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

來源:文萃谷 3.98K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

  【1】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相傳,古時楚國的賢臣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為了避免屈原的遺體落入魚蝦之口,於是當地百姓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蝦。之後,每年五月初五世人划龍舟以紀念之。

端午節划龍舟,這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在家鄉莘塍顯得分外隆重。早在四月初旬,就會聽到熱鬧的鑼鼓聲,此時各個村子開始建造龍舟了。龍舟造好後,人們會舉行“上水”儀式。記憶中,家鄉人對於龍舟“上水”非常重視,他們請專門“看日子”的先生選個黃道吉時。到了龍舟“上水”時,除了喧鬧的鑼鼓聲,還要放煙花與爆竹。龍舟“上水”後,劃手們會先在自己村裏的小河上來回劃上幾趟,邊劃邊大聲地喊着號子。接着,會划着龍舟到“龍娘”的村子裏拜帖。然而,這熱鬧的情景我向來只聞其聲不見其景,一是因為龍舟往往會選擇凌晨1、2點鐘“上水”。二是因為在家鄉還有一個特殊的規定,女性不能看龍舟“上水”。據説,倘若有女性即使是小女孩圖熱鬧偷偷地觀看,那條龍舟會遭遇不幸。因此,每個村舉行“上水”時,被喧鬧聲吵醒的我們儘管心癢癢,但誰都不敢起來瞄一眼。不過,“上水”後的龍舟在小河上競劃時,我們可以觀看了。

端午節前夕,男人們忙着端午節的龍舟,女人們也忙亂,她們預備着端午節吃的。吃粽子、鹹鴨蛋、甌柑是家鄉莘塍過端午節的另一個風俗。四月七年級或十五,女人們把鴨蛋浸到鹽水裏,封好,為端午節時吃鹹鴨蛋用。除此之外,還要準備包粽子。墨綠的粽葉包起來的粽子,玲瓏可愛,糯糯的米飯摻合着各種美味的餡兒,有鹹的,有甜的。鹹的,有豬肉梅菜餡、蛋黃豬肉餡、豌豆餡等;甜的有蜜棗餡、豆沙餡等。

現在你們明白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了吧!

  【2】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差別,但總體上説,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偉德國際端午節的由來,説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紀念曹娥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吳月民族圖騰祭説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紀念屈原之説了。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體現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3】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作文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國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人們都知道,這種世代相傳的古俗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可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紀念屈原呢?原來在屈原故鄉流傳着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羅江之後,有天夜裏,屈原故鄉的人忽然都夢見屈原回來了。他峨冠博帶,一如生前,只見面容略帶幾分憂戚與憔悴。鄉親們興奮極了,紛紛擁上前去,向他行禮致敬。屈原一邊還禮,一邊微笑着説:"謝謝你們的一片盛情,楚國人民這樣愛憎分明,不忘記我,我是死而無憾了。"話別談舊間,眾人發現屈原的身體已大不如過去,就關切地問道:"屈大夫,我們給你送去的米飯,你吃到了沒有?"謝謝",屈原先是感激,接着又歎氣説:"遺憾哪。你們送給我的米飯,都給魚蝦龜蚌這般水族吃了。"鄉親們聽後都很焦慮:"要怎樣才氣不讓魚蝦們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説:"假如用箬葉包飯,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見了,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節,鄉親們便用箬葉包成許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節過後,屈原又託夢説:"你們送來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還有不少給水族搶去了。"大家又問他:"那還有什麼好法子呢?"屈原説:"有措施,你們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龍的標誌就行了。因為水族都歸龍王管,到時候,鼓角齊鳴,槳橈翻動,它們以為是龍王送來的,就再也不敢去搶了。"角黍,就是現在的粽子。從此端午節包粽子、划龍舟的習俗,就由屈原的故鄉傳向全國,由古代傳到今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