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與惠子游於濠上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96W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輕鬆閒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後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莊子與惠子游於濠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上教學設計

  〖教學要點〗

1、學習《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2、比較分析。

3、拓展閲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顧上節課學習流程,提出本課時的學習要求。

  二、學習《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這個故事在《莊子》一書裏顯得別具一格,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輕鬆、閒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併為之深受感染。

1、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直譯課文;

2、歸納相關文言現象;

3、把握故事中的辯論的實質。教師參考:   1、課文直譯: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説:“白鯈(tiáo)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説:“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説:“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説:“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説:“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説起。你説‘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説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2、歸納相關文言現象: 句式方面;詞語方面(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

3、把握故事中的辯論的實質。莊子:魚之樂;惠子:不知魚之樂。

2、研讀探究:

⑴ 莊子堅持認為“出遊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⑵ 你認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

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關於這一點,歷來爭論不休。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① 從故事本身來看,莊子佔了上風。結尾處,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反駁建立起符合邏輯的推理後,莊子似乎應該無言以對而就此認輸了,可是他卻又返回爭論的起始,借偷換概念而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所謂偷換概念,指他把惠子説的“安知”,解釋成“哪裏知道”或“怎樣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卻是“怎麼(能)知道”。

② 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前面説過,莊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於邏輯判斷規則的,所以説,惠子才是勝者。

③ 從邏輯上看,莊子其實並不應該輸,只是他沒找準方向,以至給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機。惠子最初的發問是這樣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裏暗含有這樣的判斷:惠子能夠知道莊子“非魚”。因此,莊子完全可以這樣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魚,我當然也可以知道魚快樂。

以上是從邏輯角度對二人的辯論進行分析,其實,就這段充滿機智的文字描寫而言,我們不必斤斤計較於邏輯,而可以從二人的思想、性格、氣質差異上來看待這段對話。惠子是名家,好辯,對於事物更多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缺乏美學意義上的欣賞與關照,對於在自由活潑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莊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與認同了。

另外,莊子的一些思想對我們理解他所説的“魚之樂”也不無啟發。莊子追求“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認為魚“樂”,其實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與外化。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遊,這是符合莊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斷定魚兒“樂”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⑶ 結合兩則故事,比較莊子與惠子在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

《惠子相樑》中,惠子利慾薰心,薄情寡義,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在《莊子與惠子游于謙樑》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於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於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説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麼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⑷ 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樑》裏那樣無恥嗎?莊子和惠子的關係究竟怎樣?另一則故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即“匠石運斤”的故事(出自《莊子·徐無鬼》)。它講的是莊子路過惠子墓前,向學生慨然感歎自惠子死後,他就沒有可以談話的知己了。莊子的話很深沉,也很動人,在整部《莊子》裏都是少見的。可見,在莊子心目中,惠子是難得的知己。那麼,“惠子相樑”的故事完全是虛構嗎?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確實比較熱衷於功名富貴,但不大可能做出傷害朋友莊子的事來。

  三、拓展閲讀

1、閲讀下文,請直譯: 莊子送葬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註釋:①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國都。“郢人”指楚國都城裏的某人。堊:石灰慢:通“墁”,塗抹。②匠石:工匠名。斲:削,清除。③運:揮動。斤:斧頭④聽:任憑。⑤宋元君:宋國國君。⑥質:對手。⑦夫子:指惠子。

指名翻譯,教師明確:

莊子給親朋送葬,經過惠施的墳墓,回頭對隨從的人説:“郢人在他的鼻尖上塗象蒼繩翅膀那樣大小的白土子,讓匠石把白點砍掉。匠石運斧如成風,聲聲作響地砍它,砍盡了白土子而沒傷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聽到此事,召匠石説:‘試試為我砍一次看看。’匠石説:‘我以前砍過,但是,我砍的對象已經死很久了。’自從先生死了後,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辯論的對象了!”

小結:惠子死後,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2、拓展閲讀,欣賞《莊子》散文特色: 秋水(節選)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sì)渚(zhǔ)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天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小結:《莊子》善於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幽默機智的寓言故事説理,把哲理和詩情藝術地交融在一起。想象神奇,語言靈動而有氣勢,幽默、詼諧,是諸子散文中的精品。

  四、語文活動

從本文的兩則故事中選一則改編成課本劇,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礎上補充情節。注意要對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此題意在讓學生領會《莊子》寓言機智、幽默,富有想像力的特點。)

課外分組準備,用一課時展示。

  五、佈置作業

完成配套作業。

  〖綜合與創新〗

莊子與惠子到底是怎樣的關係,讀完“匠石運斤”的故事,相信你能對他們的關係有個正確而客觀的認識,請用一句話進行概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