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教案

來源:文萃谷 1.88W

朱熹在觀書有感這首詩中是講讀書的方法,但一樣無怎樣讀書的影子。用一種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訴了人們怎樣讀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書有感教案範文,大家快來看看吧。

觀書有感教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美景,感悟“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深刻道理。

3.激發學生讀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美景。

教學難點:領悟詩中藴含的深刻哲理。瞭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中華大地,文人輩出,宋朝的時候,出了一位偉大學者,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出示有關朱熹的資料。朱熹一生勤奮讀書,還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學習古詩,領會詩意

  1.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

(1)看看圖畫,讀讀全詩;

(2)理解詩中每個詞語的意思,並説説詩句的意思;

(3)説説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4)記下不懂的問題。

(估計學生不理解的詞語:鑑、徘徊、渠、哪得、如許、為。)

先請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自學所得。

  2.交流自學情況

(1)誰願意來讀讀這首詩? (出示全詩,指讀)

(2)説説詩句中不理解的詞語。(教師做上記號)學習古詩,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

(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組詞,藉助圖畫 )

(3)引導學生理解一、二句詩意

“鑑”是個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們要查查字典。

出示字典中的字條:鏡子(古代用銅製成)。照。仔細看。

你認為應該選哪條意思?為什麼?(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選擇合適的字解)

師:怎麼寫?(板書,學生跟着書空)古代鏡子是用銅製成的 ,所以底下是“金”。銅鏡不用時常常用布蓋着,用時打開。這裏的“開”理解為打開。

你能把這句話的意思説好嗎?(理解詩句,説詩句意思時,可以用上這些方法:連詞成句,調整詞序,添加詞語。)

師:把半畝方塘比喻成一面剛打開的鏡子,可見池塘裏的水怎樣?(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還表現在哪裏?

“徘徊”是什麼意思?

藉助圖畫,説説這句詩的意思。

齊讀一、二兩句詩。

這兩句詩,描寫了池塘優美的景色(板書:景),老師非常喜歡喜歡這明麗清新的田園風光。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誦這兩句詩。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描繪)

美讀:一邊想像畫面,一邊美美地朗讀這兩句詩。(配樂讀)

師:多美的景色呀!藍天和白雲一齊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動,為什麼會不停地晃動?(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動,也就是——活水)

(4)那後面兩句詩你能理解嗎?我們先來讀一讀。引導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意

“渠”是什麼意思?(它,指方塘。古詩中的人稱代詞與現代文不一樣,還記得《示兒》中的“家祭無忘告乃翁”,乃,你。)

哪得,怎麼會。如許,這樣。清如許,這樣的清澈。為,是因為。

3.運用“連、調、添”等方法,把詩意連起來説説。先説給自己的同桌聽聽。

4.誰能讀好這首詩?(配樂朗讀)

5.背誦這首詩。

熱門標籤