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98W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儀上發表的講話,用來表達無產階級對於馬克思的深切哀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承遞性的詞句和過渡句段,指出段與段、層與層及語句之間的邏輯關係。

2、通過品讀文本,揣摩重要的語句,能結合語境説出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逐步提高揣摩語言的能力。

3、瞭解馬克思一生的偉大成就,感受馬克思的偉大的人格魅力,學習他為全人類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鬥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尋找承遞性的詞句和過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語境,揣摩重要的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特別是教給學生揣摩關鍵詞語的方法,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國際歌》。

導語:這是一首在世界上唱的人數最多的歌曲,這首歌曾被列寧稱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就讓我們在這首高亢雄壯的《國際歌》聲中,紀念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卡爾·馬克思。

  二、背景簡介

卡爾·馬克思(1818~1883)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科學共產主義創始人,是飲譽世界的思想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他以畢生精力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影響20世紀的人類生活,並將繼續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禮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發表了這篇演説辭。

馬克思和恩格斯於1844年,兩人在巴黎相識。之後的40年時間裏,他們共同戰鬥,共同創造革命理論,共擬《共產黨宣言》,合作《資本論》。列寧在評價他們的友誼時説,他們的友誼“超過了古人關於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説”,又説:“在馬克思之後,恩格斯是整個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學者和現代無產階級導師。”

  三、字詞檢查

讀準下面的詞語並説出意思:

紛繁蕪雜:沒有條理(多指文章)。蕪(wú),亂草叢生。蕪雜,雜亂,沒有條理。

豁然開朗:一下子出現開闊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豁(huò),開闊開通。

卓有成效:有卓越的成績、效果。卓(zhuó),卓越、突出。

採用搶答的方式,要求學生讀出音、説出義。

  四、初讀課文,梳理結構

1、讓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把握文章結構,概括段落大意。由學生髮言,教師歸納。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馬克思逝世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評述了馬克思的偉大貢獻。

第1層(第2自然段),總説馬克思逝世造成的巨大損失。

第2層(第3~5自然段),論述了馬克思在科學理論方面的傑出貢獻。第3自然段,説明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第4自然段:説明馬克思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特殊的運動規律──剩餘價值規律。第5自然段:説明馬克思在其他各個領域裏都有深廣研究和獨到發現。

第3層(第6~7自然段),論述馬克思在革命實踐方面的卓越成就。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論述馬克思的無比巨大的革命影響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對馬克思的逝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之情。

2、分析課文第二部分,明確段落間、層次間及語句間的邏輯關係。

⑴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從幾個方面闡述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第2自然段在這一部分中有何作用?

提示:從議論文的總分關係入手分析。

參考:在第二部分,恩格斯表明馬克思的貢獻包括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第2自然段是總説,其他段落則是分別闡述。

講解:在第二部分,恩格斯表明馬克思的貢獻包括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第2自然段是這一部分的總起,是概括的説明,即“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着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其中,第一個“對於”,突出了作為革命家的馬克思在無產階級實際鬥爭中的領導作用,領起下文第7自然段;第二個“對於”,則突出了馬克思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傑出成就,領起課文第3、4、5自然段。

⑵ 第3自然段中“簡單事實”後的冒號領起哪些內容?“簡單事實”的內容由六個什麼關係的複句説明的?

提示:弄清六個分句間的層次關係。

參考:冒號領起的內容應到“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六個分句關係如下:

①||(條件)②|(因果)③|||(承接)④||(因果)⑤|||(並列)⑥

講解:“簡單事實”的內容是由六個分句構成的複句來説明的。這個複句是對“簡單事實”的復指,也是對單句賓語“規律”的進一步復指。這六個分句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學説的概括。恩格斯僅用六個分句便將馬克思的學説講述得清楚明白,顯示出他那高度的理論水平和概括能力。

⑶ 第4自然段中“不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麼?

提示:明確指代關係,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參考:“不僅如此”的“此”即指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

講解:由發現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而又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即剩餘價值學説,使文章內容又推進一層。

⑷ 第5自然段中“一生能有這樣兩個發現”指的是哪兩個發現?

提示:明確指代關係,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參考:“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指代的是“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剩餘價值學説”這兩個發現。

講解:“不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過渡和深入。由“兩個發現”過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是由“點”到“面”的概括。表明了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其研究領域之廣(“每一個領域”),鑽研之深(“不是膚淺地研究”),價值之大(“都有獨到的發現”)。

⑸ 第7自然段説“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這個語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提示:藉助承遞性的語句,把握文章結構。

參考:這個過渡句是既承上又啟下。

講解:“承上”是説,由於馬克思不是為科學而科學,他追求科學“在歷史上的推動作用”,致力於科學的“實際應用”,表明他從事科學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為了指導革命實踐,所以説,“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但這句話又是下文的論題,即他的光輝的革命實踐的事實更印證着他對待科學的嚴肅態度和執著的追求,證明他“首先是一個革命家”。

  五、課堂小結

本文在論述上邏輯非常嚴密。本文的論述中心是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偉大貢獻,而主要是通過“思想家”和“革命家”兩個方面來論述的。前者表現在創建無產階級理論,後者表現在參加偉大的革命實踐,而這兩個重點,又是緊扣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中的“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着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中的兩個“對於”來闡發的。同時,各個部分、各個段落也緊密聯繫。就全文來説,有的地方用了過渡段(第2自然段),就段與段來説,都用了總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遞性語句。段落過渡自然,結構嚴謹,內容重點突出,層次井然。

  六、課堂練習

1、選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 )

⑴豁然開朗(huō)

⑵卓有成效(zhuó)

⑶詛咒(zǔ)

⑷ 估量(liáng)

⑸ 蕪雜(wú)

⑹即使(jì)

