德行為問題進行辨析。通過學習、對照、討論,使學生從認識到守規範、講禮儀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行為要求和準則。它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從而使學生產生對文明的愉快情感,給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打下思想基礎。

二、 強化訓練,開展活動

《規範》實施的過程的基礎,是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過程,而習慣的形成又在於訓練,它的特點是規定性和重複性,對學生禮貌用語、做事原則、規範性要求進行反覆訓練。樹立典型示範,引導禮儀方向。美國教育家洛克曾經説過這樣一段發人深思的話,他説:對兒童進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應該做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眼前,用榜樣人物的先進思想、高尚情操、優秀品質、模範行為教育學生,使養成教育形象化、具體化,通過榜樣的示範作用,給學生一個更感性、更直觀的認識。1、名人示範。如我們聯繫思想品德教材中的 《講究禮節》中的周公進行思想教育等。2、教師示範。教師自己端正態度,樹良好的師德形象,關心熱愛學生。老師好的師德形象,直接影響着學生,薰陶着學生的思想品質。

3、學生示範。通過自我認識、自我訓練、自我完善,促進良好公德行為習慣養成。4、搞活班隊活動陣地,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讓學生在活動中滲透。 班隊活動是學校對進行傳統美德禮儀教育的主陣地,使班隊活動內容更充實,班隊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讓學生親自參加實踐,這就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時機活動,活動對國小生來説是自由的、輕鬆的、愉快的。他們會大膽地、毫不顧慮地、真實地表現出自己的行為。班隊活動是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在活動中我們把《小公民建設》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有機結合。例如開展一些“公共場所活動禮節訓練”、“名人明禮誠信故事比賽”、“沒有誠信,我們的社會會如何”主題班會,以及一些助老、助小、助殘、助弱、扶貧等關心他人的小實踐活動。

三、營造環境,優化氛圍

優化教室環境是養成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創立一個整潔、優美、文明的氛圍,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環境,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強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室正前方有國旗懸掛、教室後牆有班訓、教室有名人名言、圖書角、黑板報、學習園地、衞生角,在走廊樓道懸掛“請使用禮貌用語”等宣傳牌。整個教室範圍比較整潔、清新、優美,好象每個角落都在説話。積極的輿論宣傳,優良、文明的環境薰陶,也更促進了良好公德的養成。

四、 檢查督導,全程滲透

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由於國小生年齡小,正處於世界觀形成階段,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在形成過程中不穩固。特別是一些平時行為習慣自控能力差的學生,一旦遇到適宜的土壤和氣候,不良行為就會重新萌發。為此,老師要加強檢查督導,強化學生的知情意識,尤其是強化學生平時誠信完成作業和待人接物的言行一致,另在班級常規活動中設監督員,開展“明禮誠信”行為訓練活動,通過檢查督促,使之自我完善,定期評選出“明禮誠信”小標兵,為同學書榜樣。

最後家校配合,雙管齊下,同步進行教育,引導學生在家在校都要做到“明禮誠信”。

互幫互助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關愛別人的人有很多,我也是很有愛心的呦!

有一次,媽媽領我去菜市場買菜。回來時,我突然看到了一個乞丐。那個乞丐身體彎曲着,頭髮蓬亂,衣服穿得破破爛爛,腿盤着,他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我。嘴裏説:“小姑娘,行行好吧,給點錢吧!”我很同情他。我看到一些叔叔阿姨也在給他錢,我就問媽媽:“我可以給他點錢嗎?”媽媽遞給了我五元錢説:“去吧!”我拿着錢走到乞丐面前,把錢放在他面前的盒子裏。乞丐笑了連聲説:“謝謝你,小姑娘你真好。”我很高興。真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一點點愛心就是一團火焰,只要人人都有愛心,這團火焰就會慢慢擴大,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幫助有困難的人,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快樂。我相信!好人會有好報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