A、⑴⑶⑸

B、⑷⑶⑷⑸

C、⑴⑷⑸

D、⑶⑸⑹

2、選出依次填入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 )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A、也許畢竟甚至然而

B、即使畢竟還有然而

C、也許但是還有而且

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參考答案:1、B(“豁”應讀huò,“即”應讀jí)2、D

  七、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

2、利用網絡查閲資料,自制介紹馬克思功績的電子卡片。

  第二課時

  一、課前活動

學生展示電子卡片,師生共同評價。

  二、揣摩語言,體會內涵

1、朗讀課文,要求體會文章用詞的精確和深沉的哀悼的情調。

學生朗讀課文,教師指導。

2、討論問題,體會課文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

建議:本環節中,結合所討論問題涉及的語段,教師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語言強烈的感情色彩。

⑴ 文章開頭第一句按悼詞的規範格式,寫了馬克思逝世的時間,但為什麼要如此具體地寫出時和刻呢?

明確:“下午兩點三刻”:寫明具體時刻,表明馬克思的逝世對於整個世界的非同尋常的影響,是一個令人萬分悲痛、永誌不忘的時刻。

⑵ “安靜地睡着了──但已經是……”中破折號起什麼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破折號表示補充説明,表達了作者對於馬克思逝世的深重悲痛。

⑶ “在安樂椅上睡着了”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含蓄而委婉地表現了恩格斯怎樣的心情?第1自然段中能否用“心臟停止跳動”代替“停止思想”?

明確:諱飾手法。諱飾,也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達的意思並不直截了當地説出來,而是用比較曲折的方式暗示給讀者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人就説了: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這裏“又添新傷疤了”是用了諱飾的`手法,暗示了孔乙己又捱打了。

又如“人死了”,表達上都用“老了、走了、去了”這些話來代替。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含蓄、耐人尋味。

第1自然段中不用“心臟停止跳動”,而用“停止思想”,這不單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諱飾”的手法,而是為了突出馬克思的偉大,因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無產階級失去了一個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階級的頭腦。

⑷ 能否把第2自然段中的第二個“對於”、“不可估量”、“空白”分別換成“和”、“巨大”、“嚴重情況”?

明確:第2自然段不用“和”,而並列用兩個“對於”,從在無產階級實際鬥爭中的領導作用和研究社會科學的成就兩個方面突出了馬克思的傑出貢獻;同時,表明了從兩個方面總領起後文的內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無法估計和衡量),因為後者程度最高,強調了馬克思逝世造成的損失之大,同時也讚揚了馬克思主義對於指導革命的偉大作用。不用“嚴重情況”,而用“空白”,因為前者語意含糊,而後者則説明了馬克思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地位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這是對馬克思最確切、最富概括性的評價。

⑸ 怎樣理解第4自然段中的“豁然開朗”和“在黑暗中摸索”?

明確:“豁然開朗”説明了馬克思找到了一條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並解決資本主義社會根本矛盾的正確道路,“在黑暗中摸索”與之相反,比喻馬克思以外的各種學説都沒能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祕密,他們在黑暗中轉來轉去,找不着門徑。

⑹ 第6自然段開頭説:“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其中“這”指代什麼?“主要的”究竟指什麼?

明確:“這”指代馬克思的“兩個發現”和“他研究的每個領域”的“獨到的發現”。但這“遠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還是指“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也就是説,對比馬克思偉大的理論創造,他有着更為光輝的革命實踐。這裏的“主要的”,表明對馬克思的功績的表述再次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⑺ “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裏的“敵人”和“私敵”有何區別?為什麼説“可能”?

明確:“私敵”是指以我為中心,以“我”的利害區分敵友,這是個人主義的一種表現。馬克思沒有這樣的私敵,説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堅定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全力以赴地與形形色色的敵對分子作鬥爭,因而他有“許多敵人”。這些敵人都是無產階級的敵人。這個評價含蓄深刻,高度讚頌了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無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語氣表示肯定的含義。

⑻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的深刻含義是什麼?為什麼要用一個“將”字?

明確:思格斯最後莊嚴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業將永垂不朽”這句飽含深情和敬意的結語,雖是一般悼詞結語,但絕不僅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應全文,總結全文,是由馬克思的豐功偉績中引申出來的必然結論,體現了作者的心聲,也是億萬人民的心聲。

這是充滿信心的預見和憧憬。當時,共產主義運動還剛剛興起,恩格斯用一個“將”字,便説明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必將蓬勃發展。

小結:文章用詞準確,生動凝練,內涵豐富,具有濃烈的抒情性。理解語句內涵的途徑很多,其中較重要的一條便是通過分析語句的表達特點,即分析:

① 關鍵詞語的選用;

② 所採用的修辭手法;

③ 所選用的特殊句式等。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我們已運用過這樣的方法,在以後的閲讀中同學們也要靈活使用這些方法,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寫作特點

1、文章結構嚴謹,邏輯嚴密。作為演説詞的主體部分,第2自然段通過兩個“對於”提出議論中心,第3到第8自然段分別從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的貢獻進行正面論證,進而從敵我對馬克思的不同態度進行側面論證,第三部分得出結論。結構前後連貫,步步深入,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

2、本文在表達情感上的特點:沉痛悲傷而又平靜深沉,悲傷卻不消沉,沉痛卻不壓抑,激勵人,鼓舞人。而這樣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於本文準確而又富於感情的語言。

  四、課堂小結

文章用詞準確,生動凝練,內涵豐富,具有濃烈的抒情性。

理解語句內涵的途徑很多,其中較重要的一條便是通過分析語句的表達特點,即分析:

1、關鍵詞語的選用;

2、所採用的修辭手法;

3、所選用的特殊句式等。

  五、課後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二、三、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